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众人商议,老太太,宝二奶奶和以及二姑娘,四姑娘都留在这边正院。邢氏带着二房一众先行回府,水氏也带着秦可卿回府去。

    大太太和大老爷住在后边的院子,留下来侍候老太太。

    男丁这边,留了贾琮和宝玉,贾芝在前院,其他爷们也一同先行回去。

    这样一来,这园子倒也能住的下来。

    第二天,简单地用过早膳,府里派来的马车才将这些人接回了府。

    回到府后,张氏和水氏还要安排人看园子,封园子,等待明年的省亲之用。而其他人都累的在自己房间休息。

    往日喧闹的荣国府一下子便清静了不少。这让留在府中没有去园子那边帮忙的下人们,非常的不习惯。

    等到几天后的二十二日,府中才正式回复到了往日的生活。

    而这一日,也是唐朝第一次进宫的日子。

    这一日,也是邢氏一生中的第一次进宫。

    老太太没来,张氏领着唐朝和邢氏一路低着头,静静地走在看不一尽头宫道上。

    唐朝不敢抬头,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描着往来的宫人以及他们偶而露出来的鞋尖。

    想一进宫前,家里人和鸳鸯的期待,唐朝就满头的黑线。

    唐老娘说,让她多看看,那皇宫里都是啥个样子。

    李凝和鸳鸯也对她说,看看宫里的人都穿了什么,怎么画妆的。

    张云姬:。。。。。。

    傅秋芳:。。。。。。

    看来她是注定要让她们失望了。

    到了元春的宫里,唐朝看到了元春,心里才松了一口气。以前看电视,看小说的时候,都会说进宫来一定会碰见宫妃的冤家对头。会被为难一番。

    幸好这些宫妃没有按着那些套路来。

    张氏她们这些人进宫,本来按着本朝的规定应该是要先拜见太后和皇后,再去各自妃子的宫殿。但皇后自入了宫便‘水土不服’,缠绵病榻。而太后,也不愿意见这些人,所以便直接让人去宫妃住处。

    当然也有例外,太后听说张氏来了,便着人去将她请了过来。张氏看了一眼唐朝,然后和元春点了点头,便跟着来人走了。

    本来张氏在的时候,四个人还有些个话题,可等张氏走了,场面便有些个尴尬了。

    “宝玉他们小两口子也惦记着娘娘呢。来之前宝二奶奶还让臣妇问娘娘好呢。”好不容易进宫一次,可不能啥也不说的就走吧。

    元春听此了,脸上就露出了一丝微笑。

    邢氏自来是不会看人眼色的。这个时候,她也知道要巴着元春说话。只是说出来的话就有些个不中听了。

    “是呢,宝玉是个好的,又懂事,又孝顺。就是林丫头呀,却是没有宝玉一半懂事,见天的和咱们宝玉拌嘴,看得我那个心疼呦。”

    不等元春说什么,唐朝便生气了。这什么人呀,夸人还不忘记踩别人一脚的。

    “二太太这话,说的就有些个偏颇了。我看宝二奶奶就很好。”说了这一句,唐朝转头看向元春,“也怪臣妇没啥本事,让宝玉小时候,只能老实听话,才能少挨两顿苦头吃。好不容易,小小年纪成了亲,有了自己的院子,娘娘又有了今天这般的荣耀,宝玉的性子才活泼了些。不过就是这样,也只是和跟他一样同病相怜的宝二奶奶,没事逗个嘴罢了。”

    唐朝一说完,元春便想到了什么,眼神有些个不对地看着邢氏。

    邢氏心里一惊,面上便是一慌。

    “我有些个不舒服,李夫人陪我去里面坐坐吧。太太就先在这里用些茶点。”想到今时今日,自己仍不能对邢氏做些什么,元春就是一阵气闷。

    将唐朝叫到内室,说些贴己话。也省得看这蠢才了。

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

    “这些年辛苦您了。若不是有您在,我在这宫里,是日夜难安的。”到了内室,元春让人摘下了两件大首饰,这才一脸感慨的对着唐朝说道。

    她离开家的时候,宝玉还那么小,现在她能够衣锦还乡了,而宝玉呢,在竟然也已经成了亲。这么多年若是没有面前的女人费心照顾,她都不敢想像宝玉在那个大家族里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了。

    祖母老了,母亲又不在了。从不缺孙子的祖母,又怎么可能想的起还有个失去母亲庇护的孙子呢。

    “娘娘说的哪里的话,臣妇可不敢当。只要您没怪我让宝玉吃了苦就好。”

    “怪您什么呢,怪您全了我的脸面,让我能出宫见见家人?还是怪您一力主张让宝玉先成了亲,好正式有个家,不让别人操纵他的婚姻?还是怪您这么多年帮着我们姐弟守护了那份让人嫉妒的私房财产吗?”

    进了宫,元春才知道那句‘人心易变’是个什么意思。可这么多年,面前的女人竟然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这是多么艰难的执着呀。

    “娘娘不怨我,不往好的方面想,臣妇就谢天谢地了。”

    元春摇了摇头,走到唐朝坐着的榻上坐了下来,将头轻轻地靠了过来,“嬷嬷,我好想你。想家里,想宝玉,想你们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找我忘记。别说是您了,就是我自己也没有想过会有今天。”每每午夜梦回,元春想到的还是那块她绣满了金色花朵的嫁衣料子。

    当年元春出生时,唐朝这副身体才十五岁。可现在呢。近四十岁的人了。唐朝一时也有了些感伤。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总算是一切否极泰来了。只要你在这宫里好好的,我们在外面就能安心。只要你好,宝玉他们就都会好的。”将元春手里的帕子接了过来,轻轻地帮她把泪擦干净。

