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绝尘-第8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羊城的铁局房地产公司的程根球,最近这几年,羊城的楼市和宝安一样翻着筋斗往上涨,手头上本来就有地块,还很有各方面的资源,自然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的那个峡州房产大亨马长喜,动辄在新区新开发的一个小区就有上百万平米,想想就知道他有多少钱。这三个人都知道弘律就是罗汉的师哥,人家到古佛寺来,就是想借助师弟的地利人和重新振兴那座不大的小庙的。三个房地产老板相互通了个气,约了个时间,还找了一些负责设计的专业人员就对古佛寺的重建做出了一个很专业、也很客观的评估:危房是肯定的,重建是必须的。

    古佛寺现存的那些建筑很传统的沿着中轴线一字排列,座北朝南,稍稍偏西53度;由南而北,有薄页子砖砌成高4米,宽10米的黄漆罩墙一堵,*盖小青瓦,显得很朴素无华;在罩墙的南侧为山门建筑,那是一个单檐小青瓦的硬山*,单门单间,面宽3米,建筑面积5平米的门楼,走进去就是一个50平米左右的前院,陈列着两排香架,经常烟雾缭绕的。

    中轴线上第二进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那个占地面积318平方米的大殿为单檐小青瓦两坡水的硬山*建筑,南北两面山墙为青砖斗墙,主体构架为木结构,以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的手法,榫卯连接而成。柱网布局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带前廊,廊柱处以砖墙代替,明间开门,前后檐门槛上装隔扇门。殿中明间的那四根泥金木柱是名贵的金丝楠木,每根直径40厘米,高8米,十分高大壮观。在柱的4米高处开始装木梁,上搁楼板,就形成二楼的上层建筑。

    殿的下层须弥座上供奉着根据大乘教理的具有法、报、化三身的三身佛。正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三身佛的背后供奉着那尊很神奇、据说很灵验的古佛像。山墙上开有花窗,窗与窗之间的墙面上悬挂着蕉叶线描画十八罗汉图。大殿的二楼右边为静思坐禅的禅堂,左边为堆得满满当当的线装佛典的藏书阁。

    中轴线的第三进为一座占地63平方米的观音殿,供奉的自然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的西方三圣之一,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以前早已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只是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才会在娑婆世界现菩萨身,拯救世人。除了在佛教界受到非常高的礼遇和崇拜,更因为“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被说成是“有感必应,所求如愿“,具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职能,在民间有极高的威望。

    古佛寺的整体布局显得很有些局促,大雄宝殿的后门几乎就是观音殿的前槛。而那个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观音殿不大,里面正面供奉着一尊千手千眼樟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像,左墙下供奉着一尊地藏王菩萨的铜像,右墙下供奉的是财神菩萨的彩绘坐像。而在观音菩萨像前的玻璃缸内,还盛有那位在古佛寺圆寂、被称为一代宗师的云空法师的舍利。

    而在古佛寺中轴线的两侧,在一些民房犬牙交错之间,寺院还建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左边从前到后建有占地24。6平米的厨房,占地14;4平米的客堂,占地170平米的僧寮;而右边有占地85。6平米的法物流通处,占地50平米的经典阅览室,还有一个占地48。9平米的接待室,加上其他的附属设备,全部建筑面积在1157平米左右。

    按照三位房地产老板的想法,他们想在重建之时就顺便将古佛寺周边的那些不多的民房进行全部收购,那样的话,至少可以将古佛寺的规模扩大近一倍,同时那些设计人员又借鉴了宝通寺建筑的特点,也结合现代建筑的技术,将现有建筑在重建的时候抬高为两到三层,就可以将房间的使用面积提高一倍以上。弘律看了重建方案的3d设计图之后也有些不敢相信那么金碧辉煌、飞檐斗拱、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就是现在破落的古佛寺。

    杨大爹、肖外长和*庆丰这三位南正街的大佬进到古佛寺的时候并没有惊动任何人,三个人都是一件夹克衫、一条深色长裤,规规矩矩的在流通处买来香烛,恭恭敬敬的在那些香架上点燃。像他们这样的头发有些花白、神情有些虔诚的老年拜佛者经常可见,不足为奇,那个卖东西的居士和寺庙里的知客和尚都没有发现这三个老头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们走进古佛寺的时候,听得见大雄宝殿里有香客在高声诵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浑厚的声音顿时飘扬在古佛寺的上空;在生活区,可以看见一位挂单的游方和尚立于户外,做着简单的拉伸运动;有几个穿着青袍的小和尚正悄然穿过大雄宝殿,寂静无声,只有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他们低头不语,也没有人在意这三个老人的存在。后面还跟着一个穿运动服帅帅的男人,揪着一个小和尚的耳朵在面授机宜。

    *庆丰眼睛很尖,认出了那个男人是张广福四大金刚之一的温常礼,就叫了一声,那个运动城的老板就转过头来,那个小和尚也跟着把自己的那张**粉白的脸蛋也转过来,却吓了那三个大佬一跳:那个小孩根本不是小和尚,而是女扮男装的王凤仪。不过想一想就释然了:小囡囡本来就是在宝通寺长大的,早晚课、念经和做法事早就熟烂于心;光头无疑就是在自己的妹妹头上套着一个头套,怪不得像个大头**呢。

