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级掌教-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存在,那时大庸皇朝才刚刚建立呢。

    县志是一种重要的资料,是皇朝决定当地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来说都是由专人进行编纂,且有皇朝官员进行统筹,最后完成后由皇朝收归入档,不轻易为人所见。

    眼前这份县志却不一样,这是上任县令在任编篡县志时所精简下来的部分,能够为大众所知,且其中有许多都是一些人文趣闻之类的内容,并不算太重要,所以在县令卸任之后就流传开来——人家都退休了,写写书整个养老钱,谁能说什么呢?

    所以尽管是百年县志,但作为精简版,其中的文字并不算多,最后成册也只有手掌厚度而已,可谓简略到了极致。

    “您请看这里,这里有一处风景介绍,提到了步虚道君的名号。”

    林森拿过书册,定睛看去。

    这里是淮阴县的人文地理介绍,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到了一个叫做泣血亭的景观,不仅将其形容的美轮美奂,而且还着重提点其历史价值:在这个亭子来历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存在。

    第一种说法是在百年前的妖族反攻时候,有妖族突进到此肆意杀戮,屠戮人族上万,令一位武道强者大为悲痛。他将人们的尸骨收敛,因为已经分不清各自身躯及身份,只能将他们统一火化,留着血泪将骨灰洒进淮河中,然后就抓起武器寻找到那个妖族,与其大战一番同归于尽。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事情,就在其满面血泪撒骨灰之处建立了一个亭子,起名泣血亭。

    第二种说法则来自五十年前的故事,且和碧水门有些关联。

    据说当初那本地名医治好碧水门开山祖师之后,请其将自家儿子收为弟子时,祖师其实是不同意的,他留下银钱酬谢救命之恩,就自顾自的离开淮阴去继续远行。名医无力阻拦,却实在不肯放弃,无奈之下只能牵着幼子在武者身后大哭哀求跟随。

    就这样从淮阴城里追到城外,从城外追到河边,最后当名医留下血泪时候,祖师终于被其打动,才决定收下其子作为弟子,并停留在此教导三年。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多说,碧水门后来就出现并扎根在了淮阴城。

    于是后来,碧水门后人就在开山祖师回心转意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亭子,起名泣血亭。

    然后还有第三种种说法。

    这是说在两百年前,一位云游天下的武者来到此处时,观淮河奔涌之势忽然有感,于是在江边结庐而居,每日对着滔滔河水进行修行,似乎想要做出什么大突破之举。

    按理来说,这种故事发展下去应该是个好势头,比如武者果然有所顿悟,在哈哈大笑中霞光齐聚白日飞升之类的,可惜事实和预想完全不同,在江边枯坐一月之后,这位武者突然莫名其妙的泣血哀嚎,悲哀无比的长啸“错了错了”,然后如同发狂一般飞奔而去,离开此地。

    这番奇人奇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后来大家在那武者居住的草庐处建起一座亭子时,就自然而然的想起此事,将其命名为泣血亭了。

    哦,忘了说了,这第三种说法就是最后一种,同时也是林森寻找的那一种:这个莫名其泣血哀嚎的武者的名字,叫做步虚。

    “这三种说法,很奇怪啊。”林森将纸页上这段文字来回看了两三遍,不由思索起来:“这座亭子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怎么出现这么大不同?”

    林森见过那种一个景观考证出多个来历的事情,起码他休假时在旅游区见到的不少风景名胜都是这样,所以见到类似情况也不是太意外——可这不是说没问题了,那些景观的历史动辄三五百年,甚至不乏千年以上,无法考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而泣血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三种说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即便最远的时间点也不过是两百年之前,最近的甚至在五十年前!这么近的时间,怎么会弄出这种模糊不清的来历?别的不说,那个五十年前发生的第二种说法,难道就不能找个老人确认一下?林森就不信,数遍淮阴城连个六十岁老人都没有!

    “而这个说法偏偏是涉及到碧水门的这就有意思了!”

    毫无疑问,林森是倾向于第三种说法的,毕竟系统都已经指明了步虚道君的名讳,就不可能有错!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一和第二种来历是怎么来的呢?如果第一种来历属于最大众化的传言,只有一个模糊的时间和故事,就连主人公的姓名都没有,根本没有什么可深究地方的话,那么第二种来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可是指名道姓的写出姓名人物,甚至连故事情节都安排的栩栩如生了呢!

    “哪吒,咱们有事了。”林森一拍椅子扶手,就起身道:“走,去看看那泣血亭。”

    哪吒挑眉:“好,小爷正好闲的发慌。”

    于是分号管事马上安排仆役,驾着马车带领林森和哪吒前去。

    泣血亭的位置不近,出城后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到,正在淮河边上。

    作为养育一座城池的河流,淮河显然不是白水县周遭的那个小水渠可以比拟的,其河面十分宽敞,足足百米以上,哪怕此时已经入冬,水势不像春夏时那样湍急,整体流速缓慢沉稳,也有浪花翻涌之声不时响起。

    “两位爷,那就是泣血亭。”

    林森下了车抬眼看去,就见在右前方,河边大石垒成的岸堤上,有一座空旷的四方亭子独自屹立。尽管因为是站在岸堤下面,离得有些远,也能够看出其规格并不大,也就只有四五十平米左右,构造也简单的很,就是四根粗柱子顶着大顶,再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精巧的地方。

    “走,上去看看。”

    林森说了一声,仆役就领着两人上了岸堤,还没到近前,就见亭子里外人正弯腰擦拭一座石碑。

    林森有些惊讶:“现在还有人?”

