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末世再遇-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借,村里肯定会有不少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他倒是不怕这些闲话,只是这盆脏水未必不会波及到红玉头上,更何况他还要考虑到母亲的一片苦心。

    只是也就仅此一次,倘若再有下次,直接让军子卷着铺盖跟贺玮回娘家过日子。

    这么一想,梁学涛便爽快的说道:“妈,既然军子都开口了,咱们就借吧!”

    梁学兵也跟着附议。

    梁老太毕竟身为人母,嘴上说的再难听,一旦梁学军真到了吃不上饭的那一天,也不可能在一旁冷眼看着,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

    这时候梁学涛又提议,既然说是借粮,那么必要有借据,上头还得注明何时归还,一旦还不上又该如何处理。

    梁老太觉得这个法子好,既能让军子得个教训,又不至于让其他两个儿子寒心,立刻让梁学兵取出了纸笔。

    这一下可为难坏了梁学兵,执着手中的圆珠笔,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份借据,所借数量归还日期都好说,大家可以商量,但是还不上又该怎么办?毕竟是亲兄弟,总不可能学那些高利贷的做派,以对方家中的财物充作债资吧?

    梁学兵拿不定主意,于是来请教梁学涛。

    梁学涛不假思索的回道:“大哥你这么写,要是军子实在还不上,就让贺玮娘家来还,他们家不是借了军子三百斤粮食吗?”

    贺玮听了,不由一怔,有心想说明明是梁学军借粮,关她娘家什么事,转而一想又觉得这话不妥,说出来太伤人情面,再看梁学军低头不语,对她的各种暗示视而不见,一时间她也没了对策,只能暗自琢磨着回头得和娘家父母商量一番。

    **

    感谢喜欢miumiu的平安符,感谢1358的礼物。

第一百一十一章 贴心的二嫂() 
很快,大伙儿便商量妥当,梁学军和梁学梅两家各借150斤白面,洪海山为此还主动写了一张借据,刻板固执的梁学兵当即表态,这300斤粮食,他和梁学涛各自分担一半,俞小芬对此心有不忿,却也不敢当面驳斥丈夫,气得背地里直磨牙。

    没过一会儿,魏红玉偷偷把俞小芬拽出了屋,告诉对方不用操心粮食的事,这300斤白面都由她家出。

    俞小芬听了,忙不迭的连声道谢,再次进门时一扫之前不忿沮丧的神态,眉眼间满是掩盖不住的喜悦。

    梁学涛觑着她的神色,心中顿时了然,摸着下颌刚冒出的一撮青须茬子暗道,他家媳妇儿什么都好,就是过于心善这点实在是不太可取。

    梁老太见借粮一事处理完毕,便张罗着大伙儿去隔壁院子帮梁雪梅一家打扫房屋。

    隔壁院子原是老太太的住处,现在借给梁学梅一家暂住,除了灶间满共只有两间房,里屋和堂屋各一间,外面倒是分了前后院落,不过都不大,一百来平米的样子,院子里并没有打井,前院屋檐下支了一口大水缸。

    兄弟妯娌几个拎着水桶拿着抹布匆匆走了进去。

    这段时间晚上还有霜降,窗户玻璃不用擦了,只需清扫一下房间,再把家具抹干净就行。

    魏红玉见梁学梅带来的铺盖有些单薄,打扫完又和梁学涛回了一趟家,拿了一床弹了十五斤棉花的厚褥子、一床鸭绒被以及两身洪强穿的衣服过来。

    洪强比梁豆大两岁,个头也高了不少,她怕衣服穿着不合适,又让洪强当场试了试,幸好梁学涛这次给梁豆买的衣服都大了一个尺寸,洪强穿在身上倒也不嫌小。

    梁学梅夫妻俩见儿子穿着新衣服,高兴的手舞足蹈,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酸酸涨涨的,再一联想到先前在洪家村孤立无援的那番处境,一时都感慨万分,梁学梅甚至激动的当场落了泪。

