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异界当帝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殿下答应了?可是依朕所知,五座以上的城池交换或者是割地赔款,必须要盖上玉玺才能生效,朕可不能因为殿下一句话,到时候万一我胜利了,没有玉玺盖章的文件,我接收不了城池咋办,依朕看,还是算了吧。”

    这,好像永恒大陆是有这个规矩,除非是战争打败的城池,交换和割地都需要盖上玉玺才能生效,可是自己一个太子,何来玉玺。段誉将目光看向段正淳,想看看他如何解决此事。只见段正淳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盒子,呈递给段誉,说道:“太子殿下,难道你忘记了,前段时间陛下身体有恙,不是将国玺交于你保管,你放在了微臣这儿吗!”说完还不忘给段誉打眼神。这就让刘飞更加的确定了这就是段正淳,段家皇帝不会把玉玺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段誉的,即便他是太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交给他的弟弟段正淳便是有可能的,一来段正淳是段誉的亲爹,而来段正淳年纪大些,处事比较的稳妥一点。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讲玉玺交于段正淳保管。

    段誉接过玉玺,对刘飞说道:“辛汉皇帝陛下,那我们就正式的签署一份赌约吧,就以十五座城池作为赌注。”于是刘飞和段誉在两份写好的国书上正式签字,盖上玉玺,辛汉益州划定十三座城池,而大理排除掉以输掉的两座城池,再从国土中划出十五座城池作为赌约。

    “那朕就出题了了,规矩还是咱们先前定的,殿下可不要反悔啊。殿下,请听题,话说三个金念鑫,三个木念森,三个水念淼,三个火念焱,三个土念垚,三个牛念犇,三个手念掱,三个目念瞐,三个田念畾,三个马念骉,三个羊念羴,三个犬念猋,问,三个鬼念什么?”

    “三个金念鑫,三个木念森、、、、、、三个鬼念、、、、”段誉一直在那儿低语,段正淳也是在低头思考,一定要把这个字想出来,不然十五座城池就要从自己的手中脱离出去了。

    “念鬼,不论多少的鬼,它始终都是念鬼。”最终段誉给出了答案。

    “殿下,你确定了?”

    “我确定,就是念鬼。”

    “殿下果然是大才,大理的人才。”

    “那就多谢辛汉皇帝陛下了,那外臣就要派人接收这十五座城池了。”说完段誉还拿出手中的国书晃了晃。

    “朕说段殿下,你该去吃药了,按照你这样说,那是不是三个日也是日,三个人也是人了,真不知道你的文学是谁教的,朕真替殿下着急。吏部、户部、兵部,立即组派人接收大理让给咱们的十五座城池。”

    “臣等遵旨!”

第12章 科举初试上() 
“丁相,各州县官员选拔如何?”刘飞对丁原问道。

    “回皇上,臣等会同吏部考核和选拔了大量的官员,但仍然还空缺大批官员。”丁原回答道。

    看样子势必要提前科举考试了,空缺的位置此次科举希望能够补齐空缺,这样才能将国家的框架架设好,才不至于一瞬之间突然崩塌,实行科举制度,将会首次打破永恒大陆上的原有的血缘世袭和世家操控的垄断,但这必定会带来大批的人才,现在的辛汉国,内外还基本处在安定之中,所缺少的不是能征善战的武将,空缺的可是治国能人。只有科举制度,才能将那些有才之人,但是有没有世家支撑、没有公卿大臣的引荐,他们势必是会被历史所埋没,朕一定要打破这个僵局,将对国家建设有设想的人全部招揽过来。

    “嗯,选拔官员不能一蹴而就,有些官吏还是得再看看,再考量考量,不能一下子将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这样,朕看就来一场科举考试吧,从民间选拔官吏。吏部、礼部、户部和教育部,你们立刻组织官吏进行初选。”

    “科举考试?陛下,您提出的新名词简直都是一绝啊。请问陛下,此次考试还是面向世家吗?”

    “不,这次考试面向全国,不论士农工商,只要有才能,只要有理想,只要有想法、有设想,都可以参加此次科举考试,严令众官吏,有谁胆敢假公济私、或者是设立什么门槛之类的,一律处以极刑,国家选能用能之际,不是某些人发不义之财之时。凡是发现此类官吏,不必请奏,直接交于刑部处决。”

    开元元年十月,朝廷圣旨下达,国家聚贤用能之际,决定开设科举考试,凡有能之人一律可以报名参加考试,此次科举,不论地域,不分等级,不需提名,直接前往中州报名即可。

    朝廷的圣旨下达,各地纷纷引起一阵报名热潮,一些读书人纷纷前往中州报名。一时之间,中州各地的客店,饭馆均是高朋满座,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之间交流着,纷纷议论着今年可能考的内容。在京城南面的一家客店之中,一中年男子和一较为年轻的少年坐在一起聊着科举的话题。

    “叔父,朝廷今年怎么突然之间提前开考了?还更名为了科举考试,以前不都是要乡里面推荐才能有机会参加考试的吗?就为了二两银子,前几次的考试你都没有参加。”

    “元芳啊,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辛汉的未来变了,而且变化就在新皇身上,此次的开科考试可是开了整个大陆之先例啊。”

    “好、好、好,你说什么都好,咋们娘俩就一起去,娘啊去看你高中,那样为娘就放心了,只是你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家,娘还等着抱孙子呢!”

    “娘,大丈夫没有立业,何以成家,娘,等孩儿高中了,一定成家。”

    “娘怕等不到抱孙子那天啊!”