    入冬时节的傍晚,没有人轻易来到屋外,尤其还是城外,大冬天冒冷风看亭子不是天元世界的寻常乡民们会做的事情。比如从出城到现在,这一路上都没看到别人,亭子里的这个是第一个。

    “爷,那应该是碧水门的人。”仆役看了一眼,就赶快道:“碧水门每天都会派一个弟子前来,将这座亭子打扫一遍的。”

    林森愕然,刚想问为什么,想起刚才在县志上所看到的内容,就话语一转道:“是因为泣血亭的来历?”

    仆役点头:“是啊,这事整个淮阴城的人都知道,武老爷们这是孝敬祖宗长辈啊。”

    林森眯起眼睛,沉默片刻,一摆手道:“走,咱们过去看看,他是怎么孝敬的!”(。)

第十章 碧水门主() 
如远观的一样,泣血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亭子,不仅构造与繁杂无关,只是简简单单的石柱与宝顶,亭子正面也仅有一个半人高的石碑,上面用红漆写着泣血亭三字,石碑前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石台,石台上摆着一个香炉,三根粗大纹香插在正中间,一边闪着红光一边袅袅生烟。

    林森老远望见的那人此时半蹲在香炉前,虽然背对着看不清面貌,但看其身型背影和一袭金丝锦袍,估计应该是个年轻的贵公子。

    “咦?”仆役忽然有些疑惑:“这人不会吧?”

    不知是听到仆役的自语声还是众人的脚步声,这人起身转头,只见他五官端正气宇轩昂,头戴金冠腰悬玉佩,果然是一位富贵少爷。

    “方门主?”仆役惊呼出声:“真的是方门主?”

    淮阴城只有一个武道门派,自然也只有一个门主,就是分号管事所说的方平。这让林森也为之一惊:第一是这个方平竟然这么年轻,看起来只有二十五六岁,和自己差不多年岁,第二是他怎么在这,入冬时节的傍晚在城外的亭子干什么,观景吗?

    “你是谁?”方平双目看来,随口问了一句之后,神情忽然一滞,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就认真的盯在林森身上,重新郑重提问:“你们是谁?”

    显然,他意识到了林森的武者身份。

    “方门主,小的是泰和商行打杂的,”仆役赶忙答道:“这两位是我们商行的贵客,专门随少爷自总部河阳城前来巡查分行。”

    林森也挑起嘴角,一边展现着礼貌的笑容,一边口中道:“碧水门方门主是吗,我是林森,这位是我的师弟,幸会幸会。”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身份,此时说来那真是滴水不露,唯一的缺点就是让哪吒闻言颇为不爽,不过他还是知道厉害的,只砸吧一下嘴巴,什么也没说。

    方平双眼微眯,之后又马上睁开,脸上浮现出和煦笑意,口中道:“河阳城的林先生是吗,幸会幸会。冒昧的问一句,我记得河阳府有个通天宗宗主,似乎就是这个名字,不知?”

    林森眉头一跳,点头笑答:“方门主真是消息灵通,不错,那正是我。”

    “哪里,是林宗主大名鼎鼎,声威不凡。”方平呵呵笑了两声,就道:“两位初来淮阴,想必要好好游览一番,我就不打扰两位了,告辞。”

    说罢,他就拱手作别,径自远去。

    林森看着他背影,笑意收敛不见。

    “下品武师而已,”哪咤忽然张口道:“不足为惧。”

    林森摇头:“修为不是问题,别说似乎下品武师,他哪怕是中品武师呢,不是武尊真人,咱们两个就不会怕他,我只是有一些意外。”

    是的,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些意外。

    第一是这位方平门主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虽然仆役说了,因为那个有关于泣血亭的故事,碧水门每天都会派一个弟子前来打扫,可再怎么打扫也用不着门主出动吧?

    第二是方平的年龄。分号管事当初介绍这位碧水门门主的时候,林森着重询问其修为,并没有询问年龄,但听说其是武师境界之后,就估计他是三十岁以上的壮年,就如同大日门前任门主李梁一样,可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是个年轻公子,顶多二十五六岁——这可就令人惊讶了,甚至惊讶到有些不应该的地步:他怎么这个年纪就能成为武师?

    不是林森小觑天下人,也不是他狂妄自大,而是他有系统傍身所以才现在的修为,李梁是混血后裔也才在三十岁左右成为武师,其它人能做到同样的事情,要不是有海量资源大力支持,什么灵丹妙药都能;要不就是天资超然绝世,完全不能以常理揣度——可这样的人会在一个小小的淮阴城碧水门中?传说中的神武四脉还差不多!

    第三则是这个方平为什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是的,通天宗现在名气是有一些,可那是在河阳府地区。五百里外的宁化府中的淮阴城,等多也就是听到一些消息而已,怎么可能一听名字就脱口讲出通天宗的存在?要知道林森直到今天中午,还不知道淮阴城中碧水门的存在呢!

    至于第四,则是刚才的所见综合一些信息所得到一个疑惑:泣血亭的来历已经有系统出面证实是第三种说法,所以前两种说法自然就是假的,可这样的话碧水门尤其是方平,为什么还会出现在这里呢?如果说是考虑到人望和声誉的经营,看中了传闻的正面效果,那只要不出面否认做出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就好,何至于费这么大的劲作秀?有这个功夫,多修炼不比什么强?

    这四个意外在心头萦绕,林森却一头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