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实在是太可爱了,跟上午那个慧心妙舌的小机灵鬼截然是两个样子,不过都很惹人疼就是了。

    经过了上午的那番折腾,几个人这会都饿坏了,王奶奶看看时间,可不是该做午饭了。李清源回家的时候由于担心家里的情况,所以都请好假了,下午不用去上班了,正好跟翟明山他们商量商量下面该怎么办。

    虽然上午的这次搜查是应付过去了,翟明山他们暂时是安全的,不过,他们都知道这安全也只是暂时的。什么时候他们安全的回到北京,把事情向首长汇报后他们才能彻底放下心来。

    听见屋子里的笑声停了下来,芽儿在院子磨蹭着不知道该咋进屋子,这会正好看见王奶奶准备去厨房做午饭,忙屁颠屁颠的凑上去,“奶奶,芽儿帮你烧火”,说着跟着进了厨房,她怕李爷爷他们看见她会再笑话她。

    “好,奶奶就让芽儿帮着烧火”,王雅芝牵着芽儿进了厨房,这个小丫头永远都那么贴心。

    做午饭的时候,王奶奶狠狠心,把从芽儿家带来的两条鱼干泡了泡,做了一个辣炒鱼干。上次一起捎过来的那只老母鸡,前天王奶奶杀掉炖了鸡汤,特意给受伤的翟爷爷补补身体。那顿鸡汤虽然大多都进了翟爷爷的肚子,可他仍大叫不过瘾。鸡汤虽然很香,但他更喜欢吃红烧鸡块之类的重口味的饭菜。这两天王奶奶顾及到他身上的伤口,饭菜做的很清淡。现在翟爷爷看见辣椒,就两眼放光,恨不得直接揪下一个,放到嘴里嚼吧嚼吧。

    祖孙两人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个小时,一盘子辣炒鱼干,一盘子腌萝卜条,一小盘酸豆角,一筐子新蒸的杂面馒头就端上了饭桌。屋子里的三个人都跟大爷似的端坐着,等着上菜呢,看样子不光芽儿家的男性坚持君子远离庖厨的院子,翟爷爷他们也不遑多让,生怕进了厨房有损他的英雄形象。

    饭桌上的那盘子辣炒鱼干,尤其是上面红彤彤的辣椒,立刻把翟明山肚子的蛔虫给勾出来了。等众人团团围着饭桌坐下,翟明山第一筷子就伸向上面炸的发焦的辣椒,没等辣椒放进嘴里,院子外又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

    本来准备安安心心的吃顿饭的四大一小,刚刚落下的心一下子又提到嗓子眼上,刚才那是一场虚惊,现在家里人都在家呢,这个时候有人敲门,他们不会那么幸运了吧。

    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这个门必须去开,要不然更引人怀疑。李清源站起来去开门,翟明山、翟学文父子二人也重新换上憨厚淳朴的表情,就等着这不速之客进门了。

66形势严峻() 
  大门一开;李爷爷和芽儿第一眼看到的是杜爹伸在半空正欲再敲门的的蒲扇似的大巴掌。杜爹见是李清源给自己开的门;咧嘴一笑,“李叔,你没有去上班啊,俺过来接芽儿回家的”;在黝黑的脸庞的衬托下;一口整齐的牙齿显得格外白。

    李清源和芽儿见门外是一手扶自行车,一手敲门的杜爹;两人提溜在半空的心先落了下来。然后两人动作一致的瞪了杜爹一眼;真是的;没事使那么大的劲敲门干什么;不会喊上一嗓子。这心脏一升一降的;要是再来上几回;非得患上心脏病不可。这几天的事情多,李清源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起来今天要接芽儿回家的事,要是记得的话,估计刚才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如果杜爹知道自己敲门惹的宝贝闺女不高兴了,肯定是大呼冤枉。他可是听说了,城里的人讲究多,进人家院子之前要先敲门,要是在乡下,他早扯着嗓子喊上了,谁还费那个劲敲门啊。自己这不是怕给李叔他们丢人吗,特意学的城里人先敲门,哪里知道李叔家里现在不兴敲门了。不过,杜爹不知道芽儿他们的想法就是了。

