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7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都说好了的过完元宵节再回去,但在京城一住就小两个月,说不想老家那肯定是假的!

    虽然人们常说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但是同样有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老家那头还有一摊子事儿呢。

    杜家二婶惦记清河湾的老父亲老母亲,杜家大姑年前虽说跟婆婆大吵了一顿,但天底下无不是的父母,架不住丈夫挂心,自己那兄弟媳妇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至于杜家小姑,家里的婆婆再抠门,也是一直偏心丈夫这小儿子。

    一想老家那摊子事儿,搬到京城的话题再次暂时搁浅,倒是有些归心似箭。

    这不,连同胡添树和孟德柱两家,都零零碎碎的开始忙着打包收拾行李了。

    这么忙活了两天,行李都方方正正的打包好了,就又跟无头苍蝇似的不知道该忙活什么了。

    还是昨天晚上,芽儿跟翟耀辉打电话念叨这事儿时,翟耀辉随口就提了一句。芽儿强撑着眼皮,好容易才逮到忙到半夜才回家的郭小海。

    兄妹俩躲在墙角唧唧咕咕的一商量,把刚关上电视各自准备回自己方将睡觉的一家人惊了一跳!

    啥?明天要不要爬长城去?爬!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不是一定得爬一回!

    杜家二叔他们这才想起来,他们也来京城好几回了,长长短短的住了不短时间,四九城下的大街小巷都摸的烂熟,就是没爬过长城!

    再一听芽儿和郭小海说,要是愿意去爬长城,明天郭小海会叫一辆面包车专门负责接送!

    都有专车接送了,这还有什么说的!只要明天不刮风下雪,一定得爬!

    这不,今天一大早,性子温和向来不大爱出头的杜家二婶就睡不着了,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在被窝踢踢丈夫,“现在这才六点,外面天色这么亮,应该是晴天吧!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风,长城在荒郊野外的,筑的又高,有风可遭罪!”

    杜家二叔正睡意朦胧呢,听媳妇说到长城,骨碌一下子爬起来,胡乱披着棉衣打开屋门伸着脖子朝东方瞧。

    晨间刺骨的凉意,冻的棉衣底下只穿着春秋衣的杜家二叔顿时打了一个哆嗦,看到东方天际线上那一抹微亮的鱼肚白,脖子嗖的一声又缩回了屋子,喜笑颜开的带着一身寒意钻回被窝,啧啧两声,“今天绝对是风和日丽!”

    杜家二婶一听高兴的哪还睡得着,干脆起床。洗漱完,见天色还早坐在梳妆桌前细细打扮起来。虽然不至于描眉涂粉,但擦点面霜,涂点唇膏,捯饬捯饬头发,挑一件最收身的大衣,选一双合脚舒适的棉皮鞋。

    杜家大姑他们这些天都住在西跨院,隐约听见院子里打开房门时的吱呀一声,迷迷糊糊的都打了一个激灵,悉悉索索的全起床了。

    爬长城,就连史蒂芬教授都十分意动!更别说,英子他们仨孩子了!年纪最小的虎子昨天晚上折腾了胡添树两口子大半夜,今天早晨,压根不用胡添树从被窝里拖人喊起床,自己揉揉眼睛就爬起来了。

    这个泛着微微凉意的早晨,住在西跨院的人第一次苏醒的比每天早晨都要起来晨练的杜爷爷他们早。

    这一大早,有忙着梳妆打扮的,就有听早爬过长城的人的建议整理背包的。

    几位大男人一碰头,背包里都装两件轻薄的羽绒服,带几瓶饮料,捎两袋点心,再塞几个苹果。当然,相机和胶卷更少不了。

    见儿子兴冲冲的非要背着他那个双肩背包,揣着有五六个月的大肚子的胡添树媳妇昨天晚上都说还是不去了,这一看,又开始眼热。

    胡添树压根经不住媳妇艳羡的眼神,少不了又裹了一条毯子装到背包里。

    等芽儿起床时,众人已经先吃过早饭,一个个就差整装待发了。

    芽儿把脖子上挂着傻瓜相机一身轻便唐装史蒂芬教授拜托给英语最无障碍的杜清河。看看又戴上那顶狗皮帽子的孟老爷子手里抓住的虎子和小鹰,再看看宽大的棉大衣也挡不住大肚子的胡添树媳妇,别说一个劲叮嘱杜家二叔他们的杜爷爷了,就连芽儿也一阵阵牙疼。

    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中有外,都能直接组成一个旅游观光团了!

