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中午,吃完团圆饭,杜爷爷一句话,却把芽儿震得目瞪口呆。因为,杜爷爷说的是,正好今天人都在,咱们分家吧!

320<;() 
按照中国的传统;过年是万家灯火大团圆的好日子。在过大年这样喜庆又团圆的好日子里;杜爷爷偏偏冷不丁的说什么要分家;可是把一家人惊的够呛。

    光看一屋子的人都惊得嘴巴半天没能合上;就知道杜爷爷闹得分家这一出有多出人意料了。更别提,一直自诩是自家老爷子的贴心小棉袄的芽儿了。甚至因为太过惊讶;粉润润的嘴角差点流哈喇子出来。

    唯有杜奶奶表情镇定;可见;杜爷爷说要分家的事儿没瞒着老伴。

    杜爷爷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吱声;皱着眉;又说了一遍,“我说,趁着今天家里人齐全,咱们把这个家分分吧!”

    好吧,这下子,屋子里的人真的醒过神来了,也不用掏耳朵了,刚才他们没听错。

    杜爹他们耷拉着脑袋,闷声不吭,都在绞尽脑汁的想,这两天自个到底有没有惹着老爷子,或者说哪儿做的不好?要不然,这正好好的,分什么家啊?

    李清源老两口虽然也纳闷,但因为这是杜家的家务事,起身准备暂且避一避。还没起来呢,就被杜爷爷叫住了,“李老哥,嫂子,你们俩哪儿也别去,一会还得你俩当证明人呢!利白兄弟一会也留下,你也当个见证人!”

    哎呦,连证明人都出来了!得,李清源老两口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屁股底下坐的稳稳的!

    至于,听得稀里糊涂的爱德华更不好奇了,早跟在俩胖小子后面,去打抽陀,套麻雀去了。说来也巧,瑞雪兆丰年,大年三十晚上,清河湾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雪,虽然第二天就是大晴天,可气温低,厚厚的积雪到现在一点都没化。

    要说屋子里心情最复杂的,就要数杜家的亲家,丁父丁母夫妻俩了。虽说,几天相处下来,夫妻两个也算了解杜家的为人,可是,这大过年的,女儿刚进门没两天,老爷子就说什么分家,丁家夫妻心里不嘀咕才怪呢!

    要不人常说关心则乱呢,明明知道老爷子也不是那样的人,可丁母和丁父还是忍不住瞎想,这是不是嫌女儿女婿碍眼了?或者老爷子偏心,想把小夫妻俩早早踢开?

    丁母这么想了,也忍不住问了,“老爷子,怎么好好的要分家呢?是不是丁香哪做的不好?这俩孩子才刚结婚,人情礼往的啥都不懂,那能离得了窝呢!”

    丁母话里话外的意犹未尽,杜爷爷听的很清楚,“他婶子,丁香可是个好孩子!她跟建设过他们的小日子,我们这些当老的可不能瞎指手画脚!今个分家,我就是琢磨着,趁你们也都在,帮丁香把把关!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孩子我都不能让他吃亏!”

    听杜爷爷这么说,丁母讪笑,“老爷子,瞧您这话说的!丁香嫁过来,我们放心的很!”

    杜爷爷知道亲家母是个精明爽利的,笑了笑,也不在意。

    又见杜爹他们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儿去,杜爷爷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说明自己的想法,“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可是,还有一句老话,叫亲兄弟明算账。咱们老杜家,好歹也能算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可是,人多了事也就多了。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虽然热闹,可是也难免磕磕碰碰的!”

    杜爷爷后面这几句是冲着杜爹兄妹几个人说的,“建设也成家了,我该操心的也都操完了,就琢磨着,再把这个家好好分分!趁我还不糊涂,把家底该抖落的抖落利索,顺便划下道道来。以后,你们就守着自家的小家庭过日子,事儿少,日子也清净!至于,大壮他们以后成家立业,那是该你们兄弟姐妹几个操心的事儿。”

    话都到这份上了,杜爹他们还能说什么。更何况,杜家俩姑姑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杜家二叔早分出去单住了,分家也就是把刚结婚的杜建设夫妻分出去!

