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之重生过去来种田-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悠闲富态!

    杜爷爷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信来念。从开始念信,老爷子的嘴巴就没有合拢过。

    不过,杜爹杜妈这会都在县城里做生意,杜家二叔也去县里送菜去了。杜奶奶这会也在隔壁房间跟她那帮老姊妹聊天,杜爷爷一时间竟找不到人分享他的好心情。

    心里憋不住的杜爷爷在门口急得挤眉弄眼,看的杜奶奶心里直犯嘀咕。

    “老头子,你火急火燎的干什么呢?出什么事了?”杜奶奶眼热的看着老姊妹们领着那一群小泥猴子出了家门,这才朝杜爷爷呛声!

    “咱家芽儿这次来信问老子喜欢什么样的院子,喜欢多大的?是喜欢睡床,还是喜欢睡炕?你说老子能不高兴?”杜爷爷被憋了一上午,这会那股子兴奋劲消的差不多了。

    “啥?芽儿真的要给咱们买大院子住啊?那咱们这些乡下的泥腿子,到了城里能习惯不?”杜奶奶一听也吓一跳。老太太一直把小孙女说买大院子给他们住当成玩笑话听来着。

    “有什么不习惯的!芽儿说她准备买个大的,咱们照样能在里面种菜养鸡!真要怕不习惯,咱们可以两头住,清河湾住半年,京城住半年。咱们这些泥腿子,也见识见识城里人咋过日子。再说了,你不想早点抱孙子重孙子?你在清河湾瞎忙活没有用,鞭长莫及懂不懂?”杜爷爷其实更舍不得养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清河湾。不过,老爷子已经不满足只从收音机和电视里接受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新事物了。总想着趁自己还宝刀未老,多闯荡闯荡。

    杜奶奶可没有杜爷爷对新事物新时代的好奇心,不过,孙子重孙子却戳中了老太太的软肋。对啊,小张,自己的孙子们跟外孙们都在京城呢,自己得过去给他们张罗张罗他们的终身大事。至于小儿子,到时候直接把小儿子提溜到京城就是了。京城可是大首都,那里总该有小儿子能看的上眼的姑娘吧。

    老爷子和老太太的目标虽然不一样,不过,总算初步达成一致。等孙女准备好,说不定明年年初就能跟着孙女他们去京城小住上一段时间。

    杜爷爷这几天逢人就笑,跟他以前严谨顽固的形象截然不符。每天在清河湾的村头村尾都能响起这样的寒暄声!

    “杜大叔,您老这是有什么喜事?怎么笑的这么开心!”

    “没啥事!就是家里的那群小子们孝顺,说年后要接俺们去首都住上一段时间。”

    “哎呦哎,首都啊!听说那是当大官的人才能住的地方,听说连县长和乡长都没能去过呢,您老可真有福气。电视不都演过吗,M主席登过的□□就在首都。”

    “有啥福气!这不是因为家里的那群小的爱折腾嘛!”

185() 
  这两天;杜爷爷多了个新习惯;饭前饭后趁着村头街尾来往的人多的时候;出去溜达一圈。乡亲们的恭维和羡慕声,成了杜爷爷最美味的下饭菜。杜奶奶也已经习惯每到饭点就找不到人。心里同样乐呵的不行的老太太十分配合,这两天故意比平时晚半个来点才开饭。

    杜爷爷红光满面的脸上掩都掩不住的笑容,看的嘴上恭维个不停的乡亲们肚子里直冒酸水。这杜老头怎么这么好命,都土埋半截子的人了;竟还能跑到首都风光一回。这首都搁到古时候;那可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要不人家都皇城根皇城根的说!村民们既憧憬,又羡慕杜爷爷好命。要知道;大多数清河湾的村民这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也就是青山县县城了。

    不过;泛酸的乡亲们也只是在心里嘀咕几句,谁让人家老杜家的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来着。再说了,他们这两年养这个种那个的,也都没少挣,小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更何况,该咋养,该咋种,不都是热心杜大叔帮着张罗!又是买书,又是买种子的,听说都是老杜家的几个孩子从首都给他们邮寄回来的。

