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都不是打紧的事,你去看看你大哥怎么还没回来。这是上哪买肉去了。”家里没有男仆,平日里一些买菜买肉的活计都是粗使下人们轮留去的。

    今天也是因着一早有事,李决才接下这个活计,自己去买。可出去都快两个时辰了,这人还没有回来。真叫人着急。

    就在唐朝有些着急的时候,李决便回来了。一进院子,唐朝便听到了声音。连忙下炕迎了出去。

    “你这是买肉去了,还是杀猪去了。这都什么时辰了,怎么才回来?”唐朝看着有些黑瘦的儿子,很心疼。

    “妈,你回来了。我还想着你今天一定能回来的。我去一个同窗家里了。他家就是南边的。我之前去南边时,帮他捎了封信。想着给他送过去。这才耽误了一些时辰。”

    李决很注意人脉的培养。这一点,自小唐朝便反复叮嘱过。这也是唐朝和贾家一直交好的原因。孤木难支,多个朋友多条路。像她们家这样的情况,更需要发展人脉。就算是他们家和贾家交好,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贾家身上。

    要知道兔子还有三窟呢。何况人乎。

    于是在出发前,李决特意去一些家在南边,在京城中等待考试的同窗。帮他们捎些东西和信件。从南边回来的时候,又在第一时间将同窗家里那边的信件和捎的东西给一一送了过去。

    几个同窗非常感激,又留李决说了几句话。李决顺着他们意思,将他们家里的情况以自已的视角看到的,美化后说了出来。一来二去,就耽误了些时间。这也是李决今天回来晚了的原因。

    毕竟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这一哆嗦了。回京城的第二天便亲自送过去,也是一份情谊不是。

    李决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憨厚,虽然在一些事情上有些小心机。但在唐朝看来,还是有些不够机灵。

    但唐朝也知道,男孩子的教养方式,不能向个小妇人似的,精精计较,婆婆妈妈。所以自从进了贾家的小书房,唐朝除了一些必要的话,从来都不会在教养方式上过多参与。

    人贵自知,唐朝自家什么德行品质,她是知道的。她曾经骄傲于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但实际上,这并不能为她带来多少优待。

    她以为贾家必然会抄家,可贾家现在却是蒸蒸日上。她以为贾家毛病多到罄竹难书,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张氏硬是将整个府里的蛀虫挖了个一干二净。

    尤其是赖大一家。当初可是带着老娘一起远走高飞的。没了这一层二主子,贾家一年的开销可是省了老鼻子去了。

    不但如此,当初张氏一意提高姑娘待遇,降低哥儿的生活成本,估计就是知道贾家男儿有些过剩。现在看来,确实是开源节流的好办法。

    贾家二房,现在除了宝玉的开支还是大房出以外,其他的都是二房自己开销。而大房这边呢,贾琮未成亲,贾瑚家两个儿子,而贾琏家嫡子庶子不少,但庶出女就一个。也就是说,整个贾家大房,除了迎春外,就只有一个庶出女儿。

    这么一算下来,不在一开始就节省养儿子的费用,到现在,那可是一大笔支出呢。

    唐朝想到这里,突然抬天看头,张氏这是开了外挂的吧。算无遗策。

    她从后世带来的那点小先知,小见识,硬是没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有些小遗憾,但谁放着平稳安定的日子不过,百要去折腾呢。

    不过与张氏这个土著比,唐朝总想问问她,是不是点了逆天的管家技能了?还是只是因为府中没有两个喜欢放高利,贷,喜欢包揽诉讼的媳妇了,所以才会有这惊天的改变?

    所以说到底,王家一定是和贾家有仇的吧。不然咋养下这么不着调的两个姑娘,还都嫁给了贾家。

    贾瑚一定不知道他的存在,对于贾家来说,代表着多么重的意义。

    贾瑚比李决大上几岁,又是自小被张氏精心教养长大的。虽然七岁以前住在老太太的院子,但应该有的心思,和处事方法却是一点不差的。

    因为张氏不允许,她的长子有任何的瑕疵。这也间接让李决受益了。

    让李决和李漱多和贾瑚接触,学学他的为人处事,也是一种学习。大家子弟只要不长残了,教养和人情往来都比普通人要强出几倍的。

    等到后来,李漱还在张家附读了一段时间。看的多了,见的多了。也就更长进了,让他言传身教的影响的李决。再和张云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教导。现在的李决,真正的成长成了唐朝所期盼的那类人。

    自信却不自满,自尊却不骄傲。谦逊却不自卑。严谨却不严酷。做为长兄,唐朝相信李家的将来,会如她所希望的那般。

    母子分别多日,自是思念万分。拉着儿子的手,慢慢地走进屋子,问了别后的情形和一路事宜。发现除了去时忙着赶路,有些累着了,其他一切都好。

    想来也是,林妹妹和林小弟的身体情况也不适合贾赦一伙人来时的的赶路方法。而且来京城一路坐船,倒是比去时要舒服的多。

    当然也慢得多。

    “越往北走,天就越冷,河上也是一块接着一块的冰垞子。离通州还有两百里的时候,大老爷和我们都担心,天太冷,要弃船而行呢。”

    “真的?”李决的话,听得唐朝等人一愣一愣的。李凝自小就没有出过京城,更是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可不是,幸好今年冬天不是那么冷。回来的时候,林大人还让我们走在年底运官银的船后面,既安全,又省心。前面接的冰块,也有官兵负责清理。不然有的罪受了。”坐船多舒服。船舱不大,可是有床有榻,既不用骑马赶路,也不用担心三餐不定的问题。吃饱喝足,再说说话,看看书,一天的行程也就过去了。

    “你见到林大人了?怎么样?我是说身体?林姑娘姐弟还那么小,林大人要是身体也不好,那这姐弟以后还指望谁呢。”

    “林大人非常和气,知道儿子是特意过去祭拜的,还在儿子走的时候,送了好些书给儿子。若说身体嘛,看着也有些单薄。不过南边的人,好像都那个样子。噢,气色倒还真的有些不好。”

    林如海送的这些书,可都是好东西。都是当年他赶考时看过的,并写下批注的。还有一些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林家不愧是书香门第。随手送人的书籍都有些市面上不可得之物。

    “唉,这两口子呀。对了,敏姑奶奶的葬礼可还风光?”

