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贾珠乃是外臣,无召不得擅入:妹妹必得跟祖母母亲说过话,才会见他才是。他只在外面静等,忽然妹妹跟前的内侍向他招手。

    贾珠疑惑地跟了过去,然后就在自家书房外见到了……他比妹妹反应快了太多,直接大礼参见,却声音很轻,“微臣参见陛下。”。。。

第94章() 
赵之桢笑眯眯地看着贾珠得了句“平身”后缓缓站起身来,还很是悠然地欣赏了下贾珠的惊容――你还别说,贾珠这副表情跟元春听说他也要跟来时的模样有七八分像。

    他略等了会儿,才道,“爱卿不请朕进门坐坐?”

    贾珠心知圣上微服到访不想闹得人尽皆知,不然就跟妹子一起进大门了。

    而且人都来了,他也不会再假惺惺地劝诫圣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早就知道妹妹与圣上相处十分融洽,这回竟能跟着妹妹一起回娘家得足了“里子”,何不见好就收?

    老老实实把圣上引进书房,落座之后房里当值的小厮们连大气都不敢出,双手端着茶盘,明明是缓步前行,可茶盘里的盖碗一路都在轻轻颤动。

    贾珠眉头微皱,他干脆把茶盘接到手里,示意小厮退下。

    小厮心中感激,快步出屋,终于长舒口气:圣上的威势可真足!虽然总是笑眯眯的但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要了自己小命哟。

    说荣国府显赫,那是相对于寻常人而言。

    贾珠也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自从宁荣两位国公先后去世,别说一等人家,连二等都高攀不上。父亲母亲乍听妹妹封妃的旨意,都喜得有些手足无措,连打赏都隔了好一会儿才想得起来。当家老爷太太尚且如此,就莫对下人们太过苛责了。

    话说赵之桢此来,倒真是公事为辅,闲聊了一会儿干脆又嘱咐了几句:查访温家家底和势力之际也要小心为上。

    当初道出温家底细之人,正是贾珠的姑父林海:他正是扬州人,又在当地执掌了十多年的盐政,南方数省内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没有他不清楚的林海可谓江南百事通。

    赵之桢也是越听越心惊。

    一个在鱼米之乡驻扎十数年,可以插手当地政事的将军,若是赶上个“好时机”,比在西南自成一国,并打算谋夺江南的平南王也不差什么!

    那些两面三刀,抱着投机心思的臣子实在靠不住。到了南边,他们若是见势不妙,随时都能倒向温家。

    可是真派了心腹爱臣过去,比如贾珠,是他既信得过又寄予厚望,在南边亦有人脉声望的人物。

    无奈温家乃是武官,逼急了可没那么多讲究,抬手一刀下去,来个先斩后奏赵之桢深信温家做得出来――纵然因此拿到了温家不臣的证据,可以堂堂正正地处置他,为他忠心办事的亲信小命也葬送了:若是有个好歹,莫说他的心尖儿饶不饶得过他,他也没脸再见元春了。

    贾珠却是踌躇满志:妹妹宠冠后宫,娘家亲眷们也只是入得圣上眼里耳中的机会比旁人多得多机会要有能耐抓得住才好!

    他当然知道南下此行未必顺利,夺人饭碗断人财路,就是生死仇敌。因此陪他赴任的亲随,除了两个常年为他处理庶务的师爷,其余随从都是昔日祖父贾代善的亲兵的子孙。这些人在自家被乱军包围的当日,忠心耿耿,不急不慌之外,更是显出了不凡的手下功夫。

    赵之桢此时又道:“千万小心,自保为要!金陵王家甄家都是你们的姻亲,朕会让王子腾和甄应嘉听你调遣,再派上些侍卫,好歹能护你周全。”

    贾珠连忙起身谢恩。

    同时他心里也在琢磨:果然,王子腾与甄应嘉还是把他的话听进去了。因为跟错了人而被闲置或是冷落了小一年的二位老爷算是没白忍气吞声。

    挂着“待罪”的名头,而不知道还没有机会“立功”这二位的日子可很不好过。

    看人下菜碟儿也是官场常态,这二位老爷当年也很是在大皇子与太子之间摇摆过,若非元春从侧妃到贵妃步步都迈得踏实不已,这两位也未必还能生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念头:你可听说过不记仇的圣上?!