    临出发前,以防万一少不了给胡添树媳妇把把脉,确信孕妇身体素质极好后,芽儿又把自己那只板砖似的大哥大塞到胡添树的背包里。

    郭小海那只年前刚买还没暖热的大哥大先借给过来接人的京城本地的老司机,真要是有什么事儿也能随时电话联系。

    这个年代,孕妇可没以后那么金贵,搁在乡下,在田间产子也不是什么笑话。媳妇身体好,胡添树不太担心媳妇挺着大肚子爬长城有没有什么危险,身体不舒服少爬一段过一回眼瘾就是了,胡添树担心的是那方方正正的大哥大。

    拿着大哥大跟烫手山芋似的,吓得胡添树就差没直接拿根链子栓到自己腰上。爬长城本来挺期待的事儿,拿着这炸药包似的东西就只剩下防贼了。去年虽然说是托老战友和弟妹的福,自己也挣了俩钱,但这大哥大可是值好几个万元户呢。

    今天兼任向导的老司机,大清早过来接人,刚才被杜爷爷请到家里来吃早饭。其实,人家也不算老,也就四十来岁,但驾龄有二十多年,说老司机也说得过去。刚才拿着杜家老爷子塞给自己的那个挺厚红包就觉得烫手,这会见郭总很放心的把大哥大暂借给自己拿着,惶恐的比胡添树还不如。

    偏偏这十几口子,有老人,有孩子,还有一个大肚婆,万一真出点什么事儿,自己也担待不起,有个大哥大也方便联系。叹了一口气,哪怕郭总跟自己开玩笑,真丢了也不让自己赔,手心也烫的慌,还真是推不得拿不得。

    好容易都交代好了,刚送爬长城的一行人走到前院,老司机突然一拍光脑门,有这玩意自己也不会用啊,只在电视里头看到过!

    正捂着扣腰上的大哥大的胡添树也跟着一拍大腿,乐了,对啊,自己也不会!说着,就要拿下来还给芽儿。

    哪怕在这个年代生活了二十年,芽儿依旧更喜欢有手机的便捷。拿着大哥大,自己能省不少心。

    但两人不会用,少不了临时磨刀用便纸本记家里的电话号码,简单教两人怎么拨电话挂电话,又有杜清河在,这才放心目送一行人出门。

    送走了去爬长城的一行人,跟着操了一早晨心的杜皓轩他们也都各自上班了,杜爹和杜妈出门整理他们的书店去了。热闹喧嚣了一个早晨的家,似乎一下子安静下来,沐浴在冬阳下的院子沉静悠远。

    今年立春早,年后的天气反反复复虽说乍暖还寒,但太阳底下真是暖意融融,一天暖和过一天。仔细看的话,小院里空地上甚至零星钻出毛茸茸的嫩芽。

    芽儿坐在回廊下看书,仨老太太也搬了椅子晒太阳,几位老爷子则穿着夹袄,拾掇小院里的花花草草。

    翻完小院的空地,再撒一层塘泥,等忙活完这些,猫了一季冬的几位老爷子都热的直冒汗,直直老腰,赶紧坐下来喝杯茶解解渴。

    杜爷爷干惯了农活,十分享受在太阳底下流汗,抹了一把汗,只扶着锄头小憩。看到正偎在老伴腿边嘟着嘴显得蔫搭搭东张西望的小张哲,杜爷爷心情忽然失落了不少。

    谁说孩子不记事,建设和丁香两口子前两天把小孙子带走了,这小胖墩一连好几天都蔫搭搭,想起来就喊弟弟,喊的自己心酸。

    想到跟张哲一样白白胖胖又调皮小孙子,杜爷爷心软嘴硬突然笑骂道,“杜文栋这肉球,才屁点大的年纪,竟然还坐上飞机了!老子活了大半辈子,还是来京城时第一次坐火车呢!”

