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完美时代-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再带团队坐下来深入探讨。

    下午五点半,李牧在约定好的茶楼内见到了钟鑫华,

    钟鑫华与赵贤良年纪相仿,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

    不过他跟赵贤良这种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年的人不同,他从大学毕业,就埋头做了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所以整个人看起来比赵贤良更显老几分,两鬓间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整个人给李牧的感觉就是三个字:不起眼。

    穿着不起眼、身材不起眼、长相与气质也都不起眼,钟鑫华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而不是一个科研人员。

    不过钟鑫华对李牧倒是非常熟悉,因为看过李牧太多的采访以及事迹报道,他第一次见就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反而觉得李牧这个人确实如媒体宣传的那样,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成功人士的气场,年纪虽小,但是气势上完全把自己秒成了渣。

    有些紧张的钟鑫华与李牧握了握手,两人对面而坐,他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起这个传奇般的年轻人,感觉他和电视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人很随性,而且一见面,就主动叫自己钟叔叔,倒是让自己有些受宠若惊了。

    李牧和钟鑫华先是客套一番,随后并没有立即直入正题,而是围绕两人唯一共同认识的人,也就是赵贤良,随意闲聊了几句。

    钟鑫华很好奇李牧怎么会跟大他二十多岁的赵贤良认识,而且两人从事的领域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按理说很难有交集才对。

    因为钟鑫华是赵贤良的高中同学,李牧便对钟鑫华说:“钟叔叔,不瞒您说,赵叔叔的女儿是我的女朋友。”

    “哦?”钟鑫华瞪大了眼睛,惊呼一声道:“子秋是你的女朋友?”

    李牧点点头:“没错。”

    钟鑫华很快回过神来,一脸高兴的说道:“真没想到,你竟然是贤良的未来女婿……”

    钟鑫华心里格外高兴,李牧跟赵贤良有这么一层关系,自己和赵贤良又是高中同学、多年老友,那将来海康威视和李牧之间,就可以委婉的打一打感情牌了,这样对海康威视来说,肯定会更加有益。

    把海康威视当做是自己亲生骨肉的钟鑫华,满心想的都是怎么让海康威视发展的更好,眼下海康威视的困境让他分外困扰,他自然希望李牧能够给海康威视带来雪中送炭般的支持,如果只是业务往来,合作条款一定相对严苛,但是如果能在感情方面斡旋一下,应该有一定松动的空间。

    李牧也没想到,钟鑫华对自己的回答竟然表现的这么兴奋,不过仔细想想倒也能够理解,华夏本来就是个人情社会,谁都希望靠人情来换取利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买东西找熟人还能打个折扣,更何况投资这么大的事情,稍微有一点点条件宽松,恐怕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额外收益。

    钟鑫华原本紧张的心情这下缓和了不少,他有些迫不及待的问李牧:“李总一直都在互联网领域发力,怎么会忽然把目光转向安防监控领域的?”

    李牧微微一笑,说:“钟叔叔,我之所以想涉足安防监控领域,其实最主要的是想把安防监控当做涉足硬件制造的切入点。”

    没把海康威视收入囊中之前,“天网监控系统”的计划就是李牧在他们面前的最高机密,这是绝对不能透露的,否则一旦海康威视意识到未来国家会大力发展城市监控系统,立刻就会被注入一剂强心针,到时候再想拿下它,就更不容易了。

    钟鑫华对李牧的回答很是惊讶,他原本以为李牧是对安防监控领域有很远大的志向,所以才会选择这个行业,没想到李牧竟然只是想拿安防监控行业做一个切入点。

    钟鑫华很是好奇的问李牧:“李总,如果是想做硬件,有很多领域都要比安防监控更好切入吧?而且市场空间也要大得多。”

    李牧笑着说:“硬件是我未来规划中一个非常长远的方向,所以选切入点就不能选太热门的领域,因为越是热门领域,竞争就越激烈,想在这个领域从零开始也就越困难。”

    说着,李牧又补充道:“如果牧野科技的第一个硬件项目就选择一个热门领域、然后一头扎进去两三年没什么成效,那对大家信心与积极性的打击就太大了,我更希望先选冷门行业给团队练手,争取快速做出成效,有一个顺利的开局,也好让大家一鼓作气的干下去。”

    钟鑫华仔细揣摩李牧话中的意思,觉得他想的不仅没错,反而非常睿智。

    硬件相比软件,需要更强大的技术积累,想在热门的硬件领域追赶差距,那真是太难了,需要太长的时间去实现。

    相较之下,钟鑫华也承认,安防监控领域目前在国内外还都不算是什么热门行业,尤其是国内,市场需求小的可怜,同行业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连海康威视都刚成军还不足一年,几乎就是一片处女地。

    钟鑫华生怕李牧因为对安防监控领域有了这个“冷门”的第一印象,从而降低对海康威视的重视以及估值,于是对李牧说:“其实我觉得,国内的安防监控行业一定会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迎来井喷的,国内的金融行业例如银行、证券、贵重金属等方面,现在对监控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这个行业现在虽然很冷门,但是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李牧点点头,心说这一点我应该比你更清楚,就算你是开发安防监控系统的,你也未必敢想象,未来华夏每个城市都会被视频监控所覆盖;更未必敢想象,一个十字路口,各种功能的摄像头加起来能多达几十个之多;未来的公共交通系统,也会全部由监控视频所覆盖;甚至未来几乎超过半数的私家车里,都会有一台用于不间断摄像的行车记录仪。

    拿下海康威视,整合出一条完善的安防监控产业链,李牧就可以提前把安防监控行业做到极致,同时给将来更大的硬件市场做大量的技术积累。

    李牧对钟鑫华说:“钟叔叔,我确实对安防监控领域有一定的信心,所以这也是我过来跟您见面的根本动机,不过我想知道,目前海康威视在资本市场上的自我估值是多少?”