    君臣聊了会儿南下后的安排,尤其是由谁来传递消息,万一事有不遂,又该去寻谁相助总之说了足足两刻钟,赵之桢吃了半盏茶,又传令召见贾蓉。

    却说偏疼他的姑妈风光回娘家,贾蓉自然早早到了荣府耐心候着。万没想到姑妈还没开口,他让内侍找来,先见着了姑父。

    当然,这声“姑父”贾蓉也只敢在心里叫上一下。

    话说,在堂叔贾珠的帮衬之下,贾蓉清整宁府乃至整个宗族的手段可谓又快又狠,还很准:先是软禁了父亲,更是一口气把闹事族老的位子全都削了,让这些老族老们的儿孙把自家长辈带回家里照管。

    贾蓉乃是从军中发迹,行事与贾珠略有差别:他可是先兵后礼。听到被管起来的老头子抱怨连连,他开了宗祠,把各位老爷,以及这些老头子家里真正管事的儿孙叫到一处,给族人们好生分说了回利弊。

    他削下去的族人都是废太子一系。

    贾蓉第一份差事就是圣上的亲兵,如今宁荣两府加在一起,他也只敬重贾珠,就连贾琏也未必真地着紧。正因为在族中顾忌有限,他开场白就说得贾赦与贾政二位老爷脸色骤变:家中好不容易出个贵妃,又在圣上跟前极得体面,眼见着宁荣两府发迹近在眼前,何苦让圣上想多给自家人恩典的时候心里还时不时地冒出“废太子”这根刺?

    就算自己前程注定,你就不顾念儿孙们了吗?连亲爹都看死的贾蓉,说这话的时候谁都不敢小瞧。

    贾赦倒是被镇住了――他手里见不得人的阴私事实在是不能闹将出来。

    贾政深觉不妥但也只长叹一声,终究什么都没说――他一直都看不惯贾珍言行,但对这个霸道又狠辣的堂侄说不过更斗不过,可不就一直眼不见为净了。至于贾蓉,手段竟是青出于蓝,而且他做事占理!

    贾政无奈之余,再瞧了眼下手安坐的儿子贾珠。长子的赞同之意,简直就是一目了然!贾政才能平庸,但却有自知之明,知道儿子颇得圣上看重他深信圣上的眼光,自然也相信儿子的手段。

    罢了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将来还是都交给儿孙吧。

    贾珠倒是不知道父亲经此一事“大彻大悟”,他准备了一肚子安抚且说服父亲的话,居然全没用上。不过没用上才是好事一桩,再怎么劝解,毕竟是分歧,父子之间总难免要“红个脸”不是?

    却说,大棒砸下去,也不能忘记甜枣。之后,贾蓉在年轻人之中挑选了有真才实学,或是真正有些见识的人物,考验一番之后便用心扶持了起来。

    果然恩威并施之下,族人们逐渐对贾蓉这位年轻的族长伏膺,这些族人怀着憧憬,甭管是从文从武,亦或是只忙活族务,将来成就如何另说,总之族中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模样。

    不到一年的功夫,族中事务井井有条,族中风气也为之一变,这些传到元春耳朵里,她大为欣喜之余,更不忘跟赵之桢念叨一番。

    元春很是兴奋,拉着赵之桢“振振有词”,“我娘家说实话真正出挑的也选不出几个,蓉哥儿年轻,忠心,有手段,不夸他就只能反复夸我哥哥啦。不过总夸我哥哥,也有点不好意思不是。”

    忆起当时情景,赵之桢依旧忍俊不禁,转头便对贾蓉道,“你姑妈可是对你赞不绝口。”

    贾蓉有贵妃“护身”,面君次数多了,对圣上也不再如何拘谨,“回圣上的话,没有圣上、贵妃还有叔叔壮胆,微臣也是不敢这样一了百了的。”

    赵之桢大笑,“一了百了是这个意思?”