    临来之前他俩也曾做过最坏的打算,有了之前的遭遇,并不敢过于苛求什么,只求在大田村有个落脚点就行,万万没想到这次来了之后他们一家三口不仅能住个单独的院子,母亲兄嫂更是体贴入微,事事都替他们设想周全。。。。。。。。

    仿佛在布满荆棘沼泽的丛林里饱受煎熬的徘徊了整整一个黑夜,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黎明曙光,这一刻他们心中突然生出了无限的勇气,觉得只要和这些家人们在一起,不管以后的日子有多苦多累,他们都不会惧怕。

    想到这,夫妻俩对视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的的说道:“二哥,二嫂,谢谢你们!”

    魏红玉笑了笑,上前一边替梁学梅拭泪,一边说道:“不过两身衣服,也值当你们这样?”

    梁学梅有些羞赧的解释道:“二嫂,我这是高兴。”

    魏红玉点头,想了想,又附耳说道:“今天人多太打眼了,明天我再给你拿点吃的过来。”

    梁学梅听了连连摇头,“用不着,已经够麻烦二哥二嫂的了。”

    魏红玉佯装恼怒的拍了她一下,“你小声点,想让大伙儿都知道这事?”梁学梅被她这么一唬,没敢继续说下去。

    梁老太见这姑嫂俩要好的跟亲姊妹一样,不由眯着浑浊昏花的双眼,老怀大慰的笑了起来。

    这时俞小芬凑过来问她午饭怎么安排。

    梁老太一看时间不早了,现整治出一桌饭菜也来不及,再一看闺女女婿虽然精神面貌不错,眼底却泛着一层淡淡的青色,想来是昨晚没睡好的缘故,略微一思忖,便嘱咐梁学涛和梁学军,让他们各自回家吃午饭,晚上大家再聚在一块儿吃顿席面,算是给梁学梅一家子洗尘。

    魏红玉回家后煮了锅面,几个人胡乱凑合了一顿,午睡醒来后和梁学涛领着三个孩子匆匆赶至梁学兵家。

    这次来,魏红玉还带了一整扇肋排,入了院门也没进堂屋,直接拎着去了灶房。

    俞小芬这时候正在灶房里忙活着,接过魏红玉手中的肋排顿时喜笑颜开,一边细细打量,一边忍不住高声嚷道:“哎呦喂,好大一扇排骨,还这么新鲜,瞧瞧,上头还挂着血渍呢。。。。。。。。”顿了顿,又用胳膊碰了碰魏红玉,问道:“涛子从外面弄来的?”

    “嗯。”魏红玉有些不自然的点了点头,“午睡前涛子说有事出去了一趟,回来时就带了这一扇排骨,也不知道从哪弄来的,问他也不肯说。”

    俞小芬有些半信半疑的“喔”了一声,片刻后开始不动声色的套魏红玉的话。

    硬着头皮对付了几句之后,魏红玉生怕对方继续刨根究底的问个没完,匆匆打了声招呼,便夺门而出。

    出了灶房,她忍不住长抒了一口气,随后又开始埋怨起梁学涛——竟然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差点没让她在大嫂跟前露馅。

    如果这时梁学涛在她身边,听到这些埋怨肯定会大呼冤枉,之所以让魏红玉故意在俞小芬面前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完全是出于他的一片好心,更是经过一番细思酌量。

    在他看来,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与其一味的遮遮掩掩,最后又因行事不够谨慎,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引得外人前来探个究竟,倒不如在适当的时候故意透漏出一些信息,从而营造出某种假象——让对方觉得他们家吃穿比别人好,完全是因为他梁学涛自身有能力,对外有一些隐蔽的渠道。

    这种半遮半掩,故作高深的姿态之前他已经拿来糊弄过家中的三个孩子,效果还算不错。

    如今梁娟等人对饭桌上经常出现一些新鲜的鱼肉以及反季节的蔬菜已经习以为常,大概是梁学涛事后又说了些什么,三个孩子一阵脑补过后,竟然一致认定家中会出现这些食物完全是因为父亲身手厉害的缘故。

    魏红玉对此一方面有些吃味,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想法实在过于奇葩,完全不能理解身手厉害和能弄来这些不常见的食物到底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

    又晚了,这几天婆婆老家来人了,实在是事多,不好意思。

    话说今天吃的鲅鱼饺子,味道真是不错!

