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8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道理,在深宫过了十年的杨氏何尝不明白,可失却爱女的那种心痛一下子涌了上来,不由得悲呼出声。

    “我的清姐儿啊!”

    知道姐姐没有上来的赵昰,不再东跑西跑,而是依偎在生母的怀中,任她紧紧地搂着。

    运河的运力有限,宫里就占去了一大部分,余下的被各府权贵、朝中各级主官、消息灵通的官绅人家、商贾巨富们再一分,整个水面上已经挤得密密麻麻,河上不比海上,风不大帆力也就起不来,很多时候还得要靠人力拉,也就是两岸那些精赤着上身,如耕牛一般埋着头,使出吃奶的力气,嘴里还喝着口子的。。。。。。纤夫。

    比起水上的平稳安逸,大部分的临安百姓就只有陆路一途了,连接两浙东西路的官道上,一辆接一辆的牛车被人赶着,富贵些的,还能有个厢子遮挡,稍次一点的殷实人家,往挂在后头的板车上一坐,再拉上家中为数不多的几口箱子,就这么上了路。至于那等家中没有田,也租不起车的普通人家,只能让男人担着担子,将玩得疲累的小儿往筐子里一放,伴着细细的鼾声,一摇一摇地跟在人群里,自家娘子挎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着家中为数不多的衣衫,或许还有些银钱,紧紧地跟在男子左右,唯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人流中失散了,若是还有几分姿色,还得防着某个登徒子的咸猪手。

    就这样,临安城的百万之民,开始了他们的逃亡之路,无论是运河上的,还是官道上的,都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若是在浙东有个可以投靠的亲戚,或许也就离开人流,而绝大部分,都是茫然地跟在其中,在他们看来,官家到哪里,他们也就到哪里,这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出自一种本能。

    临安城中,动员工作还在,由叶梦鼎掌控的临安府和其下属的钱塘、仁和两县,由知县、县丞、主簿、县尉等亲自带着人,挨个挨个坊市地进行,城北的梅家桥一带,正是仁和县的管辖之地,仁和县本人负责梳理,他的身后是一个文书,手中拿一本厚厚的鱼鳞帐册。

    “寻常的人家估且不论,有没有官宦士绅,先紧着挑出来,把他们打发上路了,旁人就好办了。”

    “明府说笑吧,就这破落儿地,哪会有这等人家来住。。。。。。”文书一面说嘴一面翻着手里的册子,不料上头的一行字让他的话一下子噎在了喉咙里:“还真有一位呀。”

    “喔,什么人?”显然之前这位知县也不看好,不过循例问上一句罢了。

    “宗正少卿、起居舍人,是个什么官儿?”

    文书读出上头的文字,听得仁和县脑仁儿便是一跳,赶紧拔步就走,结果走了两步又停下了,他不知道人家住哪儿:“等着发饷呢?快带本县去。”

    要说陆秀夫还挺倒霉的,本来以他的差遣,算得上官家的近臣,就算随侍左右也是应当,可没曾想,宫里的行动太快,等他收到消息,载着宫中各色人等的官船已经出了城,凭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刚刚摸到绯袍门槛的这么一个小官儿,哪可能让官家的御舟专门停下?

    没奈何,回到城里,他只能和别人家一样,自行去寻车马,可现在是个什么情形,但凡有些家底的,哪个不想着早日出城,租金一涨再涨,还是供不应求,就连最次一等的牛车都被租赁一空,这一下子,陆舍人彻底没了辙,只能按官府的告示,等着被人安排。

    “娘子莫要心急,衙里会有安置的,等到明日还没有消息,便是用脚,也能走出这临安府。”

    陆娘子莫不作声地坐在床边,床上并排睡着两个孩童,正是陆秀夫的一双儿女,他从李庭芝的幕下被荐入京师,过了不久,陆娘子也从扬州的居所来到这里,可京师大、居不易,以他的官俸,只能租得起这么一个小小的院子,省吃俭用不说,现在连个代步的工具都找不到,陆秀夫心中有愧,从这里走到庆元府,那可是上千里的路,自己都未必撑得下来,何况还有娇妻弱子。

    再说了,就算最后走到了,也不知道费时几何,官家的车驾只怕都进了福建路,一时间,这位史上留名的杰出人士,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或许城中还有未走的同僚,到时候求求人,挤作一块儿便是。”陆娘子还是没有说话,自己丈夫的脾性如何不知,心高气傲,几时求过人?

    娘子的无言,就是最大的意见了,陆秀夫知道她不是自己使性子,而是心疼儿女,一狠心站起来便朝门外走:“我再去寻寻看,偌大的临安城,未必就都租完了。”

    没等他娘子出口喊住,外头的院门让人给敲动了,陆秀夫顺势出了房,两三步走过去,将院门打开,一看当先那人的服色,微微一愣。

    “可是陆舍人?”

    “正是本官,这是?”

    “府衙出了公告,各坊的百姓需得依次出城,下官就是来知会一声,需要什么帮助,尽管直言。”

    他的话让陆秀夫感到了一阵希望,不过等到说出自己的需求后,对方一下子作了难,车马现在是稀缺物资,大部分都被官府征用了,可事情是他自己担出来的,又不能不答。

    “此事下官亦难作主,舍人不妨去县衙,与那位孟郎中相商,如何?”

    “哪个孟郎中?”

    “兵部职方司的郎中,姓孟讳。。。。。。”

    不待他说完,陆秀夫一把抓住他,连声催促:“快带某去。”】的!有;;您随时随地看!

