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儿满月,亲戚们能好生聚一聚、乐一乐自是美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从不避讳,“您二哥回京了,圣上又刚刚痊愈,宝儿满月不好操办吧?”

    赵之桢道:“我问过妃母,她说该如何就如何。晗儿和暄儿婚事也照旧,不过等晗儿成亲,我要到北面走一遭。”

    元春点了点头,“横竖离得近,年底您也就回来了吧。”

    “这是当然。”赵之桢如今也是什么话都肯说,“以后就是我想跑远点,父皇未必肯依。”

    在宫中,圣上与贵妃也是一样无话不可谈。

    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这二者圣上全都当得起……凭圣上的眼光如何不知道太子并非明智之选,但他总是自欺欺人地觉得太子还小,他迟早会长大、开窍,无奈现实直接给了圣上两嘴巴,然后……圣上就被抽醒了。

    “我以为他最起码也是跪地痛哭认罪……”圣上的心都凉透了,“他倒是肯认罪,我怎么能把江山交给这逆子!”

    太子的确是跪了,也哭了,更是认错了,父子一番恳谈……贵妃只听说圣上砸了东西……她挽着圣上的胳膊,劝道,“不能强求。”

    二人相依相伴几十年,圣上哪里听不懂贵妃说的是先帝?他转过头看着贵妃,“我小时候没少因为他吃苦,不想儿女们与我经历一般,万没想到!万没想到啊!”

    圣上越说越来气,“哭够了他竟然跟我抱怨,说我太偏疼他兄弟,你听听这叫人话?!还质问我要是真疼他,为什么一直提拔老大荐上来的人,还问我为什么老七要马给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却总是驳他的面子!”

    贵妃都听乐了,“我都替您委屈。”就费家那样行事,若非是太子的妻族,全家坟上的野草都得半人高了。

    圣上怒道:“我不委屈,我憋屈!”

    大病初愈的圣上底气不足,说了这么些话,就累得不行,整个人沉到软枕堆里,任由贵妃给他揉捻,缓了一会儿才幽幽道,“他不把我,不把江山百姓当回事儿,我也不把他当儿子。”

    太子被废被圈已成定局,贵妃捏着圣上的手,“您还能抱怨,一抱怨就是这么久,还抱怨得这样有条理……我终于安心了。”

    圣上一噎,旋即无奈道,“你啊……”

    圣上和他的儿子赵之桢性情相差甚远,可这父子俩身边都有一个怎么也生不起气来,喜怒哀乐都甘愿与之分享的贴心~红~颜。

    两日后,圣上下诏废太子。大殿上端坐之上的圣上瘦了一小圈儿,且气色不佳,但从容依旧,怎么看也都不是“暴毙”之相。

    随后便是封赏有功之臣:为首的自是挺身而出的赵之桢,他晋了亲王,也是诸位皇子之中唯一的亲王。而大皇子与三皇子爵位未变,而小皇子们也暂未封爵……众臣瞬间明了,这是要留给新君施恩了——圣上生了隐退之心。

    散朝后,圣上更是把赵之桢留在宫中,父子说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话。

    回府后,赵之桢面对元春,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元春睡了一整天,此时很是清醒,一看王爷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全是喜事。

    赵之桢深知元春已经从他的脸上瞧出了端倪,当即也不在犹豫,先把好事儿都一股脑儿地“交代”了。

    圣上的行动真是连点揣测的余地都没给大家留,就差直接告诉众臣和他的儿子们:皇位归你老七了。老七,你好生准备一番吧。

    得偿所愿,赵之桢自是狂喜,不过全喜在了心里,在人前言行举止一概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他越是不骄不躁,沉稳有度,圣上越觉得亏欠他这个儿子,以及养大这个儿子的爱妃。

