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流黄金时代-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苹果的系统特立独行,比戴尔电脑还高高在上,根本不谈有关技术方面的合作,倒是很愿意向中国卖新推出却在米国本土遭遇寒冬卖不出去的第三代用起来很古怪的个人用户pc电脑……现在的中国,在他们这些大鼻子的蓝眼睛里,中国大陆和蛮荒时代的差不多,怕是连电脑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怎么贵就怎么卖你。

    讲价钱?没可能!

    技术合作——你有么?

    不过,转这么一大圈儿,也有很不错的消息。

    整机商的ibm,有软件的苹果微软鼻孔朝天,可是英特尔等主要的配件商却完全是两个态度!

    英特尔的cpu,以及基础芯片都可以敞开了供应!

    当然,这也他娘的是贼心贼胆没安好心,可是,韩枫现在也没任何手段不吃对方的这个——至于能不能搞定这个信息时代基础中的基础,那是国家需要付出勇气和真金白银去搞的研究现在自己这点儿钱玩软件都不够……而英特尔、a在拿不到整机合同之下也愿意出售配件。ibm听说韩可能自己组装,他也不管微软是不是能卖软件给韩枫,硬盘和主板都可以按亚洲的价格供货。

    韩枫跑遍了小半个米国,在第九天飞到港城,当天见到宏基、华硕的销售副总经理。

    之前,因有华为的采购人员人进行了铺垫,所以这次会面直奔主题。

    对这两家大的电子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大事情,第二天两大公司的老总先后来到港城与韩枫见面。仅一天的时间,即与华为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的协议。

    空闲之余,韩枫与回到港城的李则巨见了面。听说韩枫在全力的搞一个电子设备制造公司,李刚巨感觉很离奇,搞食品起家,触发了地产,又在洛城组织了一大帮人开发软件,接着就要搞电子设备制造了……就算同样搞实业出身,进入地产,又搞起了航运业等各种领域的李家也没有韩枫现在这样古怪,毕竟李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风雨,资产过百亿,而韩枫呢,不到一年发展,大概有1或者2个亿的资本?

    可越是这样,老李和大李越不敢轻视之。因为他们的消息很灵,在十四大之前召开过一个高级别的会议,具体内容无人知晓,可这位小韩老板是与会人员——于是,就有了这次见面。

    施子荣、徐开昌两位,加上李则巨和韩枫,小酢于奕居酒店,尔后一起在落地窗前观维港。善商言商的李则巨见韩枫如此致力于一个新兴产业的运作,一时也来了好奇心特别是听说韩枫拒绝了与微软的合作之后,本想在地产上开展合作的他,灵机一动之下,试探也想入一股,他什么也不管,愿拿出1000万港元寻求合作。

    韩枫其实不缺钱。就在昨天晚上,邓肯汇报,幽灵再次完成一个波势的头寸斩获,用韩枫的逆向政风法,果然很灵,两次避开了大跌曲线,只要市场上出现悲观消息就进场……短短一个月已经再次完成资本13的增益,总资本达到了3。7亿美金,也就是说三个月前开始到现在投到未来数据、软件和科技中心、华为上的钱,已经快要赚回来了。

    在前生的那一世好像也没听说李家参与电子产业,可这个好意,不能拒绝。于是,又火速把任正飞从对面召了过来,同时用这个时间与沈君馥进行了十分细节的推演,最终决定引入这笔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毕竟港城和东南亚地区虽然是宏基和华硕的后院,可是这里同样也有ibm和戴尔,那也就不差再多一家了。

    任正飞早就想好了,这个公司他只服从、干活,不干涉所有的发展战略、销售等方面都韩枫一言绝,而在生产、采购、成本控制以及人工管理等等这些,既然韩枫交给自己来管理,那他就算忙死也不给韩枫填麻烦,两个合伙人根本不用商量,韩枫一定议,任正飞一补充,于是两人一起和李则巨谈,很快就达成了首轮融资协议,两人各分出10的股份,完成天使轮融资,华为电子制造公司的总资本量达到了2700万人民币。

    随后,各路人马快马加鞭,想尽办法找电子工业部、工商等部门,火速完成电脑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同时,韩枫从研发中心拆借了三十余懂电脑的人才南下培训新聘用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术,特别是组装机器的工作。任正飞也不含糊,就在韩枫和别的人满天飞的这半个月里,日夜加班,按台岛华硕电脑生产线的模式在龙岗区以特区的速度批下来的地皮上建组合式结构化厂房、安装生产流水线操作台,采购部向米国、台岛各大公司订货。

    忙乎了一个多月,推开软件的开发,在深城加速推进电脑组装厂的建设,按组装机要求向全世界采购国内制造力为零的各种配件,同时完成了“中华电脑”的商标注册,总算是上了轨道,就等着华为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的厂房竣工,培训的员工上岗,用不了一个月,“中华”电脑将带着无比优势的价格登上历史的舞台!

