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眼神后,容嬷嬷才凑过去用近乎耳语般的声音道:“主子!那人是不是宜、宜妃娘娘?!”

    ……

    ……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乃是康熙帝四妃之一,也是圣宠最盛,受宠时间最长的妃子。其一生承受君王宠爱,享尽荣华富贵,育有三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可惜,年轻时候的风光无限,到了晚年却因次子胤禟站错了队,晚景凄凉。待送走了三个儿子后,宜妃也跟着撒手人寰。至乾隆二年,入葬景陵妃园寝。

    不管怎么说,宜妃都是一位奇女子,且因着同为上三旗人,那拉淑娴曾与她有过两面之缘。

    头一次,大概是在那拉淑娴两三岁时,那会儿还是康熙年间,宜妃仍是高高在上的四妃之一。那拉淑娴只跟在家中长辈身边,远远的看了一眼。只这么一眼,就让当时尚且年幼的她,真正的领悟了何为美人。而事实上,那时候的宜妃娘娘已然年迈,纵是如此那通体的气派足以让她感到心惊。

    第二次,却是她已经指婚给了宝亲王,虽尚未正式完婚,然入宫于她而言却成了再平凡不过的事儿了。雍正爷跟康熙帝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统共就那么几个儿子,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唯有宝亲王一人。也因此,她这个钦定的未来宝亲王侧福晋,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而二度见到宜妃,却是有人存了看笑话的心,拉着她一道儿看热闹的。也就是这一次,她真真切切的看清了这个被康熙帝宠了半辈子的女人。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此之后没过多久,这个曾经圣宠无限的绝世美人最终还是化作了一捧枯骨,徒给世人留下满腹感概和唏嘘。

    那拉淑娴犹记得,尊贵如雍正爷,都曾写过一句极为怨念的话: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尽管谁也不知当时雍正爷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写下了这些字据,可不得不说,曾经的宜妃娘娘,就是宫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即便她先后为康熙帝生下三子,也不曾有损她的任何美貌,反而更添了妇人独有的韵味。甚至抢眼到让当时贵为新帝的雍正爷都觉得格外的碍眼,甚至之后,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刻意的将宜妃排除在外。

    过度的惹眼,有时候在看不惯的人眼里,恐怕就是极度的碍眼了。

    同理可证,当时的宜妃在六中之中该是多么的惹眼,以至后来的两任帝王都不愿意给这个圣祖宠妃哪怕一点点的体面。

    然而,不管旁人是何思何想,至少在那拉淑娴看来,宜妃曾是所有女人最梦想成为的那种人。有时候,她甚至在想,倘若当年的九爷胤禟并不曾站错了位,甚至……

    可惜凡事没有如果。

    ……

    ……

    “谁知晓呢?都说人有相似,况且咱俩谁都不曾见过宜妃娘娘小时候的模样。”话是这么说的,可那拉淑娴面上的神情却充分的证明了,她压根就不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可若不是巧合,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似……

    真就有那么相似的两个人?

    “主子,难不成您觉得那就是宜妃娘娘?这也太离奇了!”容嬷嬷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了一阵子后,还是摇了摇头,“奴婢是不大了解那一位,可那位走时都多大年纪了?康熙十六年就被封为宜嫔,雍正十一年才走的,怎么着都上了七十了罢?这个年岁,若真的成了个小丫头,真能掩饰得那么好?奴婢方才冷眼瞧着,王家姐儿确是一脸的天真不谙世事,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七十老妪了。”

    “嬷嬷可记得,最后一次看到她,是个怎样的情形?”那拉淑娴眉眼弯弯的,眼底里却闪过一丝狡黠。

    满怀期待所生的三子胤禌早夭,把她放在心尖尖上的康熙帝驾崩了,次子胤禟夺嫡失败被圈禁而亡,就连长子胤祺都先她一步离世。与这些事情相比,七十老妪又有甚么可在意的?

