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10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世纪的中南半岛,除了有限的几个大势力,岛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邦,与其说他们是国家,不如说是部落,其中有闻风投降的,也有抵抗之后被屠灭的,两年下来,一共灭了多少国家,阿里海牙一时间竟然有些记不清,只知道光是所谓的王室,就捉了上万人,要将这么多人一股脑儿解上大都城,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不过,此时他还没有心情去想这么无聊的事,

    宋人来了,他们出现在占城、安南等人的沿海。

    当他得到消息的时候,被孟之绍派往报信的陈林还在半路上,消息是由设在各地的驻军,一站一站昼夜不停地传递才送到的,有点像是中土的传驿制度,不过效率上要低很多,饶是如此,他也在占城失陷后的半个月,就接到了军报。

    与脱温不花一样,他的第一感觉也是宋人不可能那么快就拿下占城,新附军虽然归附没有多久,可他们的家属全都在荆湖,忠诚度不比汉军差,怎么也应该坚持到自己的到来,接到消息的第二日,脱温不花所部骑军就上了路,这是他能做出最快的反应了,与此同时,另一支汉军则沿半岛的下半部,大张旗鼓地进军,做出了进一步迷惑宋人的迹象。

    而他的主力,为数十二万左右的这支大军,还要经过一番休整与收拢,是否继续救援行动,还要视前方的进展来定,对于广西路的宋军,阿里海牙自认比任何人都有清晰的认识,因为在他的旁边,就坐着云南行省中丞赛赤典·赡思丁,一位老而弥坚的封疆重臣。

    “这支宋人不一般。”赛赤典说着一口拗口的汉话,阿里海牙也习惯性地用汉话答他,两人都忘记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突厥语,因为他们同为色目人。

    在前者到来之前,阿里海牙已经从他的儿子口中得知了两年前那场战争的过程,他毫不怀疑云南军的战斗力,或许会稍逊于自己的汉军,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南方,这些云南本地人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事实了证明了这一点,带着一万多不到两万败军回到云南的赛赤典,加上留守的五千蒙古骑军和少量步卒,将入侵的蒲甘十万大军打得四散奔逃,这其中固然有自己领兵从真腊突入蒲甘本土,导致其军不得不弃地回援的结果,可赛赤典本人的指挥能力,也可见一斑,他的意见,阿里海牙是非常重视的,毕竟那是唯一直接参与过的第一手印象。

    英勇、顽强、战术出众,统帅更是智计百出,不拘一格,在阿里海牙的心里,这只渡海的宋军包括他们的统帅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评价,能将一路之地全数清空,本身就说明了对方的能力,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说明对方的领导才能,已经直追一千多年前,那位携民渡江的刘皇叔,熟知汉人三国典故的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赛赤典中丞,你觉得,我应该把蒲甘留下,带上所有人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抚臣吗?”

    “阿里海牙平章,赛赤典给你的建议就是,不要分兵,不要给他各个击破的机会,用少量骑军去找到他的主力踪迹,然后来一场决战,相信你麾下的战士,会将他们赶下大海。”

    “那么我会需要你的支持?”

    赛赤典毫不犹豫地摊开双手,肯定地答道“只要我有的,一切。”

    。

第八十六章 进击(二)() 
蒙古骑军进入占城的消息传到琼州的时候,刘禹正在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一艘三千吨级的散装货轮,将它缓缓地停靠到栈桥上,这个尝试对于只是初学者的他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可是一个八十多米长的大家伙。

    这么说也不准确,水军中的千料大舟,一只也有百步长,五层楼高,无论是长度和高度都比它要大,可架不住人家造型漂亮,还是铁做的啊。

    对于见识过文昌海面上大铁船的琼州百姓来说,这种程度的震撼已经不足为奇了,所以刘禹才敢于尝试让它靠岸,当然过程很艰辛,结果很狼狈,就不足为外人道了,这种船的适航性不错,满载吃水深度只有五米,无论是在海上航行还是驶入内河都不在话下,在两台750马力汽轮机的推动下,速度可以达到最高二十节,就算以经济速度十五节来算,从琼州开往中南半岛的最窄处,也只要四个时辰,以它的载货量,可以一次性将一个齐装满员的军连同辎重补给一起送上岸,将来无论是用于人员输送还是运货都是十分合适的,唯一的问题是其造价达到了三百多万华夏币,有些吃不消。

    当然了,如果能大批量订货,一次来个十几二十艘,这个价格还会降,或者简配去掉那些暂时用不到的东西,压缩成本对于后世吃不饱的华夏造船业来说,还是很有经验的,刘禹相信以陈述的业务能力,把单价压缩到百万左右,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目前的琼州来说,这个吨位正合适,既不会过于庞大难以操作,又不会因为太小降低了实用性,为此,一大批有经验的舵首正在进行机帆船的操作培养,特别是那些水军主力船只上的船工,对于这种没有风帆却能快速行走的铁船,更是无比喜爱,那种靠天吃饭,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丝风声的无奈,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而宋人曾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人力驱动的明轮,至少在设计思想上,已经相当接近后世了,螺旋桨叶又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黑科技,至少与陆上自行的铁车子相比,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在实际上手之前,他们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一台十几马力的船用推进器,刘禹并不心疼,也是必要的投资,但是一艘几百万的货轮,哪怕土豪如他也是扛不住的,现代社会什么都好,就是钱太不经造了。

