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道三千界-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吸口气,借着柔和的月光,苏玉楼展开身法,围着藏经阁绕行一圈,用敏锐的目光丈量着藏经阁的一切。

    阁高几丈,楼有几层,窗有几户。。。。。。

    任何细微之处,苏玉楼都未放过。

    少林寺传承千年,其底蕴深厚非寻常门派可比,再是香火不济,穷困落魄,可瘦死的骆驼始终比马大,类似藏经阁这等重地,绝对少不了高手把守。

    目光一转,苏玉楼飞身上了藏经阁,同时运使起了九阴真经中的闭气秘诀。

    闭气秘诀不仅能够长期闭气,更能将自身的气息完全收敛,不外泄一丝一毫。

    收敛了气息的苏玉楼如今与花石草木无异,踩着瓦片,紧贴着藏经阁的外壁又绕行了一圈,同时将他那超乎常人的灵觉放大到了极致,凝神感应着阁内情况。

    前后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苏玉楼就已探清了内中虚实,阁内的生人气息不多不少,刚好整整十道。

    藏经阁三楼乃是收藏七十二绝技的地方,共有六道气息,人数最多。

    藏经阁二楼收藏的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留下的佛学笔记,以及武道感悟,共有三道气息,仅次于三楼。

    藏经阁一楼则是普通的佛经收藏之所,只有可怜的一道气息存在,人数最少。

    摸清状况的苏玉楼不由暗自腹诽:少林寺的和尚们常说习武练功乃是为了强身健体,可由这藏经阁各层楼的生人气息看来,他们对于武学典籍的重视远超于佛教经典。

    如此重名重利,争强好胜,那又何必在头上点了香疤,再将“出家人四大皆空”这一句话放在嘴边呢!

    摇头哂笑,苏玉楼旋即从二楼跃下,落在了藏经阁的底层。。。

    倒不是他不对三楼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感兴趣,而是因为内藏九阳真经的《楞伽经》就在底层一楼。

    凡事总得有个主次先后不是?

    而在苏玉楼的感知之中,藏经阁一楼的那道生人气息偏靠左侧,因此他便绕行到了与之相反的右侧。

    拂手一挥,底层右侧的一扇窗户无声洞开,苏玉楼身如惊鸿,快如奔雷,一闪而入,洞开的窗户又随之悄然无声的关上。

    一楼空间广阔,多是高过人头的书架,粗略望去,几乎不下三十座,进入一楼的苏玉楼气息全无,如幽灵般在一座座书架间徘徊游荡。

    阁内昏暗无光,不过这对于苏玉楼而言倒也算不上麻烦,以他的修为虽然不能做到真正的暗中视物,可只要还有点滴光亮,半丈之内,物无大小,苏玉楼都能瞧个清楚明白。

    而且,似乎老天都在帮他的忙,今晚的月亮特别圆,又特别亮!

    目光如炬,苏玉楼不停的书架间游走,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终于让他找到了那四卷以天竺文字书写的《楞伽经》。

    这四卷《楞伽经》的书面上写着几个弯弯曲曲的天竺文字,苏玉楼取出其中一卷,背靠着书架,慢慢的翻阅起来,只见这卷《楞伽经》中所书内容为天竺文字,但每一行之间,却又以蝇头小楷写满了汉字。

    苏玉楼凝神细观,以他的眼力,自然发觉了这些蝇头小楷所记载的内容乃是内家练气运功的诀窍。

    九阳真经!

    不会错了!

