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出入王府的这位太医住得本就不远,见到王爷帖子,他用了不到一刻钟人就赶到了。

    话说元春前世身为宫妃,每隔三天自有太医前来给她请平安脉,现如今十天半月才能见一回大夫,她反而更是受用。

    而前世赵之桢绝无可能像现在这样,守着她陪着她还时不时地哄她说话,更目光灼灼地盯着给她诊脉的大夫。

    元春已经晕乎上了:呆呆看着赵之桢面带微笑地送走道喜的大夫,又呆呆地让赵之桢横抱起来,颠了下接着转了好几圈儿……她搂着赵之桢的脖子,惊呼了一声,“呀,要晕了。”

    难怪刚刚又胡思乱想了!又是肚里的孩子闹得。

    元春自己找到了理由,等兴奋至极的赵之桢把她放回榻上,她才又好奇道,“王爷这回怎么这么高兴?我怀健儿那会儿您可没这样。”

    粉面桃腮再配上这娇嗔的语气,让赵之桢如何发得了脾气?

    话说,赵之桢前些日子从贵妃那儿听说,父皇曾经隐晦地抱怨过他子嗣太少——圣上儿子多,他自然也喜欢自己的儿子多子多福。

    这也就是贵妃,看得出儿子对女~色~平平,就算圣上提醒了一回,都没胡乱插手往儿子后院塞人。

    如今已经成亲的皇子们,的确是赵之桢膝下最为荒凉:他三十好几的人了,不过两子一女。

    赵之桢显然不是不能生,他只是相较于其他兄弟是个异类,更愿意让自己喜欢的女人为自己生儿育女。

    而他放在心上的元春……也不是不能生,却似乎没有能“多子多福”的好身子。

    天下为生子而丧命的女人数不胜数,赵之桢怎么舍得让元春胎次太过频繁,以至于损了元气?偏偏可就在刚才,大管家悄悄告诉他:给王府请平安脉的太医说了,王妃有喜了,足足有两个月。

    顺便一提,王妃韩绪与侧妃元春太医用得都不是一个人。

    不知韩绪是不是要来个惊喜,总之直到今天元春也有了喜讯的时候,赵之桢都没从韩绪那儿听到消息,简直韩大公子来京不亲近他这个正经姻亲,而是去寻门路投靠太子……韩家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消磨了下去。

    这回赵之桢更是觉得:有话不说,八成是所谋者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元春再次有喜,赵之桢还是觉得整个身子都轻了几分。

    元春问了一句,等了一会儿王爷都没回答,她自是难免好奇,“可是勾起王爷什么心事了?”

    赵之桢无奈低声道:“父皇嫌我子嗣少……”

    元春一怔,旋即轻抚小腹,“哎呀,我觉着这一胎是姑娘……”万一真不是男孩儿,她也有说辞不是?

    赵之桢笑道:“四五个足够交代了。”顿了顿,更是贴在元春耳边道,“妃母说了,父皇其实是对韩家不满意。”

    其实当时在贵妃的承乾宫中,圣上的原话是,“老七娶的三个媳妇,哪个肚皮都不争气。”

    圣上他老人家分明是对韩家借着老七搭好的晋身之梯前去投靠太子,不怎么舒坦:韩家哪是什么有底气“挑三拣四”的人家?

    执掌一地兵权的封疆大吏明晃晃地亲近太子,不怪圣上心里别扭了。贵妃最是了解圣上的心意,她一撇嘴,“这一个过门都一年多了,也没动静。”

    好在圣上也只是暂且抱怨一下,并无真地处置韩家之心,他思量了一会儿,又道,“老七孩子也少了些。”

    贵妃道:“还不是您害得老七常年不着家?再说了,我瞧着晗儿极好,生一群败家子也比不过有一个人中龙凤。”

    圣上也笑了,“瞧瞧,我才说了一句。”

