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之位面旅行家-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的大部分,则都是收进了自己的系统空间里,成为了某人的私有财产。

    还有一分部,则被带回了匈奴人原先居住的河套之地,以及距离黄河较近的区域,利用那些异族的战俘,来重新饲养放牧起来。

    可以说,如今的整个北方草原地区,除了一些不太起眼的漏网之鱼式的,小型野生牲畜群落之外,已经看不到什么万马奔腾,万牛嗷叫,万羊咩咩的景象了。

    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赵昊所过之处,能够带走的东西已经全部拿走了。

    不能带走的,除了一些异族城镇式的建筑被留下来,当做了他的驻军之地外,其它的东西已经全部就地销毁。

    此时西凉马家,包括后边即将要行动的袁家等势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圈了一块地而已,想要有所出产,他们便需要自己动手了。

    在赵昊看来,这些人如今的行径,其实无异于是在为他饲养各种牲畜和战马罢了。

    待到时机来临之时,他只需大军兵而至,灭其人,占其地,掳其畜,便可坐享其成,又何乐而不为呢?

    。。。。。。

    又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赵昊此时已经率领着自己重新调配而来的五万大军,踏上了新的征途。

    由于这五万大军皆是骑兵,所以行军的度很快,一路紧赶轻行地便步出了长安地界,来到了洛阳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曹操作为此地的地主,消息也是异常的灵通,得知赵昊的大军途经此地,便立刻带着几十个亲兵和将领,出城三十里前来迎接。

    看看人家这做派,比之当初赵昊凯旋而归,回到帝都长安的时候,那些朝臣们给予他的待遇可是要高的多了!

    不用说,既然人家这么隆重的来迎接自己了,赵昊这边自然也不好推辞,于是便叫身后的五万大军再行十里,安营扎寨。

    他自己则带着墨玉,任盈盈,爱丽丝,蔡琰,吕玲绮等几十号亲随去往了洛阳城中,真正的战场将领,只带了黄忠,魏延,许褚,典韦,张辽五个。

    高顺则依旧作为这支军队的实际统帅,负责统管这五万大军的日常训练,以及驻扎等事宜。

    在整个的三国剧情之中,高顺的陷阵营可是出了名的强悍之军,战斗力十分的彪,曾为吕布立下过诸多的汗马功劳,这是十分被赵昊所看重的一点。

    故而,军队中的训练与统筹之事,在一般情况下,也多是倚重于高顺。

    而在本次的带军出征里,黄晓鱼这丫头很是罕见的没有再跟着出来,而是自己选择留在了长安城里,安安静静的闭关修炼着。

    据,她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而且还得赶在其他人之前,将紫霞神功修炼至大成。进而打通天地二桥,领悟那一丝先天契机。

    不突破就绝不出关!

    好吧,黄晓鱼的这股劲头儿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以至于刘茜茜这小姑娘都是有所感触,一起跟着闭关了,于是,刘母也跟着守护在旁。

    另外就是吕布这厮,也没有跟出来,目前估计正跟貂蝉如胶似漆的腻在一起,那一年多的分离之后,此时正值小别胜新婚之际,两人的感情是与日俱增。

    而赵昊这边也正在打算着,等着这次收服了黄巾军之后,便回去替吕布跟王司徒求个亲什么的,完成自己手下这位大将的心腹大事。。。。。。(。)8

第三百零一章 曹操() 
此时的旧都洛阳,在历经了一年多的修缮建设之后,已经不复昨日的残垣破旧之相,也恢复了一些,在这个年代里大都市中该有的气象。'  '(<〈'《

    其内屋舍俨然,街道整洁,往来之间,虽有兵甲在巡视,但也颇见有百姓的欢声笑语,以及商贾叫卖之声。

    只不过相对于这街城之间,寻常百姓家的良瓦房舍,那些代表着官宦世家,达官显贵的栖居之地,却依旧显的有些萧索,还没有什么人烟的样子。

    尤其是那往日里,作为帝王的行宫卧榻之地的皇家庭院,此时似乎还未修建完成,依旧有不少兵甲与百姓的身影在其中劳作。

    眼见于此,赵昊虽然知道这其中必然是有曹操手下钱粮无多,不愿叫百姓多行劳役的缘故,但这也必然是他在刻意为之。

    毫无疑问,这修缮洛阳城的差事虽然苦了点,但对于曹操来说,却也是一场埋头展的好时机。

    可是,一旦这差事完成交割之后,依着那满朝臣工们对他曹孟德的印象,这洛阳城十有**也就跟他再没有什么关系了。

    那时候才是福祸未知,曹操也未必会有此时这样,暗中展壮大,还不被人注意的时机了。

    赵昊也记得,当初自己初来这无双三国世界的时候,就曾经于星夜之间,来过一趟洛阳城。

    那时候的这里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以及百姓的悲恸哭号之声。

    而如今的洛阳城则也算是时过境迁,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气象,百姓们对曹操这位,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仁德之君,也是感激非常,深得民心。

    在众人进城一路上,街道两旁来往之人,以及围观的百姓们,看向他曹操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相对的,这洛阳城中的百姓们,对于赵昊这位曾经的大将军,眼里边虽然也有些敬仰与好奇之意,但却远没有在长安之时,百姓们的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崇拜。