    肖德培就笑了起来:“这下可好,来了一个大和尚,就勾走了咱们的小囡囡。“

    “肖爷爷,快别这样说!“小囡囡撒娇的本事大着呢:“万一被我大师伯听见了,又要赶我回家,又会不准我钻他的被窝了的!“

    “所以我才会想打小囡囡的门路嘛。“温常礼在给几个大佬诉苦:“我已经来过好几次,所以知道弘律法师还是很清苦的,一台配置很低的笔记本电脑用了六年都没换,还从宝通寺带到古佛寺,于是就给他买了一台新的,还想给他个人一些钱。结果电脑倒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说是正好请韩小春给古佛寺建一个网站,扩大宣传力度,可钱一分钱也不收,还说什么:钱只是看看可以,可他用不了!“

    “这就是佛教长盛不衰的真谛所在。“杨大爹有所感触:“虽然在佛教信徒中间免不了出些败类,可是在他们中间,却总能见到几个像弘律这样心*宽阔的法师,也会遇到一些像弘谦那样爱憎分明的人物,所以才能使得佛教一直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小囡囡在快人快语的抢着说:“大师伯今天在早课开始的时候就念过楞严经里的一段经文:';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就是那么古僻而生涩的经文在王凤仪的口里居然被念得滚瓜烂熟,南正街的三个大佬就不禁有些好笑,也想逗逗这个小囡囡:“这都是说的些什么?“

    “三位爷爷,这是佛陀说的话。“小囡囡在努力向他们做出解释:“就是说佛不在的时候,有些人会穿着他的袈裟,假借佛的名义来做坏事。所以我大师伯说,凡事做坏事的人都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我告诉大师伯,我妈妈说我爸爸也是一个会做坏事的人,所以才会被玉爷爷从宝通寺赶出来,还说像我爸爸那种人,连地狱也不会要他。“

    “小囡囡,你妈说的不全对。“不知什么时候,那个古佛寺的新住持弘律法师也闻讯赶到,恭恭敬敬的站在一边补充说:“按照隆醒方丈的说法,弘谦师弟虽然是佛教的一个另类,可是却能做到依经不依说,依法不依人,依戒不依师,所以才是大智慧呢!“

    “所以我玉爷爷说过,地位高的和尚不一定道行也高,往往能吃苦、能动脑筋、一心向善的小沙弥才能修成正果。“小囡囡嗲声嗲气的在向那些人宣布:“所以我才会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既能让古佛寺有钱重建,还能让古佛寺得到极大的宣传!“

    此言一出,就把几乎所有的大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1700.请自找伞() 
1700。请自找伞

    笔者写过一篇杂文,试图说明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需要补充的是,其中有很多富有禅机的佛教故事都深刻的说明了这一点。

    一座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要云游四方,临行时交给小和尚一滴清亮的水珠、一颗泡发的大豆和一本破旧的经书,说是他的宝贝,要小和尚给他好好保存。小和尚犯了难:因为水珠会蒸发掉,大豆会霉烂,破旧的经书也难以保存,可是他冥思苦想了很久突然顿悟,就把那一滴水珠放入大海,把那一颗发泡的大豆种在地里,把那本破旧的经书重新抄写了一遍。一年之后,老和尚回来的时候,小和尚如约把三件宝贝还给了师父,老和尚满意地笑了。这就叫孺子可教也。

    台湾的林清玄也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法师,一天晚上趁着月色到林中散步回来,正遇见自己所住的茅屋遭到小偷光顾。那个在茅屋里找不到任何值钱财物的小偷遇见法师正感到十分慌乱时,法师对小偷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里凉,你就穿着我的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自己的衣服*下来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就不知所措的溜走了。法师看着小偷的背影,不禁感慨地说:“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上午,当法师从赤身打坐,**空境中慢慢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

    这两个故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可以改变一切。前面的那个小和尚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明他有学习的天赋,能够把老和尚留给他的三件宝贝发扬光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而后面的那个法师正是心怀爱心,用自身的所作所为教育了那个小偷,把一轮明月送给了他,从而唤起那个小偷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让他的那颗被邪恶和**迷惑了的心被一轮明月照亮,从此变得皎洁如雪、晶莹如玉,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南岳怀让法师有一名叫马祖的弟子在般若寺里整天就知道盘腿静坐着冥思,怀让法师问他的弟子为什么要打坐,马祖老实的回答说自己想修道成佛。怀让法师就随手拿了一块砖在马祖旁边用力地在地上磨起来。马祖诧异的问他师父磨砖做什么,怀让法师答道:“我想把这块砖磨成一面镜子。“马祖就更加不明白,于是又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呢?“他的师父就反问他:“磨砖不能成镜,静坐又岂能成佛?“马祖问道:“要怎样做才能成佛呢?“怀让法师告诉他:“学佛就像牛拉车,如果车不动,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佛教徒都能成佛的,除了教育,还有因缘,还有智慧,还有态度。

    有一个佛教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法师撑伞走过,于是就喊法师顺路带他一程。法师回答:“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那人走出檐下,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