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色大唐-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驾崩,武才人削发为尼,在感业寺的青灯下熬了数日。已是皇帝的李治拜佛为名,在寺庙里搂住这位小妈就是一顿乱亲,互诉衷肠。召入宫中之后,武“才人”成为了武“昭仪”,不久,进号“宸妃”。此后故事,耳熟能详,最让人心惊肉跳的,莫过于武氏为了搞掉对手王皇后,竟然忍心亲手掐死自己粉雕玉琢的小女儿,然后向高宗哭诉是王皇后所为,残忍心机,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废掉皇后在高宗时代是天大的事情,看似“皇帝家事”,实际涉及当时关、陇大族与庶族地主间的勾心斗角与暗中角力。唐太宗时,对山东士族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但对以武川军阀为主的“自已人”关陇大族却竭力维护、提携。高宗正妻王皇后,名门大族之女,又是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是太宗当时为儿子“御选”的“佳妻”。长孙无忌作为帝舅,与韩瑗、于志宁(此人虽首鼠两端,其实也是反对武氏为后的一派),褚遂良、来济等关陇士族派系,明确反对高宗废后。出身于庶族地主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属于长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寒族”,名义上是拥立武则天为皇后(其实武氏本人也属关陇家族),其实是想籍此提高自身的势力,在政治上想来个大翻盘,如果“押宝”成功,就不仅仅是扬眉吐气的事情,而且是扳倒敌对势力的倾力一击。

恰巧,唐高宗李治又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惧内虫,对武氏宠幸正浓,怎么看王皇后怎么不顺眼。当然,高宗素来懦弱,亲舅与一帮重臣皆持反对意见,他还真不敢马上就施以“龙威”。但李勣一句话,一下子让高宗“茅塞顿开”:“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深谙宫廷政治之道的李勣老好人一个,自然不愿得罪皇帝。有这么一个重臣表态,高宗、武氏大喜过望,终于心中意决。

永徽六年十一月,高宗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没过几日,奉承上意的“百官”一齐上表,请立中宫。水到渠成,武氏被立为皇后,“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武媚娘终于尝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滋味(按理讲应是二人“之下”,太宗、高宗是也)。

高宗遂愿之后,眼见武后天天兴高采烈,总算满足了这位挚爱妇人的心愿。懦人易生怜悯,笑语之闲,李治有时也念起被囚于深宫后院的王皇后与萧妃,毕竟曾经云雨枕席,结发情深。趁武后不注意,高宗带几个小内侍,溜至王后、萧妃的囚所,发现二人的牢室连窗带门都被封闭死,只在墙上凿出一个小洞“以通食器”,见此,李治不觉“恻然伤之”,低呼道:“皇后、淑妃,你们俩在里面吗?”  王后闻听是高宗的声音,哽咽不自胜,泣答:“妾等得罪,已为宫婢,怎敢劳陛下以昔日位号称呼我们……希望至尊您看在往昔情份上,让妾二人能重见日月,得以在院子里活动就可以,当改此院名为‘回心院’”。

高宗声中有颤,说:“朕会有处置。”

懦君“慈悲”,反而为王皇后、萧淑妃招来立时的杀身之祸。

武后闻听消息后,登时大怒,马上派去一队身强力壮的太监,把王皇后与萧淑妃按在小里屋,各击大杖一百,并断去两人的手足,放在两个大酒瓮中,阴险笑道:“让这两个婆娘骨醉!”可怜花月美人,玉肌天眷,遍体伤痕,四肢被剁,被浸入于宫殿美酒之中,一时间受尽折磨,求死不得。酒精有杀菌、收敛、止血作用,故而二人“数日而死”。其中煎熬,令人想起都不寒而粟。就这样,武后仍旧不依不饶,“又斩之”。如此阴毒妇人,高宗册封她为皇后的诏册中竟然称其“誉重椒闱,德光兰掖……嫔嫱之间,未尝迕目”,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处死两个“情敌”,武氏又下令改王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

当时,即使是跪受杖刑、斩刑的“诏令”,王皇后娴淑女人,仍旧起身再拜,声称:“愿皇上万岁,武昭仪承恩日隆,此去一死,本为吾命。”萧妃则大骂:“阿武(武后)妖滑,是她陷我们于此地!愿下辈子我生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食其肉!”

武后听闻两人死状,高兴之余也怀惊恐。毕竟刚开始做坏事,心里也不安稳,便下敕宫中不得养猫。“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除掉情敌,武后计谋长远,又在李义府、许敬宗二人帮助下,陆续把褚遂良、长孙无忌、韩瑗、于志宁等人贬僻远之地。诸人没能在半路病死的,到了当地就被武后党人活活弄死,斩草除根。