    贵妃也撑不住乐了,“回头我跟老七和他媳妇都说说。”告诉老七对韩家不用太客气才是正经呢。

    这边贵妃刚跟儿子说完体己话,还没来得及召见儿媳妇,韩绪这边就怀上了:韩绪和元春有喜的消息是一起送进宫来的。

    贵妃心中自有计较,只是面儿上哪个都没亏欠,打发人去王府赏了东西。

    却说韩绪怀胎比元春早上将近一个多,可消息却是一并传出来:说实话她真没有抢元春风头的心思,第一胎她只是求个稳妥罢了。

    作为王爷明媒正娶的王妃,韩绪可不会像她娘家嫂子建议的那样,亲自下场跟侧妃斗个高下。

    她要的是尊贵和体面,这些东西只要她不惹怒赵之桢,自然不缺。如今又要有儿女傍身,韩绪就更不在意王爷歇在谁的屋里了。

    反正一个月里,王爷纵然在京城,也不过来看她两三回,而后院里那几位姨娘每月也能见上王爷一面,剩下的……不用问,晚上只要去侧妃院子自能寻到王爷。

    曾经韩绪也胸闷过,可只要想起她的心上人表哥——这位表哥跟王爷无论外表气势还是秉性,就没有一处相似的,韩绪也是心绪渐平。

    显而易见,她不喜欢王爷,王爷也不喜欢她,不过是夫妻凑合着过日子,各自留点余地自是平安无事。

    她万没料到,这么快就有了孩子!而有了孩子,孩子的爹可不就……在她心里更不要紧了?

    因此赵之桢来探望韩绪时,韩绪一脸喜色,微微垂头,双手搭在腰间,虽说对话如流,可心思愣是一点都没放在王爷身上。

    赵之桢只觉得自己在这屋里竟是“外人”……他有些不快,可旋即又暗自松了口气:韩绪不比刘娡,这样也好。

    从韩绪这儿“点过卯”,他抬脚便去了元春的院子。进门之后,赵之桢发觉儿女三个居然都在,难得“人来的齐”,他便吩咐厨房,做些大家都喜欢的小菜。

    元春这边煞是热闹,韩绪……却也不寂寞就是:她娘家嫂子来了。

    因为几番手段拙劣至极,韩绪的嫂子在家闭门思过了良久,终于有机会再来王府……送信。

    韩绪嫂子娘家虽不如何出挑,却也有人做官,这样的人家总有个把聪明人。至少韩绪这位嫂子让娘家人好生教导过后,再来面见韩绪,举止言行就挺像样子了:尊卑亲疏远近,拿捏得都算妥当。最起码不再把韩绪当成小姑子,而是高高在上的王妃。

    韩绪嫂子十分恭敬,“恭喜您啦。”说着,便把礼单奉上,“老爷当年便说过,您是有大造化的。”

    韩绪和嫂子闲聊了一会儿,便露了乏,嫂子此番极有眼色,当即告辞而去。

    送走嫂子,韩绪换过衣裳,拿着厚实的礼单,冷笑道,“无事献殷勤……”

    她猜得一点不错,翌日赵之桢便在书房迎来了韩绪之兄韩家大公子。

    韩家大公子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比他媳妇更为恭敬,神情语气也更是真诚,“还请王爷示下!大恩大德,必不敢忘。”

    而赵之桢看着眼前薄薄的笺纸,陷入了深思:太子让韩家帮他抓个人,还是出关抓人,不仅不要惊动他七弟,更不能让这个人落到父皇手中。

    若是他没料错:他的好二哥太子殿下最大的麻烦应在南方,而不是北面大关之外……这里蹊跷太多,太子如何不知韩家与他的关系?若是逼得过了,韩家如何不向他求援?