    平静的心湖泛起一圈圈涟漪,苏玉楼的目光带着热切之色,这种神色就像是色狼瞧见了倾城佳人,酒鬼看到了绝世美酒一样。

    对于苏玉楼这般矢志武道之辈,一本武学宝典所带来的诱惑力绝对远胜于美酒佳人。

    屏息凝神,苏玉楼逐字逐句的细细品阅,生怕遗漏一个字,一页一页的轻轻翻动,不知不觉间就已将第一卷经文中的口诀通读熟记。

    将这一卷《楞伽经》轻轻放下,苏玉楼又翻开了另外一卷。

    如此,不到半个时辰,四卷《楞伽经》中的心法口诀皆已被苏玉楼记下,心中对于这本武学奇经已有大致了解。

    这本经书虽以“九阳”二字命名,阐述的却是阴阳调和,刚柔并济之道,与九阴真经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不少关于武学的独到见解,更是苏玉楼感到耳目一新。

    九阴九阳,既有相同,亦有不同!

    九阴真经长于外功招式,而九阳真经则注重内功心法。

    按照口诀所述,九阳真经大成之后,体内真气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仰仗强横真气,即使普通拳脚也能发挥出莫大威力,兼之涵盖诸般武学妙理,但有所成,天下武学,无不俯拾可用。

    除此之外,九阳真经更是一册疗伤圣典,且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躯,于体内自行产生护体罡气,抵御反弹外来攻击。

    其间诸般妙用实在难以用言语来描述,不过最令苏玉楼在意的却是其百毒不侵的特性。

    江湖之中,最难防,也最不易防的就是一个“毒”字,于此道上折戟沉沙的武林高手数不胜数,苏玉楼自然不想成为其中之一。

    将四卷《楞伽经》缓缓阖上,放回原位,苏玉楼的身影离开了藏经阁的底层,顺着楼梯上了第二层楼,没有滞留半分,紧接着就上了第三层楼。

    第三层楼中的六个人,无论是所处方位,还是修为强弱,苏玉楼尽皆了如指掌,只要留意一些,避开他们的耳目,不难!

    而凭借闭气秘诀的妙用,他们想要发现苏玉楼,很难!

    九阳真经已入苏玉楼之手,七十二绝技他自然也不能放过。

    没有惊动任何一人,苏玉楼选了一个谁也看不见的死角,自侧旁的书架中抽出了一本武学秘籍。

    无相劫指!

    淡淡的看了一眼书面,苏玉楼就翻开了书页,细阅起来,一本阅完,又换一本。

    前前后后,苏玉楼已翻阅了无相劫指,般若掌,须弥山掌,大光明拳法这四本少林绝技。

    直至黎明时分,苏玉楼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座珍藏着无数武学宝典的阁楼。

    离开了藏经阁,苏玉楼却并未离开少林寺,而是在一间用以招待贵客的禅房里住了下来。

    少林寺的和尚们浑然不知寺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但是负责烧菜煮饭的火头僧人在近日来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最近厨房里总有一些素斋无故消失,不翼而飞。

    这些消失的素斋无一例外,全部进了苏玉楼的肚子。

    苏玉楼住店吃饭,从不赖账。

    因此最近有好几个火头僧人在厨房里捡到了碎银,火头僧人是和尚,自然也信佛,故而在火头僧人的圈子里渐渐流传起了一个说法。

    那些不翼而飞,无故消失的素斋都是被天上的“菩萨”享用了,“菩萨”仁慈,所以才赐下银子,以作酬谢。

    苏玉楼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活菩萨”,白天他在禅房之中静炼练功,晚上则潜入藏经阁内阅览武学经书。

    如今,少林寺的藏经阁于苏玉楼而言,跟自己的后花园没什么区别,想去就去,想走就走!

    至于少林七十二绝技,已有十之八九入了他的囊中。

第二十五章 金轮法王!() 
少林七十二绝技包罗万象,所涉的范围极为广泛,拳掌爪指,刀剑暗器,轻功身法,无一不有。

    苏玉楼虽然翻阅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但绝大多数只是用于参考借鉴,丰富见识。

    黄药师与他说过,天竺武功,讲求以意御劲、以劲发力,而佛法为求渡世,武功却是杀业,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

    因此,若有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本业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

    这种境况被称之为“武学障”,或是“知见障”,是以佛法愈高,慈悲之念愈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

    少林僧人强行修炼数门绝技,导致心魔丛生,经脉俱断,暴毙而亡的例子不在少数。

    苏玉楼半点佛学根基也没有,若是修炼少林绝技,只有一个结果:登堂入室易,登峰造极难!