第七十八章 勾决() 
像陆秀夫这样的中下层官员,京师多如牛毛,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门路的还可以搭个便车,没有门路的,只能同寻常百姓一样,哪怕是用脚,也得走,因为元人就要打来了。

    “宫里的船已经走远了,几位相公里头,留汉辅乞休回了乡,他的车驾业已出路,不过是去往衢州,家则堂坐船跟着官家的船队,陈与权据说还未走,谢府也是一样,那位朱签书同留相,也是上疏辞了官,其余的三省六部九卿五监、还有秘书省、御史三台、学士院、内侍省也大部都走光了,余下来的全都是各部属吏,他们要做何安排,你心中要有个数才好。”

    临安府衙,此刻已经变成了整个行动的指挥中枢,坐镇于此的,自然是年逾古稀的叶梦鼎,除此之外,孟之缙去了仁和县衙,叶应及去了钱塘县衙,负责督促疏散百姓的事宜,而作为始作甬者的刘禹,反而看上去比较悠闲。

    一天的功夫,基本上达到了他们的要求,宫里的船队最先出城,随即便带动了大规模的逃亡潮,主动走的都是有点家业又不甘心被元人屠戮的,这就占去了大部分上层官僚和权贵富户,余下的即使晚上一天两天也不打紧,左右他们有自已的车马,只需要提醒一声就可以了。

    真正伤脑筋的是占城中百姓大多数的普通人家,其中也包括了陆秀夫之类的官员,他们家境不丰,养不起车马,出城之后只能靠双脚。这一次不比荆南,刘禹从谭州开始,就在沿途设置了粥场,几乎是一路喂过来的,那样也避免不了老弱殁于道、尸骨露于野的惨状。

    “再等等,到了明日,还无法走脱的,多半就是真正的贫苦人家,把城里的那些粮食都发下去,劝他们上路吧。”对此,刘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人越多,就越容易出事情,哪怕到了后世,**依然是个难解的问题。

    “如今人心思动,城里秩序已经有了变乱的趋势,光是今日得报,就有多处商铺人家被哄抢,参与的百姓越来越多,老夫只怕元人还未到,这些人就要开始自相残杀了。”想到这里,叶梦鼎有些忧心。

    “是要想个法子,抓一批,杀一批,才能震慑宵小。”

    “这么多人,怎么抓,一旦激起民变,可不是耍的。”叶梦鼎的忧虑也是有道理的,现在最缺的就人手,维持治安、疏散民众都需要人物,可宫里和各部衙一走,连本来就不多的护卫都给带走了,他们现在唯一能用的只有临安府、钱塘县、仁和县的衙役,可是这些衙役都是本地人,他们也面临着一个走与不走的问题。

    “府中的牢狱,应该还有不少犯人吧?”

    在刘禹的字典没有法不责众这个词,哪怕不能尽数缉拿,也要用几颗人头来做警示之用,如果有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的囚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然,那些预备秋后处决或是流刑的犯人名单,还在三司复核,最终杀与不杀,都要看官家的恩典。”叶梦鼎下意识地说完,才突然意识到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没有人再会去管这些人的死活。

    “那就只能怪他们运气太差了,就从这里头选吧,将那些罪大恶极的挑出来,明正典刑,在各处的街头百姓们见见血,也好安抚一下他们那颗不安的心。”

    杀气腾腾的话,在他的口中显得轻描淡写,叶梦鼎很不习惯这种思维,又不得不承认,目前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无论那些人犯了什么罪,只要让百姓们看到人头落地的场景,他们再想做出什么事,就会思忖再三,毕竟没有秩序的社会,首先失去保障的还是他们这样的底层。

    时间不多了,说干就干,在府中属吏的帮助下,两人就在临安府的大堂上,将那些需待复核的死刑犯一一过目刘禹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头居然还有熟人。

    “蒲寿庚、夏景、田真子、林纯子、颜伯录、尤永贤、王与、金泳一干人犯,勾结元人、据城作乱、罪不容赦,当处以大辟之刑。”

    可惜,宋朝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方法,杀人除了斩就是绞,大辟已经是最重的一等了,刘禹估计这会想找个会剐的刽子手,都难,于是这些人的命运在他的嘴里一言就给决定了,对于叛贼,叶梦鼎比他还要痛恨,自然是爽快应下。

    泉州叛乱平定之后,押来京师候审的囚徒多达三十余人,除蒲氏等人以外,大都是城中的海商,有宋人也有蕃人,其中甚至还有蒙古人,经过审讯他们正是被元人派去的奸细,为的就是策反蒲氏,因此刘禹的作法,非但没有嫌疑,反而成先见之明。

    叶梦鼎用一支朱笔勾决之后,这三十多人立刻被狱卒提了出来,分别押往城中的十处地点,每处三到四人,在统一的时辰进行处决,对于杀人的勾当,刘禹就敬谢不敏了,他还有更的事儿要去做呢。

    “你要进宫?做什么。”听到他的打算,叶梦鼎有些不解,宫里人都走光了,就剩了几座殿宇,有什么可看的。

    “丈人上次不是说,政事堂的那几根柱子是金丝楠吗?小婿想带人将它砍了,运到琼州去搭个屋子。”

    对于他这种一本正经的说辞,在叶梦鼎看来,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不过既然他执意要走上一趟,多半有着自己的原因,不能说,就是不愿意让自己为难,叶梦鼎摆摆手:“看完了早些回来,多少事要操心呢。”

    刘禹知道他不相信,也不点破,左右自己都照实说了,人家不信那就怪不得他了,再说了,反正都要走了,不砍了难道还留给元人么?

    禁中喜栽花木,政事堂附近也不例外,当然这里栽的都是些高大的林木,除了看起来庄严肃穆,还有遮阳之用,如果到了夏秋季,蝉鸣之声会在这一带此起彼伏,曾经那是陈宜中最喜欢听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