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绝尘-第8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艘小船顺顺当当的又回到了峡州这座城市,好就好在这座城市当时属于沿江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官员和富商崇洋的风气十分盛行,对这些洋货爱不释手,当然一抢而空。于是,小老板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一趟冒险的航行就大发了,居然凭着梦中和尚的一席话就成就了这座城市的一个神话,也是被不少人啧啧称奇的。

    他也是一个讲信誉的人,可就是再也没有梦见那个中年和尚了,想起了和尚的话,就在这座城市里到处寻找各种庙宇,却始终一无所有;把搜索的范围扩大到城市附近的乡村,最后在一座深山里发现了一座早已荒废的庙宇,里面的如来佛塑像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满身尘垢、形象模糊,木胎的头*、肩膀、*前、手掌都已经腐朽不堪。就恍然大悟,赶紧请人带上绳子和抬杠,将古佛抬回了自己的家里。

    小老板按照和那个中年和尚梦中约定,不惜重金请来能工巧匠,在这座城市当时的城外珍珠岭上建起了一座金碧辉煌、*肃穆的古佛寺;同时也一掷千金,从京城请来皇家技师,按照原有的佛像造型,日以继夜的精雕细琢,半个月以后,那尊焕然一新、周身金光闪闪的如来佛塑像就出现在新落成的古佛寺里。因为传说有求必应,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捧着香烛鞭炮和贡品蜂拥而至,熙熙攘攘,而周边也应运而生一些日杂店,自然也是生意红火、盛况空前。

    某一日,有人告诉那个发达了的小老板,古佛寺从玉泉寺请来一个很有名望的住持,叫超明,小老板就抽了个时间专程前往古佛寺拜访。小沙陀给他端来一杯清茶,那个身穿袈裟的超明法师也走了进来,向他做了一个揖,双手合十笑嘻嘻的问道:“施主一向可好?“

    小老板一下子就跪下了,这位新到的住持就是他梦中梦见的那个中年和尚!

1694.劫后余生的庙宇() 
1694。劫后余生的庙宇

    中国人生来就生活在道教的氛围里,因为相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也因为那个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从一开始就努力融入中国元素,所以慢慢的也就把佛教当做了自己的宗教。佛教的兴起与唐朝将佛教立为国教有直接关系,于是,在那个朝代里,全国佛教鼎盛。不过,寺庙的兴衰命运向来与统治当局的喜好憎恨*不了干系。后来的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或宣扬或打击,就使得峡州的佛教和全国各地一样一直在风口浪尖上浮沉。

    民国初期,峡州的庙宇虽多次遭到劫难,但仍比清朝时的“九宫十八庙“还是发展的不少,信教的人数也很多,有一些庙宇的香火还是很盛的,信佛敬神的善男信女也是很广泛的。有些小庙就在小巷深处,有些寺院藏身于山岭之上;有些大庙香客“日过千记、月逾万人“之多;而有的清净小庵甚至成了大户人家的家庙。可惜就是经过了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日*蹄的肆意践踏,再经过了***的时局动荡,加上***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时期峡州城内就仅仅只有古佛寺一家寺庙硕果仅存了。

    打开峡州古佛寺 的相关介绍,声称位于儿童公园右侧的古佛寺“始建于元代“,这肯定是自我吹嘘的;是“目前市内仅存的一座古寺庙建筑“却是真的;古佛寺里那尊“雕成于元代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的释迦牟尼佛像“不是原装货;1988年,古佛寺被认定为“市级重点保护文 物“的史料报道却是真的。这就和红楼梦里所说的那样:“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古佛寺位于峡州中心城区的儿童公园一隅,依偎在不高的珍珠岭上,面临着繁华的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后面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峡州广场,也就是都市系列长篇第二部里面那座高大的成为这座城市地标之一的长喜广场的所在地;左侧就是车水马*、行人如织的sbd商圈,右侧就是绿水荡漾、花木葱郁的儿童公园的荷花池,远远的也可以看见那栋命名为君临天下的庞然大物。古佛寺四周古木参天、花香鸟语,可以称得上是一块身处闹市的清修之地。

    按照所谓的考证介绍,古佛寺始建于元代初年,庙中的古佛塑造于距今足够久远的元代,兴旺时古佛寺的面积曾经占据了整个珍珠岭,也就是今天峡州市儿童公园以及周边全境。可惜这全都不是真的。因为古佛寺始建于1927年,抗日战争被日本侵略者拆毁以后于1947年重建的,但到如今也依然是峡州这座古城唯一按清代晚期的建筑风格、结合地方建筑风格而设计营造的佛教殿堂。那尊古佛在抗战的炮火中被毁一次,*****中再毁一次,用古玩界的一句行话说,就是“高仿“的;而且古佛寺一直以来的地盘都不太大、局促得很,用上海话说,就是“螺蛳里面做道场。“用峡州话说,就是“水田里划*船……玩不开“。

    历史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古佛寺在***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先是被僧侣们办成一家自食其力的棉织厂,后来不知怎么又变成一家面粉厂,“破旧立新“的时候砸烂了里面所有菩萨的狗头,焚毁了所有的经书,古佛寺就似乎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这个地方阴差阳错的在**初期就变成了市图书馆的所在地,那些藏书不仅避免了古佛寺在**燃烧的时代被拆毁改建,反而因此增加了上百平方的阅览室,也就躲过一劫,直到1986年图书馆迁走。