    韩枫的目标除了用装机赚二道贩子的钱外,最重要的是建立用户使用黏度,为不久后可能开发出来的操作系统铺路……在关键的销售环节上,韩枫将祭出一组连想这个二道贩子一定想不到的营销组合拳,比现在戴尔直销还牛的模式,让中华电脑的用户在未来不久后的时间,都转化为“未来”操作系统的用户。

    当然,华为电子制造自身也有十分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从组装到制造,这是不可或缺的发展之路!而韩枫深信,已经被列为国之重器的芯片制造一定会取得研发成功的。

    2001年能搞出来,92年更能。当年的汉光一号是最大的主因就是没有二级生产线、三级生产需求,更到不了应用层,所以韩枫搞这个出来的目标就是像孵化器一样,在这个零基础的土地上,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硬盘、内存条、主板、显卡、各种应用扩张卡的公司,首先就从机箱、键盘这些外设开始。

    

第255章 组装机 蒙牛骑手() 
从像简单窝棚似的厂房中出来,第二次与徐总谈判。

    用500万港元买来华硕的上一代技术和整条线生产设备,建了一条中华主机箱生产线。

    由此,用华硕的板子显卡,ibpu,宏基的显示器……这就是九十年代后期十分火爆的组装机,只不过提前了几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生产出来,那还得等,至少一个半月以后,全部配件到位之后,中华牌个人pc就会登上历史的舞台……而这个时候,连想已经发布了和微软、ibm战略合作的消息,甚至上了央视,没办法人家是国家队,还拥有现成的组装生产线和数百人的研发队伍,和前生的那个时代一样,标榜民族第一品牌的连想公司也走上了代卖之路。

    这些天,沈君馥终于有所猎获——李楷复将语音翻译软件以专利的形式卖给了苹果后离职,同意出任华为电子设备制造公司的ceo。而打动他的原因,很简单——他看到了韩枫布局在软件、生产和销售几乎全产业链式的电子行业,这盘棋如果下得好,当然要比在苹果担任一个中级技术业务主管强的多!年薪50万美金虽然只比苹果公司高10万美金,可是他在了解了韩枫几乎全部的发迹史之后,立即用脚投票。

    韩枫的印象里,对这个人没有一点儿记忆,不过未来数据掌握的信息,他是一个台岛出身在米藉华人,非常优秀,在电子产品的研发和软件应用的开发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有麻省的经历,管理一个公司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是不是要半军事化管理,四人研究了足足有三天,最终李楷复妥协,毕竟两个大股东都支持,他其实也不是反对,相反在初创期用这种模式能迅速的产生生产力这是得到验证过的经验,于是他正是接手整个公司的管理,韩枫和任正飞终于可以退到了二线的位置。

    腾出身来的任正飞要忙的是华为电子的本业,因为有了钱,还有了一些舶来的技术,万门机试验机已经制造出来,马上就要测试,他的精力要放在那边。在之前的公司会议上,原来韩枫借给他的五百万资金正式转成华为电子的10股份,而韩枫个人也成了华为电子通信设备公司的第一个融资股东。

    而韩枫则立即飞转海市。蒙牛公司在十月到十一月中旬之间也完成了海牛收购、4500头小牛运归任务,总计13000头牛,总资产达到1。7亿元,蒙牛公司吞噬了海牛之后,摇身一变迅速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奶牛养殖和奶制品公司。

    有一大半被买断的非技术岗位工人选择了分流到喜羊羊后勤基地继续从事手工工作,虽然喜羊羊的总店还没有启动,可是后勤基地和供给仓库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争取在年末之前先把冷库建起来,只要羊肉一进库,那么海市也将和津城一样迅速刮起喜羊羊连锁风潮。瘦身、更换中高层干部,把蒙牛的规章复制过来……王长顺和长刚一起在海市分公司完成摧枯拉朽式的改制工作。

    海牛没有走上破产程序,保存了元气,在微调之后,已经安装的设备立即开始用海牛厂的奶源开工生产——海牛落幕,蒙牛登台。

    韩枫回到海市,参加了开机仪式……这一个半月,韩枫只是电话遥控,甚至只听不说,蒙牛就完成了如此重要的工作——对方刚和王长顺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王长顺,简直就是一个谈判专家,这个在前生可实在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个天赋!

    海牛厂的奶源虽然单产低了些可是量大,可是奶质也算不错,四条包括酸奶、类哈根达斯的冰淇淋等四次冷冻食品生产线可以全产能开机,而海牛原来的常温液奶业务并没停。

    在海市,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喜欢早餐牛奶加面包,毕竟这儿是全国资产阶级血统最多的地区。所以,韩枫在看到有摩托车和沿街卖雪糕的小贩时,立即想到了解决常温奶配送的难题的办法。

    摩托车,一台在七八千块左右,而液体奶最常见的销售量是两斤装的奶桶,这个海牛已经有了标准包装储备,所以,第二天,韩枫让海牛这边的实际负责人,副总经理李春方,原蒙羊公司销售二科科长按自己说的意见,形成了文字材料之后,向全市招募摩托车手,同时调整各区供奶站,让蒙牛的送奶骑手分区划片式的包干……

    没想到的是,本以为车手一定不会多,可通过电视广告之后,来报名的多达六百多人……其中有的竟然还是新买的手——韩枫钻进现场的人堆里立即就听明白了,这些人中有一半是各个企业下岗或者停工的工人,买车的钱甚至有一大半都是借的。

    广告里写着:每送一桶提3毛,达到每天送一百桶的骑手,公司月奖励50元。

    很多人打零工,每天能赚20、30块,有时还找不到活儿,干不了建筑工地又没有别的营生从附近的地区来到海市找活的人大概算了算这个活儿可行——而方刚和李春方立即明白,这是枫总的一种销售策略……太狠了,让全城五百名骑手充当免工钱的推销员啊这是!

    为此,液奶销售部专门成立了社区骑手服务中心,每个区设一个服务站,负责登记、管理这些仿佛从未来的二十年后穿越来的美团骑手样、身穿蒙牛工服的人……没有保底,也不用押金,在没有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