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宫继承人-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鬓发皆白,自己忽然失踪,不知会如何伤心,好在自己不是独生子,父母身前不缺人孝敬。

    除了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其余的就剩下那堆亂七八糟的书让人觉得可惜了。

    杨平试了无数的方法,剩下的就只有自杀一条路可走。

    反正就是回不去,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已经绝望了。

    别看寻常里说,穿越之后,立马适应的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气,认爹认娘认祖宗。

    别开玩笑了。

    人体本能不说,二十多年培养的记忆和灵魂本能可不是闹着玩的,别管你是否继承了他人记忆,照样是分分钟被人亲爹娘认出来你是冒牌货,给送宗祠和巫婆那驱邪。

    所以,哪一关都不好过。

    你舍得自己的亲爹娘?舍得过去种种?

    想一想你去个陌生的城市,都要适应个三五月,不间断地联系亲人朋友,刷刷微博朋友圈啥的,寻找心灵上的安慰和依靠。

    如果真有人可以完美适应,只能说,你真是有天煞孤星的命格潜质。

    ##########

    道宫理论上是不允许有奴隶的。

    在大靖之时,诸国并立,征战不停,时常有战俘百姓被贬作奴隶,成为祭品用于祭祀。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

    用什么来祭祀?三牲五畜(五果)。

    还有一种,就是人!

    奴隶!

    各国多有人祭者,国君,士大夫死葬时也多有殉葬。

    道宫在成立之前,还是暗中掌控楚国之时,就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制,严禁血祭和殉葬,严禁私刑杀人!

    后来边蛮部落看中原动乱,大举入侵,道宫大宗师们在清平道长带领下,一战再战三战告捷,大批的杀戮和抓获蛮人俘虏,于是特批战时法令,蛮人战俘皆贬做奴隶,上铁枷锁链,运往国内,充作建城修路的劳力。

    也有不少被随军商人买走,大赚特赚了一笔。

    近期,京都里暗潮涌动,时不时有消息从南疆传来,想必是二十多年没有大仗,蛮子们也缓过气了。

    腊月初七,陪都,东华区。

    回到家时,天还未黑透,杨平安跟门房吴叔打了个招呼,就往后院去请安。

    杨母正在厨房帮忙淘选明天煮粥用的材料,林林总总十多种,看的杨平安眼晕。

    杨母嘱咐一遍,明天不许出门,就打发杨平安回去休息。

    这个时代娱乐还是太少,天气寒冷,冻得哆里哆嗦的,连造人活动都少了。

    杨平安拉着伴当凑在蜡烛下数钱,手冷的发青,干脆放下,想着什么时候换成面值大点的币种。

    估摸着能换几个银币了,哎呀,生意兴隆啊。

    也有些天没去西街了,抽空就去一下吧,正好有钱了。

    京都洛城人也说不清,腊八节是怎么来的了。

    也许是以前就有,也许是新盛行的,没人会计较这个,无非是年前多一个节日而已,多一个给大家庆祝新年的理由。

    新年之前,可以先小小欢庆一下。

    腊八粥的熬制方式很多,全看家里主妇怎么去做,不拘于仅仅八种米粮果类,材料不同,熬出来的粥味道就不同。

    广成将军府上的腊八粥就带着点粗糙的简陋感,寥寥几种,连八样都凑不齐,在京都里也是出了名的。

    做法是广成点名交给厨房里的,不分先后,一锅扔进去煮个稀烂,年年如此,不许改不许换。

    向道就是喝着这样的腊八粥长大的。

    他隐约还有记忆,早些年还听广成叔父无意中感慨,这世上第一顿腊八粥就是这个样子的。当时师傅还在,小五哥还在。

    细思恐极,向道不愿深究这里面有多少故事。

    但这一年的腊八粥喝了之后,广成于庭院静默半晌,张口就是一道白气飞出,约半米外又席卷而回。

    在一旁侍立的向道吓了一跳,叔父这是成大宗师了?!

    “没有,不过这次真正是只差一步了,我神识修为已经够了,机缘已到,本心悟透,周身法力自然就打上神识印记,人之脑为髓海,是谓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现在只要能感应虚界,破开天宫就成了。”

    广成对向道稍稍解释。

    该准备闭关事宜了。

第34章 人情味(三)() 
第三十三章人情味(三)

    道宫历前97年,丹阳城。

    莫掌门第十三次回头看杨平,捏着胡须,满脸的惊疑和不确定。

    这道人真是奇怪,仅仅过了一夜,怎么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人还是那个人,样子没变,偏偏有年轻了好几岁的感觉。

    咂摸半天,也不知如何形容,莫掌门就小五小九,“小五小九,你们发现没有,你们师傅像变了一个样?”

    小五小九没啥反应,杨叔植物人的时候他们都见过,还是他们给救救活的,这点算啥?

    俩人齐齐摇头。

    莫掌门惊叹一声,胡乱猜测,“杨道长是不是练了一门极厉害的功夫,功至造化,开始返璞归真了?我就说嘛,杨道长不是凡俗人”

    杨平这回是真不想搭理他了,不过现世报怎么说的,谁让他每天缠着莫掌门耍拳练刀的,这会儿想摆脱主动套近乎的莫掌门那是不太容易了。

    莫掌门是觉得自己终于认识了一个隐士高人,还如此平易近人,看来还得把那套“杨家杀拳十六式”再拿出来好好琢磨琢磨,不定是有着什么秘密呢。

    和镖局在丹阳城里分开,杨平带着三大两小找了家客栈,租一个小院住下,一待就是近一个月。

    算算日子,记忆回溯,也快结束。还是一天两个时辰,杨平多次实验,确定了自己能够支撑的时间长度。但并不一定是一次一年的往前走,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

