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绝尘-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政权之后,为了让国家从战乱后百废待兴的凋敝中迅速恢复过来,在政治、经济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在饮茶上,朱元璋毅然废除了加工繁难、造价昂贵的饼茶,只接受散茶为贡茶,提倡喝全叶的煎茶,饮茶时不再碾成粉末,而是全叶冲泡;明人的茶具也随之由大壶改为小壶,因为用大壶冲泡茶叶,味道散失得快一些,用小壶才更容易保持茶的香气。就这样,在一位皇帝身体力行的带动下,散茶全面取代了饼茶的地位,延续了1000年的饮茶方式到此又一次大变,奠定了现代茶文化的饮食习惯,也就一直延续至今。

    明**始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减轻了广大茶农的劳役之苦,而且使饮茶的方式、饮茶的器皿发生了根本变化。当时,人们对茶、饮茶器皿的爱好与审美情趣,也随着社会饮茶风俗,烹饮方法及陶瓷饮茶器皿不断演变而发展。宋代的时候,随着斗茶风靡全国,人们崇尚建窑黑釉茶盏,文人雅士斗茶、品茶时,用名贵的贡茶,配建窑黑色兔毫茶盏,同其色胜似**的茶汤形成鲜明对比,为品茶、斗茶增添**的情趣。

    可是到了明代,人们却又喜爱纯白小巧的定瓷茶碗。和古朴简略的宜兴紫砂壶,除宜兴紫砂壶以外,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茶具日益向精美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到了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陶瓷已达鼎盛时期,其胎质坚细、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特色,特别是景德镇御窑生产的宫廷用茶壶,极其精工,华美绝伦。而现代的景德镇的制陶工艺更因为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用瓷〃而名扬天下。

    当然,茶具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茶文化演变的直接依据。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833。好茶不怕细品() 
833.好茶不怕细品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写过与茶有关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搜索一下就有三千多首,其中写得好的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其中卢仝说得好:〃一碗喉*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腑习习清风生。〃

    不过写得最好的莫过于宋代诗人杜来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若是严寒的冬夜,拥炉独饮,虽可领悟茶之神韵,但终究有些冷清;如果有故人不期而至,就会喜出望外,然后促膝而坐,共同煮水煎茗,室外大雪纷飞,屋内炉火跳跃,釜中茶汤鼓浪,白气袅袅,香味四溢,此情可入诗,此景可入画。作者把寒夜茶和窗前月、雪中梅视为同等的雅事,寒夜与朋友共饮佳茗,不仅借品茗熏陶自己,也展示了从容雅致、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恕我孤陋寡闻,自己认为在现代诗中,写茶的也许张错的那首《茶的情诗》写得最有形象:〃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唐代诗人元稹写过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很有趣,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宋代的苏轼写过一首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的回文诗,他在序中写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诗曰:〃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团小碾斗晴窗。〃

    联句是旧时*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唐代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的诗,就是由颜真卿(著名书画家,吏部尚书)、陆士修(嘉兴县尉)、张荐(吏官修撰)、李萼(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僧人皎然)六人联句而成。诗,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唱和诗与茶有关的据说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可谓别具一格,不过还是不如毛**与柳亚子的唱和。柳亚子写的是:〃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毛**写的是:〃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一个抱怨怀才不遇、牢骚满怀的旧文人和立意深远、娓娓道来的人民领袖的*襟之悬殊跃然纸上。

    与茶有关的词句很多,信手就可以拈来一长串。比如:壶中日月,养性延年;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好茶一杯,精神百倍;茶水喝足,百病可除;淡茶温饮,清香养人;不喝隔夜茶,不喝过量酒;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又比如: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与忧愁;早茶晚酒;酒吃头杯,茶吃二盏;好茶不怕细品;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井茶叶虎跑水,茗壶莫妙于紫砂等等

    与茶有关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八个。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不醉不归,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密赐茶荈以代酒〃,这就是以茶代酒的由来。

    据晋《中兴书》记载: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前来拜访,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张备下丰盛的菜肴。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这也许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

    宋神宗初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某日光临某寺,主持老和尚不认识他,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暄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等到苏东坡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就再一次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东坡借汤下面,留下一副千古名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在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的时候。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亲自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赋诗一首《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宋官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的茶饼,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园胜雪〃,郑可简因此而受到*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后来,郑可简又下令他的侄子到各地去搜集名茶奇品,果然发现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让自己的儿子待问拿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也果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

834。吃茶去() 
834.吃茶去

    关于中国十大名茶有各种各样的排名,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茶叶和我国其他行业一样,名牌可以花钱买到,评奖全是暗箱操作,山寨版的更多,不过比较正统的有以下几种排名。

    最早出现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对中国名茶的评比结果:西湖*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选结果是:西湖*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这应该是比较公正的。

    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各说各的。《解放日报》1999年1月16日称:江苏碧螺春、西湖*井、安徽毛峰、安徽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是我国十大名茶。《纽约日报》2001年3月26日声称:西湖*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甘露、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是中国的十大名茶。《香港文汇报》则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福建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是中国的十大名茶。而在那以后,就开始众说纷纭、不知所以了。

    不过,不论是否是名茶,都是茶叶的一种,除了口感和品味的不同,茶叶的功能其实都是一样的,区别所在就在于怎么喝和怎么品味。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喝茶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更多的人在一起聚饮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茶楼等等。

    捧着一杯茶独饮,或者是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或者是一本书、一壶茶,最好还有一炷香,那就是另一种意境;因为茶非平常物事,既是感情的载体,又是雅物,一个人煎茶独饮,以喜悦的心情欣赏煮茶时蒸腾的水气,欣赏茶碗白色的汤面,并以高度灵敏的神经去感知饮茶的效果,这就是茶道。

    古人认为饮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而两人对饮是为了促膝谈心,或者吐露衷肠、或者答疑解惑、或者家长里短、或者天马行空,不仅仅是止渴生津,也是精神享受;不仅仅是提神醒脑、启迪心智,也是使自己宁静淡泊、超凡*俗,神游仙境。所以,写《茶疏》的明人许次忬才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