武后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屡屡得手,其中出力最大的,当属许敬宗、李义府二人。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其父许善心是隋朝礼部侍郎。隋炀帝被弑,宇文化及滥杀朝臣,许善心自然不免。当时,身为儿子的许敬宗“拜乞求哀”,为时人所耻。许敬宗乞得一命,投在瓦岗李密手下,当时与魏征“同为管记”,都是中下级幕僚。武德初年,秦王李世民知其有文名,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葬礼,追悼大会上,百官萧穆,屏息悲哀(不装也要装)。大臣欧阳询“状貌丑异”,从许敬宗面前过,这位爷竟然“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贬至洪州。贞观十七年,因他修撰唐朝《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有功,又调回京城。唐太宗在驻跸山大破高丽,许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并得到日后成为皇帝的皇太子李治叹赏。高宗嗣位,许敬宗代替于志宁为礼部尚书。不久,由于嫁女与岭南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所司弹劾,贬为郑州刺史。老小子外放心急,千方百计活动回城,力赞高宗废王皇立武则天,并相继谗构长孙无忌等人,深获高宗、武后宠信。许敬宗晚年,主修国史,谁得罪过自己就编排谁家的“罪恶过失”,谁给钱就给谁的先人大作“赞歌”,收银无数。同时,老许头好色无度,临老又收其母婢为妾,此妾又与他的长子许昂私通,一家乱伦,颇多秽声。不过,坏人好报应,高宗显亨三年,许敬宗善终于家,年八十一。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太宗时代,也是因其文笔不俗,为刘洎、马周(三人是同性恋伙伴)等人所荐,入朝中为监察御史。进京后,李义府又除太子舍人,得与日后的高宗相往来,关系甚密,因参撰《晋书》有功,被太宗“优诏赐帛”。高宗时,迁为中书合人,加弘文馆学士。为了更加飞黄腾达,李义府不遗余力,力襄武氏成为皇后,出了不少非常好的“坏主意”。事成之后,擢拜中书侍郎,赐以男爵。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嘻怡微笑,而褊忌阴贼”,笑里藏刀的典故,正是出自这位李大人。“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时人称其为“李猫”。由于恃宠无惧,一次看见大理寺监狱中有一个犯通奸罪的妇人淳于氏貌美,他竟敢让大理丞(典狱长)毕正义把这妇人弄出来“昭雪其罪”,自已置个大宅把这淫妇养起来。他舒服不要紧,事泄,皇上下诏按问,毕正义倒因惶惧“自缢而死”。李义府一点事没有。高宗夫妇为感激李义府,“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诏为造甲第,荣宠莫之能比。而(李)义府贪冒无厌,与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爵,其门如市。多引腹心,广树朋党,倾动朝野”。可见,这一大家子上上下下都不是好东西。

其后,李义府外任,也是贪污受贿,肆无忌惮。一次入朝,高宗都亲口劝他:“听说爱卿您的儿子、女婿多为不法,做事应谨慎些才好,我也替您多方回护,希望您嘱诫他们小心点儿,别太过份。”李义府闻言,“勃然色变,腮颈俱起”,反问皇帝:“谁和您说的?”高宗说:“我只是说说而己,您也别问谁告诉我的”。李义府不快,也不道歉,“缓步而去”。到这地步,“上亦优容之”,估计也是武后爱臣,高宗不敢拿他怎么样。李义府自惭自己祖上不是士族,便上奏改窜太宗时修编的《氏族志》,把自己家描写成“世代清贵”。  也是合该有事,有占卜者为李义府“望气”,说李家大宅“有狱气,积钱二千万乃可厌胜”,李义府闻知心急,“聚敛更急切”,并不时出城,白天黑夜登古坟四处瞭望。此举怪异,被不少人告发,说他“窥觇灾祸,阴怀异图”。这可正触皇家痛处,高宗夫妇不再容忍,审讯过后,把他一家子长流延州。毕竟有大功于皇帝皇后,以武后阴毒,竟能饶他一命。后来,因遇赦也未能放还,李义府“状愤发疾卒”,死年五十余岁。“自(李)义府流放后,朝士常忧惧,恐其复来,及闻其死,于是始安。”

从许敬宗,李义府两人的人品以及他们所受的“宠遇”,可以想见高宗、武后两人的喜恶爱憎及卑下格调。   

   ****

“二圣”在朝——唐高宗时代的真正“皇帝”

唐高宗在位,长达三十多年(公元649至公元683),虽属庸劣之君,又有悍毒之妇,但唐朝在这三十多年中仍旧按照惯性前进不辍,尤其是对外扩张的武功,赫赫扬扬,值得大书特书。

高宗永徽初年,唐将高侃击降东突厥余部,生俘车鼻可汗,东突厥土地皆隶唐朝;接着,唐军又数次发大军击破西突厥叛军,活捉自称“沙钵罗可汗”的阿史那贺鲁,再把西突厥分为两部,弱而治之,基本上角决了突厥问题;显庆年间,唐军又击灭野心勃勃的百济;龙朔二年,铁勒九姓合众十多万叛唐,唐将薛仁贵征讨。铁勒部族挑选数十位军中最骁健的战士出阵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穿三人。见势不妙,十几万铁勒人一齐滚落下马,叩降请死。“(薛)仁贵悉阬之,度碛北,击其余众”,手段虽属残忍,但谱就了中国军事史上一曲至为传奇的篇章。为此,唐军军士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大将李勣不久又攻克高丽,隋炀帝、唐太宗地下有知,这两位表叔侄当举杯相碰:终于一伸恨怒之气!由此,朝鲜半岛基本处于大唐控制下,并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右武卫大将军薛仁贵率唐军两万人驻守当地;西域方面,唐朝更是在早些时候已经把在高昌的安西都护府移至中亚的龟兹国,并设濛池、昆陵二都护府。 武后真正掌握国政,当在麟德元年(公元664)。

武后登上皇后宝位初期,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高宗觉得她既有大志又贤惠,喜欢得不得了。得志之后,武后“专作威福”,高宗想自己决定几件朝事,都会被武后制止,“上不胜其愤”,正应了那句话:“至弱之主,必有暴怒;至暗之主,必有微明”(王夫之)。高宗生气之余,又听说有妖道郭行真常出入武后卧内,行厌胜之法,更加大怒不止。于是,他密召西台侍郎上官仪谋议。上官仪“工于五言诗”,是个词客文官,回奏说:“皇后专恣,海内不服,请皇上废掉她”。高宗点头,马上命上官仪起草废皇后的诏书。  这边君臣二人正密谈,早有武后安排的宫女、宦者撒丫子飞奔,密报武后。武后也不慌,乘辇直入高宗寝宫,诉说自己无罪。“上(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好一个怯懦绿帽皇帝,面对悍妇,羞、惧、畏、忍,一齐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