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完美时代-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念之前就跟校长联系过了,校长也早就做好一切准备在学校里焦急等待着,李牧没让记者跟着,毕竟今天过去也没什么好采访的,主要还是明天捐助的现场。

    走在泥泞不堪的大街上,刘念有些不好意思的跟李牧和胡正道介绍说:“我们这里多雨,县城的路也不太好,一下雨泥水比较多。”

    李牧一边带着赵子秋小心翼翼的走路,一边问刘念:“你们县城一共有多少所高中?”

    “三所。”刘念说:“三所普高,还有一所职高,我所在的中学是西兰县最大的中学,西兰中学,初中高中部都有。”

    胡正道说:“老六,说句实话你别不高兴,你们这个地方,比我们那里的县城还要破,我们那里虽然也不咋地,但起码还有几栋高楼,路也比你们这里好一些,再加上西北少雨,路上虽然灰尘多,但没这么泥泞,你瞧我这一裤子泥点子甩的。”

    刘念挠头一笑:“你要是去我家估计更崩溃,下雨天摩托车都骑进不去,要靠四轮机或者牲口拉车。”

    胡正道表情怔了怔,轻叹口气没有说话,他虽然也出身贫困地区,但也忍不住要感叹一声,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穷了。

    李牧感受着这里的环境,也忽然觉得,人的投胎确实是门技术活。

    先不说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说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大家同是华夏人,有些人生在大城市,自然是各种条件得天独厚;像自己生在小城市,也没有被大城市的孩子拉开太大的距离,毕竟华夏第三阶梯沿海城市的环境、交通、教育以及新鲜事物的流入速度都比较快;再惨一些的,便生在这种第二、第一阶梯小城、小县城,经济跟不上节奏,信息也相对闭塞,前往第三阶梯的中大城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更惨的,就是刘念这种生在第二、第一阶梯山区的孩子了,民生、经济、交通、医疗、教育,处处都跟不上。

    李牧认可的普世价值不多,教育却是少数他坚信的一个,在没有特殊助力的情况下,人要是想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生在贫困县城甚至生在山区都不可怕,只要能够读一所大学,不敢说他能够大富大贵,但最起码他能够具备走出大山的实力,能够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当他脚踩在泥泞的贫困县城街头,他忽然觉得助学这条路,确实是任重而道远,就算往后自己的精力顾及不到,也要确保这种助学行为的贯彻实施,他不敢大包大揽,能帮到多少,就帮多少。

    ……

    来到西兰中学的时候,四人的裤子已经要不得了,不过此刻谁也没有在意这些细节,三人跟着刘念进了学校,直奔角落里的一栋三层小楼而去。

    刘念介绍说,三层小楼是西兰中学的旧址,落成于五十年代,现在是老师以及校领导的办公楼,隔壁一栋五层楼,则是80年代的产物,据说这两栋楼还是一个西兰县走出去的富翁捐赠的,现在这栋楼就是西兰中学的主教学楼,在一个破旧的操场一侧,还有一栋l形的三层建筑,那里一半是学生寝室、一半是单身老师公寓。

    今天是星期天,西兰中学校园里没什么人,学校里面与外面相比倒是干净整洁,路面都是碎石子和渣土铺就,不像外面的道路那么脏,而且道路两旁也没什么垃圾。

    这个连保安都没有的学校,自然也不可能有清洁工,能把校园环境保持成这样,真的算上很难得了。

    来到办公楼,刘念带着三人来到位于二楼的校长办公室门前,轻轻叩开门,开门的是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败了顶的中年人,一见刘念站在门口,立刻激动的抓住他的手,用李牧他们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

    刘念跟对方用家乡方言交流了一阵,才转头对李牧三人说:“王校长说,欢迎你们来西兰,接到电话之后,他从昨晚到现在都没睡觉。”

    随即,刘念把李牧、赵子秋还有胡正道介绍给了对方,李牧也是这时候知道对方的名字,王建设,今年四十七岁,在西兰中学做校长已经五年了。

    王建设对李牧他们非常客气,请进去之后刻意拿出准备好的一次性茶杯和茶叶给他们泡了杯茶,王建设说,他早就知道刘念做家教的事情,虽然他完全不懂互联网,但还是给了3321非常高的评价。

    李牧跟王建设客气几句,闲聊时发现王建设这个人说话非常直接而且干脆,身上颇有军人做派,细问之下才知道,他早些年就是从西南边境打完自卫反击战退下来的,当初在部队上是连队指导员,负伤之后复原,就回了西兰,先从教师做起,后来慢慢做了校长。

    王建设高中毕业,参军之后在部队读了个省师范学院的函授大专,在他这个年纪的同龄人中,绝对算是个有学问的了。

    李牧在闲聊之余,也道出了自己今天过来的真实目的,贫困生名单的核实。

    王建设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册,递给李牧,说道:“今年我们学校高三应届生三百八十三人,跟班复读的有四十八人,一共四百三十一人,这里记录了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户口性质,还有家庭年收入,这个收入不太准,不过也是高三各班班主任在一起碰出来的,误差应该不太大,处在贫困档的,一共是两百零九人。”

    李牧点了点头,仔细看了一下名册,确实非常详尽,除了王建设说的那些信息之外,还统计了每个学生的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处在贫困档的学生都用红笔标记了,大概扫一眼可以发现,贫困档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一般都在三四千块以内,甚至还有不足两千的。

    李牧看完之后,对王建设说:“王校长,就定这些处在贫困档的学生吧。”

    王建设有些紧张的问:“李牧同学,真的像刘念在电话里说的那样,每个学生捐助一千元?”

