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家的人来一趟不容易,尤其是三位杖朝之年的老太爷和老村长他们,杜爷爷也给仨老太爷收拾了不少好东西。

    有老太爷们爱吃老北京点心,有老北京特产,有烟有酒有茶,有布料,还有好几身新衣服。不过,最显眼的就是那七八台用厚厚的纸箱子装着的大彩电。

    彩电是家电厂生产的最新产品,屏幕大,色彩清晰,芽儿外公,老村长和仨老太爷前几天在芽儿家看电视的时候,可是没少夸。

    这不,杜爷爷他们记在心里,临道别之前,大手笔的一家送一台大彩电,绝对长面子。

    这不是杜爷爷他们故意摆阔气,而是,先不说芽儿外公给外孙女封的大红包,就是老村长和仨老太爷这次添的礼就贵重的很。更何况,老人家们能千里迢迢的赶来参加一个小辈的订婚宴,就冲这份心意,也值得这几台大彩电。这几台大彩电,对家里就是专门开家电厂的杜家人来说,算不上什么。

    不过,有了这几台大彩电,收拾好的那堆行李越发壮观。因为青壮年的严重不足,那几台让老村长他们爱不释手的大彩电只能随火车托运了。

    芽儿二舅母虽然觉得小姑子家分不清远近,有点看不过亲家老爷子连街坊邻居也送大彩电,可是,想到那几位老爷子给外甥女添的礼,也就闷声不吭了。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天吃过午饭,杜爷爷亲自把亲家,老村长,三位老太爷送上了火车。杜家二叔他们当然也是一起的。只不过,三江和三海这俩半大小子在来之前就办好了转学手续,这会,正和杜爷爷他们站在站台上跟杜家大姑他们挥手呢。

    就连杜建设和丁香夫妻,也把小儿子留了下来,说是让儿子陪老人过暑假。

    杜爷爷和芽儿他们是听着火车汽笛响起来,看着火车开动以后,才离开的。

    离开车站的时候,众人的情绪虽然称不上多低落,但分别总不会让人心里多好受就是了。

    结果,众人才刚出了车站,就见依旧算得上是半个伤号的翟耀辉开着他那辆显眼的吉普车,拉着杜奶奶火急火燎的往站台口赶。

    众人纳闷了,还是芽儿先开的口,“翟哥哥,怎么啦?你和奶奶怎么过来了!”

    翟耀辉其实也一头雾水呢,老太太一路上光催自己开快一点,至于为什么,好像是跟老太太手里的那几个信封有关。看形状看厚度,再观察老太太焦急的表情,作为优秀的侦察兵和兵王,翟耀辉猜测估计跟老爷子送给老村长和仨老太爷的那几台大彩电有关。

    杜奶奶见老伴和过来送站的几个孙子外孙都已经从车站出来了,就知道自己已经晚了一步。听见宝贝孙女问,晃了晃手里的四个信封,“喏!你们刚走没多大会,我想着没事收拾下房间,就见仨老太爷和村长留下的这四个信封。信封里都装了不少钱,信上写着说是不管够不够本钱,好歹他们就拿这些钱买那台大彩电了!哎呦,你说这事闹的!”

    杜爷爷从看见那四个信封就猜个□□不离十,也跟着气的跳脚,那几个倔老头!

    不过,看到芽儿的时候,杜爷爷一拍不大见皱纹的脑门,“芽儿,三位老太爷给你添的礼,你都帮爷爷给老太爷他们还回去了吧?”

    见爷爷有点着急上火,芽儿一跺脚,故意嗔道,“爷爷,您瞧不起我!”

    杜爷爷一听这话有门,挠挠跟翟耀辉这个孙女婿同样发型的大脑门,笑道,“爷爷不是看你眼馋的都快把脸贴到那两张貂皮上了嘛!早知道俺家芽儿喜欢,当年爷爷就该给你留一块!”

    说着,见宝贝孙女既嗔又娇的样子,赶紧举手投降,“那啥,乖孙女不愧是爷爷的小棉袄,想法跟爷爷一样!”

