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抽奖大亨-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那个技能点,当然是等四周无人时再做决定,是按原计划投入到溯本追源上救治马建国,还是投入到其他技能上,还是攒着,他还没想清楚。

    技能点还是很稀有的,到现在为止也只见过一个,不能随随便便就消耗掉了。

    “江总?江总?”亚历山大看着江远,对方的不搭理让他有点不爽,又有点紧张。

    江远回过神来,笑道:

    “我们去看真正的神器,此行的最大目标!”

    亚历山大略带惊讶。

    最大目标?

    听这语气比万米油气开采和喷射塑形船更强大,这是什么?

    考虑江远的目的很明确,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

    亚历山大想了想,便尝试地问道:

    “海底勘探技术?”

    江远冲他举了举大拇指,但是没说话。

    亚历山大只能郁闷地跟在后面。

    这次见面太失败了,一直被江远牵着鼻子走,到了现在他已经没有多少操作空间。

    如果跟江远继续协议,那么毛熊国内必然要爆炸,刚才的记者肯定会把今天展示的技术公开出去,他必须花费大量资源才有可能搞定。

    如果不跟江远继续协议?

    那更糟,之前起起伏伏的好感度告诉他,这位天选之子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

    没有健康药剂,还不如死!

    众人乘坐小艇转到了另一艘船上。

    这是一艘常规的华国708深水工程勘探船,在它一侧吊机上,一艘小型潜艇正在被缓缓放入水中。

    小型潜艇整体为白色,底部为红色,造形像一只张大嘴的鲨鱼,侧面写着蛟龙二号。

    江远跟勘探船上几名极为恭敬的工程师握手,然后才自豪地指着蛟龙二号对亚历山大笑道:

    “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是深思集团跟华国深海研究所合作的产物,它将把我们带进真正的海洋时代!你很快就会发现,海底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富饶!”

    

第351章 海底勘探() 
海底勘探非常麻烦,还非常烧钱。

    一般的海底勘探方法就是人工制造地震波,然后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海底地质构造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起三维模型。

    别的不说,工程勘探船光一天油费就几十万。

    为了制造地震波,需要把压缩空气枪放入海水中。

    为了检测地震波数据,需要把压电地震检波器布置到海水中。

    以前用的方法时长长的拖网,把采集电缆和水鸟放入水中,利用采集电缆接收各岩石层反射回的不同特性的地震反射波。

    但是这只限于浅海,因为海水会对地震波检测造成极大的误差。

    勘探深海就需要把压电地震检波器尽量放到海底,越靠近海底数据越准确。

    这就需要载人潜水器了。

    华国以前用蛟龙号时,下潜一次设备成本就超过200万,每次航次十几次下潜,然后需要保养维护,再烧掉五六百万。

    当发现某块地表可能存在油气田时,还要下钻头进行测试。一套钻头又是几十上百万,如果测试失败,这钻头钱又算白白浪费掉了。

    另外,蛟龙号的体型很小,载重有限,用于采集海底物质的重力柱容量有限,好不容易下潜一次,很快就要上浮,这就更浪费了。

    所以,就有了蛟龙二号。

    对于这个项目,江远实际上参与不深,他只是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在国家上层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了一块‘深海用超级电池’提供给蛟龙二号,把蛟龙号的110千瓦时的蓄电池提升到了120万千瓦时,简单粗暴地解决了能源问题,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富裕。

    另一个是用科技定向进化强化了地震波分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海底地质成像的准确度和速度。

    于是,蛟龙号脱胎换骨了!

    当时,江远拿出超级电池……其实就是包上外壳的能量结晶……的时候,蛟龙号项目组简直疯了。

    同样的体积,差不多的重量,电池容量提高了1万多倍,这还是电池?!

    这是核弹吧?

    他们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江远要卖掉新型锂电池技术,国家还没意见,原来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技术!

    后来,江远又把地震波分析技术提高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时,蛟龙号的工程师看江远的眼神就如同看神一般,崇拜到了极点。

    当然了,江远给他们的只是电池黑盒,不论如何都不准拆开的。

    有了这种电池,无数技术难点都不再困难,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原本的蛟龙号能在海底作业10个小时,现在肯定可以增加无数倍。

    另外,电池不足导致载重不够,载重不够导致重力柱小,最终导致蛟龙号不得不频繁下潜上浮的问题,现在也解决了。

    甚至连成本都极大降低了。

    蛟龙号每次下潜时其实是帮着一块上吨重的铁块的,然后再上浮时松绑,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电能消耗,但是非常烧钱。

    一个航次,上浮下潜十几次,就要扔掉十几吨铁块。

    现在不需要了,电能是绝对充裕的,直接用电机推动上浮下潜就行,节省了大量资金。

    总之,电池的巨大跃进给蛟龙二号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

    只不过在江远的强烈要求下,华国深海研究所为了加快研究速度,蛟龙二号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跟蛟龙号相同的设计,外形几乎一模一样。

    正因为此,蛟龙二号的极限下潜深度还没有达到江远需要的一万米,只有七千米(这仍然是全球同类作业型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

    所以,这艘蛟龙二号,其实不如叫蛟龙改更恰当点。

    华国深海研究所正在研制的蛟龙三号,才彻底抛弃了蛟龙号的桎梏,充分利用超级电池的强大。

    等明年年初蛟龙三号问世的时候,江远万米勘探的目的才能完全达到。

    即便如此,蛟龙二号已经远远不是蛟龙号能比拟的了。

    亚历山大显然从新闻上看到过蛟龙号,对此他非常眼馋,有了蛟龙号这种勘探利器,他的个人财富很容易就能翻个数倍。

    可惜,以毛熊的堕落科研实力来说,这注定只是幻想。

    在众人瞩目中,蛟龙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海面上。

    由于增强了电机功率,蛟龙二号的下潜速度达到了50米每秒,移动速度更是比之前翻倍,一次性持续工作时间更是超过200小时!

