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嘛,唐朝看了自家的呆子一眼,她就当傅家只是跟她说一声,又能怎么样呢。

    “行了,行了。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事,下次他要是再找你,你就说跟我说了。有什么事,让他婆娘找我来。”

    李狗蛋点头。他确实是跟媳妇说了,这话没错。

    看着自家男人多年如一日的表情,唐朝都懒得再说什么了。起身披上一件外搭,便出去了。

    今天是惜春新婚后的第一天,是要敬茶的。可不能在这里跟个傻男人瞎耗时间了。

    唐朝先行一步,李狗蛋看媳妇出了房间,也在后面跟着出去了。

    到了正厅,唐婆子比唐朝俩口子来的还早,早就坐在那里等着了。手里一个小红布包,一个劲的抚摸着。

    “妈,八百年的老古董又翻出来了。准备给净哥媳妇的?”

    唐婆子手里的小红布包,唐朝认识,不但认识,还拿着把玩过。

    那是当初唐朝的爹给唐婆子的,说是她那未见过面的奶奶,给儿媳妇的传家宝,是要代代传给长子长孙媳妇的。

    说是传家宝,也不过是个花样古朴的银镯子。小的时候,唐朝还以为看到了老东西,背着唐婆子用了很多的办法试探过。

    那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成色还非常好不好的银镯子罢了。滴血没用,滴眼泪也没用,无论是和金木水火土哪一样相碰,都没有产生任何的‘化学反应’。

    于是再那之后,唐朝就对它再也不赶兴趣了。

    今天看到唐婆子拿出来,估计就是为了她无缘见一面的奶奶那句‘长子长孙媳妇’吧。

    果真,就如唐朝所想的那般,唐婆子一边点头,一边将眼神看向门外,“是呀,一晃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我嫁给你爹的时候,也只比净哥媳妇大了那么一两岁。当初跟着先二太太从王家陪嫁过来的时候,万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唐朝接过下人递过来的茶水,轻咬了一块点心。今天早上先过家礼,才能吃饭。所以,先吃块点心垫一垫。“那是因为你有我这么一个天生带福的好闺女。”

    唐朝大言不惭的话,换来了李狗蛋肯定的点头,唐婆子没好气的白眼外,也只是呛着了刚刚要跨进门来的李漱张云姬夫妇。

    嫂子这脸皮,可真是从山海关的古城墙上扒拉下来的吧。

    说大话被人听到,唐朝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几人相互见了礼后,李决傅秋芳俩口子带着他们那房的几个孩子,也过来了。

    看着这一屋子的人,唐朝心里由衷的感动欣慰和傲娇。

    几十年过去了,她终于让那个只有两个人的家里,繁衍兴盛起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她竟然通过不断的影响和改变,将红楼梦中的冷惜春娶回家当儿媳妇。

    这种感慨在唐净和惜春缓缓过来下来敬茶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接过惜春递过来的茶,轻轻地抿了一口。

    “我现在给你一个家,将来,你要给身边的人一个家。以后好好的过日子。从孙媳妇开始,一直到看着孙子娶媳妇,生重孙子。”这是唐朝最朴实无华,也最真心的期盼了。

    这样长命百岁的祝福,一下子便让有些个忐忑的惜春安定了下来。

    从今天开始,她再也不是荣国府的娇客了。

    从今天开始,她有了一个家。

    她要的,从来都不多。

    。。。。。。

    坐在上首,看着下面激动不已的惜春,唐朝也带着满满的幸福笑了。

    转首看向身边的男人,再看向屋里的家人。

    这里,落后,封。建,没有自由。

    但这里却有爱她如命的母亲,真心爱戴她的孩子,还有视她如珠如宝,会陪她一起慢慢变老的男人。

    人,要知足。才能幸福。

    而她,知足了。

    相伴到老,儿孙满堂。

    这份幸福是那么的圆满!

    感谢上苍!

    给我一世幸福时光!

    。。。。。。

第125章() 
后记

    惜春成亲后,小日子过得非常的悠闲,跟着自家婆婆天天弄点好吃的,然后陪着太婆婆看看小孩子,晚上小夫妻一起看看书,比试比试作画的水平。

    赢的人,就可以享有为惜春小伤疤画画的权利。

    隔三差五的,再跟着婆婆回娘家走走亲戚。别提多乐呵了。

    至于她们房里的那点子家事,倒是一点也难不倒惜春。谁让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管家教育呢。

    而且,不是还有跟着一起嫁过来的宫里的嬷嬷嘛。

    李家的新年,一直是热热闹闹的,尤其是今年张云姬又有了身子。而且在李家,现在孩子多了,又年纪都不大,也能闹腾的起来。所以热闹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孩子都是有分寸的,自从李狗蛋告老还乡后,一个个的倒是都知道了家里谁最好说话。过年了,领红包,也都是耍赖的要自家祖父多给一个。

    惜春仗着年纪小,竟然也跟着几个孩子似的,要红包,看得长嫂傅秋芳都好笑不已,这么个孩子气的弟媳妇,当初是怎么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的呢。

    李家一派热闹,但是贾家的新年,就有些个冷清。

    无他,从小年开始,荣国府的老太君史氏就有了些下世的征兆。这让众人都非常的担心。

    当然,有担心老太太身体的,如宝黛两口子。也有担心老太太真的有个万一,全家丁忧,影响前途的。如凤姐儿,秦可卿。

    刚过完年,唐朝还在那里跟着惜春说着水果罐头的事情,荣国府那边就来人报丧了。

    正月初六,荣国公府的老太君贾门史氏驾鹤西去了。

    唐朝和惜春一听,都急急地换了素服,赶了过去。

    原来正月初五的晚上,老太太就有些个回光返照。

    她将家里的人都招齐了,就在她居住了好多年的荣庆堂里。

    “我嫁到你们贾家,从重孙媳妇坐起。一直到现在我的重孙子媳妇也要进门了。”看了一眼站了满屋子的儿孙,史氏欣慰极了。

    “我一生二子一女,孙子六人,孙女三人。还有一对外孙。重孙子也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对得起你们贾家了。”