    想起那个明明疼到了“要星星都不敢给月亮”地步,却还斥责他太偏心的次子……圣上这回是铁了心,只要收拾完残局,就把皇位彻底交到小七手里。

    好事说完,剩下的……赵之桢轻声道:“算是不好不坏的吧。”原来圣上在放小七出宫之前,要求儿子与温家结亲——温家便是太子的母族。

    说来也挺有意思,废太子的外祖父和舅舅们一直都与废太子不甚亲近,在废太子谋反,消息传到南方,这一家连忙上了请罪的折子,并严守大营静静等待钦差到访……摆明了完全不想跟废太子搀和……

    太子被废,他的亲舅舅们毫无牵连也不可能,但圣上的意思明白极了:他不能让当年助他登上龙椅,且一直忠心耿耿的老臣没个好下场,不仅如此,即使儿子登基,也要继续重用这一家人。

    听王爷嘀咕了好一会儿,元春终于忍不住一巴掌拍到赵之桢的大腿上,“您能给个痛快话吗?”

    赵之桢抿了抿嘴,望着元春道,“健儿……你看成吗?”

    元春一笑,“那我得空要细细看看温家的姑娘啦。”

    赵之桢长出一口气,“哎,你亲自挑选,我才放心。”温家的姑娘给晗儿做侧室并不妥当,而且他绝不肯让韩家借着一场婚事再跟温家搭上什么关系!

    数天后,宝儿满月,又过了几天,世子赵晗大婚,之后赵之桢便离京到北面大营里待了半个月,再回来正好赶上女儿赵暄的婚事。

    转年,正月里圣上又病了一回,等开了春他老人家果断地退位,由第七子赵之桢继位。

    同时圣上还下诏,册立李贵妃为后,当然,圣上升格为太上皇,贵妃也跟着先由皇后再变成太后。

    光是退位和登基这两样都让礼部还内务府上下忙去了半条命,而新君赵之桢看来还算体谅他们,即了位便下诏立王妃韩续为后,元春为贵妃,之后并没再急着册立太子:因为他告诉他的嫡长子,你先顶着皇子的名头到北面大营里吃几年沙子去!

    赵晗一点异议都没:他知道他老爹其实也让他那个神奇的二叔刺激着了。不过能接触军务,甚至亲自上战场指挥搏杀,赵晗禁不住热血沸腾,期待不已。

    至于元春再次跟前世一样做了贵妃,却不会再感怀过去了:赵之桢登基与前世没什么差别,不过前世她住凤藻宫,这辈子她得待在景仁宫——景仁宫可是东六宫之中距离乾清宫最近的地方。

    只是先皇后,也就是废太子的生母因为坤宁宫修缮而曾经在景仁宫居住过一阵子,原先宠冠后宫的李贵妃如今的太后,入宫后都没动过景仁宫,她本人而是住到了景仁宫北面的承乾宫……

    仔细想想,元春自认这辈子过得很是顺遂,可在顺遂之中也难免一些小麻烦:果然元春带人收拾景仁宫,这消息传到太上皇耳朵里,之后他老人家沉默了约莫两刻钟。

    等这些话再转回元春这里,她只笑了笑,“您又何必呢。”

    她这个“您”,说的当然不是太上皇。

第90章() 
当然,“多嘴”之人也不是王妃韩续……这位如今该改口称呼为皇后娘娘。

    新君赵之桢在乾清宫忙得脑袋都抬不起来,皇后韩续和元春也一样,都在整合自己身边的势力,收拾自己的地盘。

    平心而论,韩家的实力还是比自己的娘家要强些——因为姑父不姓贾,元春一直觉得姑父姑妈帮衬她们兄妹,靠的是情分,而非本分。

    要说韩家原本势头极好,可惜这一家子很是“骑过一阵子墙”,全家人现在自然为前程忧心不已。不过,娘家处境不怎么样,也是韩皇后的机会,让娘家真正成为自己臂助的好机会:不让他们跌个大跟头,他们怎肯任你驱策?

