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之位面旅行家-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欧洲的西方国家,不像华夏这么家大业大,即便是整个北部地区被几十米的大雪所覆盖起来,社会活动完全停止。

    单靠着南方地域的物产资源,也依旧可以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消耗。

    他们的政府和军队也不像华夏一样,拥有着强大的支配力和恐怖的财政总量。

    在那样的一个金钱社会里,只要不是战时阶段,政府和军队只要稍微大动作的动一动,也许就会伤筋动骨,甚至直接破产……

    这种种的因素综合起来,自然也就决定了欧洲国家的动员能力,行动能力比较差的特点。

    尤其是在这样的大灾面前,他们也做不到像华夏这样一次性的动员上百万的军民队伍,去执行一场伟大的救灾抢建工程。

    而那些西方媒体人们,之所以会在这时候格外关注起了赵氏的特种水泥。

    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接到了来自政府层面的求助任务~

    在已经救灾不利,与华夏政府相比更是相形见绌的情况下,要去负责转移民众们的注意力。

    于是乎,这些人眼见华夏在西北,以及中部地区的救灾工程之后,便也一股脑的在新闻聊天室里,将这个工程仿制了出来……

    为此,他们甚至都还请动了一些专业的水利、地质学方面的专家和学者。

    言称在这场灾害过后,也要向华夏那样,在本国的许多洪水泛滥的传统水域,乃至主干河道的支流上修建一些水坝和防灾工程出来。

    那些专家们显然也是接到了来自某些层面的委托,于是便就着这一话题,与媒体人们开始了一场关于在他们本国境内。

    乃至与其它欧洲国家联合开展的救灾措施的建立,与计划推演的流程。

    事情的结果也很是出乎预料~

    因为在某些领域里,欧洲的许多学者和专家们确实是十分敬业的,即便他们此次是接受了政府以及某些大人的们的委托,意图过来帮助国家层面分担此次雪灾的压力。

    但当他们在各自的新闻演播室里,进行着这方面的推演的时候,却也并不是在胡扯瞎吹,而是真的在演播室里做起了这方面的推演工作。

    于是乎,当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专业能力,在地图上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救灾计划,乃至来年的雪灾预防计划的时候。

    这套方案竟然还真的被他们做成了……

    不管是资金预算,计划的可行性,还是这套方案真正实现之后所能给予民众的安全保障,甚至是经济利益,都是十分可观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项工程的建立,是这些个学者和专家们在围绕着欧洲一体化的前提下进行的推演和构建。

    其中的很多计划工程,也是涉及到了多国的联合与共同开发等原则。

    这也是学者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去考虑的事情。

    但在经过了连续几轮的研讨之后,却也证明这套计划是可行的,而且收益不菲。

    如果欧洲各国的政府愿意去实施这套方案,那么他们最好快点行动起来。

    因为按照华夏那边的工程进度,如果自家政府操作这项工程的手法足够熟练的话,是绝对可以赶在积雪大规模融化之前,完成这项工程的。

    到时候,不仅诸多欧洲国家的民众们会因此而受益,并免除雪灾之后,大部分的洪水威胁,操作这些工程的施工队,资本家们,也会因此而赚上一笔。

    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乎,抛开欧洲各国政府各自的那点小心思不说,现在他们差的,似乎也就是赵氏的特种水泥了~

    而对于那些被邀请来的专家和学者们来说,既然你让我们来研究救灾的方案,那我们处于一个国民的义务也只能照做。

    现在我们也成果已经出来了,你们到底是做还是不做?

    借着西方媒体在整个地球上的传统话语权优势,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开始在全世界发酵起来。

    闹得也可谓是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还暂且未知,毕竟那些人被请上电视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转移政府救灾不利的注意力而已。

    现在倒好,借着这次的媒体武器,他们竟然又搞出了另外一个热点。

    此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也算是被架在了他在上,进也不是,退又不行,可谓是两头为难。

第六百九十七章 艰难的过度() 
    与这些欧洲国家的宏伟蓝图,还只存在于他们的构想中的情况不同,华夏如今可真的已经是将此次的抢险工程做完了。

    如今,距离雪灾的结束也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多月的时间。

    尽管如今的北方大地上,还依旧被一片皑皑白雪所覆盖着,个别通往偏远山村和不发达地区的道路还被积雪所阻隔。

    尽管此前那些被政府军队从各地乡村救援出来的民众,此刻也还大都只能躲在各个临近城市中的篮球馆,体育馆,乃至各种临时安置地中。

    尽管在这年关将近之际,其中一些年纪大了的老人因为经不起折腾,最终也没能等到来年开春时节,乘着黄鹤就此西去不归。

    而为了能够在雪灾期间,为这大批的受灾民众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其中包括各种食品,饮用水,公共设施,用电,乃至f。

    华夏中央政府乃至各级地方政府,为此也都做出了大量的牺牲。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雪灾还在持续,在保证西北,中部地区抢险救灾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