    贾蓉干笑两声,“活学活用。”

    让贾蓉一番抽科打诨,气氛再次松快起来。加上贾珠,三人说话倒真有点家人坐在一处闲聊的意思。

    而在荣国府后宅中堂高座的元春,把自己团团围绕起来的家人,也是喜笑颜开,心中更是无比踏实:没有那个奢华景致的园子,甚至屋中的陈设与她出嫁前别无二致。

    她日子过得顺意,也实在没必要在家人面前再绷着。

    她笑盈盈地问过家人的近况,就听邢夫人忽然开口问起,“听说吴贵人家里得了消息,便造起院子我们也想为贵妃尽些心意呢。”

    元春点了点头,“大伯母有心了。”

    凤姐儿即使没抬头,也知道贵妃的目光已然落在了她们婆媳身上。她当即笑道:“再用心孝敬,终究不敢自专。”

    在座的都知道贾赦一度亲近废太子,贾琏和王子腾可都偏向过大殿下;不止是邢夫人王熙凤婆媳,贾琏屋里那两个财力惊人因而底气十足的姨娘也想靠上贵妃这棵大树总之荣府大房上下都迫切地想要且必须讨好贵妃。

    这话在理!凤姐儿没有前世那样掌握荣府财权的机会,自然没有胆大妄为的机会,充其量也就是泼辣一点。有她来看着邢夫人也是好事,元春也微笑道,“正该如此。圣上不喜奢靡,咱们家又不断吃喝,不必学那些人的轻狂样子。”

    依元春如今的位分,莫说当着娘家人,就算面对圣上也多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众人纷纷应是,心中齐齐道:贵妃比出嫁前可霸气忒多!

    话说回来,她对大伯母和堂嫂如此直白也不是毫无缘由。

    贾琏能入仕,还要多谢赵之桢,虽然元春也知道这位耳根子挺软的堂兄有过好一阵地犹豫和挣扎,最终他还是坚持两不得罪,而且还稍微那么多偏向一点大殿下。纵然赵之桢还是王爷,元春还是侧妃,见贾琏如此也就不再费心拉扯了。

    贾珠贾蓉先后得了圣上青眼,而贾琏却是原地不动大家都知道因由,不过现在可真没谁敢出面替贾琏求情,至少贾琏自己都没这个胆量。

    王夫人却是另有一番愁事:她娘家嫂子,也就是王子腾之妻最近手段频频,王夫人十分犹豫,要不要尽早告诉女儿。虽然女儿知道,怕是少不得一场大怒,没准儿牵连到她那兄弟,大家都得跟着没脸。

    众人陪着说笑了好一会儿,元春这才转向祖母笑着问道,“妹妹们呢?怎么不见?”

    迎春、探春和惜春得了旨意鱼贯而入,来到元春身前,先规规矩矩地一齐行了礼。

    元春挨个拉起,仔细瞧上一回,又问起她们如今在读什么书,三春依次答了。

    元春又道,“表妹们是不是也在外面等着?还不赶紧进来。”

    黛玉宝钗也领旨进门跟前世一样,宝黛二人依旧是诸姐妹们最为拔尖儿的人物,无论是才情还是容色。不过此时的黛玉面色并无半点愁苦孤单之色,身形虽然略有不足,但小脸煞是红润,她的小手让做了贵妃的表姐拉着,还能稍侧过头对母亲贾敏俏皮地挤了挤眼睛。

    而宝钗却没有黛玉那份活泼和坦然,她即使打了脂粉,但眼中的血丝和眼下的微青都让人一目了然。

    薛姨妈身上又没诰命,此时也不在房中。面对贵妃,纵然是待人接物几乎无可挑剔的宝钗也多了几分茫然和心虚。

    宝钗的反常,在场之人有几个看不到眼里?

    元春跟赵之桢待得久了,说话越发直截了当,“可怜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