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宫继承人-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宫历前五十五年,楚王薨,新王立,清平拜天子之师,持相印,内理朝政,外掌全军。

    废奴隶制,严禁血祭殉葬,通商劝农,开拓荒野,养兵修路,清缴山匪强盗,外则远交近攻。

    战争开始了。

    清平座下大弟子项籍修行至宗师,官拜大将军,原伏牛山余脉盗贼崇哥,即王崇,累功至军中大将,投入清平门下,四处征战。

    道宫历前四十五年,蛮族头领阿芒出山,请降于清平道长,楚国军威大盛!

    同年,杨五战死,杨九领军大开杀戒之时,借酒浇愁,改名杨酒。

    道宫历前二十年,天下仅余赵、宋、魏、晋、楚五国,大靖名存实亡,天子令不出洛城。

    当年,清平道长昭告于世,建立道宫,以代楚国,统一战争开始。而此时道宫有大宗师三人,其余四国,或一人,或两人。

    天下再无能抗衡者。

    道宫历前五年,四国俱灭。仅余各国流亡王室贵族负隅顽抗,清平道长令暂缓攻击,限制其发展,休养生息。

    开点科技树。

    又五年,俱降。

    自此,统一战争结束,道宫统一天下,定都洛城,改名京都,建长老会,由大宗师共治天下。

    同年,改道宫元年。

    道宫历十二年,清平道长逝世,酒长老闭生死关。后五年,酒长老出关,进阶大宗师。

    道宫历二十一年,杨平安出世。

    #######

    过年的时候,杨克去了杨家拜会,却没见到平安,杨父说是被老家的人接走了,估计要过了一两年才能回来。因为家族里来人比较匆忙,就没有一一道别。

    杨成名对外声称,杨家主脉在云梦大泽边上的岳阳城,现下寻了过来。

    城外有个镇子叫天一镇,那就是杨家的祖宅所在。

    向道出关后拜会了杨平安家和陈明哲家,用的名义是家访,并可惜未有见到杨平安云云。

    然后向道就接手了杨平安的“大玩具”——童子队,并改名为少先队做了一个初步的企划,在年后开学时,京都、陪都各个学校都出现了叫少先队和学生会的组织。

    据说有意推广天下道门学院。

    少了杨平安,陈小胖只能独挑大梁,向道毕竟还是负责监督和指导。

    小胖子因此迅速成长起来,少了个朋友,没了伙伴,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了些,人也瘦下去。

    陈静雯倒是时时念叨她的平安弟弟走的着急,未能道别。

    西街的小伙伴们经由向道和陈明哲,也知道了这件事,纷纷表示,一定会想念平安的。

    哦,对了,据小道消息说,某位大长老看各地学校名号难分,决定允许改名。根据级别,幼院改为小学,初级研究学院改为初中,中级研究学院是高中,最后一个是大学。

    现在整个道宫也就两所大学。一个专职培养军职的京都军事大学,一个是培养内政等人才的京都政治学院。

    而因为学生越来越多,两所大学的教育资源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将会再建一所大学,目前选址未定。

    于是一夜之间各种争名官司打到了道宫府衙,地方性的名号就那么一个,谁都想用,干脆就分个一二三四,比如东华区第一小学、东华区第二小学等等,至于陪都小学这种太惹眼的名号,倒没人敢乱争,一不小心就是众矢之的,必须得有够硬的背景和确实强劲的办学条件才行。

    匆匆忙忙,时间流逝。

    襁褓婴儿只来得及蹒跚学步,小奶狗长成大狗,街头的树绿了又黄,谁家姑娘穿上嫁裳?

    某人仍在安静地睡着。

    识海里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但所有事情,终究还是有个开始,有个结束。

    一如,当年突如其来的雷雨,一个落魄年轻人与两个小乞丐的相遇。

    一如,千百里奔波逃亡,落脚云梦,结缘天一观。

    一如,数十年列国周游,谁人追随,谁人相伴。

    一如,云梦波涛起,荡起天下征战;

    一如,天下一统,开辟中原新纪元。

    事皆有因,总要去寻个源头。

第44章 ——楔子() 
道宫元年,二月二十日夜。

    九位大宗师齐聚议事大殿,清平道长居中背北向南趺坐,其余八人分两侧对称坐下,其余又有宗师数十人,坐于周围。

    “几十年辛苦,终于得偿所愿,众生有幸,我等有幸!”

    “福生无量,全赖道长天人之功”

    清平道长微微一笑,并不当真。

    明日即是道宫正式祭天改制的时间,他在百忙之中召集众人,可不是为了听人吹捧的。

    “道宫建立二十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明天道宫庆典,我有几个问题,再次请教诸位道友!”

    清平环视一圈,运气于丹田,发出震慑之音。

    “第一,诸君可还记得道宫建立初衷?”

    “广传我法,教化众生,求真务实,共建天国”

    “第二,道宫十戒,能持否?”

    “能持”

    “第三,性命有尽处,修行永不止,诸君初心尚在否?”

    大殿略沉静了一下,声音变得更为整齐,“初心不易!”

    回声荡漾,久久不散,众人沉默不语,似是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当初迈向修行之路,当初追随清平道长周游列国,当初道宫成立,征战天下。

    直至今日,天下一统。

    “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无需回答,好好想,”清平道长语气变的平淡起来,“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清平道长右侧首位一尘道长和左侧首位项霸王,眉头齐齐一皱,此话何意?