    虽然是把新婚小夫妻分出去,可丁母听到这份上心里踏踏实实的。可不是,远的香近的臭,公婆、妯娌再好相处,也没在自个的小家过自个的小日子来的自在。

    杜爹不太在意到底分不分家,反正老子娘归自己这个当老大的养老送终。这会,见亲家婶子好像也不反对分家的事儿了,就冲杜爷爷说道:“爹,那都按您说的办!您说咋分就咋分!”

    “就是!爹,您说咋分就咋分!俺跟杏花都是嫁出去的闺女,不用跟俺们商量!”杜家大姑更是快言快语。

    杜爷爷见没人反对,“那成!那咱们就把这个家好好分分!不过,先说好了,分家不分情,你们记住一句话,你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妹!以后磕磕碰碰的难免,可谁要敢调三窝四,看老子不敲断他的腿!”

    “爹,您就放心吧!咱们家谁都不是那样的人!”杜爹对自己兄妹几个很有信心。

    杜爷爷对杜爹的话不置可否,起身,回自己房间抱了两个大肚子的陶瓷罐出来。

    俩还用黄泥封着口的陶瓷罐分量明显不轻,杜爷爷把东西放到八仙桌上,接着说分家的事,“仲义,季诚,来咱们老哥仨先分分!等咱们哥仨抖落清楚了,我再给建国他们兄弟分!”

    杜爷爷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是冲那俩不知道从哪儿挖出来的陶瓷罐子说的。

    芽儿看着两个沾着泥土的陶瓷罐,两眼亮晶晶,古董?宝贝?杜皓宇兄弟几个也都眼巴巴的的望着,罐子里装的是杜家的传家宝?就连杜妈她们几个当儿媳妇的,也都激动的不行!当年,老杜家可是穷的叮当响,难得还真有什么好东西?

    杜爷爷撕开最外面那几层油纸,然后拿小锤头把封口的黄泥敲碎,揭开最里面那层油纸后,芽儿都能感觉到屋子里亮堂不少。

    芽儿胆子最大,猫着身子,踮着脚,溜过去瞥了一眼,满满两陶瓷罐装的都是袁大头。

    杜爷爷假装没瞧见宝贝孙女的小动作,“老二,老三,这两个罐子里一共装了七百块大洋,是爹当年起这大瓦房的时候,埋地底下的!爹临走的时候,给我指的地方!这些年,一直没动。东西是咱三个的,前些年,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就是饿的勒裤腰带,也没想过拿出来。再说了,拿了也不花不了!咱们都土埋脖子的人了,还是趁早分了吧!这东西值不值钱咱另说,但好歹也是个念想!”

    杜爷爷跟两个兄弟也不客套,“爹娘当年就留下这些东西,还有三根金条!我这个当哥哥的就占一回便宜,我拿三百块大洋,你们俩一人两百块!金条咱们哥仨一人一根!我这样分你们俩没有意见吧?”

    “大哥,这些东西我们俩不能要!这些东西都该归大哥!”杜仲义和杜季诚不亏是双胞胎,连说的话都一样。没能给老人养老送终,他们拿这些东西烫手!

    两个兄弟的谦让,让杜爷爷心里十分不痛快,虎目一瞪,“什么不能要!这是爹娘留给咱们兄弟三个的东西!你们不想给清河和青山留一点念想啊?就这么分了!一会我数给你们!”

    大洋,又称银元,在小一辈的眼里那绝对是稀罕玩意。杜皓宇哥几个在老爷子跟前乖的很,只能干眼馋。杜青山他们三个从国外回来的假洋鬼子,更是满脸好奇。

    只有芽儿,大着胆子从陶瓷罐的大肚子里掏出来一枚,鼓着腮帮子对着那袁大头使劲一吹,吹完赶紧放到耳朵边,嗡嗡嗡的响声果真不假!怪不得电视上那么演呢,艺术来源于生活!