    那个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萌芽阶段,对宗教政策的悄然改变也就重新点燃了那些崇拜佛教的善男信女心中的火焰,慢慢的就有了一些老年人偷偷在那里烧香念经,早晚的时候斑驳的墙角还有些星星点点的香火闪烁,随着庙宇的资产的归还,这座本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因为年久失修、建筑已经破旧不堪的古佛寺里也有了住持和几个和尚,一来二去的,香客越来越多,这里也就又有了些生气。

    可是就在几个月以前,这座城市的民宗管理部门在古佛寺前贴出一纸通告称:“古佛寺将被拆除,寺内所有人员必须在月内自行离开。“这可是政府的意识,也是行政命令,本来已经是佛教的庙产,但这通告这无疑就是一枚*,几乎宣告了那座寺庙的死期。本来就守不住艰苦的住持和僧人立马成鸟兽散,那些善男信女倒是四处奔走呼吁保留住这一城市、乃至三峡地区珍贵的巴楚建筑遗产,可惜声音太小,就是媒体报道过一次就再无下文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宝通寺的大和尚弘律突然出现在这座城市,成了那座即将就要被拆除的古佛寺的新任住持,肯定是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料想之外的。

    那个一脸诚恳、性格内向,早就成了江城洪山脚下那座宝通寺的大和尚的弘律出现在王大年的婚礼上对他的那个昔日的师弟弘谦的惊喜不可谓不大,就是那个已经成了王董的王家老五听见这位如今已经是位觉悟正法颇有收获、参学悟禅名声很大的师哥被派到这座城市的古佛寺当住持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古佛寺?住持?师哥不是要留在宝通寺接班吗?“

    “下派懂不懂?“这是王大为(详见拙著:都市系列长篇第一部)的说法:“如今各部门不是要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吗?寺庙也一样!下派锻炼既可以使大和尚的意志得到磨炼,也可以增长与社会交往各方面交往的本领;既可以丰富实践工作的经验,也可以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和水平嘛。“

    “三哥不知道,大师哥本来就是登堂有慧根,传承广大之人!“木青莲也有些感到意外:“前不久我回到宝通寺,就曾经听几位师兄说大帅哥要下派锻炼的消息,可当时传闻是玉泉寺,怎么阴差阳错又变成古佛寺了呢?“

    “僧人下派不清楚,我倒是知道那句顺口溜:';干部下派,你去我来;干部交流,浪费汽油。';“这是*啸天的说法:“现在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早就沦为了形式。那些从部门机关下派的干部要么盛气凌人,到处指手画脚;要么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一点也不主动工作;要么挂职不到位,挂职不挂心,个个都是镀金思想,短期行为。“

    “我也想起了一个笑话。“那个耀东酒楼的老板程耀东也在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其实就是一个下派锻炼的过程。唐僧是如来佛看中的,所以后来可以成佛;八戒深受各级女上司的赏识,所以后来不仅官复原职,还连升三级;沙僧老实肯干,也很受欢迎,有什么好事都忘不了他;白*马他爹是西海*王敖刚,人家是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取经回来才几天,就很自然的被委任要职。就是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源,靠自己勤奋努力,所以即便是奋斗了那么多年,也没有人来提拔!“

    “弘律大师哥可不是孙悟空,人家既是玉林大师的传人,又是隆醒方丈的弟子,没有谁不知道大师哥就是宝通寺第一接班人!“这是早就成了教育部官员的钟玉卿的说法:“到古佛寺来,就是因为两位大师要从佛学院选派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经济头脑、有一定闯劲、有一定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峡州有一定群众感情的大师哥来基层挂职!“

    “等等!“王大年还是不明白:“我记得前不久见过一篇报道,说是古佛寺要拆除,寺里的和尚都已经离开了,把师哥派来干什么?“

    “我倒记得一个佛教故事。“杨大爹在慢条斯理的说着:“很早以前,有一座庙里住着五个和尚,可是庙里香火不盛,和尚们眼看就揭不开锅了,于是决定四个人下山去化缘,留一个最小的和尚在庙里看门。可是等到化缘的四个和尚回来,却看见留在庙里的小和尚早就躺在*上睡着了,他们一个个很生气,想着出门化缘的艰辛,又想着小和尚在家安逸地睡觉,便决定让小和尚以后也跟他们一块出外化缘。可是第二天晚上,等到五个和尚晚上一起回到庙里的时候,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庙门大开,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着柜子、箱子、衣服、经书,和尚们好不容易化缘得回来的粮食和钱物通通被强盗席卷一空,连菩萨身上的镀金也被强盗用刀给刮走了,他们就后悔不已。“

    弘律淡淡一笑,向杨大爹合十致意:“神仙就是神仙,一语中的!“

    王大年在急急的问着:“政府行为也能抗命不遵吗?“

    “爸爸。“王凤仪在奶声奶气的说着:“我妈妈说,你从来就是我行我素的呢!“

1695.土地财政() 
1695。土地财政

    过去的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公务员的表现一直是为广大民众诟病的中心,所以才会有人调侃地说:“什么叫政冶?黑呗;什么叫权力?整呗;什么叫升官?送呗;什么叫学问?抄呗;什么叫能力?喝呗;什么叫本事?吹呗!“经过了反腐倡廉,各机关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大窗口处理问题都已经以快速著称:如果事大,推给法院,“依法治国“嘛;如果事小,推给社区,“最了解情况“。所以说现在的干部都是“四清四不清“:开啥会不清楚,开会该坐哪里很清楚;谁送礼不清楚,谁没送记忆清楚;谁干得好不好不清楚,该提拔谁早就清楚;和谁睡不清楚,睡觉干什么倍清楚!

    住在二十四号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