    当然,绝对不可能一次工作200小时,机器没有问题,3名潜航员也受不了。

    江远把亚历山大和玛利亚的加入了内部频道,他们可以从dt2听到蛟龙二号的语音汇报。

    三分钟后:

    “一切正常,蛟龙二号已经触底,深度5813。”

    亚历山大注意到,周围的工程师只是简单鼓了鼓掌就散开各自回到工作台工作,显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说明蛟龙二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船上的总工开始发布命令:

    “按照原定计划,开始执行勘探任务,方向东南,坐标。。。。。。”

    在陆地上,人类一般使用电磁波远程传输信号,但是在海中电磁波受到严重干扰。

    蛟龙号深入海底数千米,为了保持跟母船的联系,采用了声音传播信号的方法。

    声波在水中的传输速度只有1500米左右,以这里5800米左右的深度,来回需要7秒。

    所以,过了一小会才收到潜航员的回复:

    “是,开始执行任务。”

    这时,亚历山大发现自己眼前出现了一个三维的海底地图,一个梭形的红色图标显示在中间,它周围起伏的地形完全标识了出来,远处则是一片空白。

    在亚历山大眼中,红色梭形图标上方显示着小字,还被贴心地翻译成了毛熊语:蛟龙二号,深度5813,坐标。。。。。。

    很快,蛟龙二号开始移动,然后奇迹出现了,三维地图逐渐填充,地下地质情况也开始绘制出来。

    起起伏伏的海底地表下,出现了各种颜色的大块分布。

    “深灰色的是无用的岩石和泥土,黑色的是石油,灰白色的是天然气,其他颜色是各种资源矿产。”江远指着空中的虚拟图像笑着介绍道。

    亚历山大已经震撼得无法言喻,他从没想过如此直观快速的海底探测方法。

    一大片一大片的深灰色出现。

    很快,地图西北角的边缘开始出现了黑色和灰白色的大块,一直向西北和地下蔓延,超出了探测范围。

    红色的铁、蓝色的铜、紫色的硫化物、黄色的锰化物,五颜六色的资源矿产如同繁星,分布在海底深深浅浅的位置,等待人类开采。

    海底的财富从没有像这一刻一样坦露在外。

    蛟龙二号以25节的航速继续向东南航行,地质地图逐渐地向未知的空白推进。

    亚历山大呼吸急促起来,眼中逐渐充满了贪婪。

    海底真是太富饶了!

    海面上众人乘坐的工程船一路跟随蛟龙二号。

    这时,突然传来潜航员的汇报:

    “发现海底断层,估计超过1000米!”

    过了一会,地图边缘才出现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

    二号井口就要来了!

    江远眼睛一亮。

第352章 高层会面() 
“江总你看?”总工征求江远的建议。

    上级把蛟龙二号派到海深威的主要目的就是配合深思集团的行动,他自然以江远意见为准。

    江远假模假样地思考了一下,然后道:

    “那下去看看吧。”

    总工自无不可,命令道:

    “下潜,不要超过6000米。”

    亚历山大老神在在地道:

    “这个断崖,形成原因不明,深度在7500米以上。”

    “哦?”江远故作好奇,问道:

    “下面情况如何?”

    “这个。。。。。。”亚历山大有点尴尬。

    当初伊万诺夫家的勘探队在发现一号井时,也发现了这个断崖,可惜深度实在太深,远远超过了毛熊人的技术范围,只能草草作罢。

    江远耸耸肩,表示明白。

    他当然知道结果是什么,如果毛熊能发现了二号井,哪还轮得到自己。

    按照《全球海底矿产地图》的数据,二号井深度8500米左右,蛟龙二号的极限深度也仅仅是7000米,能不能探测到二号井,还要看运气。

    果然,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海底地质地图上的蛟龙号不断下降,海底断崖却笔直地向下,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过了一会传来了蛟龙二号潜航员的声音:

    “目前深度6000,依然没有触底,是否继续?”

    3d地图上,蛟龙二号下方依然是一片空白,仍然不见地面,如同通向地狱。

    总工看了看江远,然后道:

    “继续下潜。不要顾忌电量了,打开回声探测仪测量深度,打开主动声纳地形测量,把数据整合到地图上。”

    几秒钟后才传来反馈:

    “是。”

    很快,3d地图上,蛟龙二号下方2500米左右终于出现了海底地表。

    不过地表地形来源于声纳测量,非常模糊,不像之前那么精确。

    “这里怎么这么深?居然有8500米?”亚历山大吃了一惊,脸上有点发烫。

    他的勘探队只告诉他至少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