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次的试飞,马凤山都记得非常清楚。

    他希望以此打消谢凯的顾虑。

    “马总,我这真不是担心这个。”谢凯觉得自己胆子太小。

    脚不踏在陆地上,他总觉得没安全感。

    “对了,关于运十的下一步工作,你们是如何考虑的?”谢凯干脆转移话题。“以目前这样的状况,运十很难获得民航总局的适航许可证,也没有可能推向民用市场。”

    运十的未来,非常重要。

    谢凯并不希望运十就这样在试飞之后定型。

    “原本在试飞开始就讨论过未来改型的问题。目前看来并不合适,404支撑不起如此庞大的经费。”马凤山有些惋惜地说道,“如果国家同意了我们的方案,下拨足够的资金,完成剩下的试飞工作,倒是可以定型。”

    “如果81年三机部的方案得到批准,90年前,真的能交付16架?”谢凯想着自己知道的消息,“你们当初申请的是85年之前为运十投资1。7亿,同时还要1。6亿的流动资金,一共3。3亿”

    谢凯很想知道,运十下马的真相是不是传言那样。

    原本看各种分析,各种议论,骂声一片,运十下马的真相,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没有什么真相比询问运十的总设计师更真实的了。

    三机部在81年的时候就申请了3。3亿经费,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却有人炒作说运十因为3000万经费而夭折。

    马凤山的脸上有些尴尬,谢凯的问题又没法回避。

    一开始他反对东风城插手运十项目,最后又威胁郑宇成等人接手运十。

    他的想法,马凤山等人都是不清楚。

    “3。3亿中,1。7亿的投资是建厂房以及生产线使用,其余的1。6亿是用于试飞实验及设计改型经费,其中包括发动机的实验经费跟研究经费”马总没有隐瞒。

    只完成了一半试飞任务,发动机还没有完全研制成功,仅仅靠着3000万的经费,根本没有可能定型的。

    “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进行改型,只以这架飞机的技术跟设计为基础进行生产,要投资的最低也是3。3亿?”谢凯问道。

    他想要知道,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让运十真正地投入到制造环节,投放市场。

    “不止,这些只是基础投资跟设计改型,实验的费用。”马总说道,“要进入生产环节,一架至少得准备两千万的制造经费,如果试飞过程中需要改型,升级系统等,可能会更贵”

    “这么便宜?”谢凯有些不相信。“波音707的二手货不都得一千五百万美元?”

    尼克松访华后,国内从波音公司引进了10架707用于民航运输,10架波音707合同总金额1。25亿美元,平均一架1250万美元。

    那之后,707一直在涨价。

    以目前的造价,运十跟波音707性能相当,如果一架的制造经费两千万,这算成美元不到一千万呢,就是算上涨价,也不会超过三千万。

    “生产成本并不高,如果零配件质量得到保证,成本还可以降低一些。不过价格不能这样算,研制费用,基础设施投入,都得摊薄到成本里面。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大飞机已经投资了五亿多,我们坐的这架,可以说一架成本就两亿多将近三亿”马凤山对谢凯解释。

    “这倒也是。不过我们不算国家投入的成本,只算404投入的资金。”谢凯说道,“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两人交流起来,让谢凯没有开始那样紧张,转移注意力后,没心思去担心飞机坠毁的事情。

    “你们是准备进行生产?”马凤山听到这话,一脸的希冀。

    只有投入生产,才能让飞机项目更有前途。

141 运十的前途 (为盟主隔壁老王King哥2/4)() 
看着马凤山满脸的希冀,谢凯很想就同意了,最终,还是狠下心摇了摇头,“马总,您也知道,目前飞机状态并不适合继续生产。连7503厂的那架还没完成组装的飞机,也不可能投入民航运输领域,除非我们自己组建航空运输公司。”目前组建航空运输公司根本不合适。

    需要太大的资金,何况运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没有谁敢做这个主。

    掉落一架,那是上百条人命。

    何况目前国内民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运十没有取得适航标准,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根本不可能让民航总局同意把运十投入到民航市场运营。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程不时问着谢凯。“两架飞机试飞,成本太高。”

    这小子的想法能让404基地从工资都发不起的状况,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有钱投入到大飞机这样的项目,或许真能给运十找一个良好的未来。

    “改成货运飞机。”谢凯说道。“那一架同样也是试验机,在试飞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输一些价格昂贵的货物,运费能回收一部分的试飞成本。”