    杜老头的小儿子、孙子跟外孙,可都是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吃国家粮呢。其实,村民最眼馋还是杜老头有个宝贝孙女。你看人家小芽儿把杜老头的身体板调理的,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了,那体力、那饭量竟一点都不比四十多岁的正壮年差。那一家老小,个个红光满面,愣是比同龄的看着年轻了好多岁。

    哎,有这么多能干孝顺的小辈,这老一辈的就享福喽。等心里泛酸的乡亲们转过这个弯来,清河湾那群半大不小整天爬树下河的小子们就要倒霉了。这些天,每到吃饭的点,清河湾一座座朴实热闹的农家小院都传来那群小子们的鬼哭狼嚎。

    先是噔的一声长筷子跟脑门来了个亲密接触,“又想去哪里撒野去?赶紧的回屋做作业去!到时候必须也给老子考个大学回来!你想跟老子一样,在地里刨上一辈子的食啊!”望子成龙的家长恨铁不成钢。黑小子揉揉发红的脑门,跟院墙外朝自己挥手的小伙伴摇摇头,灰溜溜的回屋写作业去了。

    那家小院里,黝黑的大手一把抓住撂下碗正准备偷溜的泥猴子,抄起墙上挂着的笤帚疙瘩,下手可谓快准狠,“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小子对招猫逗狗倒是门清!跟你大壮哥他们学学,真有本事,将来跟他们一样,也把老子接到城里住两天!老子这一辈子就没出过青山县,就等着享你的福了。”

    “爹,人家芽儿姐姐说啦,学习要劳逸结合!俺这是出去溜溜脑子!”乡下小子挨打惯了,皮实的很!泥猴子揉揉隐约发麻的屁股,拧着脖子抗议道!

    “啥老姨小姨的俺不懂!俺只知道你小子可没人家芽儿那聪明的脑袋瓜子!老子只知道一句老话,那就是笨鸟先飞!还溜脑子呢,要是过年的时候你不给老子考个第一回来,老子就让你在大街上光着屁股遛你的鸟!”乡下小子皮实,乡下老子同样也粗暴的很。他们就知道两句老话,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

    一时间,原本整天躲在犄角旮旯撒欢的半大小子们没了踪影。对杜皓宇兄弟几个也从原来的盲目崇拜,变成现在的怨声载道!埋怨他们树立的榜样太高,剥夺了他们有声有色的童年。

    不过,这下子,整个清河湾,下到顽劣孩童,上到鸡皮鹤发的老一辈,没有人不知道杜老头明年就上首都的大消息。但,杜家兄妹几人除外。

    杜爹自从忙活完了秋收,就一头扎到了县城里,陪着自家越来越招人稀罕的媳妇做生意呢。杜家二婶,这几天则是床头炕尾的光忙着照顾因天气转凉不小心受凉的老人了。至于杜家二叔,也是整天早出晚归往县里送菜。一时间,杜家兄妹几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听到风声。

    这天一大早,杜家二叔驮着两大筐刚从菜园子里摘下来的水灵灵的蔬菜,准备送到县里去。一出院门,正好迎头碰上准备去地里溜达一圈的村民。

    “建民,咋还去送菜呢?杜大叔都说要去大首都享福去了,你们兄弟俩能不跟着去?”

    “啥!俺爹要上首都?这事俺咋不知道?”杜家二叔一听,顿时傻眼了。老头子不会是责怪他们兄弟俩没有鞍前马后的伺候着,要离家出走找芽儿去吧?杜家二叔同样不相信家里那些小辈能买的起大院子。

    “啊?你还不知道?”跟杜家二叔寒暄的村民也傻眼了。这话村民们都传遍了,这样的大事杜家兄弟俩竟还不知道?想到这里,看看一脸憨厚实在的杜家二叔,这人担心道:“建民,这事咱们整个清河湾都知道了!”