    杜奶奶腿上倚着小张哲胖墩墩的小身板,小脸晒得粉扑扑的胸前系着大围兜,嘟着小嘴,肉窝窝的小手抓在彩笔正胡乱跟王奶奶和翟奶奶学画画呢,听杜爷爷这么一说,乌溜溜的眼珠子顿时一亮,啪嗒一声手里的画笔直接戳在废宣纸上。

    “弟弟,弟弟!”杜爷爷这明显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胖墩噔噔噔跑到杜爷爷跟前抱着杜爷爷的腿指了指太阳,“爷爷,坐飞机,找弟弟!”

    小胖墩咋咋呼呼的要胖弟弟,别说引出小胖墩心事的杜爷爷了,三位老太太见小胖墩可怜巴巴闹着要找弟弟的小模样,再一想平时跟小张哲形影不离的小文栋,心疼的眼圈都红了。

736() 
  母子连心;任谁也没有资格剥夺做父母的守护孩子的权利。

    从牙牙学语的小儿到古灵精怪的小捣蛋鬼,杜奶奶他们虽然十分不舍得孙子;可也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杜建设和丁香初为父母;夹在婆家和娘家中间,既不舍得孩子;偏偏又无法不顾虑老人一片慈爱之心。可孩子不在身边;每每想起孩子;别说做母亲的丁香了,就连当外婆的丁母都有时眼泪汪汪。

    来京城过春节时;丁香就跟丈夫说好了,孩子该念幼儿园了;到时候一定得把孩子带回去。

    但到京城之后,见记忆里刚牙牙学语的儿子长得愈发玉雪可爱,机灵又调皮,在外人面前又乖的不得了。小小年纪,就会摇头晃脑的背三字经,会念英语单词,小手会笨拙的拿着画笔涂鸦,稚嫩的小嗓子唱起童谣犹如清灵的百灵鸟。

    这一点一滴的成长,足可见老人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而且,孩子虽然说是养在老人身边,晚上经常都是嫂子帮着带,也不见嫂子有任何抱怨。

    每每见儿子黏着老人和嫂子他们的小模样,丁香是即心酸又觉得有些话似乎也太难以启齿。

    毕竟,奶奶带孙子天经地义的事儿。要知道,多少儿媳妇想让婆婆帮着带孩子都求而不得呢。

    这要是当婆婆的蛮横又或者当嫂子的尖酸,丁香说不得反倒不会这么为难了。丁母常挂在嘴边,说自己闺女这是掉进福窝里了。结婚几年,丁香越发这么认为,当老杜家的儿媳妇的确是掉进福窝窝里。

    嫂子们和善大气,而婆婆又慈爱明理。就连稀罕孩子,也从来没主动要求过要把孙子养在身边。

    丈夫工作明明可以调到京城,尽孝于公婆膝下,反倒是公婆极力支持丈夫一并承担起岳父岳母这边的责任。要知道,在时下人们的观念里,养老是儿子的责任,丁香觉得自己理亏,这才主动提出来让公婆帮着带孩子。

    话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孩子养的白嫩可爱,聪慧机灵,自己突然又说带走,丁香实在张不开嘴,偏偏再也舍不得孩子。

    生儿子的时候正好赶上计划生育,杜建设估计自己这辈子也就这一个儿子了。初为人父,杜建设一方面不舍得儿子,也不愿意看到妻子想儿子想得眼里汪汪的,另一方面又觉得愧对父亲母亲。夹在中间,杜建设更为难,每每都是欲言又止。

    知子莫若母,杜奶奶他们哪会注意不到夫妻俩左右为难。不等丁香开这个口,杜奶奶先张嘴,说过完年就让夫妻俩把孩子一起带回去。

    俩小胖墩是老爷子老太太们的开心果,虽然不舍得,但还是那句话,孩子跟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好的选择。

    老太太深明大义,丁香反倒愈发汗颜了!回省城的那天,见还懵懵懂懂的儿子直接一边一个抱着婆婆和嫂子的腿不松手,老太太们也都眼圈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