    “娘,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的!”

    “好好,娘长命百岁,走吧,我们走吧,娘已经收拾好了。”

    ……

    “张兄,还在一个人独自喝闷酒?”

    “人生在世,大丈夫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每天除了借酒浇愁,以酒养生,除此之外还能干啥呢?”

    “张兄,你才华横溢,我就说过,你必定会飞黄腾达的。”

    “卢兄,而今的社会,是氏族的天下,是世家的天下,你我虽有心报国,可是投报无门啊。”说完后又端起手中的酒碗一饮而尽。

    “张兄,现在不一样了,看得出来,当今天子想拔除世家的统治地位,咋们这些出身寒门的士子机会来了。今天,我看到了县城张贴的告示,皇帝欲举贤用能,准备开科举试。”

    “开科举试?这倒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对于你我也是没有半点关联啊。官府根本不理我们,不给开具证明及推荐信,你我也无法参加,不对啊,还没有到朝廷举试的时间啊,今年怎么突然提前了呢?”

    “具体也不清楚,只知道今年的举试更名为科举考试,参考人员不定,不分士农工商,不分地域进行,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推荐信,只需要亲自前往中州报名即可。”

    “是这样的吗?”张兄听到卢兄说,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连手中的酒碗掉在地上也没有去关心,只是双眼盯着卢兄问道。

    “是啊,官府的告示上就是这样说的啊!”

    “或许吧,我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们从并州一路走来,各地的官员不一样是在增设各种税目在坑老百姓吗?这辛汉的天下始终还是那些上层社会,是那些朝廷柱石的天下。怎么也轮不到我们这些中下层人士。”

    “元芳,也许这些皇帝并不知道呢,当今天子下诏改革,一些当官的目无君令,私设税种,这是需要慢慢改变的,现在不是较之以前好多了吗?至少对老百姓来说,不用交那么多的税收了,一家子还能勉强吃饱饭,这就是最主要的。”

    “叔父,你永远都是这么乐观。”

    、、、、、、

    “儿子,我看这次就不要去了吧,你每次都是满怀信心而去,但是总都是哭丧着脸回来,让为娘看着都心疼。”一家农院里,一名老妇人正对着一个年轻人讲。

    “娘,我想再去试一次,或许今年这科举真的不一样呢。”

    “有什么不一样,还不是都是那些当官的自己将自己的亲戚全部安排进去了吗,我们这些下等人啊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娘,今年不一样了嘛,你看今年新皇登基以来,咋们老百姓的日子不是好过多了吗!”

    “话倒是这样说,今年咋们家也不用交多少的税收了,你也不用被拉去帮工了,这倒是件好事,那你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啊。”

    “娘,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吧,一起去中州看看,我们一起去一起回来。”

    “可以吗?要不我还是不去了,不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的娘,咋们就一起去吧,顺便放松一下心情,好不好?”

第13章 科举初试下() 
哦,对了,对了,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卢兄,没想到你我在有生之年还能在为国效力,还能一展抱负,你也能够一展才华了。”

    “张兄,不是我泼你的冷水,或许我们真的能够进入复试,但是进入殿试恐怕很难了。”

    “卢兄,你知道举试为什么突然提前了吗?”

    “不清楚,或许皇帝陛下在准备些什么吧,张兄,看你的样子,你是知道举试之所以提前的原因了?”

    “卢兄,我来问你,皇帝陛下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事啊?”

    “废除世家土地特权,收回土地归国有,废除世家私兵制,定天下为九州,实行州县治,处理了一大批的犯罪分子,……。怎么,这与此次举试提前有什么关系吗?”

    “卢兄,果然好记性,还是特别关注新皇的一切动作的嘛。我来问你,新皇处理了一大批的官员,空出来的位置该怎么办。”

    “你的意思是此次举试是为了补上官员的空缺?”

    “你说呢?”张兄说完笑嘻嘻的看着卢兄。

    “那此次干嘛不用那些世家之人,还要实行什么科举考试呢?这不是完全性的是多此一举吗?”

    “卢兄,这些官员的空缺从何而来?”

    “是那些被杀的世家子弟腾出来的啊。……你的意思是陛下已经不再相信世家了。”

    “应该不是,陛下此举应该是寻求一个平衡吧!”张兄遥看远方,淡淡的说道。

    ……

    开元元年十一月,辛汉国首次科举考试正式开考,由吏部和教育部共同组成的临时考试组开始进行初试,刘飞接到教育部右侍郎的奏报,参加此次科举考试的人数是六千人左右,也就是说整个辛汉国,除了已经在朝做官的和已经退休的知识分子基本都来参加此次的科举考试,刘飞当即命令教育部和吏部一定要认真对待此次考试,考试试题及试卷采用辛汉国刚刚制造出来的新白纸。

    ……

    五天过去,初试已经结束,由教育部组织人员进行初试评阅。经过三天的评阅,选出了两百人进入复试,刘飞看了看进入复试的名单,对教育部右侍郎说道:

    “朕看了进入复试名单,也看了你们的奏折,你们教育部此次做的很好,就按照这个名单进行放榜吧,让进入复试的人员到昭阳殿等候。”

    “微臣遵旨!”

    ……

    “启禀陛下,进入复试的两百人已经在昭阳殿等候,请陛下吩咐。”教育部右侍郎给刘飞奏报道。

    “哦,都来了吧?那我们去瞧瞧去。”

    “嗻!”

    “陛下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