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是责无旁贷,元春当然痛快应了。在去审问那位少奶奶之前,她还特地去大姑娘的院子瞧了瞧。赵暄此时已经睡下了,看她苍白的小脸,元春也横生不忍之意,便叫她贴身丫头仔细询问。

    这丫头是个规矩人,小心道,“舅奶奶来看望姑娘,见姑娘气色不好便直接出门去了,说是要好好哭一哭王妃。”

    元春听了,心里也就有了数。

    同是女人,这位少奶奶的意思她还真能猜中几分:你别假惺惺地给我们姑奶奶披麻!于是上前就要撕扯大爷身上的麻衣。谁知弓马娴熟的七皇子竟有个这样的长子:遇袭居然也原地不动。

    不过已经偃旗息鼓的刘家忽然来了这么一出,目的可是挺值得参详的。

    元春也多了个心眼儿,带足了人手,才肯往关着刘家少奶奶的房里去。这位出身武官之家的刘家少奶奶也知道自己惹了祸,软在椅子上动也不动——其实是左右各有个死死钳住她的肩膀婆子,她想动都动不成。

    而且此时这位少奶奶脸肿得老高,却依旧称得上镇定。

    倒是个经得住事儿的,这样的人定是无利不起早……元春根本也不信这位少奶奶此番只为大姑娘出气,于是她吩咐左右道,“先把刘家奶奶扶起来吧。”

    这位刘家奶奶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行礼,还专给大爷赵晗赔了不是,只是这个“不是”诚意稍显不足。

    如何也不是计较的时候,元春道:“不妨有话直说。”

    这位刘家奶奶原本也是想讨价还价,可如今自己先犯了错,失了先机便干脆开门见山了,“王府大爷的亲舅舅可不干净。”

    原来如此。

    拿了王府大爷亲舅舅的把柄,借着关心大姑娘前去找大爷讨说法,争执之下“不小心”泄露一二隐秘,借此吊足了胃口,之后可不就任她出价了?最起码也得给她们刘家搏个起复的机会。

    元春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此事我会说给王爷,”又吩咐起身边的管事,“送刘家这位奶奶回去。”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元春赶忙跟赵晗交了个底。

    赵晗的亲舅舅如今在西北任刺史,平时书信往来颇多,与王府一直都没断了联系。只是因为官位不显,而鲜少让赵之桢提起罢了。

    此时赵晗也终于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交上去的那本册子究竟掀起了多大的波涛!连他这样向来少是非的圣上孙儿都有近亲牵扯其中,其余宗室世家豪族更不必提,足见处置不好……怕是要动摇国本。

    圣上对名册上的那些官员不能轻易容情,只凭自己又哪里真帮得了舅舅?最终还是得落在父王身上……可父王躲是非来还来不及,怎会为了私情又一头扎进这团乱局之中?

    赵晗想得出神,元春见状便悄悄出门,留他一人仔细思量。

    傍晚时分,赵之桢归来——他只是死了老婆,兵部会议自是要准时出席。

    出了兵部衙门,他就从长史那儿听说长子让人抓破了脸……前些日子,十四弟险些坑了爱妾和幼子性命,他一时不得报复已然十分窝火,此番又有人捋胡须,他如何能忍?!

    宽和被人误以为懦弱,他也不介意用一次雷霆手段。

    这不,回到王府他便一头扎进了书房,写好帖子便命长史亲去“前御史府”而儿子出气,之后更是要招来儿子好生安抚。

    赵晗的心思早已不在“抓脸”上,而是为了亲舅舅跟父亲谋划了半个多时辰。

    踏进王府时阴着张脸,等到迈入元春的院子时,赵之桢只是面带疲惫之色……元春也猜到赵晗八成是“得手”了:交情不错的亲戚,那是必定要出手拉上一把,但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却都是大问题。

    不过……就像元春见赵晗怒不可遏时赶紧说个笑话,调节下气氛一样,眼见着赵之桢这副模样,她也得说笑几句,才好跟王爷说起正经事。

    她亲手奉茶,“王爷,您看是不是该找个老师傅教大爷些防身的功夫?”

