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事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长期战乱和旱灾的原因,这年头河南的盗匪多如牛毛,而类似于伏牛山刘家寨这样以家族为单位的半独立势力,更是遍地都是,官府对他们的要求大多是收点税就完事,而且这帮家伙虽然称了帝封了官,但到底也没什么“朝廷大事”给他们处理,临到头也还是种地的种地,放羊的放羊。所以直到一个月之后,才有某个县城衙役偶尔听到乡下亲戚当笑话谈起此事,而这个衙役当时也没认为有啥大不了的,随口又把这事当成笑话转述给了自己的同事,最后终于落到了县令的耳朵里。

    但县令却深知这件事情在政治上的严重性,当时一听就吓了个魂不附体:自己治下居然冒出一个“大汉帝国”,这还了得?立即一边发出紧急公文,星夜投递府城,一边组织衙役、民壮,合计五十余人“大军”上山讨伐,数日后顺利逮捕“大汉帝国”的皇帝、亲王、公爵、尚书等数十名大员,旋即押送洛阳献俘。

    而洛阳城内的大周皇帝吴襄陛下,则是首先被一封层层润色加码的公文吓了一大跳:自己身边啥时候冒出来了个“大汉帝国”?!随后便郁闷地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群老农民闲的没事在玩过家家……

第一百八十二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八)() 
》,!

    第一百八十二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八)

    然而,在崇祯七年中华大地上诸多做着皇帝梦的家伙之中,伏牛山刘家寨“大汉帝国”这帮玩过家家的无聊老农民,还不算是最离谱的。毕竟他们至少纠集了几百人,占了一块小小的地盘,而且脑筋也算是比较清醒的,没有贸然攻打县城杀官造反,以至于“大汉帝国”在“开国”之后,居然还生存了一个多月。

    与之相比,北直隶通州乡下的神汉朱老四,在称帝的同时,就拿出全部积蓄,大开流水席招募四方来投的空腹义士,用两天时间纠集了八十多号老弱病残,然后兴冲冲地出兵攻打北京紫禁城因为全部经费皆已用尽,流水席没法继续开下去,再不快点行动起来回本的话,这帮没饭吃的饿死鬼就要一哄而散了!

    结果,这位“神汉皇帝”带着一众饿汉,在承天门前焚香祷告做了半天的法,天兵天将没请来,倒是来了一票恶狠狠的关宁铁骑,当即就刀枪齐下,把这票乌合之众砍得哭爹叫娘肝脑涂地,最后横尸满街……

    当然了,大伙儿既然做了皇帝,那么身为一个男人,除了金戈铁马征战天下之外,自然也忘不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于是,很多草莽天子刚一坐上龙椅称孤道寡,就亟不可待地开始大张旗鼓选秀哪怕是个乡下旮旯里的小朝廷,哪怕“帝国”初兴诸事从简,但最起码一百零八位秀女还是需要的嘛!

    更有甚者,某些草莽天子干脆从登基伊始,就没想过如何招兵买马,而是完全以选美为帝业之根本!

    比如在海州“大圣国”的赣榆县,就有个貌似是戏子的家伙,亲眼旁观了花果山圣姑徐馨儿称帝的闹剧,便弄了件戏服里的龙袍,然后决心搞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丽。不过他虽然身无分文,却容貌俊俏,而且忽悠本事了得,硬是说得天花乱坠,所以居然真的有人献女送钱上门求封官没办法,就连在基本消灭了文盲,网络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尚有许多误入歧途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各路忽悠大师给骗得团团转。那么在读书人甚是金贵的封建王朝时代,各种容易忽悠的无知愚民,更是多得成山成海……

    只可惜这位“戏子皇帝”刚刚封了几十个丞相尚书,外加十几个一字并肩王,七十二妃还没凑齐一半,得到消息的“平天大圣”已经派来了十个凶神恶煞的小喽啰,这帮帝王将相也立时就做了鸟兽散。

    接下来,那位艳福通天的“戏子皇帝”,就被喽啰们押回去验明正身,削掉了脑袋。而他选来的那些秀女,其中模样端正的,自然是被“平天大圣”收为压寨夫人。至于歪瓜裂枣的,则赏给了手下的喽啰。

    不过,由于当今的天下实在是四分五裂,位于各大势力控制区边缘,陷入无政府真空状态的地方比比皆是,所以依然有很多草莽皇帝和草台班子朝廷,不为人知地生存了下来,将这乱世搅动得愈浑浊……

    ※※※※※※※※※※※※※※※※※※※※※※※※

    对于崇祯七年这场史无前例的“全民称帝运动”,一直在听闻各种相关消息的王秋,只是感觉非常有趣和可笑而已。因为在他的那个年代,中国已经很久没有皇帝了,甚至连皇帝这个名头也被宣传得彻底臭了。

    根据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念,在眼下这种天下大乱的年头,什么天子皇帝和王爷都是一钱不值。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只要有块地盘,有点实力,谁有心思都可以当个皇帝玩玩。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著名帝王,比如说朱元璋石勒洪秀全之类,似乎同样也是这么过来的嘛,大哥也别笑话二哥啦!

