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绝尘-第9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其妙的全票当选为新一任的村主任,在热烈的掌声中,磨磨蹭蹭不肯登台接任的王大年被坐在人群中的马法师一觉就踢上了台,他就啼笑皆非的对着郑河的三位大佬连连作揖:“我不干行不行?“

    三位大佬的回答斩钉截铁:“不行!“

    他又换了一个说法:“现在还是夏天,村民选举的时间是在十二月,还是老**先兼着,到年底我再来走马上任行不行?“

    所有与会者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

    于是,嫩伢子就真的成了郑河的当家人。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郑河是由原来的三个村、二十一个村民小组组成的大村,自然就是七人配置。王大年指派常务副主任专门应付到处参观、上级开会、领导视察的迎来送往,又指派了治保主任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妇女主任当然管婆婆妈妈的事情,派了两个委员分住到原来除了郑河以外的两个村了解情况,美其名曰还封了个巡视员的职称,自己就带着那个越来越对新任的**充满崇拜的网格员开始对郑河老街上的那些木屋进行逐一维修。

    郑河老街有着自己的**沧桑,那条只有一辆货车能勉强通过的宽度的老街上的那些不规则的青石板镶成的道路从那条乡道上拐了一个坡度很大的弯,就一直从高坡上一直蜿蜒起伏的**到江边的坡上,因为背负了百年以上的脚步,浸泡过百年以上的雨雪,也经过了赤日炎炎的暴晒,那些青石板虽然被打磨得像铜镜似的可以见人,但因为龟裂而早已凹凸不平,就像一条长长的*骨在沅江边上继续着历史。

    街两边尽是一些式样各异、年代久远的木屋。那是一种除了屋*盖的是机瓦之外全部用纯木质建成的房子,不很大的门面却有着一扇极高大的大门和极深远的后屋,因为是门面,临街的每一块板壁都可以敞开,一般为两层木楼,木质的楼梯看着就有些摇摇欲坠,走动时更是踩得吱吱作响。一班的二楼就是个阁楼,窗户极小、高度极低,整栋木屋给人一种饱经沧桑之感。尤其是那些半壁发黑的木屋高高矮矮、重重叠叠的紧密相接,当人们用现代的鞋印*着古旧的青石板,现实的目光扫视着那陈旧的板壁展现的历史的时候,就会跟加深这种印象。

    木屋是需要经常维修的,那些松开的木销、磨坏的机关和腐朽的梁柱和板壁每隔上若干年都需要进行一次更换和修理的。不过木屋的日常维护很简单,就是用一些填充物将那些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或是**进行填补,用长长的竹梯爬到屋*将那些被大风吹翻、被夜猫踩到而挪动的瓦片重新整理一下。就是遇到那些板壁破损严重、梁柱腐蚀厉害的木屋有些麻烦,就不得不用电锯解板、不得不借助土法吊更换梁柱。

    这下就凸显那些午后坐在望江楼喝茶抽烟谈闲话的老头们的作用来了,他们中间不乏木工,用起电锯、电刨比王大年还得心应手;他们中间也不乏瓦匠,登高作业不行,维修一下屋基还是很有些过硬的;有些老人也想凑凑热闹,和和水泥砂浆、提提灰桶一点问题也没有;那些手艺精湛的篾匠也不甘**,编出一些竹工艺品在赶集的时候便成为抢手货,可收入却被那些老人塞进了望江楼的钱柜,说是付的茶钱,就经常把嫩伢子感动得不行。

    在郑河人的眼里,那个时隔十八年之后又回来的男人和他们记忆中的嫩伢子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记忆中的那个十七八岁的嫩伢子样子腼腆而憨厚,眉毛像女人一般细长,好看的桃花眼又大又亮,鼻梁*直,唇形优美,配上一张有些**的面颊,如果不是*着个**头,如果不是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简直就是个男生女相。而全中国人民都知道,最著名的男生女相就是毛爷爷,比起孙大炮的矮小个头、蒋光头的军人本色,却另有一番绝美。

    可是现在的这个大男人粗糙的脸庞上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那是可以让每一个女人怦然心跳的坚毅;乌黑深邃的眼眸中泛着文绉绉的色泽,文艺范的大男人自然懂得很多的男女之间的情趣;那浓密的眉毛,高*的鼻尖、有棱有角的唇形、坚强的下巴,都说明他的意志坚强、决策果断,而无论是信手拈来的唐诗宋词还是新奇古怪的笑话幽默,无论是高大的身影还是举止言行,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无疑就是女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郑河人虽说是住在街上,不过就是乡村的一个聚居点,算不上正规的街道,也没有那些高大上的商店和铺面,就算是原住民,也在不远处有着自己的田地,更远一些的山里,还有着各家各户的山地,自然也还是农民。嫩伢子也还是当年的习惯,即便是开着翦南维的那辆奥迪a4从乡道上经过,看见路边田里正在劳作的人自己认识,就会停下车,*去外衣,**膀子下田帮忙。他会开着拖拉机耕田,会站在田埂上抛秧,会提一把镰刀帮着割谷,也会肩挑手扛,帮着收获;自然到处受欢迎。

    住在同一个地方,除了亲朋好友,也就是街坊邻居。可是和最高指示说的那样“党内有党,党外有派“,人上一百还形形**呢,郑河的老街新街加在一起也不过百把户人家,可因为各种原因,总有夙仇或者死对头,可嫩伢子上任以后遇到的一件大事就是有户人家娶媳妇,他自然而然就成了知客头目,还居然利用手里的权力,通过有线喇叭命令每家每户都要到场庆贺,网格员是登记礼金的,谁敢不到就等于自动答应为村里奉献十个义务工。这一招很厉害,谁也不想落人口实,自然也就不得不在嫩伢子的高压下低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着,这才叫通过形式、消除隔阂,减少矛盾,促进**局面。