    而拥有九阴九阳两部武学奇书,苏玉楼若想更进一步,则如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造屋建瓴,少林七十二绝技正是质量最为上乘的砖瓦。

    取其精华,反哺己身!

    九阴九阴已可算是此方世界的武学藩篱,苏玉楼修炼九阳真经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修炼完了第二卷,正在修炼第三卷。

    一本少林绝技如今在他手中,朝夕之间,就可明悟大半,而每当武功修为有所突破的时候,苏玉楼都会去少林寺的后山实验成果。

    这一日,苏玉楼正在禅房之中静修,一道声音忽然自少林寺的山门处遥遥传来,在少林寺内轰隆回荡,经久不绝。

    “西藏圣僧,大蒙古帝国第一护国大师,金轮法王前来拜寺,欲与诸位高僧大师言谈佛学,切磋武艺,还望贵寺能够不吝赐教。”

    禅房内的苏玉楼神色一动,眼中闪过许些异讶之色,他原以为金轮法王此际还在藏边,倒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来拜访少林寺,然而转念一想,和尚拜访和尚庙,似乎也没多大稀奇之处。

    而那传话之人的修为虽然已是当世一流,但却绝对不是金轮法王,苏玉楼想了想,觉得应该是其门人弟子。

    铛铛铛。。。。。。

    就在那道声音传出没多久,寺中忽然钟声大作,清脆响亮的钟声连响九下,透云穿霄,在群山间回荡不绝。

    这是少林寺最高级别的警报声!

    苏玉楼缓缓站起身来,他素来尊崇本土的道教,对于佛教这般外来的教派虽然谈不上厌恶,却也绝对说不上喜欢。

    对于言谈佛学,苏玉楼半点都不感兴趣,因此也不打算去瞎掺和,可对于金轮法王其人,苏玉楼却是兴趣十足,想要领教一下他的龙象般若功。

    推开房门,苏玉楼走出了禅房,接着身影一晃,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苏玉楼的身形此刻已非肉眼所能分辨,浮掠之间,最多只能见到淡淡的白影一闪而过。

    现如今,少林寺的注意力全都落在了金轮法王身上,苏玉楼一路飞檐走壁,畅行无阻,直至到了少室山下大道旁的树林里才停下。

    这是下山时的必经之路。

    金轮法王大张旗鼓的拜会少林,必然是从者如云,兼之贵为一国法师之尊,下山的时候想来还不至于谨慎到要去走小路。

    在一颗大树上坐下,苏玉楼阖上双目,养神,凝气,静候金轮法王的到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直至太阳斜挂西山,残霞晚照,大道上,方才有一行人马缓缓走来。

    行走在最前面,以及最后面的是一些体格魁梧,腰挎弯刀,身披甲胄的蒙古士兵,这些蒙古士兵步伐整齐,浑身流露着浓郁的煞气,显然是久经沙场之辈。

    中间则是二十余个穿着红色僧袍的喇嘛,这些喇嘛口诵梵音,双手持着法螺,嘎布拉碗,金刚盘,羯摩杵等诸般密教法器。

    另有四名红衣喇嘛抬着一尊鎏金辇轿,轿上端坐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竿的藏僧。

    这藏僧气息沉稳,神态庄严,赫然便是那蒙古第一护国法师,金轮法王!

    近百人的队伍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他,更彰显出其一国法师的豪奢气派。

    一位容貌俊雅,全身作贵公子打扮的青年,手摇折扇,走在鎏金辇轿的前面,而在他的身旁,还有一位脸削身瘦,手握金刚杵的藏僧。

    这两人正是金轮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