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在笔架一角作为装饰的几枚铜钱;德川家光将军不由得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在江户幕府时代之前;由于金属铸造技术太差;日本一直使用中国的铜钱来进行商业贸易;自己基本不铸币。比如在日本战国时代;各地行商就都是在用明朝的永乐钱。到了安土桃山时代;战乱暂歇之后;丰臣秀吉虽然铸造了一批金币和银币;却也没有铸造自己的铜币——日本人已经祖祖辈辈用了好几百年的中国铜钱;早已养成习惯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故;谁也想不到要自己铸造铜钱。

    然后;这场引爆了滔天大乱的变故;就在大海对面的明国悄然出现了。

    ——大明帝国自弘治朝以来;所有的铜制钱都规定为铜七铅三;铜币当重一钱。万历朝改定为铜六铅四;每枚铜币重一钱二分。但是自从天启朝“众正盈朝”以来;贪得无厌的东林党伪君子把持了南京铸币司;从此以后生产的铜钱就一年不如一年;到天启二年;南京铸造的铜钱已经下降到了铜三铅七;重八分。到天启三年(62年);南京新出炉的一批铜钱竟然已经是铜一铅九;重量也破天荒地降低到了四分一枚。

    这样质量低劣的铜钱;自然在中国民间引发了广泛的抵制风潮;弄得朝廷官员焦头烂额。随后在不知哪个聪明人的指点下;大明朝廷采取了“祸水外引”的计谋——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把这些质量低劣的破铜钱统统倾销到日本:这是一项极有油水的暴利生意;通常来说;一吊大明的劣等铜钱大约可以在日本换到二两的银子;然后再倒腾成日本盛产的铜锭运回来;这些日本铜就能产出至少五吊的劣等铜钱。即使刨去了航海的费用、日本商人的中转和行贿日本地方官员所需;这换钱的利润最起码还是在百分之百以上。

    于是;大明的东林党政府成功甩掉了一个火药桶;各个弹冠相庆;各路承销商也赚得腰包鼓鼓;甚至为了组织货源;开始自行铸造假钱。但日本方面却承受了极为恐怖的损失;很快就发展到了已经不能坐视的程度:日本列岛的铜矿再多;也经不起大明朝廷和各路假钱制造商如此这般没黑没白地造啊

    至此;德川幕府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终于看出了自行铸钱的重要意义;推动幕府从宽永初年开始铸造自己的铜钱“宽永通宝”和金、银币;计划以此来驱逐日本市场上的西班牙银币和大明铜钱。

    但问题是;这一意义重大的货币自主化政策;不知为什么居然执行得非常不顺利。虽然德川幕府从一开始知道;有能力进口或伪造铜钱的商人都不会是小家伙;所在开始进行货币兑换前就对各大商家进行了有力的警告。可即使是在最严厉的武力威胁之下;明国的劣钱还是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市场;反倒是幕府投放市场的宽永通宝;很快就都没了影;让幕府的兑换压力一直不能解除;财政损失更是巨大。

    无奈之下;德川幕府只好一边继续坚持这种天天亏损的兑换工作;一边开始在国内搜捕可疑份子;希望杜绝劣钱生产和进口的源头;最后终于注意到了长州藩——原来这一切都是毛利家这个日奸搞的鬼

    愤怒的德川幕府立刻对长州藩发出了最严厉警告;但长州藩的毛利家依然置若罔闻;继续从明国弄来大批劣钱;然后转卖到日本内地;从中牟取惊人的暴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长州藩这个洞不被日本幕府堵住;劣币自然会驱逐良币。幕府的货币改革就变成了给长州藩送钱输血: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忍?