    杜爹本来以为自己最起码能得个笑脸,没想到竟然得到两双白眼。挠挠脑袋,有点莫名其妙,自己也没干啥啊,难道李叔他们舍不得芽儿走,嫌自己来接芽儿了?想不明白的杜爹也不纠结这件事,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把自行车支好。

    等放好自行车,杜爹一把抱起芽儿,把没反应过来的芽儿吓的尖叫了一声,杜爹倒是高兴的不行,哼,好几天没见,宝贝闺女竟然先给自己了一个大白眼,他觉得委屈了。杜爹让芽儿骑在自己脖子上,歪着脑袋问“芽儿,想爹爹了没有,在这里有没有听李爷爷他们的话,有没有好好吃饭。。。”。

    杜爹不需要芽儿的回答,一个人问的很起劲,等把所有想问的都问完了,才冲王奶奶笑笑道,“王姨,俺来接芽儿啦。嘿嘿,你们还没有吃饭吧,俺可是捉摸着时间来的,想着能赶上饭碗呢”。

    王奶奶十分喜欢杜爹这种憨厚、直爽的性格,再说了见自家老伴从开门到现在都没有给人家一个笑脸,不就是不小心吓了大伙一下吗,再说人家芽儿爹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想到这里,王奶奶连忙笑着开口,“你赶的可正是时候,饭碗刚端上桌子,还没有动筷子呢,走,赶紧进屋吃饭去”。

    问完宝贝闺女的衣食住行,又得知自己的肚皮有着落了,杜爹这会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屋门口还站着两个人呢。老的那个人比自家爹年纪大一点,比李叔小一些,那个中年人看着比自己大几岁,也不知道跟李叔他们是什么关系。想到这里,杜爹朝两人点点头,笑了笑,关键是不知道人家姓啥名谁,不好打招呼啊。

    其实,翟明山父子从杜爹进门,就在不停的打量他,尤其是听到他就是芽儿的父亲时,两人更是关注杜爹的一举一动。虽说小芽儿可爱又贴心,但是翟明山父子二人仍会替李清源他们担心芽儿的家人好不好相处。不过,从李清源对杜爹自然随便的态度和从杜爹一系列的行动上,翟明山父子二人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位憨厚、直爽的人,值得李老他们真心相对。

    而且,看在翟明山父子二人眼里,如果不是从他们的称呼中能听出一些端倪,几个人的相处,怎么看怎么像一家祖孙三代,他们之间的流露出来的感情真挚而自然。

    李清源这会也气的差不多了,等都进了屋子也开始给杜爹介绍,“小杜,他们两个是我和你王姨在京城的相识,这次顺道来看看我们。这位年长的呢,叫翟明山,以后你叫他翟叔就行。这位呢,是你翟叔的儿子,叫翟学文,你叫他翟大哥就行了”。

    杜爹一听这两位是从京城来的,不由的暗暗打起精神。按照他的想法,京城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全中国当官的最多的地方,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能是个官,杜爹对京城仍是心存敬畏的。不过,杜爹倒是把李爷爷他们当成普通的老头、老太太看待。在杜爹看来,虽然李爷爷他们以前也住在京城,但是他第一次见到李爷爷的时候,可是在县里的小收购部,李爷爷给他的印象依旧停留在一个热心的老营业员上,压根跟京城扯不上边。

    杜爹虽然对首都那个地方心存敬畏,但所谓无欲则刚,面对两个从京城来的人,杜爹也是不卑不亢的上前问好。在杜爹的想法里,就是再大的官,只要自己无所求,一样的理直气壮。杜爹的这番态度,看在翟明山父子二人的眼里,又是另外一种看法,这叫有胆气、有骨气。