    可以说,那拉淑娴最后一次看到宜妃时,正是宜妃一生中最狼狈不堪之时。父母、夫君、儿子们都离她而去,在经历过人世间最大的悲伤后,她展现在诸人面前的,仍然是那个屹立了大半个康熙朝的宜妃娘娘。

    说真的,这样的人,倘若能获得跟那拉淑娴一样的际遇重活一次,过得绝不会比任何人差。

    “那位可真是个人物。”容嬷嬷下意识的点头附和道,可旋即,她又摇了摇头,“可这也不对。小孩子跟大人总归是不同的,就说十二阿哥好了,要不是咱们千瞒万瞒的,他指不定早已被人发觉了。纵是如今勉强藏着掖着,也能轻易的瞧出他同寻常孩子的不同。若王家姐儿真是那位,只怕早已满城风雨了。”

    荣国府出了一个小天才,这事儿早已不是甚么秘密了。隔壁宁国府且不说,但凡是跟荣国府关系稍微好点儿的都知晓了此事。只不过,因着贾赦和珍哥儿金榜题名一事,稍稍冲淡了这一切,毕竟比起空有虚名的所谓天才,金榜题名才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可王家那头,却从未传出过一星半点儿的传闻。

    “许是投胎转世呢?咱们可都没喝孟婆汤,这才记得前尘往事。若是那位喝了呢?再不就是,咱们是佛家说的夺舍,而那位……既有跟着前世一般无二的面容,指不定那位的来路才是最最正当的。”那拉淑娴嘴角微扬,顷刻间便已做出了决定,“虽说雍正爷和乾隆帝都不喜这人,可我倒是蛮欣赏她的。甭管是不是转世,这个人我也要定了。”

    “要?如何要?”容嬷嬷傻眼了,这可不是前世的东西六宫,那拉淑娴也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了。索要人家闺女,谈何容易?这可不是王夫人房里不起眼的庶女,而是一品武将家中的正经嫡出小姐。虽说王子胜那人看着就不靠谱,可人家祖父还健在呢!

    “嬷嬷且放心,我自有我的法子。”

    那拉淑娴明面上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暗地里却是早早的盘算开了。说真的,对待一个顶着宜妃面容的小姑娘,哪怕人家确是年岁还小,也确是不记得前尘往事了,她还是没法心大到真把人家当成小闺女看待。毕竟,那位从辈分上来说,是她的祖母辈儿的。

    待迎姐儿午睡醒来,那拉淑娴差不多已经有了个章程,只是真要实施起来,难度还是有些的。

128|第128章() 
贾赦真的快要疯了,一方面他是打心底里不愿意让琏哥儿迎娶一个王氏女,可另一方面因着王家姐儿年岁尚小,他又寻不出太多的理由来拒绝。说王家姐儿文采不行?人家一个小闺女,又不打算考科举走仕途,要文采作甚?况且,真要计较起来,那拉淑娴虽是书香门第出身,可她的文采也实属一般。再说,荣国府就算出了他和贾政两个文臣,从本质上而言,仍属于武将世家,若以对方文采不行为由拒绝结亲……

    这种一听就是瞎扯淡的理由,贾赦觉得他纵是脸皮厚如城墙,也实在是说不出口啊!!

    “淑娴,你听我慢慢跟你解释。其实这事儿罢,真心用不着这般着急。你看琏儿今年也不过才八岁,屁大点儿的熊孩子,结啥亲呢?就算是崇尚早婚的前朝,也没得给才八岁的孩子定亲的。更别说王家那姐儿年岁更小了。”

    因着实在想不出靠谱的理由来拒绝,贾赦只得用出了最无奈的“拖”字诀。不过,他这话倒也没错,本朝素来晚婚,虽说有给十来岁的哥儿房里放个把通房丫鬟的,可定亲往往都在十七八,像贾赦娶那拉淑娴时,便已到了弱冠之年,而东府珍哥儿干脆就是二十好几了才娶亲。哪怕有些人家比较着急,也没有才八岁就琢磨亲事的道理。

    然而……

    “我这不是担心被人先下了手吗?”那拉淑娴颦眉长叹,“王家姐儿模样那般出挑,我瞧着性子也利索得很,再说王家也不是寻常人家,偏她还是同辈儿之中的嫡长女。老爷,这可真不是我着急,而是生怕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万一被人抢先了,回头我上哪儿给琏儿寻如此体面又格外合心意的媳妇儿呢?”