    每天只能派遣大量的人员在机场等交通要道进行清扫,以寄予各家国航民航军用运输机,从南方各省市运来的生活物资。

    没有等到的救援的,则只能靠着当地政府所在的粮站,油站等设施进行放粮救灾。

    后来大雪停了,北方的各项救灾工程在修建完毕之后,那些原本被投入进该工程的直升机便被调了回来,继续参与进了各地的物资调配任务之中。

    除此之外,华夏庞大的地面动员力量也开始行动了起来,不断地清扫着各个城市,县城中,乃至交通要道上的积雪。

    其中,因为赵氏的帮助,设计和制造出了那种专用于冲雪清雪的火车头的缘故,各地区的火车运输线路,也是率先被开通了出来。

    随后,各种救灾项目,物资支援项目便进入了快车道。

    各地的公路交通陆续被畅通出来,大量的积雪被送出了城市,运往了郊区,河道,乃至森林和农田。

    紧接着各地区电力的路线开始抢修,城市中的秩序和生态开始逐渐地复苏起来。

    直至此时此刻,距离雪灾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各项救灾行动依旧还在继续。

    在此期间,国家、社会、集体,乃至个人都为这场雪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损失,然而不管如何,生活却依旧要继续下去。

    如今,年关将至,各地区的雪灾清理与复建工作仍在继续。

    许多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好一点的乡村,现在也已经重新恢复了居住功能,一些原本驻留在集体救援地的村民也都陆续回到了故地。

    然而,在更多的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县城与乡村之间的道路却依旧堵塞,家乡依旧被掩埋。

    大量的人群如今也只能继续聚居在城市各个公共场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年,他们也将要在这份特殊的集体中度过了。

    为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区政府也已经枕戈待旦,为了让这些受灾的群众能够在大灾之后过上一个轻松而愉快的春节。

    各种年货和物资均已被早早的生产与储备起来,只待时机一到便会统一进行发放。

    与此同时,在这场大灾之中,各地的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商家与个人,也都是默默地参与到了这场救灾援助当着。

    他们的力量与国家相比自然算不了什么,然而任何事情都是积少成多。

    灾难面前人性之间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却更能在这种时刻提供令人难忘的精神食粮。

    这注定是一个宁人难以忘怀的年月。

    在这场灾难中,许多原本隐藏在人群中的丑恶面孔得以显现,原本被忽略的善良身影也纷纷在此刻闪光。

    上天是公平的,在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人们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回馈。

    关于这一点,此时此刻所有的华夏人没有一个会产生怀疑。

    这并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是一种基于各种客观事实的基础所得出的结论。

    与欧洲各国政府此时的做法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能够在这场大灾中转移民众的注意力,给予他们更多生活的希望。

    保证将那些因为大量灾民的聚集,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顺利的疏导。

    国家在此前的两个月中,同样也是不遗余力的宣传着之前的抢险救灾工程,一记在这场灾难中所涌现的各种英雄事迹和好人好事……

    事实上,除去前期的第一、二期的尝试性、适应性的大坝修建阶段之外。

    在此后其它的大部分情况下,每一队的军民结合建工队伍之中,大都会有几个专门的随行人员,对大坝的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拍摄和记录。

    这除了是一种在后期用于宣传剪辑的影像之外,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料,乃至史料。

    因此,在后期的这场对于民众的宣传任务中,国家方面自然也拥有着海量的素材。

    再加上如今的救灾工程早已完成了施工,此前的各种设计图纸,也已经没有了多少保密的必要。

    在赵氏集团的帮助下,国家方面也是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了一份明年积雪融化之后,华夏广大的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可能会呈现的宏伟蓝图。

    强大的全息影像,壮丽而优美的场景,一座座湖泊坐立在群山与大地之间,宏伟的万里草原,牛羊成群的在上面奔跑。

    那场景,令人神往!

    许多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院士学者们,此时也是纷纷登台,从气候,地质,土壤,生态等方面,不断地剖析着那片土地上的各种可能性。

    最近,当在这临近年关之际,国家方面又是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那便是,只要西北地区的环境如同预期的一般得到明显改善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国家也将会在西北部地区投资建设一座特大型的城市。

    紧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蓝图,持续投入各种力量。

    届时,以这座城市为中心点,将逐渐的营造出一片有西北特色的华夏经济发展城市带。

    此番言论一出,天下顿时大惊。

    要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相关人士,或者民间教授在乱发感慨,语不惊人死不休。

    而是国家方面的发言人,直接在华夏媒体上的明确讲出的计划。

    两者的分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一个有权威的国家政府而言,言而有信显然是最基本的行事要素。

    虽然这种西部大开发的话题和战略项目,基本上在过去的每一年中,国家都会发表出一份类似的言论,以此来确定对于华夏西北开发的决心和意愿。

    但今年的情况却明显不同,官方媒体人所给出的发声力度,计划目标也是不同以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