    杜家二叔一听,心里更犯嘀咕,这老爷子咋不跟自己说一声呢。脑补的有点过头的杜家二叔这会也没胆子到杜爷爷那里问个究竟,骑起自行车就走,这事要跟大哥还有两个妹妹商量商量。这两年小日子虽然是甜甜□□,但他们在老爷子跟前伺候的机会也少多了。别再是老爷子找茬,故意给他们兄弟俩没脸呢!

    杜家二叔一到县里,立马把兄妹几个召集到一块,连猜带蒙的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杜爹他们顿时都懵了。在杜爹兄妹几个里面,杜家二叔的性子最憨厚老实。这老实人说的话,大家都不会去怀疑。

    这天傍晚,兄妹姑嫂几人四辆自行车,风风火火的往家里赶。等他们到家的时候,春风得意的杜爷爷正好又显摆了一圈回来。

    “爹,要是俺们兄妹几个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您老打也行,骂也行,但您老别闷声不吭的找芽儿告状啊!”没等杜爷爷来的及说话,杜爹先叫了起来。现在杜爹最怕的人,第一是闺女,第二才是老子。

    “就是,爹!回头俺就把店给关了,还回来继续伺候您二老!”身为长嫂的杜妈也开了口。杜妈想了一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孝顺。自己身为长媳,不说在家里伺候老人,反倒把家务活都丢给老人们干了。

    “啥!那小店生意好好的,关什么关!老子我身强体壮的,不用你们伺候!”杜爷爷被杜爹杜妈的男女二重唱弄的一头雾水,一时间也没听出来杜爹他们潜在的含义。

    不过,这话听在杜爹他们的耳朵了,却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老爷子这是怪他们不孝顺呢。

    “爹,您老先消消气。这两年是俺做的不对,光顾着挣钱了,没好好孝顺您老,俺一定改!往后您老就安心当老太爷吧!”杜爹前言不搭后语的解释着。

    “谁要当老太爷?俺这胳膊腿的还结实着呢!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原本心情大好的杜爷爷顿时烦躁了。

    “爹,俺们以后也常回来看您跟娘!您别怪大哥他们,俺们做的也不对!”两个姑姑也赶紧认错,杜家二叔跟杜家两个姑爷也拼命的点头。

    “哎,我说,你们兄妹几个这都说的啥话?”杜奶奶也一时没摸着头脑。

    等各自着急上火的两伙人鸡同鸭讲了半天,最后才捋清头绪。

    杜爹弄清原委,顿时变成嬉皮笑脸,“爹,芽儿真来信说接咱们去城里住啦?”

    “那还能有假?咱家芽儿可不像有些糊涂蛋,进门就瞎嗷嚎!”杜爷爷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原本好好的心情,被杜爹他们连哭带嚎的一弄,早就没有了。

    “爹,芽儿他们真的能有这么多钱?要不俺们赶紧凑凑家里的钱,给他们寄过去!”跟杜爹对自家闺女盲目相信不同,杜家二叔和杜家姑姑们对家里的几个孩子还是不太放心。

    听杜家二叔这么一问,杜爷爷也有点不确定了,“这,应该有的吧?他们这两年又弄厂子,又开饭店的,应该能挣点钱吧?”

    “要我说,芽儿不都写信说了嘛!咱家芽儿从来不说大话,咱们就等着明年住大院子吧。”杜爹没有那些担心,嘴巴咧的那叫一个大。宝贝闺女真能干,这就要给自己买大院子住了。

    “大哥,那咱们都去了城里,家里的地该咋办?还有,到了城里咱们能干些啥?难道现在让孩子们养活咱们啊?”杜家二叔这次一针见血,提出了大家都忽略的问题。

    “就是,大哥,咱们一没有学问,二没有技术的,真要是去了城里该咋办!”杜家两个姑姑现在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舍不得放弃她们的那个小摊子。

    杜爹跟杜爷爷爷俩都被问倒了。清河湾分田到户才没两年,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尤其是对杜爷爷和杜爹在土里刨食刨了一辈子的老农民来讲,田地是千金不换的宝贝疙瘩。再说了,不说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