    比如大学时很快,高中时很慢,很明显这个进度跟当初他的精神充实程度有关。

    呵,大学哟。

    晚上冥想,白天练功,偶尔还会出门逛街,领略一下风土人情。

    到了这边,林伢子和狼叔等人就有点听不懂方言了,好在杨平的洛城官话他们能听懂,也能说一些,并不是很影响交流。

    三大一小也是天天跟着练练混元桩,杨平也不藏私,又不是什么秘传,反正不要钱,随便练一练。

    他是想明白了,自己也别指望着能练成什么绝世高手了,真捡本武功秘籍,不把自己练残废了都是老天爷保佑,祖上积德。

    所幸练练拳脚还是有益于自己熟悉身体的,一呼一吸间,随着套路一遍遍打出来,也开始本能似的开始调整的有规律起来。

    杨平琢磨了几天没搞明白,就抛之脑后了。

    除了这些,杨平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司命和少司命的神庙了,丹阳城对于司命之神信奉非常。

    白天有事没事就到庙里逛逛,和老庙祝混了个脸熟。底下的弟子对这个“不务正业”来这闲玩还不掏香火钱的道士没啥好感,一看就是个假道士!

    杨平才不管他们,大司命少司命啊,虽然此楚非彼楚,但熟悉的东西出现,他还是很激动的。

    何况不久前,他刚回忆起来那个追着邀请他做客卿的项籍是谁?

    项羽啊,西楚霸王项羽!

    在杨平心中,他是先秦诸国贵族最后的代表,也是分封时代的绝响。

    #########

    道宫历二十七年,陪都,腊月初八。

    一大早,杨平安就被伴当喊起来了,这是杨母吩咐好的。

    洗米、泡果,去核、精拣,杨母陪着吴妈收拾好材料,后半夜就起来熬。

    先是难煮的坚果,然后是各种米、花生等等,大火小火煨着,到天亮时刚刚好。也不用加糖,自带米和果子的甜香,沁入心脾。

    也有那种省事的,不管材料如何,搭配如何,只一股脑地扔进锅里去,大火沸腾,小火慢炖,也可以,只是要少了许多味道。少不得还要加点糖添些滋味,这就遮住了果子和米的原味。

    杨平安半闭着眼,温水漱口,冷水洗脸,凉气自毛孔钻入,直冲囱门,打了个激灵,一下子精神起来。

    扎好头发换衣服,忙活完,去后院喝腊八粥。

    给已经坐在餐桌前的老爹问个安,杨平安也拉了软凳坐好,粥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端上来。父子俩大眼瞪小眼,不一会儿就默契地开始打哈欠。

    杨平安是起的太早,杨父是睡的太晚。

    快过年了童装店的生意好了不少,不论有钱没钱,这个时候都会准备着给孩子添件新衣服。

    杨父的童装店起点比较低,价格公道,质量不差,唯一的就是布料粗糙,但胜在针脚密实,衣服结实。

    所以在贫苦人家的口碑着实不错,除除算算,虽然比自己扯布缝制贵了一点,但是省却了很多功夫。

    另外杨父跟陈父搭伙又开了家走高档路线的,最近生意也有些起色。

    寻常过年,走亲访友,多是给小辈准备点小玩具,有钱人家还会给点金豆银珠,差点的挂几个小钱也聊表心意。

    有一日杨母到店里视察,见两三位夫人挑挑拣拣地选衣服,就凑了过去,正听到几人讨论给亲戚子女准备点什么过年礼好,杨母顺口接了句,送衣服就挺好。

    这位妇人回头一看,晓得话音被听了去,也不生气,淡淡打了招呼也不选衣服,转身出店。

    杨母还为自己坏了生意懊悔,不料第二日,妇人又来,大小各种尺码的成装拿了好几套,显然是准备当礼物了。

    之后就又是陆陆续续来人订货。

    杨父估摸着生意也就这样了,除非扩大经营,可是这样一来生产又跟不上。

    城外的庄子足以应对低档店的经营,高档店的眼下刚刚供得上,想招女红这么好的女工,眼下却是不太容易。

    过了年景估计就有跟风的店铺出现,还是要想办法稳定扩大市场。

    正想着,杨母端着托盘进来,分别盛了一碗慢悠悠地吹着热气喝着。

    杨家现在总共雇了四个人,看大门的吴老头和掌厨的吴妈老夫妻俩,还有杨平安的两个伴当杨迅杨烨。

    一是杨家院子不大,不需要这么多人,二是杨母觉得自己还能做些事,也没让人伺候的习惯;杨平安的两个伴当明显就是杨父杨母溺爱的特殊待遇。

    寻常浆洗衣物,花些钱就可以请人做,倒不需要专门雇人。

    所以杨家的三进小院还算是比较冷清。

    腊八粥总要全家人一起喝才能显个热闹劲儿,这边一家三口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粥,另一边吴老头夫妻和杨迅杨烨也凑在一起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坐着。

    老夫妻有个女儿,已经出嫁三四年,家境还行,但还不至于能贴补娘家。于是老夫妻俩自谋生路,出来做工。

    杨迅杨烨不用说,慈幼院长大,这是第二次在主家喝腊八粥。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故事,真个如八宝入口,五味陈杂。

    陪都,百草堂。

    “仲平,杨克,进来喝粥了。”

    “是,师傅。”

    “来了,爷爷!”

    店面才开门,两人放下打扫的工具,又回了后院。

    父母去后,过了两年孤单日子,但今年不同了,杨克看看孙老爷子和身边的孙仲平,心中暖意浓浓。

    身上的衣服也是新的,暖和厚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