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应该说,诸葛亮的这个计划,考虑的相当周到。

马岱仔细考虑之后,也表示了认可。

十二月十七日,得到肯定回答的韩遂使者心满意足地起程返回西凉。

……

进入建安十二年(207年,因为新天子未立,仍暂时沿用建安年号),大汉社稷正面临着重大的变故。

据从兖、豫两州传来的消息,曹操似乎已下定决心策立新帝,一切准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以孔融为首的反对曹操更立其他宗室子弟继承帝位的一众大儒名士,纷纷被曹操以各种名义遣出了许昌,原本许昌朝廷内部存在的多种“异音”也相继消失。此外,效忠于曹操的一部士人开始著文立说,为新帝的策立不遗余力地做着舆论上的准备。

诸葛亮预测,曹操开春三月之前,恐怕就会正式策立新帝。

在庐江,经太医再三确诊后,已基本将伏皇后的预产期定在了五月中旬左右,而且太医预测伏皇后腹中胎儿为皇子的可能性极大。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到今年的六月份,大汉将会同时存在两位天子。这种情况,在汉室400余年的悠长岁月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像袁术这样的自立为帝者,都有自己的国号,不算是汉室的天子)。

……

正月初八的凌晨,在大哥和我的陪同下(二哥已回到寿春),焦急等候了4个时辰的赵云终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子嗣——一个八斤来重的胖小子。

从产婆手中接过襁褓中的孩子时,战场上一向无所畏惧的赵云,竟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荡,双臂轻轻颤抖了起来。

十一日,大哥在庐江大摆宴席,广邀文武百官,以庆祝赵云喜得麟儿。

宴上,赵云恭敬地请求大哥为其子赐名。经过慎重思索后,大哥为其赐名广,取广阔之意,意指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前程广阔。

平日里甚少饮酒的赵云,全然放开了酒量,凡敬酒者皆来者不拒。特意从广陵赶回的魏延,心怀“叵测”地一敬再敬,大有不灌醉赵云就势不罢休的架势。全琮、丁奉这些平时对赵云敬慕有加的小字辈,此刻也毫无顾忌地随着魏延大“闹”特“闹”。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只觉好笑。赵云虽然平时很少饮酒,却不代表他的酒量差。以我的了解,赵云的真正酒量比魏延要大上许多。

不知道这些的魏延,存心想要灌倒赵云,最终虽然达到了目的,但却付出了他自己、全琮、丁奉三人醉倒不醒人事的“巨大”代价。

……

“今天气色不错么!”举步跨入房内,我笑着向正在倚案阅览简书的张合招呼道。

“承你三天没有上门,否则张某气色怎会这般好!”张合随手将简书丢在一旁的桌案上,抬头冷笑道,“如果还是来劝张某投降,你就不要浪费口水了!”

我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自己在房内寻了张椅子坐下。

张合原本是被羁押在襄阳,但半个多月前被锦帆水军送到了庐江。在半个多月里,大哥和我多次造访劝说,希望能让张合归顺,但收效甚微。

张合倒也硬气,在大哥第二次上门劝说时,直接向大哥挑明——要么杀,要么放,但却不要打让他投降的念头。

当我提及先前所打的那个赌时,张合就索性来个闭口不言。

半个多月,仅大哥就上门游说了三次,我自己也造访了五次,但楞是无法让张合松半点口。

在这期间,曹操曾两次派遣使者前来扬州,想与大哥协商放还张合和于禁的事宜。至第二次,曹操的条件甚至已经开到一个郡——只要大哥肯将张、于二人放还,便可以在兖、豫两州任挑选一郡做为交换条件。

这条件不可谓不诱人。

张合根本就不愿投降,于禁虽然在丹阳为我军练兵,但想让带兵上战场作战却不大现实,用这样的两个人换取兖、豫两州中的一郡,仅从表面看来,应该是相当划算的。

但如果往深里思索后,却发现这里面的猫腻极大。张合、于禁都是曹营中难得的名将,他们所以会兵败被擒,很大程度是因为孤军深入,而且是吃了曹军大战略上的亏,跟他们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他们在我方手中没有什么用(或者说是用不了),然一旦回到曹操麾下,就有可能再次成为我军的大患。

此外,曹操所允诺的兖、豫两州任挑一郡的交换条件,就更是一个绝大的陷阱。眼下大哥与曹操划淮水而治,凭借淮水的阻挡和锦帆水军的强悍战力,曹操想要南下进攻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同样,如果我军要渡淮北上进攻兵力占优的曹操,也会遭遇很大的困难。先前二哥和魏延几乎被困在淮北而无法撤退,就是明证。

兖、豫两州的诸郡都在淮北,即便大哥能通过交换能得到孤零零的一郡,日后恐怕也难以抵挡曹军四面而来的进攻。如果大哥要死保那一郡,就必须不停地添兵增援,这反会正中曹操的下怀。曹操完全可以利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将我方的军力一点一点地耗尽。

有鉴于此,大哥最终还是回绝了曹操的交涉提议。

“先前总是以为燕赵男儿都是一诺千金的汉子,但俊义却是让我大大地失了一望!”摇了摇头,我轻叹说道。

“张飞,不要再对我用激将法,同样的伎俩使两次就没用了!”张合拿起简书,再次阅览起来,“如果张某心甘情愿地许下诺言赌约,就算死也要兑现。也算我不察,居然中了你激将法的把戏!”

“曹操当真就那么值得你效忠么?”

“刘备就那么值得你效忠么?”张合头也不抬地说道。

简直就油盐不进!我略显无奈地叹了口气:“前日曹操又派人来交涉,想用一个郡来换你回去!”