    “宝玉和林妹妹,总是拌嘴吗?”邢氏的话,元春还是听了进去。

    唐朝在心里大骂了一顿邢氏,这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对着元春笑道,“那小俩口子,当真是三天两头的拌回嘴,今天不是林丫头的披肩不好看,颜色搭配不协调。就是明天,两人因为一句诗呀,词呀的闹别扭。若不是我还能帮着点林丫头,估计都打不成平手。

    这两个孩子呀,都是平时压得太狠了。也是怪我。平时为了不扎了二太太的眼,给宝玉穿的衣服都是素色的,料子都不敢做得太好的,就怕那些眼热的去二老爷那里搬弄是非。虽说宝玉的开销都是大房所出,在份例上又比三姑娘和环三爷高了一头,就算是大房穷养儿子,但是整体上还是要高于二房的。

    二太太和赵姨娘那里,也就那样了。唉。不说这些了。娘娘不用担心,宝玉小俩口好着呢。现在让他们吵吵嘴也是好的。宝玉那孩子,能找个放心说话,使些小性子的人,不容易。尤其是两人都是那样的性子。吵一吵,如果把胆子吵的大了一些,将来分家单过,我也就不愁了。”

    “呵呵,那林妹妹岂不是很可怜。”听到弟弟和弟妹拌嘴,还要弟弟的奶娘帮着才能打个平手,元春就笑了。

    “宝二奶奶的口齿也算是伶俐。不过比起宝玉来,还是差了三分。不过,臣妇已经告诉宝二奶奶了,宝玉是个心软的孩子了。吵不过的时候,就哭吧。管她真哭,假哭呢。”

    “呵呵,嬷嬷真是的。回头还不知道要传出什么话来呢。”

    “管她呢。我就不相信,以后她们还敢找宝玉小俩口的麻烦吗?我现在就是想要让宝玉想说就说,想玩就玩。将这压抑的童年会都补回来。林丫头那里也是,小小年纪,怪可怜的。连着守了几年孝,人也瘦瘦的。正好这两年好好调养调养。

    臣妇记得当初敏姑奶奶也是这样的的。看起来人也清瘦,但身体却是很好。若不是这么多年嫁到了林家,估计也不会只生过这三胎。所以,我倒是不担心将来宝二奶奶的的子嗣问题。”

    唐朝想了想,便将以后可能会让元春的有想法的子嗣问题也说了出来。

    元春点头,“怪不得那天我看林妹妹有些个清瘦呢。”元春想到省亲那天,有些个瘦小的十岁女孩,情不自禁的说道。

    “先是敏姑奶奶没了,孝了三年的孝,然后刚出孝没两月,林姑老爷又病了。姐弟俩舟车劳顿,紧接便是林姑老爷也没了。娘娘您看到她的时候,正是最不容易的时候呢。”

    “我记得敏姑奶是林妹妹六岁的时候没的吧?”

    现在这位小弟妹才十一岁,又是四五年前近的京城。算算日子,可不就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吗?

    “是呢,宝二奶奶那时六岁,林家的哥儿五岁。不过至少要比史大姑娘可幸福的多,史大姑娘可是一出生便没了父母呢。虽然史家还有两位亲叔叔。可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父母。好婚事,也要排在别人后面。而且又因着这样的出生,让很多人家都忌讳。”

    元春点头,她心里对于史家的妹妹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说真的。宝二爷成亲后,又听说了娘娘封妃的消息。有那么一瞬间,也有些后悔。不过,毕竟是读过书,识过字,勉强看过几本史记的。转念一想,又觉得这门婚事,竟然是天作之合。”

    元春坐直身子,有些诧异地看向唐朝,“嬷嬷?”

    元春不想承认,她其实在心底对于宝玉娶一个这样身世的妻子有些个不满意。倒不是对这位表妹不满意,而是对这份婚姻可能会得到的利益不满意。

    元春有些小心思,她在宫里有体面,大多看得还是张氏和荣国府大房的体面。说真心话,她更希望自己的亲兄弟能成为自己在宫外的依靠。

    可是自家长兄,是什么脾气秉性。她已经不指望了。本来她还想着要指望一下宝玉的。可省亲那天,她便发现了宝玉与自家兄长有着同样的呆气。

    虽然看起来,倒也有些个灵气。但整体却没有大房的儿孙要稳重。

    她也不知道心中对于自己的这对胞兄弟是个什么样的心情了。有时候想想,也许真的如嬷嬷说的那样,遗传真的很重要吧。

    不然大伯跟父亲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可大房的三弟堂兄弟个个都有读书的天份。想来便是遗传到了大伯母那里。

    而自家,元春叹了口气。不提也罢。父亲不会读书,母亲的娘家王家舅舅又是走了武官的路子。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

    这么一想,到是觉得小表妹兼弟妹林黛玉身上,倒是有些像大伯母。要知道林家姑父可是探花郎出身呢。也许宝玉和林妹妹将来的孩子是个会读书的呢。

    不过转念一想,宝玉和林妹妹的年纪,想要圆房和有孩子,估计还要等上几年。而成亲多年,只有一女的亲哥哥家,又被元春惦记上了。

    “人心易变,而人又太容易变老。现在看着好的,谁知道十几二十年后是个什么样子。在我们小百姓的家常话里,便有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的说法。客栈帐房不等于掌柜的,娶了帐房的闺女,等到掌柜的想要换人,帐房有再大的功劳,天大的本事,也是要换个地方的。而且太早的惦记客栈的下落,掌柜的又如何会高兴呢?”

    唐朝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你还没生出儿子,你男人还刚刚登上皇位,现在就拉帮结伙的,是不是太早了些。

    而且是人都会老。你现在就下注委实过早了些。别管是尚书的闺女还是宰相的女婿。等到你儿子长大的时候,估计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

    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