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之桢只得把心事放在一边,先问道,“有什么好事?”

    元春笑道:“石家公子来了。”

    “闹笑话了?”

    “没有,”元春接着道,“您知道王妃向来睁一眼闭一眼,我便跟着大爷跑去‘偷听’了一回。”

    赵暄和石江是在赵晗的书房里见面的,彼此之间还隔了个屏风,屋里更是有人值守……就算并非刻意,坐在隔壁的隔壁的赵晗还是把一切都收进耳中。

    而元春过去,则是为了照看赵暄——虽然她自问不太称职,可偏偏赵暄对她殊无排斥之意。

    听说元春也要跟着去见一见石江,赵暄痛快地答应了,“让你放心也好。”

    听到这里,赵之桢也欣慰道,“如此一来,我也放心了。”

    元春此时更是掩口笑道:“您知道石公子最爱说话吗?”说着,便万分佩服,“论温柔体贴和耐心,我都望尘莫及。”

    赵之桢也微微一笑,“所以啊,哪怕家世差了些,这桩婚事我也允了。”

    王爷这应对,跟元春的设想有点差别。

    元春这才拉着赵之桢的手,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回,“王爷有心事?”

    父皇对太子太好了,我羡慕嫉妒还无奈呢——就算二人几乎无话不谈,赵之桢还是没法把这番心事宣之于口。

    元春见王爷不答,又问,“这是从何说起?”其实她已经猜到王爷此番八成是因为太子而心情不畅,“莫非圣上要严厉处置费家了?”

    “差不多,”赵之桢轻叹一声,“涉及私贩盐铁,还有暗中跟平南王传递消息的费家人,尤其是身在北方的,都要收拾一番。”

    这自然是圣上的旨意,动用北面大营的官兵,除了在营中值守的将军,作为统帅的赵之桢自然也得了消息。

    元春道:“理所应当啊。费家的羽翼没了,他们就安心闭门过日子吧。”

    只是少了财源,太子的日子怕是要艰难了,而且……赵之桢摇了摇头,“费家像是坐以待毙的人家?”

    当然不是啦!费家后来做过平南王的内应,虽然这并非直接导致了太子被废,但至少也是缘由之一了。

    而最后干脆利落地除去费家之人……正是王爷。前世元春在东宫得知太子位置不保,惊魂未定之际,也听说了赵之桢的本事。

    这一世估计也是大同小异。

    如今连娘家都有了着落,元春几无心事,只剩宽慰劝解,顺便潜移默化地尽量把自己前世所知的人和事告诉王爷。

    至于能影响多少……不是元春自夸,她觉得如今她说话已经很是管用了。

    于是她轻声道:“他们若是会甘愿受罚,在私贩盐铁事发的时候就该收手了。我……担心他们铤而走险。”

    赵之桢深吸口气,“此事父皇自有计较。”

    圣上如何“计较”大家还没看出来,大年初五的白天,京城……地震了。

    只是这地震未免轻了些,京中只倒了些花架子和本就岌岌可危的窝棚和草房,只有几个百姓被砸伤,更无人送命。

    但一天后,直隶的消息传来,圣上就一点都庆幸不起来了。

    也幸好地震时正是白天,因此受灾最重的地方民房倒了无数,送命的百姓不过数百……

    大齐幅员辽阔,每天总有天灾**,圣上和百官赈灾早就赈出了丰富经验,何况这回其实称不上多么严重,但是一天后,又有百里加急的折子送到:直通京城与金陵的大运河直隶一段的河堤塌了……正逢冬季枯水期,因此受灾不重,不过那堤坝去年新修的,如今看来必有问题。