    说这些话时,那拉淑娴一本正经,且甭管是面上的神色还是言语之间,都隐隐透着一股子担忧之情,似乎真的为此犯愁不已。

    见状,贾赦还能如何?干巴巴的瞅了那拉淑娴许久后,终还是颓废的放弃了,只长叹了一口气,认命的道:“那回头先问问好了。”

    “好,我明个儿一早就去寻二弟妹。”

    贾赦:“……”

    真的不用那么着急啊!他家琏哥儿才八岁呢!!求求来个人抢先一步罢!!!

    人嘛,通常都会在无可奈何之下,祈求旁人助自己一把。这种心态与其说是期望,不过说是明知晓前面就是绝境,还闭着眼睛自我安慰那一定不是真的。然而事实上,甭管贾赦是如何期盼的,因着王家姐儿今年不过才六岁,除了那拉淑娴之外,压根就没人将她的亲事放在心上,包括她的亲生爹娘。

    次日一早,那拉淑娴在送走了满脸绝望的贾赦之后,便领着仍有些睡眼惺忪的迎姐儿往荣庆堂去了。这个点儿,搁在往日里,她定还在慢悠悠的洗漱装扮,不过对于习惯每日晨昏定省的王夫人来说,却只能在荣庆堂给贾母请安了。

    果然,那拉淑娴刚一到荣庆堂,首先瞧见的并不是贾母,而是安静坐在下首处耐心等待贾母出来的王夫人。乍一听得动静,王夫人还道是贾母,忙起身闻声望去,旋即却是身形一顿,面上也浮现了一丝尚不及隐藏好的惊愕。

    那拉淑娴只微微一笑,又催促迎姐儿给王夫人请安。迎姐儿虽年岁小,在礼仪方面却不算差,当然前提是忽略她那不标准的行礼以及自带口水音的请安声。

    万幸的是,王夫人并不介意,在回过神来后,只向迎姐儿笑道:“二丫头真乖,还去你太太跟前待着罢。”

    你太太跟前……

    这话却是略带了点儿深意的。在大户人家里头,很少有哥儿姐儿会直接喊爹娘的,通常都是唤老爷太太。当然,若是年岁很小,或是私底下就是另一说了。像大房,琏哥儿和十二私底下都是直接唤爹娘的,只有在人前才唤老爷太太,倒是迎姐儿打小就被教了唤太太。可像二房,因着贾政极为重视礼节,因而珠哥儿和元姐儿是不论任何场合都只唤老爷太太,从不唤爹娘的。

    如此一来,若是在正式场合里,却是极为容易被人误解的。

    王夫人乐得被人误解,只恨不得将迎姐儿直接从根本上变成大房的姑娘。虽说只区区一个庶女并不会影响到她在二房的地位,可她如今年岁也不大,心性也不稳,实在是没法无视迎姐儿。尤其在迎姐儿出生后,她就隐隐发觉房里的丫鬟们心思开始动了。也是,既然能有庶女,便也能有庶子,赵姨娘只是运气不好才得了个闺女,要是换做她们……

    人心,是最不可靠的东西,莫说那些个荣国府里的家生丫鬟,就连王夫人自个儿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鬟,她也全然不信。对于签了卖身契的丫鬟们而言,有甚么能比当上主子更令人兴奋的?若是将来有一日,真能有幸诞下一儿半女,那后半辈子的日子可不是美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