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隐龙-第1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不会有京杭大运河出现,没有集权就不会有康雍乾三朝的治理黄河的大工程出现……跟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没有集权的古代国家很难进行动员全国的国战。

    晚清时期曾经有数次对黄河的治理活动,皇帝甚至专门成立了治水的衙门,最高长官为河道总督,这种特殊的总督一般都由皇帝派遣亲信钦差来担任,拥有和皇帝直接通话的权力,这在古代官场上已经是非常显赫的官职了。

    治理一条黄河从上游的甘肃一直往下游走,陕西、山西、河南、直隶、山洞……一共六个省需要同时协调办差,每次大工程都要动员数百万民夫。

    在中古世纪,没有集权的政府怎么可能完成这样的大工程,恐怕连几百万人的吃喝物资都很难协调起来。

    这就是集权政府对在古代的最大优势,而反观晚清政府的权威开始下降,很多国家级别的大工程根本就没法推进,民生工程都办不了了,还指望大军工?还想强军?还想搞大海军?这些都是妄想。++的,、、,,、、

1696 无药可救的八旗() 
晚清之亡,实在是亡在了权力涣散上,慈禧名义上是太后老佛爷受到百官的朝拜,她不死宵小都不敢闹事。天 籁小 说

    当年庚子事变之后慈禧向万国宣战,结果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直接来了一个东南自保,也就是直接跟洋人说了,我们不承认朝廷的宣战书,你们爱打北京就去打北京吧,反正不能打我们。

    结果洋人还就真答应了,整场战争东南各省八国联军没有侵扰分毫,结果战争全砸在京津冀三地了。

    野史上曾有记载,说慈禧逃出北京城一路向西,中间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音讯全无,朝廷谁都不知道慈禧是死是活。

    那时候东南自保的这些总督们曾经私下串联,想要退举李鸿章为总统,改革共和。

    甚至辜鸿铭还向张之洞献策要求江南独立出来,建国并整军备武准备开始北伐。

    有时候历史真相就隐藏在野史当中,也许野史所记载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是后人能够看见当时的野史,这就说明当时写野史的这个文人,他的思想代表了一大部分民众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或者说编造的幻想,是人民愿意见到甚至渴望见到的。

    正因为人民心中有这个渴望,所以他们才会努力的去传扬,这才能让野史流传数百年后人可以看见。

    这就是野史对历史的一个非常的旁证贡献,野史你不要要求他绝对正确,野史不可能绝对正确,因为连正史都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野史能流传数百年没有消弭,这就说明这份野史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民意,这是研究那个时代人心走向的一个非常的旁证。

    仅从一个东南互保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见晚清权力之分散了,以慈禧对晚清帝国的控制之身都无法做到权力集中,那就更别指望同治、光绪等病秧子了。

    权力越是分散,掣肘的现象就会越的严重!帝国的无法集中起来,当然就无法办一些逆转国运的大工程。

    更可怕的是,满清的政治制度本来就不完美,天生的就有分权的基因,八王议政的幽灵在每一个旗人的心中游荡。

    当皇帝的权威倒塌之后,再想树立起来可就难了!说通俗一点,整个八旗集团打心眼里就不希望再出一个康熙、雍正、乾隆。

    跟那样的强势帝王干多危险多憋屈啊!想砍你头就砍你头,想罢掉你的官就罢掉,甚至灭你九族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跟这样的主子混,就连贪污都得小心翼翼的,还是跟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好啊,大家一起贪污,就连御膳房都贪皇帝的银子,皇帝知道了也干没辙,这多好啊。

    所以说,同治帝的帝党复兴一定会激怒的八旗贵胄!

    烂到根子里的八旗群体天生的就反对集权,这已经成一个‘蟹桶效应’什么是蟹桶效应呢?

    就是在海边的捕蟹人,他带一只没有盖子的桶子,抓到一只螃蟹就往里一丢,也不用盖上盖子螃蟹也跑不了。

    是因为蟹桶边缘很光滑吗?其实不是的,蟹桶很普通,一只螃蟹都能轻松的爬上去,但是别忘了螃蟹这种横行霸道的家伙可不懂什么文明礼让。

    半桶螃蟹你争我夺都要往外逃,这个爬上去,那个就拖住了他的脚也往上走,然后第三只也上去了,最后一起都掉到桶子底部。

    就这么相互掣肘,相互纠缠,相互捣乱,结果蟹桶不用盖盖子也不用人看着,半桶螃蟹基本上都逃不出去。

    这就是蟹桶效应,而晚清的官场其实就是这样,八旗和汉臣们就是一只只的螃蟹,相互盯着对方一个个跟乌眼鸡一样。

    就说西山大营这三万新军吧,指挥权给谁?其实给谁都不行……给奕?了奕譞乐意不乐意?给奕誴了礼亲王高兴吗?人都是这么想的,人都对外人抱有极大的戒心。

    因为八旗军事集团中就有这种基因,他们很清楚谁手上有兵谁就是大爷,就是祖宗,有权利了他一定会欺负别人压榨别人。

    你防着我,我害怕你,全体朝臣如麻杆打狼多头害怕,结果最后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坐拥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清国,最后的军事力量却要靠汉人的北洋来撑场面。

    同治之后八旗再无强军,归根结底一个因素就是,的八旗贵胄们打心眼里都希望有一支强军,但是还都不希望别人有这支强军,都希望是自己拥有这支强军。

    越是这样想,人们之间的猜忌也就越大,猜忌越大就会更加掣肘,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想好,但是谁都好不了。