    其余众人也是心底暗想,念头变幻,捉摸不定。

    项霸王觉得,这天下是师傅打下来的,虽然说是大宗师共治,但这天下就是师傅的,最不济也是道宫的,而道宫也是师傅一手创立的,宫主是师傅,转一圈回来,天下还是师傅的,谁敢多嘴,就让他尝尝自己的霸王功的滋味。

    一尘道长倒不会有项霸王这么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想法,他是在认真琢磨清平的意思,按理说,这天下自然是道宫的,然后可以说是天下人的,反正怎么说都行。

    显然清平不会问答案这么明显的问题。

    排头的两个大佬尚且如此,何况底下的宗师们。放在以往,他们都是开国元勋,是要封个王公侯伯的,但道宫不实行这个,而且各人的位置那是定好了的,大家都隐约听到风声,所以不会往这个上面想。

    一时间,亂七八糟的猜测,此起彼伏。

    当然也有不在乎的,比如,腰上挂了个酒葫芦的杨酒,对于他来说,天下是谁的都无所谓,跟着师傅走就行了。

    百年来一直如此,何必多想,他在打仗的时候受了伤,伤了修行根本,没有个十几年恢复不来,有多余的精力,倒不如老老实实养伤。

    谁有那耐性考虑这么蛋疼的问题。

    良久,清平道长才再次开口,却没直接谈及刚才的问题,“我以道教之名行统治之实,教化众生,有违道家规制,却是有益苍生。而天地之大,我等亦不能窥其一二。苍生既存,也该有益于天地,不负生养之恩。”

    “道宫成立之处,我曾说过这话,不知诸君还记得么?”

    “时刻谨记,不敢或忘”这话绝逼是吹牛,真的能记着的估计也就三四个人,还得是清平道长的脑残粉,后来流传于世的宫主语录就是这些货的手笔。

    杨平摆了摆拂尘,手柄指向背后,墙上有一副很抽象的雕刻,图分阴阳,上层清气渺渺,线条勾勒显示出一个道家密文,“天”;相对应下层是浊气涌动,勾勒出“地”字。

    “这天地,终究还是这天地的。不是我的,不是道宫的,同样不是有情众生的。”

    “我们建立了城池,开垦了土地,修整了道路,开辟了水渠。但是这只是我们眼前的天下,并非世界,北方草原大漠,西南莽莽山脉,东南无边森林,乃至往东,大陆尽头,我等尚未探索到的茫茫大海这些都是千百年来,曾在历代大宗师的笔记中出现过的风景。我们尚未接触”

    “乃至天地之极,世界的界线,这才是我等的追求和目标。”

    八位大宗师微妙的相互看了几眼,最后这个才是他们最终齐聚道宫的原因。

    天下,终究,是天下的。

    与人无关。

第45章 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一)() 
第四十三章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一)

    夜色沉沉,万籁俱静。

    星空里几点寒星,闪闪烁烁,一弯冷月,已至中天。远处传来犬吠声,在夜色里回荡,有几分飘渺和虚幻。

    一辆马车悄悄地从道宫后门驶出,一路不停,无需马夫吆喝,老马识途,拉着马车左拐右拐,直往京都一个偏僻角落里去,离道宫不算远,又足够偏僻低调。周围的也都是些寻常百姓人家,丝毫不引人注目。

    马车在一处小院停下。

    一对夫妻下车,对着车夫微微施礼。马车自顾向前去,转过一个弯消失在夜幕里。

    小院很小,开门进去迎面就是正屋,左侧厢房,右侧厨房。门左侧靠墙种着一株枣树,还不太高,树枝已经伸到墙外去。只是现在是冬季,树叶落尽,树梢上还挂着几颗干瘪的枣子,风干的皱巴巴的,随着枝头摇晃,连鸟雀也不屑去啄它。

    夫妻俩跺跺脚暖和一下,相互搀扶着走进院子。

    进了门也不点灯,摸索着进卧室睡下,悉悉索索的脱衣声传出,然后安静下来。

    俄而,沉闷的哭泣声想起,像是哭的人强压着声音,按捺了痛苦,捂着嘴流泪的那种,听声音就觉得撕心裂肺,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后就是安慰声,起床声,接着,卧室的灯就亮了。

    “别再哭了,且止止吧,酒长老说,再哭下去,你的眼睛就瞎了”男子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但语气款款,带着关心。

    女子抹了抹眼泪,哽咽不停。

    男子看了,心中痛苦愈盛。

    烛光闪烁,映在满头斑白,显得十分刺眼。脸上皱纹叠起,皮肤粗糙暗黄,没有生气,,三年来,杨成名夫妇,真的是苍老了太多。

    杨母眼眸浑浊,显是流泪过多伤了眼睛,她凑着烛光,眯起眼睛,抓住丈夫的手,一如当年,想要寻些慰藉。

    可惜她已然看不清丈夫面容。

    如今是道宫历三十年冬季,杨平安沉睡的第三个年头了,

    第一年春季,杨成名处理完商号,辞退了吴家老夫妻,把杨迅杨烨安排进童装店。然后在道宫的安排下来到此处小院。

    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来,夫妻俩每隔十天去一次长老院看望沉睡中的杨平安,聊解思念之苦。

    枣树就是当时种下的。

    原本还时刻盼望着杨平安能早日醒来,膝下承欢,不曾想,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仍不见希望。

    第一年年底,道宫讲道后,杨平安还醒了一天,安排事情,与二老聊聊天。

    第二年未醒,如今已是第三年。

    酒长老说是伤势未愈,虽醒不来,但生机稳定没有危险。二老不懂修行,但还算相信酒长老。

    因为这三年来一直是酒长老照顾于杨平安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