    就这样;长州和幕府之间的关系很快变得剑拔弩张;以前幕府规定各藩的藩主每两年就要去江户一趟当人质;住上几个月甚至一年;但那一年的毛利秀就(长州藩第一代藩主;关原合战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的儿子)非但没有来江户报道;还在长州边境大型土木;修筑了一系列炮台和堡垒;明显有起兵作乱之意。

    于是;为了维护幕府的威信;也为了获得自己的武功;年少气盛的德川家光于宽永三年(62年)二月毅然颁布了“征长令”;一口气动员了约六万幕府军;又号令其余诸侯出兵助战;向长州藩发起西征。

    然后;德川幕府的噩梦终于开始了:

    长州藩在大明军官指导下建设的边境堡垒;十分有效地拖住从几个方向来的幕府和日本诸侯大军。面对无休止的猛烈炮击和仿佛坚不可摧的棱堡;以弓箭、竹枪和武士刀为主要装备的幕府军主力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仍然止步于长州藩边境;对那些奇怪的堡垒一筹莫展;只能寄希望于靠长期围困将其攻陷。

    而与此同时;毛利家的精锐新军和明国援军;却作为机动部队;依靠海路不断袭击日本西南各藩;通过武力和炮弹“劝说”它们退出幕府军阵营……在成功击败了这些原本就战斗意志不坚的“外样”大名之后;旗开得胜的毛利家随即集中全部主力;在四月初八与德川家光亲自率领的幕府军展开决战。

    然后;德川家光品尝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失败的滋味。

    ——长州军方面是以三千近代军队为核心、近万名因为保家卫国而士气高昂的本地农民;幕府军方面则是五万多关东来的农民、还有数千穿着盔甲的“剑术大师”;并且他们已经顿兵坚城之下两个月了。如此对比之下;战斗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野战炮的轰击下;德川幕府的大军迅速崩溃。虽然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炮火;一部分旗本武士还在继续冲锋;企图跟敌人展开肉搏战;以抵消长州军的远程火力优势。但当长州新军和明朝援军使用了恐怖的链弹和霰弹后;幕府旗本也开始溃逃了;最后纷纷被火铳打成了漏勺……

    德川家光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当时是怎么指挥那场战役的了;只是依稀记得自己的本阵先是挨了不知道多少炮弹;随即彻底散了鸭子。他本人也被潮水般得乱军裹挟着逃出战场;晕头转向地跑了一天一夜;先后好几次差点被毛利军的前锋逮到;连心爱的小姓(大致可以类比为小厮和娈童)都一个接一个战死或失踪;最终侥幸在海边抢到了一条渔船;才一路逃回了姬路城;然后又逃到了大阪;总算是脱离了险境。

    但两个月之前从大阪誓师出征的六万幕府大军;最后却只跑出来了区区几千人——根据毛利家宣传的战绩;他们在那天斩首一万余级;抓到了两万多名俘虏。扣掉成功逃回大阪的几千人之外;还有两万幕府军下落不明;估计都在半路上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而一代目家康给德川氏留下的家臣团也损失过半。

    如此伤筋动骨的丢脸惨败;在德川家的历史上似乎还从未有过;被世人比作战国武田家的长莜合战。当时已经退隐的二代将军“大御所”德川秀忠;在闻讯之后当场吐血三升;被活活气死。

    自此;日本结束了自平安时代以来天皇听上皇、关白听太阁、幕府将军听大御所;这种老人垂帘听政的二元政治传统。德川家光将军在惶恐和迷茫之中;顶着“败家子”和“昏君”的骂名;开始了大权独揽的统治生涯——然而此时德川家的局势实在恶劣;作为核心的嫡系武装力量几乎损失殆尽;威望和震慑力也出现了雪崩式暴跌;而大获全胜的毛利军却是趾高气扬、斗志高涨;“打到关东;火烧江户”的呼声一时间甚嚣尘上:按照当时幕府重臣们的悲观推算;如果长州军大举来袭的话;西国各藩恐怕都会叛离幕府;德川家只能放弃无险可守的京都;专心在大阪笼城坚守;为幕府在关东后方重组军队尽量争取时间了。