    因此赵之桢沉声道:“此时你若是还有侥幸之心,谁都救不得你。”

    却说赵之桢的书房里气氛凝重,元春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凤姐儿来告状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回是个长得像男主,性子像元春的女娃啦~~

第64章() 
凤姐儿这回既没叫上王夫人,更没拉上李纨;只带了一二心腹便来了王府拜见元春。 乐文移动网

    在元春看来;琏二哥“先斩后奏”带着一对姐妹花回府;纵然事出有因,也活该让堂嫂王熙凤磋磨一回。

    除非是长辈指来的人;不然后宅里添人;总是要提前跟媳妇儿知会一声。

    元春也就是不能明说,其实她对大伯和堂哥这父子两个的操守,尤其在女~色这块儿;很是……有意见。别说她了;就是男人也一样看不起那种见了美人就走不动道儿的主儿,譬如贾珠。

    好在贾琏这回没有误了正事,贾珠才默许那对姐妹花留在府中;还特地让媳妇李纨和妹妹探春一起劝解、安抚凤姐儿,给足了凤姐儿脸面之余;也请她稍安勿躁——其实,无需凤姐儿出手,贾珠自有手段让姐妹花二人主动离开荣府。

    话说凤姐儿最开始自是醋坛打翻,可在恼怒过后很快瞧出了些不对劲儿,她此来除了倒一倒苦水,更是想找元春请教些个中隐情,之后……再看情况给叔父王子腾提个醒。

    小姑元春跟王子腾不太往来,在凤姐儿看来,纯是因为“各为其主”,但绕个圈子互通有无,自是理所当然之事。

    因此凤姐儿这回也是底气十足了。

    关心过小姑的身子,再送上节礼,她才说起自己的委屈,“侧妃您给评评理,二爷也是做了几年官的人,若是为此影响了前程,我也心疼死了。”

    本朝明文规定,官员私自纳妾,可要受罚。退一步说,就算是正经纳妾也是要把文书送到官府备案才成,否则这对姐妹花要么算作奴仆,要么就只能当外室了。

    此事传出去,假若再遇上个“闲着没事儿”的御史,参上贾琏一本,纵然不会没了官职,总归要灰头土脸了。

    不过凭荣府如今的势头,哪个御史肯为这么点小事儿难为贾琏?

    嫂子凤姐儿已经打压住了琏二哥,如今正是要见好就收呢。于是元春也笑道:“琏二哥许是粗心些,正要嫂子费心照顾呢。”

    小姑直接表态,凤姐儿也就不再装委屈了:小姑虽然算是通情达理,可二爷此举竟只落得“粗心”二字,她心中还是存了几分不满。

    不过她还是挤出个笑容来,谦虚一番,“哪里……”

    元春这回有喜,比怀健儿那阵子可差远了,时不时地不自在,因此闲谈时也没那么多耐心。

    她连忙端起身边的茶盏,又灌了口药茶,想压住腹中翻涌。

    凤姐儿见状,连忙住了口。抱琴与傲梅也站在元春身边,一个帮着拍背,一个接过茶碗,二人都是小心翼翼地盯着元春的脸色。

    元春抚着胸口,“无妨。”

    凤姐儿也关切道:“再请太医过来瞧瞧?”

    元春摇了摇头,“横竖都是让人保养身子。”顿了顿又道,“那姐妹两个手里的东西对咱们家帮助颇多。”

    凤姐儿本就已经猜着了点儿蛛丝马迹,见小姑如此肯定,自是又追问了一句,“发财?还是升官?”

    元春道:“都有。”

    凤姐儿恍然,“原来如此。”而后就颇有眼色地告辞而去。

    元春在榻上歇了一会儿,才养出几分精神头,起身给哥哥写了封信:请他留心下王子腾那边的动静。

    在大多女人的心里,儿女自然胜过娘家,娘家大约又比丈夫要紧……眼前摆着个新门路,凤姐儿定会给娘家透点口风。

    对付忠顺王府的人家,自然是多多益善。而且舅舅王子腾……比较薄情,可话说回来,元春自己都因为境遇变化,心境也与前世大相径庭,又何必强求亲戚们一成不变,且跟自己一条心呢?

    元春心中一派坦然:不能动之以情,许之以利亦可。等晚上王爷过来,也该跟他再仔细商量一下。

    主意已定,她靠回榻上,怀中揣着抱琴塞过来的手炉,目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