    船一靠上栈桥,就被几条铁索牢牢捆绑在了码头上,这种古老的固定方式从它被发明出来就有了,只是绳子变成了铁索,木桩子变成了铁锭而已,刘禹从早就准备好的配套扶梯上走下来,转头看着自己的杰作,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抚帅。”

    身后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刘禹回过头,黄琬笑得肥肉扑扑直颤,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青的男子,肩头担着一个挑子,走得不快不慢,却甚是稳当。

    “是上回的大活?”刘禹越是不与他客气,黄琬就越是自在,闻言一抬手,后头的男子赶紧将挑子放到他的面前,解开上头的罩布。

    原来是一座四脚圆几,一般是用于放置摆设,花瓶或是盆景什么的,造型简单作工却不简单,在刘禹这个外行人看来,都有着一种灵动的美,线条流畅雕花繁复而华丽,每一处细节都有着它的特别之处,更别提那些早就失传的镶嵌工艺,光是它的价值就已经不菲了,而这样一座圆几不过是上百件器具中的一件,还是最简单的那种。

    “你放心,我亲眼盯着的,原是宫里造办御器的老工匠主刀,用的料全是最好的,可惜活儿太细,时间上没赶得及,错过了你的新婚,你看是直接送到府上么?”

    见他看得仔细,黄琬也说得多了些,刘禹没有上手去摸,只是闻了闻,除了一点点木料的香味,几乎没有异味,想必甲醛含量应该不会超标,对方说得不错,这东西还真可以称得上是御器,不过并不是给自己用的。

    “每一样都装箱,要是那种防震防撞防潮的箱子,装好了去州里找陈允平,让他给你安排铁箱子,老黄,做得好,黎母山的屋子,你自己去挑一幢,内部的装饰,你想自己来也成,某找人帮你设计也成。”

    黄琬一听,脸上的肥肉颤得更厉害了,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这都是咱家我的份内事,哪里就值得这样了,使不得。”

    “你值得。”

    刘禹不由分说地按住他的手,特色手工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琼州的主要资金来源,黄琬这个大总管,重要程度不比陈允平等主官要低,因为他是不可替代的,就算现在开始培养,又哪里能找到几十年真正皇宫大内总管的眼光和经历?这是真正绝版的古物,为此,一幢屋子又算得了什么,以黄琬的眼界,自然不是看中了那些俗气到渣的农村自建房的式样和装修风格,而是自身地位的提升,那一片是什么位置?抚帅自己不必说了,每一幢屋子都住着州里的高官显贵,可以说能挤进那个圈子,就进入了未来的核心层,那是什么样的地位?以前做为圣人的心腹,威风是威风,可有几个人真正看在眼中,当他摁下激动的心情回过神来时,刘禹已经悄然远去,战事将启,他有很多事要处理,这也是为什么黄琬要带着样品找来的原因。

    黄琬的激动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医院里,姜才的激动也是实实在在的,抱着十多天大的儿子,他不停地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乐得合不拢嘴。

    一朝得男,对于这个时空的家庭来说,就是有了一个继后香烟的人,这份喜悦无论如何也不为过,黄二娘坐在床上,看着他迥异于平日里的样子,心里涌出一种真切的感觉,只有这个时候,这个男子才是自己的夫君。

    “二娘,辛苦你了。”

    两人相聚的时日并不长,相识三年以来,真正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那时候就连礼数都省了,黄二娘也从来没拿自己当正妻,听了这话,眼眶一红,低下头去。

    “那是呢,他在我肚子里呆足了十个月,硬是不肯下来,非得等到你回师,这可不是天意么。”

    姜才停下了脚步,妇人生产是个什么情形他如何不知,黄二娘跟他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按医院的话说就是高龄产妇,想到这些日子,没有人陪伴,完全是一个人熬过来的,心下不禁恻然。

    “听闻你一直住在楼子里,这回等出了院,搬去山上的宅子吧,那里我也不经常回,没个人空着怪可惜的。”

    “你让我住进主宅?”黄二娘一愣,黎母山的大宅早就修好了,她也去看过,因为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便没有住在里头,没想到一回来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让人不敢置信。

    “自然,我就你一个女人,你不住,那宅子还有什么用处?”

    黄二娘再一次震惊了,当初在一起时,双方都没有提身份的问题,她只当自己是妾,以姜才的身份,若是续弦,旁的不说,那些来到琼州的宫女,个个千娇百媚,又是识文断字,哪里会轮得上她,姜才明白她的心思,伸出一只手握着她,目光灼灼地说道。

    “这年头,指不定哪天就死在战场上,我原本没有再娶的打算,如今你既然为我生了子,便做我的正室吧,姜家人少,开祠告祖什么的,你做主。”

    “可是,按律法,以妾为妻是不成的。”黄二娘虽然不识字,却是知道宋刑统的,否则当年也不会逃了。

    “律法,哪里的律法?大宋么,在这里可不做数。”姜才笑了笑“如今我说是就是,这便是姜家的律法。”

    黄二娘愣愣地看着他,眼圈慢慢地湿了,这个男人话不多,可每一句都掷地有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她轻轻地靠过去,与姜才手中的孩子挨到了一块儿,被一双坚实的手臂挽住,心里觉得无比塌实。

    “孩子还没名字呢?”

    “叫平南吧,等你再生一个,我都想好了,就叫定北,到那时,咱们说不得已经打到中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