    企业想融资,首先要有一个自报价,包括自己的意向估值是多少、准备拿多少股份来融资,资方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讨论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价格,海康威视也不例外。

    在钟鑫华来之前,海康威视就已经内部开会讨论过,分析了诸多实际情况之后,有了一个报价方案。

    见李牧主动问起,钟鑫华便开口道:“我们目前的想法是,以四千百万的估值,出让30%左右的股份。”

    四千百万的估值,钟鑫华说的并没有底气,实际上现在的海康威视并不值这么多钱,真正放到资本市场的话,估计三千万也就差不多了。

    说完这个价格,钟鑫华也有些心虚的看着李牧,担心这个价格让李牧感觉海康威视没有诚意,同样也担心李牧开口砍价的话,会砍得太厉害。

    这时候,李牧笑着说:“钟叔叔,我很尊重核心技术方面的价值,海康威视的情况我虽然了解不多,但是我对海康威视的估值还是很认可的,四千万人民币,在其他资本方眼里可能是偏高的,但是在我眼里,这个价格很实在,甚至是有些偏低了。”

    钟鑫华惊喜的问:“李总认可我们的报价?”

    李牧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说:“如果我们合作的话,我可以给海康威视五千万的估值。”

    钟鑫华简直如同做梦一般,为什么李牧没有压价,反而主动给海康威视提价?

    正当钟鑫华诧异不已的时候,李牧淡淡说:“不过,钟叔叔,五千万的估值不是针对融资的,而是并购!”

第977章 心动不如行动() 
李牧用了三个小时,才让钟鑫华彻底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并购海康威视,而不是投资。

    钟鑫华把海康威视当做自己的孩子,让他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把他的孩子过继到自己名下,这确实不容易。

    一开始,当钟鑫华听到“并购”这两个字的时候,几乎立刻就对李牧表态:“海康威视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并购!”

    并购就意味着放弃控股,同时也意味着将自己的心血拱手卖给别人,不只是钟鑫华,整个海康威视恐怕都不会有人答应。

    但是,李牧却用自己整合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打造完整技术闭环的思维模式,一点点说服了钟鑫华。

    李牧在资源整合上的强大实力,也让钟鑫华明确的意识到:作为海康威视的亲生父母,无论是钟鑫华,还是海康威视、52所,都没有能力把“海康威视”这个孩子养好。

    万事最怕对比,自己养孩子,能保证孩子吃饱饭,有个书念,觉得就已经不错了,但是跟有实力的人对比之后才发现,自己没钱给他吃好的、给他穿好的,也没钱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没钱送他出国留学、更没钱给他一笔丰厚的起步资金让他自己创业,差距立现。

    虽然海康威视在将来强大无比,但是在眼下,海康威视成军还不到一年,他们根本不可能具备真正的远见与自信,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将来会有多强大。如果海康威视的团队,希望这个孩子最后平庸的碌碌无为,他可以不接受自己的建议,但如果他希望这孩子能够成为人上人,唯一的机会就是把孩子过继给自己,因为这些他满足不了的,自己都能满足。

    为了让钟鑫华心甘情愿,李牧直接戳出了他们最大的痛点:“你们现在缺钱搞研发,更缺钱搞硬件,自己连生产前端摄像设备的能力都没有,将来怎么给用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如果一旦有竞争对手可以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你们拿什么在市场防守?”

    这确实戳中了海康威视最大的痛点,缺钱,而且是缺大钱!

    李牧不提整套解决方案还好,一提这个概念,正好戳中了钟鑫华心里最郁闷的一处。

    整个海康威视都很希望能够做成一个产业链,钟鑫华做梦都希望,海康威视能够有一家自己的摄像设备生产企业,但是眼下海康威视根本没有能力涉及摄像设备的生产,这需要的资金成本太高,无论是海康威视还是52所都拿不出来。

    正是因为没钱玩硬件,海康威视当初才选择了“编解码技术”以及“后端储存产品”这两个研发成本较低的领域意图弯道超车,但是马力不足的车,超起车来也不容易,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轰鸣,就是提不上速,这种感觉很是痛苦。

    李牧趁热打铁,说:“如果海康威视愿意接受并购,我给未来的新公司投两亿资金,这其中的一个亿可以用来收购一家有一定实力的摄像设备生产企业,剩下的一个亿给你们共同研发,争取搞出一套完善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出来!至于后面的宣传、销售,你们完全不用操心,我会把我所有的资源都无条件导入进来,不算入估值。”

    钟鑫华心动了。

    他心动的速度,比李牧预想的要快得多,而且丝毫不加以掩饰。

    钟鑫华并非商人,也不是资本家,他是一个科研人员,虽然脱离了事业编制,但是这么多年做科研工作的习惯没有改变,他自己并没有太高的利益追求,所有的追求,其实都在于希望能够让海康威视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