    李牧点了点头:“麻烦王校长明天上午安排一下,我们到时候直接把钱给到学生手里。”

    话音刚落,有人推门而入,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一进来,便笑着说道:“哎哟王校长,这是来贵客了?”

第197章 清水衙门的苦楚() 
王建设看着进来的中年人,脸色一下子有点难看。

    “沈东,今天星期天,你怎么跑学校来了?”

    被称作沈东的中年人玩味的一笑,说:“我好歹也是咱们学校的副校长,许你星期天待在这里,就不许我来转转了?”

    说完,沈东看了看李牧三人,想努力判断出到底谁才是传说中的那个金主。

    刘念他认识,去年西兰中学高考第一名,胡正道在他眼里看起来不太具备金主的气质,赵子秋长得漂亮极了,虽说让人眼睛深陷其中拔不出来,但沈东也不是个傻子,大老远从燕京来送钱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女孩子。

    唯有李牧,看起来有点意思,称得上是仪表堂堂、器宇轩昂。

    认定了李牧是金主,沈东大步走到李牧跟前,伸出手来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沈东,西兰中学副校长。”

    李牧虽然看出王建设跟他有些不对付,但毕竟自己不知道他们的根底,再加上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便跟他握了握手,淡淡道:“你好,我叫李牧。”

    沈东没看过燕京电视台的报道,其实西兰中学大部分人都没看过,他们只是听说,后来这个消息传得越来越广泛,大家也都只是知道刘念在燕京上大学的同时做家教很赚钱,一个人比他全家赚的还要多,但具体是怎么赚来的、以及通过什么平台赚来的,基本没人知道。

    这年头,信息还是很闭塞,不像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网普及之后,再偏僻的地方,资讯新闻的接收速度也不会受影响。

    沈东也是听学校的老师闲聊,听说了在燕京上学的刘念跟学校联系了,说有个什么公益组织的人,要过来给他们高三年级的贫困生捐款,而且据说是差不多两百来人,一人有一千块!

    粗略的一算,这笔捐款就有二十来万!

    对西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教师的薪资水平几乎是在全国县级中学都要垫底,沈东都副校长了,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勉强能到六百块,他姐夫名叫黄振,在县教委做主任,一个月也才能赚一千出点头,二十多万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沈东昨晚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到姐夫家跟他汇报了一番,他姐夫虽然是县教委二把手,但一听说二十来万的捐款,也都惊的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换一个沿海县城的教委二把手,一年轻松捞几十万,但对西兰县来说,他这个二把手除了工资比普通职员稍微高一点之外,其他的屁大点好处都没有。

    经济过得去的地方,教育体系是绝对的肥差,随便哪个重点中学的名额也能值个几千上万,但在西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招不满学生,原因很简单,失学率高,以往每年夏天都得派老师下乡去学生家里劝学,哪有学生家长拿着钱来找他们求学的好事情?西兰几所中学的教学质量都比较差,更不存在什么倒卖名额的事情。

    别说这些收入基本为零,就连大部分教委、学校经常倒腾的英语报、教辅教材这种赚小钱的手段,西兰县教委都玩不起来,以前也曾经有人来推销过,说是如果能让学生订英语报,一个月十八块钱,给教委领导返利五块,可是西兰县愿意花十八块钱一个月订一份英语报的学生,算一算连一百个都没有,学校也不敢强制要求,因为实在是贫困生太多,就算家庭勉强过了贫困线,也不愿意花这份钱。

    再加上整体经济水平底下,上级几乎没有什么拨款,所以,在西兰县,教委这样的肥差,硬生生因为穷,混成了一个清水衙门。

    教委一把手和黄振这个二把手,从上世纪末就开始盼着上级能给教委批一辆配车,免去每次外出开会都要挤破旧公共汽车的辛苦,但硬是从上世纪判到了两千年,又盼到了2001年底,这几年来,他们的标准也一降再降,开始还想要台新桑塔纳,后来是神龙富康,现在,是做梦能希望能有一辆二手桑塔纳,哪怕再旧再破,也比挤公共汽车要强。

    但上级部门一直在拒绝,一开始说没钱,后来说没闲车,再后来,就说是没多余的资金给县教委配司机,最后一把手让黄振去学个驾照,以后俩人一起出去开会或者考察的时候,他来当司机,黄振一咬牙去了,学完回来,上级部门又把理由倒回去重来一遍,没钱,没闲车,县教委自备司机也不行,最后被他们磨烦了,上级部门批示,如果县教委能找到社会赞助、自食其力添置一辆车,就每月批他们一千块钱用车补贴。

    上级的批示把黄振和一把手气的在办公室里一齐骂娘,怎么到了西兰县就什么都不受待见?教育部门好歹是民生基础,连他妈一辆配车都没有?人家公安、供电、自来水、税务、工商,哪个部门领导没配车?说白了还是穷,穷到骨子里之后,教委这种部门在百姓眼里压根连个屁都不算。

    清水衙门,油水没有,苦水一大堆。

    穷了这么久,他们也没见过几毛钱捐款,就前两年有大城市的人开着车队给送来一大堆旧衣服,教委紧着自己职工先挑,挑完了剩下的分给了各个学校,除此之外,一点外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