    “老太太福禄深厚着呢。这满屋子的孙男娣女,哪个不是借了您老的福气。”听婆婆越说越觉得不祥的张氏,连忙打断了老太太的话。

    史氏摆了摆手,让张氏不要说了。然后才又接着说了下去。“。。。我自知时日无多了,今天特意把你们叫过来,不过是吩咐几件事情。我的那些嫁妆,私房,芝儿是长房嫡长孙,算上他一份。大丫头当年进宫,两手空空的,也算上她一份。他们姑侄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瑚儿他们六个兄弟的平分。

    大丫头的那份,交给宝玉俩口子吧,回头进宫,给大丫头送进去。我去后,二房便搬出去吧。早搬晚搬都是搬,也不用等到孝期后了。

    珠儿和他媳妇就搬到城东的大座宅子里去。老二一家就搬去城南的宅子里。都是好地段,也不算委屈了你们。宝玉俩口子”史氏费力的看了一眼张氏,眼中带着一份拜托,“就暂时留在现在的院子里,等到过了日子,再搬到外城的园子里吧。你们住在那里,以后大丫头省亲回来,也好收拾。我还单独收拾了一箱子字画,都是省哥喜欢的,回头便都与了他。看不到他成亲了。老大媳妇,省哥的亲事,就交给你了。”

    张氏点头,含泪说道,“老太太放心,有媳妇呢。”幸好老太太还留了一房在荣国府里,不然都在老太太去后搬出去,让外人怎么说他们大房呢。

    史氏笑了,“我知道有你。你是个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将这个家交给你,我也就放心了。见到老太爷,老老太太,我也能。。。;也能。。。。。。”幸好有你。

    史氏说着说着,竟然就渐渐地睡着了。

    史氏睡着了,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四王八公,历经三朝,活到八十岁上的史太君,就这样在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里,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

    张氏亲自带着水氏,李凝,黛玉和凤姐,这些老太太最喜欢的孙儿媳妇亲自帮着装裹了起来。

    黛玉哭的不能自己,李凝也是。悄悄地将自己绣了好几年的一幅准备今年给老太太做寿礼的绣品放进了老太太的寿材里。

    那幅绣品,李凝一直拖拖拉拉的绣着,荣国府里的人都知道琮三奶奶在绣这么个东西。

    每天下人都会拿着绣花篮子跟着李凝穿花过巷,来到荣庆堂,在老太太的面前绣上几针,一会儿让老太太给配个线,一会儿让老太太说说这里怎么绣,那里用什么针法的。然后绣不了两针,便开始揉到老太太身上,说是手疼,眼睛疼的让老太太给揉揉,吹吹。老太太于是连忙把自小就爱撒娇的李凝揽过来,左一句心肝,右一句肉的。

    被老太太顺毛后,李凝又娇着娇气地陪着老太太打牌。

    不过,人家都是哄着老太太玩耍的,但是,可但是,但可是。。。。。。

    凡是有了李凝的打牌游戏,就都变成了老太太哄着她玩。

    也只有琮三奶奶,变着法的让老太太哄她。虽然看着众人牙疼,但是老太太就是高兴。这一点,别人也没着招。

    动不动,老太太打了一张牌出去,琮三奶奶都说老太太打的她吃不着,非让老太太打她能胡牌的打的。

    老太太也高兴。还会问她,要吃什么牌?看得一众孙媳妇和儿媳妇都是羡慕嫉妒。

    大家哄着老太太玩牌,然后老太太还在牌桌上哄着李凝高兴,这谁看了不都得有点想法。

    可就李凝脸皮厚,每每让老太太放水,她赢牌,得了赌资,还会做好人的,请大家吃酒看戏。

    老太太还一个劲的夸李凝大方,会做人,会做事。

    而那个绣品,便被李凝一直这样那样地拖了好几年。一直到前两天才绣好。老太太和李凝都高兴坏了,一连声的让人拿最好的木头,打最好的框架装裱起来。

    谁知道,还没等装裱起来,老太太便先走了一步。

    如何不让人伤心难过呢。

    老太太的后事,办得极尽奢华,张氏知道自家婆婆生前的喜好,凡是会让她喜欢的,在后事上都带了出来。

    水氏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这样的事情,本就是应该她来操办,但是若要将后事办得庄重,水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要办成奢华,那还真的离不了凤姐。

    于是由瑚大奶奶主理,珠大奶奶协理的老国公夫人丧事,那办得真真是非同凡响。原著中凤姐协理秦可卿的后事,现在却将那份能力用在了帮助水氏一起操办荣国府老太君身上,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了。

    唐朝领着家中的女眷一直陪了几天,才带着满目的哀伤回到了家中。

    那个慈祥的老人,是真的离开了她们。

    而唐朝等人离去了,并不代表着荣国府也可以跟着消停了。

    老太太七七过后,在张氏的有心操作下,贾政一房便带着家产,领着名下的仆人离开了。而贾珠和凤姐,便要再等上两个月。

    因为张氏说贾珠的房子久不住人,不适合凤姐这个孕妇居住,让天暖和了或是凤姐生产后再搬。

    凤姐早就想当家做主了,又怎么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