    不过本时空的明朝儒生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的心目中,皇帝这个头衔显然分量很重,要知道自从始皇帝的时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已经习惯了头顶上有个皇帝,认为自己生来就该“上保君王,下安社稷”,甚至无法想象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他们的日子究竟该怎么过。但问题在于,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当遍地都有皇帝的情况下,他们又该如何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新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原本,在东亚大6这块地面上,无论那些番邦小国再怎么桀骜不驯,夜郎自大,但总的来说,就政治影响力的角度而言,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的皇帝乃是“天之骄子”,是至高无上的中央之王,皇帝这个头衔就代表着文明和神圣的守护者,面对周边诸国的君主,具有碾压性的号召力。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拥有了“皇帝”这个神圣无比的称号,谁就是主宰东方万邦的至高统治者。

    虽然中原大地上每一次群雄割据的动荡乱世,都会让“皇帝”这个头衔的光环褪色不少。但随后出现的大一统盛世,又会让中华天子的皇帝权威变得熠熠生辉,仿佛耀眼不可直视的光芒,横扫整个东亚。

    然而,眼下中国的时局却是格外离奇,整个传统帝国结构分崩离析的程度,比之前的五代十国还要更破碎。光是具备全国性知名度的皇帝,就多达十几个。至于各式各样的草莽天子,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如此一来,中国皇帝的入门认证水准,就等于是生了颠覆性地暴跌,已经不再需要讲究什么血脉和门第,甚至也不再是“兵强马壮者即可为天子”,而是真正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

    而根据市场供求原理,一旦皇帝多了,肯定就不值钱了。想象一下吧,当未来的某位皇帝陛下,打着全副仪仗旌旗,前呼后拥,锣鼓喧天地招摇过市之时,某个街边看热闹的放牛老倌,却不以为然地说:皇帝算个屁呀,当年俺二大爷俺三表叔俺表姐夫俺风瘫的五舅姥爷俺堂弟家的傻瓜蛋儿子,都当过皇帝!要不是那会儿俺家里已经破落了,没钱摆流水席请客,说不定俺也能过一回皇帝瘾了!

    当老百姓普遍认为皇帝也就是那么回事的时候,“皇帝”这个名词的神圣光环也就所剩无几了。

    举个类似的例子,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只要你声称自己是老板或总经理,大家都会立刻肃然起敬。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么……很多不知道哪里来的阿猫阿狗,也都是货真价实的老板或总经理了。

    对于一心要“学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的儒生们来说,如今这样天翻地覆的时局可真是日了狗了。

    总之,在中原士人的一片思想混乱之中,传统封建帝制下的皇权神圣性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

    虽然作为一名穿越者,王秋对神州大地上这场轰轰烈烈的称帝风潮,基本上是抱着一种置身事外看猴戏的态度。但他现华盟方面对这种群魔乱舞的事态,居然不仅仅是冷眼旁观,而是主动插手进去推波助澜,有意识地推动中国进一步碎片化的时候,终于也感觉到似乎哪里有些不对了。

    然后,郭政委便很坦诚地告诉他,根据华盟的最高决议,确实是准备让中国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顺便摧毁原本的传统封建秩序和帝王权威:让皇帝在中国变成烂白菜,也是其中一项措施。

    “……之所以做出这样看起来有点残酷的决策,主要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力量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确实,华盟目前凭借着远远越于时代的军事科技,随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中国版图上的任何一支土著军队,但问题是,与此同时,我们却不具备改造整个传统中国社会的干部团队和人力资源。

    我们如果要征服中原,肯定不能仅仅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改朝换代,而是要来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最起码也要消灭地主缙绅搞土改。但土地改革不是光靠暴力就行的。举例来说,划分土地要需要重新丈量,地契也需要重新制作,摊派赋税的额度也必须准确计算,这就需要一个庞大而可靠的干部队伍。

    然而,眼下的华盟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解放战争的时候,各个根据地已经通过八年抗战的血火磨砺,培养出了几百万素质过硬思想可靠的基层干部。而民国末期的地主大户,已经在连番战乱的破坏和蒋记国府的搜刮之下,处于破产和瓦解的边缘,但搞土改建立新秩序的时候,依然是如此的血腥残酷。

    而在大6攻略起之前,整个华盟的总人口都还不到一百万,干部队伍更是捉襟见肘。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连续吞下了整个辽宁基本完整的广东,半个浙江小半个山东,再加上广西的一部分。这些地区除了辽东之外,其余的都未曾经过大规模的战乱破坏,需要华盟亲自操刀搞土改杀士绅,一时间哪里凑得出这么多干部?结果到现在还是消化不良,山东前线最近还被迫主动放弃了济南,退回了青州府……

    既然我们一时间没法以蛇吞象,那么索性就让中国一直乱下去,以便于在有条件的时候逐步蚕食……”

    革命战争的事,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如果没准备好足够的物资和管理人员,就匆匆赶去当“救世主”,下场多半是成为“红色高棉”第二:那票柬埔寨革命者贪图名誉,过快过早地解放了都金边,却既没准备好接管城市的干部,也没准备好养活二百万城市人口的口粮。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即将爆的饥荒,只好将城市人口强制迁往农村,期间各种组织工作一片混乱,导致饿死累死一大片。面对汹涌沸腾的怨言与不满,又不得不搞肃反杀掉一大批人,谁知屠刀一举起就放不下……最后就是身败名裂。

    事实上,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从主观的角度上讲,本部在海外的穿越者也不希望中国恢复和平。

    严苛地说,哪怕华盟有着足够的干部储备,对全中国进行土改,穿越者也会冻结此类计划。

    毕竟,就土改本身的意义而言,它从来都不是一种制造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