    感谢热爱生地平安符,谢谢!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一十二章 农事() 
傍晚时分,落日熔金,彩霞飞舞,天光渐渐泛青,暮色将至未至。

    梁学兵家的堂屋内,十几口人坐在一起,硕大的圆桌被围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一个个都紧挨着,梁豆几个半大的十来岁孩子甚至没有单独的座位,直接被母亲或者父亲搂在怀里。

    照例是作为家中长子的梁学兵代表全家说了几句开场词,一大家子共同举杯,随后便开动起来,亏得有魏红玉带来的那些排骨,今天的席面才不至于过于寒酸,梁学军又是科班出生,搜罗了梁学兵家中所有的干菜囤菜,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总算做出了七八个份量十足的热菜。

    萝卜排骨、青椒肉丝、粉丝肉糜、土豆炖肉。。。。。。。这些菜虽说含金量不太足,但毕竟都能算得上是肉菜,再加上梁学军手艺不错,调料也搁得十足,除了梁学涛家,其他人自过年后几乎都不曾沾过荤腥,一时间孩子们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喜笑颜开,梁学兵三兄弟和洪海山也趁此机会小酌了几杯。

    吃饱喝足,宴席撤去,魏红玉几个妯娌和梁学梅去了灶间刷锅洗碗,梁老太泡了壶浓茶,然后把三个儿子以及女婿召到身边坐下,聊起了农事。

    老太太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飘着的一层茶叶沫,然后不紧不慢的啜了一口,这才开口说道:“眼看快要到春分了,往年这时候地里都给整了好几遍,家家户户也早就把种子选好,泡上晒干,就等着春分这几天往地里撒麦种,可今年的天气。。。。。。。哎,实在是说不成,如今地里头的雪还有一半没化尽,再这么下去,夏收可真的就给耽误了。”说到这,梁老太把茶杯往桌上一搁,揉着眉心问道:“你们到底咋想的?有啥应对的法子不?”

    梁学涛这几日也在琢磨这件事,闻言便回道:“眼下最紧要的是让地里快点化冻,我打算这几天就把大棚布拉上,再弄些煤炉搁里头。。。。。。。”

    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个个面色发沉,沉默不语。

    一亩地的面积说大不不大,说小不小,照梁学涛的说法,最少前后要置备两个煤炉,三四亩地就得六七个煤炉,炉子不能太小,家里头肯定没有这样的,还得现做,架好煤炉又得排通烟管道,这么多事,确实够麻烦的。

    梁老太思忖了半响,显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长叹了一声,无奈的点头道:“既然想好了对策,就得抓紧时间把这事办了,可不能再往下拖。”

    梁学涛等人齐齐点头。

    翌日一早,吃过早饭,梁学涛举步前往赵老头家,打算找他订做几个煤炉,结果却扑了一个空,再一打听,得知一大早赵老头便带着孙子去了尤老太家。

    梁学涛只好又匆匆赶往尤老太的住处,快到地方时老远就看见院门口聚集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些是村里的五保户,另有一些则是原先给周诚盖房的泥瓦匠,走到近前一问,才知道尤老太家准备扩建房屋,这些人都是来给帮忙的。

    原来前些日子,周诚的新房盖好之后,剩了不少水泥沙子和砖头,尤老太和村里的五保户们商量过后,主动提出想拿粮食换这些材料,用来修建自家的房屋,最后还说等房子盖好,村里的五保户们都会搬进来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