    不过那个新上任的**也有自己发狠的一面。那些不爱学习、逃学逃课,或者逞强欺弱、或者小偷小*、或者坑蒙拐骗、或者不学无术的小学生、大青年千万别被嫩伢子在老街上给逮着,男孩子无一例外的会被命令在**辣的阳光下罚跪,而且就跪在老街当中那些被阳光晒烫的青石板上,让过往的人都看见,自然形同游街示众,也是奇耻大辱。

    有些会功夫的大青年会发起反抗,可在嫩伢子面前,那不过就是小巫见大巫,天知道是什么手法,就把那不听话的**整得服服帖帖;加上跪的地方又是大街上,**辣的太阳直*下来又热又累,敢动就是一篾条抽来,那个就是一道血印子,只好拼命表态同意改过自新,就会被放回家,可是如果再犯,那就是双倍惩罚。最壮观的时候,老街上居然跪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男孩子,连路人都指责这就是体罚。可新**不为所动,继续将体罚进行到底,说来也怪,那些受体罚的人数越来越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只剩个别孩子还会故伎重演,大汗淋漓、眼泪纵横的跪在大街上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不已了。

    现在的女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过分言行甚至超过男生,对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满了狂热的向往,王大年自然也不会放掉她们,不过就不是和男孩子那样的当街跪着,而是在老街的板壁前排成一排面壁思过,除了交给妇女主任一块长长的竹板,还交给她最大的权力:“交头接耳者,打;东张西望者,打;敢提抗议者,打;站不标准者,打;哭出声来者,打!“

    妇女主任都感到自己的小心肝在哆嗦起来:“打哪个**?“

    “哪个**敢动就打哪里!“王大年叼着一支烟,皱着眉头命令那些有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少女站到街边面壁而立:“**、**肉多,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于是,老街上哭声一片,可听得竹片响了一声,不知是谁真的被打了一下,哭声就像断电似的瞬间消失。高压状态和体罚措施很快就发挥了作用,不到大半天,就有泪流满面却又不敢哭出声来的女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服软了,不出三天,老街上的那些受罚的女孩子就不见了踪影,再过不了多久,那些女孩子的家长就争着请嫩伢子到他们家里去吃饭,那才叫立竿见影。

1827.嫩伢子忙着呢() 
    1827。嫩伢子忙着呢

    除了赶集日,郑河老街总是安安静静的,那就是还没有被现代化、世俗化所吞噬、所改变的一片世外桃源,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小村落宛如一块一块沉积了亿万年的化石,不管外界怎样的喧嚣、世道如何变化,其生活节奏都不会慌乱、不会迷茫,不会在现代的包裹中逝去,袅袅炊烟渲染着老街的祥和与温暖,静谧和原生态就在日出日落中继续。所以那个十八年后突然归来的嫩伢子有这样的感叹,行走于老街,既是一种对古老乡村的膜拜,也是对自己普大喜奔的心灵的一种回归,精神宁静的安养,心灵倾斜的**,思想的反刍与咀嚼,才是现代城市人需要体验的。

    没有多少郑河人能理解或者听得懂那个刚当上**的大男人这段莫名其妙的话,可是,在那条总是安安静静的老街上,那个昔日的嫩伢子的归来的确给这里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嫩伢子的名声在郑河的那些老人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很好的,就是将望江楼在空闲之时临时转变为免费提供茶水的茶馆,或者欢迎他们参加维修木屋的义务劳动,就使得他们重新找回了作为长辈的尊严、对自己手艺和尚可发挥余热的一种自豪,自然对嫩伢子比自家后生还要好。

    那些当年和嫩伢子有过接触、甚至是小伙伴的郑河的大男人对他的归来自然绝大多数都是持欢迎态度的。人家走南闯北,开阔了眼界、历练了精力不说,单单回到郑河之后无形中提升了这个地方的地位,使得原本三天两头不是有喝醉的男人打架、就是有婆婆妈妈骂街;不是有些伤风败俗的事情**就是为生意而结仇的老街**之间似乎变了个模样,细细想想,嫩伢子似乎就是春风化雨,做得不留痕迹却收效甚佳,自然不服不行。

    而那些小萝莉、小正太还有那些多少有些叛逆心理的半大小子和花季少女却不那么看。跪在老街上当街示众、站在老街的屋檐下面壁思过其实就是男女之别,羞辱程度、体罚效果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方式在所有人的记忆里都是绝无仅有的,自然会受到一些人的反抗,可是,那个新**只不过淡淡的说了句“在我们峡州南正街从来就是这样做的“,再加上跪在**辣的太阳下居然没有时间限制,面壁思过稍有不对就大刑**,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出来的,试过之后除了低头悔过就是印象深刻,谁都知道那个嫩伢子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归来的嫩伢子几乎无处不在:望江楼自然是他的根据地,灶台上经常可以看见他一边用锅铲乒乒乓乓敲着那些佐料瓶罐的声音,颠锅的手法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可不一会儿,又看见他带着那个网格员扛着些借来的测量仪表,在郑河周边的山间坡地上不知忙些什么;可是再过不久,也许就带着妇女主任进到一个刚刚打完架、家里狼藉一片的门里,伸手就给那个男主人一巴掌,又转过脸冲着那个正想开口诉苦的女主人叫道:“都中午了,还不去快去做饭,切一块腊肉、放几个土豆,炸一盘花生米,煎几个荷包蛋,炒一盘酸菜,再去打一壶酒,我们今天要吃大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