    只是元春并不相信虽有野心但懂得进退的皇后会忽然转性:糊涂又冲动,把正经事丢一边,入主坤宁宫就要跟她“争宠”。

    依她估计,皇后开始“发力”,至少得是皇后所出的三皇子年纪大些,显出不凡天赋之后。

    而事实……果然不出元春所料,午后皇后打发了跟前女官专程向她“告密”:据说是“那位”在太上皇面前嘀咕了几句。

    “那位”自然说的是赵之桢的生母,如今的太贵妃——母以子贵,赵之桢登基,她也跟着晋了一级。

    抱琴为此还亲自跑了一趟。

    这消息也的确经过了乾清宫大总管那边的印证:多年以来,赵之桢对元春有爱更有敬,王府上下全都看在眼里,如今这些人又大多跟着赵之桢一起搬入宫中,他们对元春的态度也是一如以往,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全都有问有答。

    元春也不觉得皇后会为这等小事扯谎,而且太贵妃的性子……可不就是欺软怕硬?不过太妃不敢得罪儿子,未必不敢为难下儿子的宠妃。

    想到这里,元春忽地一笑,“晚上可有话跟圣上聊啦。”

    反正在赵之桢眼里,生母因为自己的爱妃而吃几口干醋,他最多置之一笑,不会当真。他们一母同胞的兄弟三个,对待生母完全一致,都称得上“孝”,但“顺”却未必。

    抱琴端着参茶上前,“您的心也太宽了。”话里却带足了骄傲,谗言对娘娘没用!眼见元春吃了半盏,她接回茶碗,扭头瞥了眼座钟,“这会儿圣上没打发人来呢。”

    登基之后,赵之桢与元春相处起来,跟在王府时也没多大差别:若是赵之桢午后没派人过来传话,那就是他晚上要和元春一起吃饭并留宿。

    元春道:“他来了你们再叫我。”说完,便歪在引枕上闭目养神,心里思量晚上如何跟赵之桢开口,想着想着……她又睡着了。

    等赵之桢迎着落日余晖踏入景仁宫,元春睡眼惺忪,一身常服……还小跑着迎了出来。

    看她这副样子,赵之桢又多了桩愁事:元春月子没养好,至今还在用药。以前的她可绝没有这样贪睡……

    元春不知赵之桢的心事,微微一笑道,“今儿倒是早。”

    赵之桢直截了当道:“今儿跟父皇商议如何封赏林海和贾珠,自然顺当。”

    元春笑得更开心了,“姑父和哥哥该向您谢恩啦。”

    “应得的。”赵之桢抱住元春,二人相携进门,赵之桢才又笑道,“何须客气。”

    话说,乾清门之变过后,有大功在身的后~宫~侍卫统领,还有禁卫军统领以及麾下官兵要么加官,要么封爵,要么得了大笔赏钱,总之无人“空手”。

    但庆王、北静王、林海和贾珠等人的官职爵位都不见动静——这事儿根本就是明摆着的,新君打算重赏,而封赏这几位的官位,必须得有人先腾出来才行。

    庆王和北静王都是父皇的人,林海和贾珠要么早早便偏向自己,要么彻底就站到了自己这一边,于公于私赵之桢都想封赏得丰厚一些。贾珠是个翰林不难安排,但林海已经做了户部尚书,再进一步只能在礼部吏部之间挑一个。

    本朝官员在入阁之前,都要当上几年的礼部尚书。林海刚满五十,提入阁还是早了些。

    赵之桢也不想在父皇刚刚退位不足一年,就急着挤走父皇的心腹,换上自己的人——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何况父皇这阵子待他可是真好。

    为此,赵之桢也不免跟元春感慨几句,“父皇这般宽容疼爱,还是……头一遭呢。”

    元春拍拍赵之桢的胳膊,“那您就好生受用呗。”

    父皇的愧疚,以及急于补偿的这份心意,正如元春所说,他安心受用才是父皇最乐意看到的。

    平心而论,太上皇对儿女们都挺尽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