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雷劈回小时候-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看看,那小姑娘可真勤快呢,这么小就能帮着大人摆摊了。”

    “嗯,这几个人看着眼生,应该是第一次来这卖菜,走,过去看看有什么好菜。”

    。。。。。。

    “嘿嘿,你说,这么小的小丫头,小葱和韭菜分得清吗?”

    “小姑娘啊,你这都卖些什么菜呢?”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已经蹲到了余明月的菜摊前。

    小区门口的菜,有点供不应求的趋势,余明月这边才摆开架势,就有好几个大娘大爷围了上来,还有人开始逗起了余明月。

    “老奶奶,马上都给你摆出来,所有的菜都是今天早上现从地里摘上来的,你随便选随便看。”

    余明月把手里的香菜整齐的堆摆到摊上后,招呼完蹲在摊前的老太太,就立起身拉开嗓子,开始吆喝起来。

    “快来买快来看啊~刚从地里摘上来的新鲜蔬菜哟!大葱、小葱、香菜三毛一斤,菠菜、花菜两毛五一斤,生菜、大白菜、莲花白两毛一斤,自家种的蔬菜,个顶个的新鲜哟~~”

    “哈哈哈。。。。”

    “噗嗤~~这。。。这谁家孩子?哈哈。。。。”

    “呵呵,还吆喝上了,快去看看。”

    。。。。。。

    余明月这一吆喝,原本热闹的小区门口市场上,瞬间安静了那么一下下,随后就是爆起一阵的笑声和惊呼声,小区门口瞬时更回热闹起来,不少人都往余明月所在的菜摊涌了过去。

    “小姑娘,这大白菜怎么卖的?”

    “嗨,还真挺新鲜的,这都你自己家种的?这菠菜多少一斤?”

    “老王啊,没听刚才都吆喝了嘛,两角五分。”

    “小娃娃的话,也能当真?还是得问问大人。”

    “来来,小姑娘,再给我们报报价,再吆喝一回,刚才没听清呢,嘿嘿。”

    摊前围上了一圈的老头老太太,众人七嘴八舌的热闹起来,初时有人围上来是真想看看菜,有人纯属赶热闹,但当大家看到蔬菜确实很新鲜后,也都动了心要买,但对于余明月报的价,有人还是觉得不太可靠。

    在原来那小区卖菜时,余明月初时也时常这么吆喝,听到有人还不清楚价格,余明月也不怯场,又吆喝了一遍。

    “大葱、小葱、香菜三毛一斤,菠菜、花菜两毛五一斤,生菜、大白菜、莲花白两毛一斤,自家种的蔬菜,个顶个的新鲜哟~~老爷爷老奶奶,大家随便挑,随便选~~”

    小孩子在大人眼里原本就可爱乖巧,余明月又生了一张精制小巧的娃娃脸,更是讨喜,小嗓子拉着这么一吆喝,如假包换的娃娃音又清又甜,可把这些围在菜摊前的老人给逗得乐得不行。

    一摊人围在菜摊前,让余志清很不放心,背了菜就快步跑了过来,结果众人一看是这摊子的大人来了,就开始热烈的问起了菜价,在得知价钱确实如此后,生意开始空前的火爆,一向精明的孔兴明,也紧随其后快速的提来了称,开始卖菜。

    第一天初来摆摊,但这菜生意可谓是开门红,菜价与周围四个菜摊基本相同,没多大出入,但生意真是好得让旁边四个小菜贩子都有些眼红了。

    其实说实在的,生意如此火爆有三个原因,一方面是余明月初时吆喝那两嗓子,引来了第一批客人,第二方面,就是因为这些蔬菜确实很新鲜,而最主要的,还是第三个原因。

    这时候的小贩卖菜,都没有后世那么灵活,这时候的小贩卖菜,除了大白菜、连白等一类不能捆在一起卖的外,那些小葱、香菜、大葱、青菜、青笋等类的都是捆成捆的卖,而且在捆的时候,一方面是有人以次充好,马屎外面光, 也就是说,把好的摁在外,不好的捆在内,这是很多买菜的人,都不喜欢却无法改变的一个地方。

    还有就是,因为蔬菜都捆成大小基本一样重量的捆,要买就只能成捆的买,但各家需要的就不一样,有人明明想买多一点,有人却明明想卖少一点,却受到成捆买的限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

    而余明月家,在初摆菜摊时,余明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余明月家卖菜的时候,不管是青菜还是香菜大葱一类的,都是散着摆到摊上卖,谁想选三根葱,爱挑哪根挑哪根,同样的,青笋一类的也是如此。

    不得不说,这样卖菜,确实很受消费者欢迎,不管是在仁义区南街时,还是之前的小区,很多人有大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余家菜摊这样的灵活性而来的。

    这样的卖法,有心人也是能学去的,仁义区有心灵的小贩学到了这招,在之前的小区,也有心思活络的人学到了这招,而余孔两家是这样的亲戚关系,余家卖菜的经验,自也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孔家,所以,如今孔兴明他们,也是这么卖菜的。

    但在今天来这小区,小贩们还没人用这招,买菜的众人看到这样的卖法,也是耳目一新,而且非常的喜欢这样随意挑选,想买多少买多少的情况,所以生意火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等孔兴江把最后一篮菜背到菜摊子上时,菜都已经卖出了好几十斤了,生意火爆成这样,让一向不爱笑的孔兴江也忍不住的咧起了嘴角。

    生意忙成这样,而牛桂枝却依然一直坐在她那特制的小软凳上,压根就没挪过窝。对此,余明月也没心思再去管她了,看到孔兴江背完了菜,余明月和余志清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父女两直接赶回了自家的菜摊。