    郭小海兄弟几个不由撇嘴,这话他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倒是翟耀辉这个新出炉的准未婚夫,举双手赞同杜爷爷的话。

    芽儿正忙着跟杜爷爷撒娇呢,也就没特意告诉爷爷他们,自己不仅是原封不动的还回去了,还特意给外公和仨老太爷老村长他们都装了几瓶自己泡的虎骨酒。估计等爷爷下次喝他的养生酒的时候,就会发现。

405<;() 
曲终人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订婚宴后;杜家一家前脚刚送走老家的亲朋好友,后脚;杜清凌姐弟几人还有那俩准洋女婿在逛遍整个北京城之后;也准备打道回府了。

    毕竟,他们还不到安享晚年的时候。汲汲营营也好;从容有度也罢,总之,这一行娇女孝儿探望了老父亲;准毛脚洋女婿拜见了老泰山,是时候该回去继续拼搏了。

    不过;这回杜爷爷不用大手笔的送彩电了。杜清凌姐弟几个直接把老太太们熬制的牛肉酱;辣椒酱;腌的小酱黄瓜,陈年积的酸菜,晒的萝卜条子豆角干,瓶瓶罐罐的全都席卷一空。

    平民老百姓家自制的地道家常小菜,喝牛奶吃面包长大的几个人,刚开始还吃不惯。不过,短短十几天下来,尝过中国饮食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见识到厨房里煎炸烹炒十八种手段之后,胃口大变,突然间就这么爱上了中国农家的家常味。

    当然,杜清凌和杜清溪这堂姐妹俩,回去的行李箱里还多了几件精致婉约的旗袍。

    就连早改行做服装设计师的雷蒙,行李箱里也多了两匹色彩艳丽,柔软滑爽的丝绸。不过,丝绸不是白送的,是雷蒙这个准洋堂姑父用了好几张服装设计稿,从郭小海这个一点都不吃亏的堂外甥手里换的。

    至于另外一个准洋女婿马丁,就比较好打发了。几罐野山茶的茶叶,一整套功夫茶的茶具,就足以让马丁受宠若惊了。

    而此行收获最丰的,就要数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了。中国人最讲究尊师重道,杜家一家都对这两位曾给芽儿很大帮助的洋老外回报以发自内心尊重和亲近。

    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虽然在中医的认知上依旧没有太多的突破,但是,这将近两个多月的生活的融入,两人好像渐渐领悟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传承。似乎,中医的博大精深,他们已经隐隐触摸到那道门槛。

    更何况,学习中医并不是两人此行的最终目的。在亲眼见证中医的神奇之后,促进中西医的交流和合作,才是这两位真正的医者的最大目标。

    在离开中国之前,史蒂芬和史密斯二人已经代表华盛顿医学院跟B大附属医院达成了初步的交流合作意向。

    伯乐惜才,直到现在,史蒂芬仍以这个小小年纪但医术精湛的东方女孩而骄傲。

    一行人的离开,让热闹的大院子一下子清净了不少,向来爱热闹的杜爷爷他们甚至都适应了好几天。

    不过,杜爷爷他们情绪谁都没低沉多久。有张哲和杜文栋这俩小胖娃娃满足了老爷子老太太含饴弄孙的需求,又有三江和三海这俩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半大小子需要调教,老爷子老太太没功夫悲春悯秋。

    都说隔代亲,杜爷爷他们身边有大孙子小孙子围着,谁还记得儿子闺女啊!

    倒是三江和三海这俩半大小子,几天下来,可谓是叫苦连天。俩小子还以为不在爹娘身边,他们就成了没有缰绳的野马,彻底自由了呢!结果呢,老爷子和老太太们的手段比杜家大姑他们高明得多了,直接给俩上蹿下跳的小马驹子套上笼头!