    中国人有一个不成俗的习惯,饭桌上好说话。这不,翟明山父子和杜爹,刚见面的三人,本来都还是客气守礼的。等筷子一开动,翟明山和杜爹俩人齐齐的把筷子伸向了那盘辣炒鱼干里面的小辣椒,第一次俩人都当是凑巧了,第二次、第三次都伸向小辣椒的时候,翟明山的第一反应,这芽儿的爹对自己的脾气,直爽,最关键是跟自己一样爱吃辣。

    杜爹往宝贝闺女碗里夹菜的时候,正好碰到也往芽儿碗里夹菜的翟明山父子的筷子,杜爹心里那叫乐了,第一反应就是,瞧,俺家闺女多招人疼,人见人爱,第二反应就是,嗯,这两个人不错,都是好人,想到这里杜爹内心自觉的跟这刚认识的父子二人亲近了不少。

    芽儿的小碗里也被几个大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给夹得满满的,不过芽儿碗里都是鱼肉块,跟几个大人碗里要么萝卜条、要么酸豆角、要么辣椒什么的,对比是绝对的强烈。芽儿看看碗里满满的鱼肉块,这里面可是包含着浓浓的疼爱喝关心,吃起来竟然比吃山珍海味还让人回味无穷。

    芽儿比划了一下自己的小胳膊,还好够长,就给几位长辈一人也夹了一筷子的鱼肉,“爷爷奶奶们、伯伯还有爹爹,你们也都吃肉。要是都让芽儿吃掉的话,芽儿会长成小胖妞的,小胖妞的芽儿一点都不漂亮”。

    众人看着碗里芽儿给夹得菜,心里都美得不行,再放进嘴里一尝,可不是好吃的紧。这小丫头永远都那么贴心,怎能不让众人疼不够。

    午饭很简单,再加上多了杜爹这个生力军,不大会的工夫,饭桌上的饭菜就被一扫而空。芽儿这时也打了个饱嗝,刚才都给她夹菜,一个不小心就给吃多了。

    吃过午饭,王奶奶也不着急收拾,众人就围着饭桌喝水、说话。

    “李叔,你们在县城,消息可能灵通点,你们知道最近出啥事了不?俺进城的时候,正挨个检查呢。还有人问了俺半天呢,问俺是哪里的人,进城来干啥的,差点就不让俺进来了”,吃饱喝足的杜爹看见对面端坐的父子二人,突然想起来进城的时候那番折腾,忍不住开口问到。

    杜爹虽然憨厚,但有时候也精明的很。现在县城里到处搜查危险分子,据说是还是父子俩,可巧,李叔家里突然间也来了父子二人。他以前可没有听过李叔说起过这父子二人的事情,这两个人会不会就是那些当兵的要找的人?杜爹这么想着,也就忍不住试探了起来。

    李清源看了翟明山一眼,不太在意的回答道,“听说是在搜查危险分子的,具体的什么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李清源从翟明山的眼神中也看出来他跟自己的想法一样,不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杜爹,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而且杜爹这幅憨厚直爽的性子,要是真的告诉了他,说不定会露出什么马脚。其实,他们也没有人告诉芽儿什么事情,但是这个小丫头聪明的紧,估计早从蛛丝马迹中猜出来些什么了,只是她不问,大家也不说,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听李清源这么回答,杜爹也不在意,这个年头知道的多了没有任何好处,那些整天挨斗的可不都是知识分子、学者之类的懂得多的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挨批的却很少。

    可是不管这两人是什么来头,杜爹还是想给李清源提个醒,遂又漫不经心的继续说道,“哦,这样啊。不过,李叔,看样子这次查的可严,进城出城的人都被查个底朝天。今天俺本来能早点到的,来之前俺们村子里也开会了,村长说接到公社的通知,让乡亲们这几天多留点意,要是发现有生人的话,必须赶紧的向公社报告,也不知道跟县里的搜查是不是一回事”。

    杜爹虽然是轻描淡写的,但翟明山父子知道,现在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李清源一直很担心翟明山父子的事情,他也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让他们父子两个到乡下躲一躲。不过听杜爹这么一说,李清源打消了这个想法。

    在乡下,乡亲们都是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