    上午正是菜生意最好的时候,这时候已经都十点过,在这边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父女两人都担心余天周一人忙不过来,今天他们家可是带了一千多斤菜,还有四只兔子呢。r1152

第132章 一起争当万元户() 
余志清也是担心上午生意太好,余天周一人忙不过来,开着拖拉机五六分钟就赶回了他自家摆菜摊子的小区门前。

    此时余天周还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见父女两人赶回来,正给人从笼里逮兔子的余天周松了一大口气。

    “志清,你可算是回来了,快些帮着你几个大婶大爹称菜,他们可都等着回家做饭呢,来照顾我们家生意,我们还把人家给耽搁了,怎么好意思。”

    话毕,余天周边称着兔子,边跟围在摊前的老熟客们说着抱歉的话,拉着家常,余志清也是几步上前,边给大家称菜,边说些客气话。

    余明月自也不会闲着,边嘴甜的叫着这些熟悉的老顾客,边还站在旁边,一等余志清给那个客人称完了菜,她就给人家添几根葱,加几棵香菜什么的,把这些个特意排队照顾的老头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付钱那叫一个爽快。

    还一个个都夸她小小年纪就会做生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的等等,反正是夸奖的好话不断,这些话叫余天周和余志清听着,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嘴上虽然都谦虚着,但心里还真是很为以有余明月这样一个乖巧灵秀的孩子而骄傲。

    面对众人的夸奖,再看到旁边两个大人乐成这样,余明月在与众人应对之间,也忍不住的翘了翘嘴角。

    以“余明月”这么一个身份活了两世了,前世活到了三十几岁,到死时听到的赞美之词,竟然还没这世才活了五年听到的多,看来这世自己真是要咸鱼大翻身了。

    其实对于农村人来说,别说送人几棵葱、几棵香菜什么的作料了,就是送人几斤或是几十斤蔬菜真的也不算什么,但在此时这样送东西给买菜的顾客,效果却是不一样的。

    虽然前世活得窝囊,也没做过什么生意,但余明月怎么说也活了两世,前世活到了21世纪的2014年,三十多年来,她不光看尽了人情世故,也是看着社会一步步进步,一步步变化的,所以此时看着这些热情得有些夸张的老头老太太,她并不觉得奇怪。

    她心里很清楚,为何她家到哪摆摊,菜摊生意都会越来越好,为何眼前这些老太太老大爷都愿意排队等着照顾她家的生意。

    就说眼目前这些被送了点小东西,就乐得合不拢嘴的老头老太太,这年代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算怎么个好,但这些个每天都来排着队照顾生意的老头老太太都是木钢的退休工人的家属,兜里还是有几个钱的,人家没有几个是真稀罕这几根葱,几棵香菜的。

    但是中国人,自古就是个注重人情关系的种族,非常喜欢礼尚往来那种模式,亲近的人家都习惯今天这家送那家一个东西,改天那家又回送给这家一份礼物以表心意,以此来维系并加深着双方之间的感情。

    特别是在农村,几十户、上百户的村民住在一个地方,大家更是习惯不时的互相送点自家菜园田地里产的小东西表示亲近友好。

    现如今国家建设才这几十年,这些如今已经成了城里人的老头老太太,其实在几十年前也基本都是农村人,但自从当了城里人后,又经过那些年的特殊时期,所以他们应该很多年没感觉过在农村里那种

    小小的人情往来的滋味了。

    但自余明月她家来这卖菜后,时不时的送上一根葱,几棵菜,不经意的又让这些老人感受到了在农村里时,那种特有的淳朴乡情,相对的,这些老人也就把心里的那股子热乎劲,回报给了余明月一家。

    其实这只是小方面的原因,从大面来说,就是人性,有句很多人都会说的俗话,叫“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还有种更科学的说法,叫“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那些买菜的顾客,不管是真心喜欢占点小便宜的,还是压根没把那几棵菜看上眼,不屑占那点小便宜的,在面对余明月送上的小菜时,却都能感受到余明月家表达出的善意,时间一长,不少人都习惯性的会特意去照顾余明月家的生意,回以了同样的善意。

    能把这一切看得如此清楚,余明月从不觉得她自己有多聪明,也不觉得她活了两世就精于世故了,更不会自大的以为她自己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

    她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她知道,这都是因为重生了一世,让她有机会以后来人的身份回头去看前事,她才有了这样的感悟。

    在最初分析这些时,余明月脑中想到一句话“事后诸葛亮”,她觉得,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在合适不过,其实这句话,用在很多人身上都是一样的。

    任何一个普通人人,如果也能像她余明月这么幸运的回到自己的过去,那这个人一定也会把当时没发觉或是看不清楚的事情,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当然了,作者君娃娃觉得,这个还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聪明如诸葛先生本人,或是天生长了七窍玲珑心、聪明才智更是赛过诸葛先生的天才不在此例(嘿嘿)。

    但做了几个月的菜生意,再在上前世经历的种种,余明月还总结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还是要真心以对,实实在在的才有钱途。

    这些,不过都是余明月在帮着卖钱时的一点感慨,她跟着两个大人忙活了一阵后,当时间越接近中午,买菜的人流也渐渐开始变少时,她家的菜也快见底了。

    当最后几棵菜,也被半卖半送的卖给了小区里的一个老主顾时,余天周长咧着嘴,坐在摊子后方,拿出烟斗填上一斗焊烟抽上,就打开钱袋,开始清点当天的收获。

    每天卖完菜就点钱,是这阵子余天周养成的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