    杜爷爷不舍得管宝贝孙女的小动作,接着分自己的小家。

    “按咱们清河湾的规矩,建国是老大,负责给我们养老!这进院子归建国!你们几个小的,要是乐意孝顺我们呢,平时就给点零花钱!要是不乐意,当老子的也不会伸手给你们要!

    旁边那三间房的小院归建设,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配齐的,什么都不缺!你们以后想添什么就自个掏腰包添!我们就不管了!对了,你们两口子都是吃国家粮的,村里没有你们的地!反正你们以后回来住的时间也不长,到时候跟我们一起吃!

    行了,家也就按这么分!

    至于其他的,估计你们兄妹都知道,我这个当老子的没有本事,没给你们攒下来什么家底。我手里还有俩钱,也都是几个孩子给的零花钱!老婆子手里也有几件好东西,早都分给你们了。至于剩下那几件,都是芽儿给买的。这些东西,等我们老了以后,我们爱给谁给谁!你们谁也不准有闲话的!

    一会,我白纸黑字写好!你们挨个按手印!省的等以后老子蹬腿了,你们再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斗的跟乌鸡眼似的!”

    分家,这两个字听着很郑重很繁琐,可就杜家的情况来讲,分起来家,十分的迅速!其实,也就开诚布公说几句话的事儿!

    杜爷爷意思很明确,两句话,老子没给你们攒什么家底,只记住给老子养老就成!

    “对了,这三百块大洋,不偏不倚,你们兄妹五个一家分五十块,剩下那五十块就给泽远!至于那根金条,芽儿给老子买大院子住,老子拿给芽儿当陪嫁,你们没啥意见吧?”

    别说杜家二婶和杜家俩姑姑向来把芽儿当亲闺女疼,没什么意见,就是有意见,只看老爷子那副谁要敢有意见,老子大耳光子抽他的架势,也不敢提啊!

    倒是张泽远有意见,“杜叔,东西我不能要!还是留给芽儿当嫁妆吧!”

    这些大洋可以说是杜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张泽远再不见外也不好意思拿!

    “咋不能要了?你喊我一声叔,就能要!至于芽儿的嫁妆,还能跑的了你这个当干爹的啊!不是多值钱的东西,留给张弛几块,等你将来跟小赵有了孩子,给孩子也留一份,也是个念想!谁还指着那些东西换钱买肉吃啊?”

    张泽远哭笑不得的看看吹胡子瞪眼的杜爷爷,笑眯眯的杜奶奶,脸上一副你不要就是傻蛋的杜爹他们,四十不惑的大老爷们差点掉眼泪,这里是自己的家了吧?

    大过年的,杜爷爷冷不丁的说要分家,吓一屋子人一跳。结果,才几句话的工夫,就雷声大雨点小的把家分好了。

    精明爽利的丁母,很佩服亲家公说分家能分的这么干脆利落,一屋子人连提意见的都没有,杜老爷子说啥就是啥。与其说亲家公在家里说一不二,不如说儿孙们都孝顺。

    至于亲家公跳过几个儿女,把那根分量最重的金条分跟孙女小芽儿,丁母只是咂么咂么嘴,自己只是个外人,不发表任何意见!

    家和万事兴,杜爷爷就信这句老话。手里一边数着袁大头,一边还不忘让最年长的李爷爷帮自己把刚才怎么分的家一条一条写出来,白纸黑字省的以后说不清。

    数着数着,看看喝茶说话的杜爹他们和拿着袁大头一吹一听的大小伙子们,杜爷爷突然又想到一条,“对了,几个孩子在京城置办了不少院子,谁置办的,谁套的腰包,那院子就是谁的!那些不归老子管!

    还有,还有!芽儿,小海,你们办的那啥服装场的,还有那什么大饭店,挣得钱该怎么分,也得早点说清楚!还是那句话,亲兄弟明算账!黑纸白字写清楚了,省的将来为了那点子东西,伤了兄弟的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