    幸好;当时的战局总算是没有发展到如此悲哀的程度——毛利家方面似乎很清楚自己实力有限;并没有将战争长期化的打算;而是表现出了成熟政治家的风度;在得胜之后就释放了全部的幕府军俘虏;同时乘胜提出一份有理、有据、有节的议和条款……在当时那种幕府军遭遇毁灭性惨败、天下各藩都在蠢蠢欲动的大背景下;为了防止长州藩反悔;德川幕府几乎急不可待地签订了停战条约;让日本再次恢复了和平。

    待到战火稍息;局面初步恢复平静;大败而归的德川家光将军痛定思痛;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加强军事建设;而这也是整个幕府上下的一致共识——德川幕府号称有“八万旗本”;但实际上全部的旗本武士和御家人加起来还不足一万;得要把农兵足轻也算上去;大概才能凑出八万人左右。这回在长州藩一口气损失了几万农兵和几千武士;当真是连脊梁骨都被打断了。再不重整军备的话;难道要等着倒幕风潮兴起吗?

    但虽然已经统一了决心;可如何筹款却还是一个大难题——自古以来;打仗就是烧钱;此次动员数万之众的征长之战;本来就已经把幕府的库存给打空了。接下来;为了跟长州藩停战议和;德川家又不得不割让了关西的好几处幕府天领;连之前好不容易从毛利家抢来的石见国生野银山;这回也被毛利家重新收了回去;其余各藩对待将军的态度也大不如前;使得幕府的财政收入连年下跌。

    到了去年(63年);幕府的另一个重要财源;佐渡岛上的金山又遭遇海盗袭击;开采出来的黄金连同几乎所有矿奴、监工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据几个神智错乱的幸存者声称;是几艘不可思议的大铁船和一群奇装异服的厉鬼洗劫了佐渡岛这样的疯言疯语自然没人会信;但幕府财政再遭重创却是不争的事实。总之;德川幕府在战后足足喘息了两年之久;才想尽办法凑出了重整军备的经费。

    但是;仅仅有了钱还是不够的;德川家还需要更有威力的军火和近代化的作战模式。

    ※※※※※※※※※※※※※※※※※※※※※※※

    通过“征长战争”惨败的亲身体会;德川家光将军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德川幕府的传统封建军队与毛利家的新式长州军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让人绝望的战斗力差异——除了少数职业的旗本武士之外;幕府军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在临战前仓促编组起来的足轻。偏偏在征长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有打过仗了;所以跟战国时代惯于厮杀的足轻农兵不同;如今的幕府军足轻可都是从来没杀过人的安分农民;平时也从未受过什么像样的军事训练;战斗力跟明朝军户有得一拼;在战场上的表现自然可想而知。

    而幕府厚禄奉养的旗本武士;虽然确实是终生修习剑术的职业军人没错;但他们习练的武艺大多也只是单兵作战之中才有用;严重缺乏协同作战的训练——想象一下吧;幕末的“新选组”固然刀法出众;当治安警察很不错;可如果让他们去跟正规军交战;那种只强调个人武艺的散漫风格;又如何能行得通呢?

    更要命的是;除了个别的一些老头子外;即使是旗本武士;他们大部分也都没有见过战场;最多都只有在酒馆打架斗殴的经历。跟曾经追随明国将官以战代练;与女真建奴、闽南海贼多次厮杀过;见识了许多大场面的长州新军相比;简直是兔子与饿狼的差别——即使是单兵格斗;旗本武士同样也打不过对手

    还有;长州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金属胸甲、新式火枪、要塞炮和野战炮;能够排列成相当整齐的军阵。而幕府军则还在使用战国时代的遗留武器;大多数人都没有铠甲;火炮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而且质量比朝鲜人的炮还差;就这样都还敢夸耀成“国崩”。到了战场上;相当一部分缺乏经验的幕府军将士;更是真的把打仗当成了特大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