    “嗯,林大人还在任上。很多人家都来了。大老爷和几个哥儿,都是爷们,也不懂得内宅的事情。幸好还有两位宫里出来的嬷嬷在一旁帮衬着。噢,大太太娘家的一位张家姑奶奶,倒也入府帮忙操持了。不然去了那么些人,可忙乱得很。”

    看了自家弟妹一眼,唐朝装作不经意的问大儿子,“那位张家的姑奶奶,你可曾见到了?”

    李决想也没想的回道,“跟着大老爷和哥儿一起见过一回,给了回表礼,我便退出去了。妈,我从南边给你带了不少的东西,都在您房间放着呢。你看过了没?”

    唐朝摇头,“一回来,就在这了。还没回房呢。这样,你跟妈回屋看看去。正好妈还有话跟你说呢。”

    跟老娘和弟妹打了声招呼,看也没看在一旁看着哥哥偷笑的李凝一眼,便拉着大儿子回了自己的房间。

    李决给自家老娘带回了不少的南边东西,唐朝挨个看了,一会儿夸这个好,一会儿又夸那个好。“怎么样样都这么好呢,妈看了,哪样都喜欢。”

    被自家老娘非常不含蓄的夸了一通,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难得脸红了红。

    看着差不多快要一米八的大儿子,唐朝心中是既骄傲又舍不得。这么好的儿子,就要便宜儿媳妇了。怪不得世上会有那么多看不上自家儿媳妇的婆婆呢。

    搁谁身上也不会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幼苗,属于另一个女人,还要兴高采烈的。

    “唉,一晃眼,你也大了。妈想着过完年便请人去傅家合日子。上秋时,便把婚事办了。你看如何呢?”

    刚被老娘夸了一遍,脸红的还没消下去。这会又提到自己的婚事,脸上的热度一时半会是消不掉了。

    “妈,爹还没回来呢。再等等吧。总要让爹参加了儿子婚礼不是。”他不想有遗憾,也不想让他爹有遗憾。

    “只是傅家那边却是托不起了。而且你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先办了吧。反正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呢,能赶上,固然好。赶不上,也是命里的事。”

    李决听自家老娘这么说,便也就不吱声了。不过心中还是想着合日子的时候,尽量再往后拖一拖。

    “娘,您什么时候出府呢?”虽然知道娘一定会等到自家爹回来了,才会出府,但李决还是想要问一问。

    “等你成了亲,娘每天晚上都回来住。”就当通勤了。

    李决一听,便是一乐。随即想到自家有车有马,就是没有马夫。而他也不可能天天有时间架着马车接送老娘,心中便直接将再买一房下人的计划提了出来。

    唐朝一听,也觉得是应该再买下人了。虽然她们家发迹晚,可在这京城却不能太简薄了。

    而且等到儿子成了亲,分了家。她们那个院子也是要有粗使下人的。她家现在也不缺钱,她自从得了敕命,每月也给领上一份俸禄。再加上庄子上的出息。家里其他房子的房租。

    再买上一房下人,也是负担得起的。

    说实话,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在府里,她也是被人侍候惯了的。来到这里后,因着李狗蛋性子好,平时不过做做饭,家里的重活她也没有干过呢。

    要是真让她去井边打水洗漱什什么的。估计用不了多久,她可能就成为薛宝钗解释的金钏的死因了。

    别说打水了,看一眼,那井中深深的感觉,都让唐朝眼晕,害怕。再想到某个时代,国破亡朝时,那些居住在京城中的人组团跳井自杀什么的。唐朝就有一种,在井边打水的时候,都会有一只手向她伸来,然后慢慢地向上爬。。。。。。

    她自己这样想,就更不可能让老娘和闺女干粗活了。好歹也是七品官家女眷,面子工程还是要的。

    “那就再买上两家人吧。男的能赶车和看门,女的做饭,打扫洗衣。若是有儿子,也正好,给你也配个小厮伴读。”

    “嗯,二弟也七。八岁了,也要配个小厮给他。”

    “回头我再问问你二婶,家里添了丁,也是要人手的。”唐朝一边收拾儿子带回来的心意,一边与儿子合计着。

    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换了门庭,自然不能与往日同日而语了。

    而此时唐朝才想到家里连个男仆都没有,她小叔子上下衙门都是步行。还没有什么人跟着。却实有些寒酸。

    娘俩又说了一番话,唐婆子才使人来说李漱回来了,让一起去堂屋吃饭呢。

    李漱回来前,先去荣国府接了唐净。唐净也在荣国府的小书房上学,只是唐朝回来的时候,是白天,自然是不能让儿子缺课的。

    一家几口子人,除了李狗蛋竟是全在这里了。唐朝心里有些不得劲。但多年的养气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