    很显然,这其中除了是对曹操个人魅力,治理地方政绩的一种肯定之外,也绝对有一一些其它的原因在。

    起码在来的路上,就赵昊所见到的,这洛阳城百里之内,许多地方都是麦浪滚滚,恍如是用黄金铺就一般,到处都是麦田与庄稼。

    以至于自己那五万大军,在选择驻扎之地时,都有些困难了。

    而且经过赵昊一路上或明或暗中的仔细观察,此时这洛阳城中的守军兵甲,起码已经达到了五万人的规模。

    想这曹孟德,一年之前在长安城接下了如今这份苦差事,与他分别的时候,手下的兵甲林林总总,也不过还剩下七八千人的模样。

    而今一年过去了,这曹孟德也不愧是为一方雄主之姿,在缺钱少粮,还肩负重担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坚持着,又弄来了五万人的兵甲。

    这也真是难为他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赵昊也还真想弄清楚这位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自己此行毕竟只是路过此地,真正的目的,则是那盘桓在兖州的二十来万黄巾残余势力,自然不能在此地过多驻留。

    只在洛阳城休整了一天之后,赵昊便再次带着自家的兵马上路了。

    当然,为了感谢曹操的招待,他这里也是毫不吝啬。

    虽然在走的时候,什么都没说,但暗地里却也是通过主仆之间的联系,吩咐了自己所属的赵家军。

    届时自会有人,从北方驱赶牛羊一万,良马八千,来送给曹操。

    这除了是在感谢曹操的招待之外,其中也带着些隐晦的提醒之意,那意思就是在说,你的这点兵马还不够,还需继续加强~

    。。。。。。

    其实对于曹操此人,赵昊是非常看重的,在整个三国历史之中,论领兵打仗,亦或是治理天下,能与之相抗衡的人,绝对没有几个。

    先,刘备肯定不行,如果没有后来诸葛亮的辅佐,这位刘皇叔可能一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相对的,诸葛亮显然也不行,后期刘备死后,整个蜀国的大权都落在了他手里,结果最终的结局却是,这位卧龙先生即便是殚精竭虑而死,也没能在曹操死后,拿下魏国。

    相比之下,司马懿就更不行了,虽然他司马一家,最后确实窃国成功了,但若没有此前魏国先行打下来的基础,也绝对不会有司马一族的后来居上。

    而且他司马懿比之诸葛亮尚且不如,更不用说是和曹操比了。

    比较可惜的是,曹孟德在晚年因为头疾的缘故,先一步去世了,不然的话,也许他的作为还会更高一些。

    在赵昊的认知中,一个帝国如果想要强盛而长久,除了要有明君当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上的约束。

    恍如华夏历史上的诸多历朝历代的帝王,开国之君虽然贤明,文治武功皆是当世一流。

    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后世子孙,就能够开国君主一样贤明,这也基本上是不可能事情。

    也因此,整个华夏的历史传承虽然长久,但历朝历代所能持续的时间却不长,总是隔上那么几百年,便叫下一个朝代给推翻了。

    比如唐朝,在后世中,“盛唐”二字,往往便是来形容这个朝代的伟大,它继承了隋朝的大部分政策,与精华所在,文治武功均是极盛。

    但即便是如此,那所谓的“盛唐”,从诞生道灭亡,也不过才持续了二百八十九年而已。

    不到三百年的江山,还不如大汉这苟延残喘的四百年呢。

    耳实际上,在有记载的历史中,身兼奴隶制与分封制等诸多弊症的周朝,才是华夏最长寿的皇朝,足足历经了八百年的岁月。

    赵昊因为身据系统任务的缘故,肩上背负着建立一个强盛帝国的责任,有时候在练级与修炼之余,他也会常常因为这个问题而陷入思考。

    一个国家的制度关乎于千秋万代的功绩,更是关乎于某人事后的任务评价度,不得不被他重视起来。

    例数历史上的华夏历代王朝,周朝确实可能是最长寿的那一个,不过可惜的是,周朝的那套制度是在太过陈腐,不堪受用。

    它能为周,延续了整整八百年的生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不过赵昊这厮,也确实能够从中找出一丝丝的,帝国王朝延续的秘密。

    那就是,整个皇朝的权利被严重分化,帝王与各诸侯之间,虽然在名义上同属一国,但私下里却是各自为政,军政大权旁落,只是年年以朝贡为补偿。

    在关键时刻,周天子虽然也有召集诸侯,拱卫中央的权利,但对于对于地方的影响却很小。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与后世的民主制度有些类似,与古希腊那所谓的城邦民主制度,也有些类似。

    而身为一个现代人,赵昊当然也想过拿着后世里的民主制度,乃至于华夏所施行的制度在三国中照搬套用。

    但其实,如果治理一个国家,真的有那么简单的话,从古至今,又岂能有那么多王朝覆灭在历史之中?

    并不是说从后世里拿来的“先进制度”,套用在往日的旧王朝中,就一定可以起到奇迹般的效果。

    一个不符合时代展,不合乎历史潮流的制度,即使再怎么先进,无法适应当时的实际环境,就是白搭,而在这三国世界中也是如此。

    想来想去,赵昊最终觉得,也许只有那个在后世中,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国家,所率行应用的君主立宪制,才是最为合适此时的汉朝。

    当然,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即使是要在汉朝实行君主立宪,肯定也不能就像那个后世的国家一样,限制的那么死。

    虽然很多权利上都要有所节制,但帝王却也要保留着他应有的尊严,军,政,法三权,君主必占其一。

    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实后世那些在中东地区,因为石油而崛起的******国家的制度,也许才更加合适这里。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