    上午,李爷爷给俩小子上数学课,下午,王奶奶给俩小子上语文课。到了晚上,打定主意要在京城小住一段时间的爱德华老先生和杜仲义杜季诚这俩当外公的,就给俩小子上口语课。

    等到了周末,又有当哥哥姐姐的帮着检查功课。这下可彻底坑苦了撒欢惯了的俩半大小子。唯一能让俩半大小子感兴趣的,就是每天一大早跟翟耀辉这个准姐夫练拳脚。早晨是俩半大小子唯一能放风的时候,可是,俩小子也被准姐夫操练的叫苦连天!

    六月的天,已经是骄阳似火,王三江和郭三海这俩小难兄难弟,最近过的也相当暴躁。

    芽儿这个俩半大小子眼里的好姐姐,因为最近也是自顾不暇,自然也没有办法解救俩小子与水深火热之中。

    都说似水流年,从乍暖还寒到骄阳似火,时间已经是六月中下旬。六月是学子毕业的季节,也是道别的季节。

    六月底的B大校园,星星点点的树荫下,石凳上,小径旁,少了以往或坐或站的悠闲背影,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整个校园上空弥漫一股子离愁。

    毕业,意味着离别。离开教给他们很多的校园,离开学识渊博的师长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这座曾为他们遮风挡雨的象牙塔。

    一张张年轻的意气风发的脸上,带着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踌躇满志,也带着对明天的茫然,和即将到来的离愁别绪。

    B大校园里,最多的就是那一张张难掩青涩的脸庞,面带笑容,在照相机面前,留下他们对校园最美好最纯真的回忆。

    上一辈的杜萱瑾,因为身体的原因跟同学们的关系称不上亲密,更甚至可以说是生疏有礼。毕业的时候,唯一留下的照片,就是那张集体照。

    而有机会重活一次,芽儿不想在错过和同学们的四年同窗之谊。

    毕业实习鉴定被评定为优秀,前两天的毕业答辩又顺利通过的赵卫红,一想到以后就抱不到萱瑾这个大粗腿了,这几天,恨不得黏在芽儿身边,沾沾芽儿的气运。

    这不,同宿舍的六个女孩子,包括依旧清高傲气的韩佳琪,六个女孩子不管平时磕磕碰碰,在咔嚓咔嚓的照相机面前,绽放的是最纯真最灿烂的笑容。

    等咔嚓咔嚓把六七卷胶卷全部用完之后,几个女孩子才移步到校附近的小餐馆,大吃一顿,美其名曰宿舍的第一顿散伙饭。

    等吃饱喝足回到宿舍的时候,六个女孩子直接摊到床上,动也不愿意动。就连精力最旺盛的赵卫红,也第一次尝到了腿灌铅是什么滋味。

    腿虽然累,但胳膊还能抬得动,赵卫红一边刷刷刷,下笔如有神助在一摞笔记本上给同学们写毕业留言,一边不忘叮嘱已经“成家立业”的芽儿,“萱瑾,明天晚上六点咱们班毕业聚餐。记住了,可以带家属哦!”

    说到家属三个字的时候,赵卫红冲芽儿挑了挑眉梢,这小丫头已经是有家有业的人了。

    芽儿哪能读不懂赵卫红的揶揄,却只能假装不懂,问道,“咱们班在哪儿聚餐?明天晚上,我直接过去!”

    芽儿最近因为琐事缠身,已经懈怠了很多。学海无涯,几位老泰斗都已经点名批评芽儿了。要不是看芽儿并没放下功课,几位老泰斗早就亲自过来逮人了!哪还能让芽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有闲情拍照毕业留念!

    “知味居!”赵卫红说知味居三个字的时候,忍不住吸溜了一下口水,就知味居这三个字,已经足以让赵大姑娘垂涎三尺了。可惜,知味居门槛太高,赵卫红也只吃过一次。

    芽儿也被知味居三个字吓一跳,“怎么去那里聚餐!那里的菜太贵了,毕业聚餐不实惠!”随便一顿饭就能花一个月的生活费,芽儿不觉得赵卫红这个当班长的是爱壮面子的人。

    知味居是冯凯和郭小海俩人前两年新开的,请的全都是东西南北八大菜系的大厨,专门是走高端路线的。那里好是好,环境清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