    儿子不算灵巧,赵之桢对此也挺无奈,当着爱妾也不好意思糊弄,“他已经练了一阵子了。”

    元春默然,隔了一会儿才道,“大爷怎么也比我强。我时常走都走不稳呢,”顿了顿又道,“要是健儿也像我,那可愁死人了。”

    赵之桢摇了摇头,“你想得可真远。”天赋如此……当然他不好直言打击元春的信心。

    聊过家常,二人一起用饭,饭后赵之桢逗过健儿,才问元春道,“你娘家那边怎么说?”

    元春老实道:“还能怎么说?求您给指条明路呗。”

    赵之桢应道:“辞官降职都成,再说父皇本就没有那勋贵开刀的意思。”

    宁荣两府压根就没让圣上放在眼里!在这种时候,势弱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绝不会故意省下,“宁府伯父那边一直不肯见我堂兄。”

    赵之桢笑了笑,“你那位伯父当年在任上替南面那位敛过财,也背过黑锅。”

    “这是怕翻旧账,还是担心追缴当年捞取的银钱?”元春自问自答,“难怪了。”她想了想,又小心问道,“若是外任呢?”

    赵之桢问道:“知县他可瞧得上?”

    元春哪敢自专,“先谢过王爷,这事儿我得亲口问一问。”

    她还真怕贾珍眼高手低,再误以为王府这边瞧不起他……宁府前世的腌臜事儿她在宫中都有所耳闻,总之她也算有求必应了一回,至于人家领不领情,还是随缘吧。

    说完她的娘家,元春也有心问问赵之桢对待刘家的态度,“御史府那边再来人,咱们这边该是什么章程?”

    “不用再来往。”赵之桢冷声道,“简直就是不知死活!”看元春一脸惊讶,他也耐住性子,仔细给她解释,“我这位岳父做了半辈子御史,手里有些保命的东西不稀奇,可如今让儿媳妇都能拿到一二实证,再跑来要挟咱们,这不就是保命而是催命了。”

    元春还是说了句公道话,“这大约不是老人家的主意,只怕是……有人狗急跳墙吧。”

    赵之桢忽然一笑,“已经逃得苦海,为何还心存侥幸?就此离京做个富家翁又有何不知足?”旋即声音极轻,“大哥和二哥之间越发不对了,连我都想出京避避风头。”

    刘娡交上去的册子,给了圣上一个大换血的机会,只是空出来的位置却让一群闻到腥味儿的鲨鱼蜂拥而至,甚至性命相博,可惜这些斗红了眼的“鲨鱼”完全忘记究竟是谁才能真正能决定他们的地盘,甚至命运。

    赵之桢始终都没有利令智昏,他能登上大宝,也毫不稀奇。

    “他们胃口太大了,偏又结党营私,”赵之桢摇了摇头,“父皇如何不心生警惕。”他是皇子之中最早悟透“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的一位,因而不敢太过经营自己的人手和势力,可也因此时不时地受两位哥哥有意无意地挤兑一二,虽然他们还是以拉拢为主。

    不过比起立志做个富贵闲王的三哥,他的处境还是要稍好一点儿。

    赵之桢这番话落在元春耳朵里,让她不由精神一震:前世她在东宫消息闭塞,只知道太子被废乃是源于私窥宫闱和行事狂悖……果然这党争才是真正的原因吗?

    而娘家大体而言,还是要跟着太子走吧?

    元春猜得对极了!

    贾珍意识到事情不妙,除了向七皇子这边求救,自然也再次搭上了太子的门路。太子正忙着彻底把大哥“打落凡尘”,像贾珍这样的人物主动投靠,自然也来者不拒,不过他要的投名状却害得贾珍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等到刘娡下葬,元春好不容易歇了下来,堂嫂尤氏竟单独前来拜访……

    尤氏其实不算牙尖嘴利,“侧妃可想过扶正?”