    可见,晚清灭亡其根源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争权夺利的八王议政思想死灰复燃,才是清帝国走向绝路的一个因素。

    想通了这一点,也就能想通历史上甲午战争北洋的失败了,在甲午之前北洋增添战舰、快炮、弹药的申请全都被驳回了,甚至北洋水师烧的都是最垃圾的碎煤块,而日本海军则烧的全是高热能的白煤、无烟煤。

    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一句满清政府**无能可以解释的,其中根本的原因还是朝廷内部这种掣肘的平衡所造成的。

    你李鸿章都花了好几千万两银子了,还不知足吗?还要添船加炮?你想造反吗?少给你买一条战舰,朝廷其他部门就能多分好几百万两银子。

    晚清就是这么一个纠结的社会,一方面他们迫切的希望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因为他们被洋人打怕了,也得有点自保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他们天然就不相信这些手持重兵的督抚将军,别说你汉人了,就连满人自己当这个将军,朝廷都忌惮不已。

    其实按照光绪初年的清国国力,满清只要放下内部芥蒂,共同使劲!十万人左右的纯西式强军那跟玩一样。

    十万纯西式强军能花多少钱?对于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清帝国来说,这点钱简直就是毛毛雨,都不用江南的粮饷,从山西、山东、直隶三省随便筹集点钱粮就足够了。

    看看后世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把,一个省里的军阀就能拉出几十万的西式军队。当年响当当的山西王阎锡山,就靠山西一省起家,最高峰时雄兵四十万,最低谷时也有十万大军在手。

    连阎锡山这样背靠一省都能拉出如此实力的军队出来,更何况坐拥全国的满清了,这就足以证明,满清不是没有改革的实力,而是他们压根就不想改。

1697 窃国有术!() 
♂,

    天底下没有愿意灭亡的政权,满清也是一样他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大清国长长久久的,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却只能是一个幻想。8Δ1中Δ文网

    自私!极度的自私!权力一旦分散在八旗集团内部,再想收回去那可就是做梦了,别说皇上太后不行了,就连玉皇大帝都甭想抢我手上的权力。

    想要朝廷好则必须有一支自保的强军,这个道理满人都明白,他们也希望朝廷有这么一支强军,可是人都希望自己是这支军队的主人,都希望权力归于自己,其他人得到这支军队的控制权,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多方势力你争我夺,可是谁都压不死谁,谁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既然谁都拿不到那就一起拆台吧!

    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拥有,这就是晚清官场的潜规则。

    其实历史真的给了满人好几次翻身的机会,一个是覆灭太平天国之后,再一个是中法战争之后,第三个则是北洋水师成军之后,这三次历史机遇都是上天赐给清朝的大好改革时机。

    如果那时候满清真的下大力气倾国之力一支十万人左右的西式强军,那么中国的近代史可就真的大变样了。

    有这么一支军队在手,满清就算遇到全国汉人大起义,又遇到了北伐他们也有了自保的实力,至少能缓缓退回关外以这支军队守住他们的龙兴之地。

    关外三省的土地人口已经足够建国了,那么汉人的疆域就又要恢复到明朝的大体版图。

    但是善于作死的八旗军事集团没有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从太平天国之后,满人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弱,反而对汉人越来越依赖。

    湘军之后有北洋,北洋末期又依赖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地方上人家汉人张之洞能练出自强军,刘坤一也练过地方的团练兵丁……唯独满人自己,从同治朝开始军事上毫无建树,名义上练兵不少,可是能打仗的一个都没有,全默默无名混吃等死。

    举一个题外的例子,近代史上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推翻满清的第一战,也是中华民国建国第一战。

    而当时武昌起义的军队,全都是张之洞留下的自强军,而这些自强军和革命党所用的武器,全都是张之洞在位时候所建的汉阳兵工厂的。

    也就是说在晚清历史上,那些汉人督抚们也许活着的时候没有起义革命,但是后来者的革命力量,都非常依赖于这些先辈们所留下的遗产,这就是那个时代汉人督抚们的历史作用和功绩。

    反观满清这边,不仅什么都没有做成功,甚至还把祖宗的龙兴之地给丢掉了,隆裕太后的退位诏书又把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主权和平移交给了民国,最后满人只能被动的选择融合。

    历史没有巧合,这里面有满人自己作死的原因所在,当然也有汉人精英们的卧薪尝胆、隐忍果决的因素。

    其实对于窃国这门高深的学问,汉人研究的可比满人深得多了。

    满人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能看出这一点的大有人在,就比如说小五爷奕誴,别看这人不爱读书性格粗,但是他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不耻下问。

    李拓、杨智还有总理衙门的老姜,这些人别看名气不大但是肚子里是真有干货啊,国朝的局势让他们仔细的分析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尤其是那个李拓对于朝廷现在内部掣肘的种种弊端分析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这人精明的已经可以算是一个虫儿了。

    老北京管一些非常精于本行业已经吃的透透儿的人精,都爱叫一个虫儿字。

    爱书的叫,爱花的叫花虫儿,爱车的叫车虫儿……老北京俗话,这人要是精了,就算不能成个龙,也能成个虫儿。

    李拓绝对就是朝廷上的一个政虫儿,这小子把太后王爷的心思摸的那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