    河道堤坝一事尚无定论,无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出正月,又发生了日食。

    前世便是如此,因此元春淡然至极,反倒是王妃因为担惊受怕叫了好几回大夫。

    王妃韩续原本还为她那个野心勃勃的哥哥躲开了费家这一劫,而暗中欣喜不已——熟料运河河堤倒塌,其中牵扯到了韩续嫂子的娘家哥哥。

    韩大公子夫妇来央求过几回,韩续都没松口为嫂子的哥哥求情,逼得紧了她干脆地装起病来。

    而韩大公子在妹妹这儿碰了壁,便找到了赵之桢,这边话还没开口,王府长史匆匆进门来禀报:平南王反了。

第76章() 
不趁着大齐天灾**兼备之际趁火打劫,平南王都对不起他野心勃勃又在西南呕心沥血的祖宗们。

    平南王有不臣之心,几乎人尽皆知。今日起兵谋反亦在赵之桢意料之中,因此听到消息之时脸上连点震惊之色都没有。

    可大舅子韩大公子却是瞬间血色尽褪。

    赵之桢道:“我要进宫面君。”吩咐大总管替他准备出门事项,又看向大舅子,“怎么?家里还有收尾没清干净?”

    赵之桢知道对韩家最该恩威并施,若想整合北面两处边关的防务,不再给平南王走私的机会,韩家也是不得不收伏。不过趋利避害、妄想左右逢源也是人之常情,既然韩家能从太子这边掉头再投向他,别再指望“深得他的信任”就是。

    其实韩大公子一直心中郁郁:我们父子亲近太子,还不是因为王爷您那会儿也站在太子那边儿!无奈这番话压根说不出口。

    而他听到平南王谋反,可不就心惊肉跳,如坐针毡,此时更是起身谢罪,“下官知罪,还请王爷指条生路!”却是连亲戚都不敢攀了。

    韩大公子这副惊弓之鸟的模样,让赵之桢暗中点了点头:认罪爽快,不强词夺理更不百般狡辩,比费大公子不知强了多少。这家人可真没作“奸佞”的本钱。

    赵之桢道:“此事不会牵连太过,越老实越不容易挨罚。”言毕,端茶送客。

    韩大公子出门,直到上了软轿,才敢抹去额上冷汗,心说比起他们父子的前程,岳家的麻烦只能先丢在一边了!

    赵之桢临出门之前,还特地让大总管转告元春:不必等他,今晚没准儿要夜宿宫中了。

    平南王造反一事大总管也没有隐瞒,知道如今局势跟前世她所知道的并无差别,元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王爷赢了。

    她正端着千字文,教健儿认字,忽然抱琴来报:大姑娘来了。

    就算如今大姑娘对家人脸色好看了不少,依旧是元春的稀客。

    大姑娘进门时脸上不仅挂着笑,甚至还揉了揉过来向她行礼的健儿,“健儿乖。”扭头便对自己的丫头道,“把那个匣子拿过来。给健儿的小玩意儿,拿着玩吧。”

    健儿翻开那雕花镂空的木匣子,里面有一颗精致的十八层牙雕套球,他捧起小球,眯起眼睛笑得露了一对小白牙——比他手里的牙球还白亮上几分。

    谢过姐姐,又让亲娘大手一挥,健儿抱着新玩具回到暖阁里撒欢去了。

    赵暄见状笑道:“真活泼。”又低头一瞄,“耽误健儿认字了。”

    元春道:“他也憋坏了,就放他一马。”

    赵暄忽然幽幽叹道,“我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我做得对,你们就都肯顺着我。”

    元春无言以对:她不满三岁的儿子都知道做错事要挨打挨骂呢……

    赵暄忽地抿嘴一笑,“今年就要出门,倒有些舍不得你们了。”

    她长相本就是各取父母的长处,没了那份横眉冷对的狰狞,只说外表真是……赏心悦目。

    今年秋天先是大爷迎娶李家女,两个月之后便是赵暄的婚期……此时元春也不得不认:有些姑娘,真得到了为~人~妻、为人母的那一天,才会迎来蜕变。

    赵暄不等元春答话,依旧自顾自道,“父王在府外数次召江郎的父亲说话,哥哥也暗中把江郎,还有他父兄探查了好几回……哎呀,还有江郎的朋友也没能逃过。”她越说那酒窝就越深,“江郎来诉苦,真是有趣得紧。”