见张合流露出震惊激动的表情,我笑了笑,立即泼了一盆冷水:“你也不必太过激动。这个交换,根本就是玩弄人的陷阱。而你,不过就是曹操用来设计的一颗诱饵罢了!”

也不管张合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自顾自地将曹操想借那一郡来消耗我军军力的企图说了出来:“我是不知道俊义在曹操心中是什么地位,但他若是当真爱惜你,就不该用你来设计这么一个拙劣的计策(其实并不算拙劣,至少我方大半人都未能洞察出来,还是亏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

张合仍然持着手中那册简书,但眼神却有些游离。

“明日我就要回荆州了,临行前有一言相劝……”我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口处,望了望碧蓝的天空,低声说道,“俊义如果仍坚持己见,那么在我兄长和曹操分出最终胜负前,你就只能过这样的隐居生活了。或许是五年,或许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

不知俊义是怎样想的,但我以为,身为一名军中将领,不能驰骋沙场,饮马边疆,便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坚持己见固然是好,但退一步或许就是海阔天空!”

说完最后一句话,我头也不回地举步离去。

……

“啪!”简书再被扔回到桌上,张合面上再不复漠然的表情,略带困惑地仰头看天,随后一阵怔怔出神……

……

我回到襄阳的一月后,建安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曹操在许昌正式拥立陈王宠长孙刘进为天子,改元黄武元年。

第一百零六章(下)

曹操拥立陈王宠长孙刘进登基为帝的消息一经传出,大哥即以孝献皇帝之叔,大将军、大司马的身份急遣使者赶赴许昌,并通告天下,厉辞叱责曹操不顾孝献皇帝子嗣尚存的事实,大逆不道妄立天子,乃有分裂大汉社稷的图谋,其心可诛。

大哥戒告曹操,若能及时悔悟,即刻撤消擅立天子的谋逆之举,尚为时不晚;若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日后必会成就千古奸佞恶名。

……

曹操毫不示弱,直称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汉若长时间无天子坐镇,必会引发士民之乱,而他拥立新帝,正是顺利民心、安抚社稷的苦心举措。曹操反讥大哥在庐江擅立“伪朝廷”才是祸害大汉社稷的谋逆之举。

收到曹操的回复后,大哥即命诸葛亮起草《讨曹操檄》,昭告天下。在檄文中,诸葛亮从曹操把持朝政、残害忠臣、屠戮百姓等等恶行谈起,随后直指曹操有意篡取汉政。诸葛亮巧妙地将从许昌内乱到孝献皇帝驾崩,从孔融等一众名士大儒被贬出许昌再到曹操拥立新帝……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联系在了一起。

檄文将许昌内乱说成是曹操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其目的正是为随后弑杀孝献皇帝。曹操弑杀孝献皇帝之后,本有意将此极恶罪行驾祸给大哥,不过因伏皇后一行人等侥幸逃脱,才使其阴谋未能尽数达成。弑杀天子后,继而通过驱逐孔融等大儒、命附逆文人著文造势等手段,曹操逐步地达成其更立天子,谋朝篡政的不轨企图。一个年仅九岁的少年,自然要比孝献皇帝更容易控制,更容易实现其代汉自立的目的。

巧妙的事件组织,加上极为出色的文笔,饶是我初看到这篇檄文时,也不知不觉地被诸葛亮的思路所牵引。可以想见,其他不知道真相的士民在看到檄文内容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这篇檄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徐、豫两州的三起地方官员士族的反曹兵事。虽然起事的规模都未能超过一郡,虽然每次起事都未能坚持过十天就被镇压,但燎原的火种已被埋下。

由此可以看出,在先前几月里,我方所作的舆论攻势已经取得极大的效果,曹操治下的民心发生了极大的动摇,而他政权稳定所倚仗的士族力量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离心。

诸葛亮所草檄文通传天下半月后,被派遣至(发配)至并州北部抚恤灾民的孔融拖着自己因水土不服而病倒的身体,一夜写就五千余字的文章一篇,主题直指新帝登基之事,文中笔锋尖锐至极,毫无顾忌地将曹操斥为乱臣贼子。

完成这篇文章之后七日,忧愤交加的'。w。w。w。。。w。r。s。h。u。。。co。m。'。孔融因病逝世于云中郡。

孔融之死,让他临终前所著的最后一篇文章更显震撼,中原、河北的士人举众哗然。由大儒王韫起头,七十余位名士联名上书,请曹操罢拥立陈王之孙为帝的念头。

……

站在风口浪尖的曹操,并未被面临的重重危机所骇住,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诸般应对措施——荀彧、荀攸、程昱、华歆、陈群等人相继著文,为新帝拥立之事辩解,并厉辞反驳诸葛亮檄文中的“无稽胡言”。而曹军也频繁调动,加大了对各州郡的控制。

同时,曹操以新帝的名义宣布大赦天下,并允诺各州郡一年税赋减半,再三年内减去五一之数。同时,许昌朝廷特赐三年内各州郡征辟名额增倍,为各士族子弟出仕大开方便之门。

……

月上梢头,光华似水

襄阳刺史府的书房内,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春夜寒意仍浓。

为驱散寒意,房内点着一个火盆,木炭燃烧时,发生出噼里啪啦的细微声响。

“今年春天比往年似乎要冷上许多,真让人有些吃不消……”颇不耐寒的庞统将双手放在火盆上方烘烤着,有些无奈地感叹道。

“要说寒冷,荆州比起幽州和并州差的远了。士元,你这身子骨,日后到了北方该怎么活?”我垂下手中的绢书,笑着回道。

“那只好听天由命了!”庞统无奈地摊手说道。

“不如从明天起,你每天随我早起晨练。我传些强身技巧给你,只要你能坚持练下去,包你身强体壮,疾病难侵。”我笑着提议道。

“将军,当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