    元春一愣,旋即小声追问,“你从哪儿听来的?”

    尤氏以为元春这是默认,便附耳道,“只要……”

    元春只听到一半,蹭地起身,脸色都挂了层冰霜,“嫂子,我乏了。”又对着傲梅道,“送客。”

    尤氏尴尬不已,却只得起身回府。

    元春望着尤氏的背影,恨声道,“怎么会有这样的糊涂人!”

    作者有话要说:依旧欠一章……

第37章() 
堂嫂尤氏的主意,以她甚至以宁府的立场来说;其实还算靠谱。

    元春若想扶正;要得到圣上首肯;而想说服圣上;先要买通圣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之后贵妃和淑妃之中还必有一位出头替元春说话。

    想左右贵妃;即使是贾珍都不敢奢望。

    但赵之桢的生母淑妃娘娘……可是有个现成的例子摆在前面。谁不知道淑妃有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亲弟弟?当年就是为了给这个弟弟脱罪,淑妃才给儿子选了刘娡这个儿媳妇。

    贾珍便是打着再次算计一次淑妃的主意;这个时候宁府的家底也挺丰厚;正好能狠狠坑一次淑妃的弟弟;淑妃救弟心切,也由不得她不出面。

    元春觉得;若是珍大哥哥跟她有仇,这个主意也算是值得称道了。可贾珍是她货真价实的娘家堂兄,两家子都还没出五服呢。

    身为赵之桢的侧妃为了个名分就无视多年情谊,算计他的亲娘……你说赵之桢知道后会如何报复?只看刘娡就知道,夫妻不合,她这个王妃可做得有滋有味?

    这个时候非要谋取这个王妃之位,跟陷她于不义也差不了多少!

    元春一时气恼,激得太阳穴都在生疼。同时她也想问一问堂兄贾珍,究竟是什么样的利诱和许诺,让你能狠心把堂妹的前程都丢在一边了?

    而且王妃没了,元春按例要守孝,淑妃纵然存了疑问,婆媳两个也不能见面说话,其中误会更难解释清楚……连这一点怕是都在珍大哥哥的算计之中?

    元春越想越是心绪难平:亏我还替你说了话,谋求外任!

    不过她前世半生冷遇,让她能在暴怒之中保持一丝清明:不对!尤氏都来教我加倍哄好王爷,外面贾珍怕是已经动手了!虽然贾珍手段未必多么高明,但算计淑妃的幼弟只怕手到擒来。

    气急之下,元春连哥哥嫂子都再叫不出口,直接连名带姓的称呼,“抱琴,去找咱们院子的二管事,让他知会李大,盯着宁府贾珍那边是不是又宴请宾客了!”转过头来又招呼大管事,“去给王爷传个话,说我娘家有人盯上了舅老爷。”

    大管事垂头领命,心中暗道:侧妃您也太实诚了!不过也正是这份实诚,让王爷在出事时总是习惯先把侧妃摘出来。

    却说京里最奢华的阳春楼里,温暖如春更有“莺歌燕舞”,淑妃的好弟弟吃酒吃得眉开眼笑,若不是急着去出恭,哪里舍得怀中软香宜人……可惜这位酒场、情场和赌场都自诩十分得意的人物,刚出了包房大门,便在走廊上撞见了外甥的长史李先生。

    他登时身子一晃,额头见汗。

    李先生施礼后,便从容道:“舅爷这边请,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出了阳春楼,跟着李先生足足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见到了赵之桢的马车——郡王车驾自是与众不同,淑妃的弟弟咽了咽唾沫,硬着头皮钻进车里。

    赵之桢没耐心跟他寒暄,“输了多少?”

    “八……八千两。”

    赵之桢笑了笑,“不错。有长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