    元春这才相信大姑娘真是闷得慌,过来跟她闲聊。

    不过这样毫不讳言未婚夫婿,个中更是没有多少羞涩,元春本想提醒一下,可一想这直爽的脾气又不讨人嫌,还是顺其自然吧。

    再说石江给王爷做女婿,实打实地高攀,大姑娘一辈子都保持着这样的“气势”也没什么关系:大姑娘自己爽快不说,娘家人也放心不是?

    元春也有点羡慕,不过她的娘家哪能跟王府比……转念一想,自己若是生了女儿,女儿不也摊上了这样的好娘家?上辈子的遗憾这辈子已经补全了大半,剩下的就由儿女来弥补吧。

    而赵暄果然不同以往,她看着元春从怅然到平和,竟道了句“你也不容易”。

    元春笑道:“谁活着容易呢……”

    赵暄沉默了一下,又问,“我要是早些懂事,是不是父亲哥哥都能待我更好一些?”

    这不是明摆着吗?大多数人不都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尺左右?大爷如今待你不错,也是本分大于情分。

    元春却不能再刺激大姑娘,只能含糊道,“等你当娘就懂啦。”

    “也是。”赵暄想也不想,“回头我就试试去。”

    元春赶紧按住跃跃欲试的大姑娘,“等你大婚之后再试也不迟!”

    元春起身之迅捷,下手之威猛,闹得赵暄一愣,还应道,“哦,好。”

    赵暄还是那个天生短根弦的大姑娘嘛,元春心满意足地坐了回去。

    送走赵暄,元春已经准备用晚饭了,没想到王妃韩续又派人来请。

    王妃跟她一直“井水不犯河水”,更是点头之交。韩家不仅对费家的盐铁买卖睁一眼闭一眼,同时也对薛家的生意颇多照应,为此元春也要回报一下。

    在王府内宅正房里,王妃一身常服,面色红润、中气十足地跟元春聊起了育儿经。除了刚怀孕时有些不适,韩续这一胎比元春都稳当一些。

    府里都知道王妃为了躲娘家的烦心人和事,连续装了挺久的病……当然,府里也都知道王爷无论公事私事都乐意跟侧妃念叨念叨。

    说完彼此的肚子,韩续便上了正题,“你娘家可好?”

    元春应道:“挺好的。”

    从去年年底开始,娘家几位族老加上嫡系,以及各房说得上话的兄弟,便坐在一起商量要把珍大哥哥的族长……扒了。这还是看在没了的贾敬份上,没有逼迫过甚。

    外人看着兴许觉得贾家外敌未去,内斗不止,大有笑话瞧……元春也是暗中开心坏了:珍大哥哥不再做族长,也就不能再代表宁府甚至贾家。

    在元春想来,拉扯娘家可不是事无巨细样样插手,只要把庸才赶下去,把人才扶上来便尽够了。荣府有哥哥,宁府有蓉哥儿,更有姑父姑妈提携,最后面还有王爷照看,可保两世荣光。

    至于更长远的,恕她有心无力了。

    王妃韩续自然不知内情,只是因为娘家给自己增添了无数烦恼,而和元春有些同病相怜的滋味,“劝又不管事儿,不劝眼睁睁地看他们摔跟头,又止不住心疼。”

    元春眨了眨眼睛,“不闻不问,直到尘埃落定?”

    韩续扭头端详了元春半晌,好似在猜测元春这话是否真心,“听着不坏,”顿了顿又道,“一定试试。”

    元春自己不过是个侧妃,就能大大方方地在娘家得了不少靠得住耳目,更有忠心的李大一家为他打理生意,顺便探听消息,身为王妃的韩续若是往韩家安插人手只会比她更理直气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