    让运十生产出来后就这样空着飞来飞去试飞,成本确实太高,也不符合谢凯资金循环利用的想法。

    成本能回收一些,就得回收一些。

    基地里面生产的游戏机,要运到深市通过海关出口,要是火车运输,时间上太过漫长了。

    唯独只有空运最为合适。

    虽然会让游戏机的运输成本升高,至少可以降低运十的经费消耗。

    运十的货舱也不小,运输游戏机时,或许一次运输不了多少,等后面运输游戏基板出来,再从外面运输主板跟芯片,成本就会降低下来。

    深市成立的工厂,只会进行组装。

    “货运?这能行?”马总问着谢凯,“航空运输的成本可不便宜。国内的其他航空公司飞机都能载客的同时运输货物。”

    “我们这本来就是得进行大量的试飞,各种复杂的环境试飞,积累大量的飞行经验,验证飞机的机体强度等工作,为后续改进获得数据。”

    “即使不载货,也得飞不是?”谢凯说道。“要想生产出来投入市场,必须得改型后得到安全性保障才行。之前飞行时间太短,机体上零件使用寿命等都没有得到验证。”

    从决定接手运十项目的时候,谢凯就打定了注意。

    就按照81年专家组的意见,保住运十取得的成果,研究改进工作不停,不让运十的队伍解散了。

    用404基地的经费来养着运十跟整个团队,投入设计改进工作,等待国内工业配套体系的提升。

    现在生产,没有买家不说,谢凯更不想运十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在有问题的时候投入市场,最终出了砸了国产大飞机的运十的招牌。

    只要运十出了问题,就更难推向民用市场。

    索性一开始就专门搞来进行货运。

    “这样倒也是办法,只不过找运输的业务,可不容易。”程不时点了点头。“去年我们帮外贸公司运了13吨的出口商品,今年进藏每次都是带着物资的。”

    聊胜于无。

    “到时候我跟郑主任商量一下这事情,基地安排几个人专门人员,根据运十的试飞计划,在试飞区域联系货运业务。”谢凯说道,“说不定以后就能获得军方的订单。”

    现在随着404的产品逐步增多,物流方面,也得开始进行配套。

    从基地到嘉峪关,那条线路只有基地的火车,不是问题。

    但是在全国铁路网上面,即使有着关系,一次两次没问题,也不可能每次都调集大量的车皮给404不是?

    “咱们的运十可是民航客机,结果搞成货运飞机”马凤山叹息一声。

    “什么货运飞机,还是民航客机,不过帮着运输货物而已。”谢凯安慰着,“现在民用不行,我们得追求军方的订单。”

    马凤山一脸诧异地看着谢凯。

    原来他并没有放弃把运十投入到市场中去,不过更看中的是军方市场。

    “运十之前有过军用方面的改型的设想,有些技术方案论证工作完成得不错。”程不时小声地说道。

    “军用设想?”谢凯知道在八十年代初期,运十项目团队就已经提出了不少的设想。

    国产大飞机不仅用于民航,对于国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包括这方面。”马凤山说道,“军用方面,有运输机的设想。根据我们的初步计算,在长度方面,只要让机身加长3。5米,提高装运量,在机身左前方开大口,便可称为客货两用,民用航空运输不行,但是军用有很大前途,远比运…8的运输能力更高。”

    “可以达到多少?”这方面的设想,谢凯还真不知道。

    网上的资料再齐全,都不可能比运十总设计师更清楚。

    “货运最大载重35…40吨,装运12个集装箱或运载189名全服武装的士兵。”程不时说道。

    谢凯一听顿时就来了兴趣,“这跟苏联伊尔…76的运载量差不多啊。”

    “对于重型装备的运输,运十改型可能不太适合。”马凤山提醒着谢凯。“用于伞兵部队没有问题。”

    “这个可以,改型向着这样来,即使军方看不上,咱们也可以当货运机。这种改型不是客货两用吗?”谢凯舔了舔嘴唇。

    要是真改出来了,到时候军方即使不放弃采购伊尔…76,总得买几架不是。

    “真往货运机改?”程不时有些傻眼。

    “改!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保住运十的成果,确保队伍不仅不会解散,还得不断壮大,同时促进配套的制造,材料,工艺等产业的发展。”谢凯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不符合他的年龄。

    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一阵恍惚,好像面对的是比他们还精明的同龄人。

    “这可需要不少的经费。改型之后,又得重新开始生产验证机。”马凤山提醒着谢凯。

    “钱的问题,我们来想办法解决。我们404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只要项目确定,技术人员不用考虑其他,有专门的团队保障他们的后勤,解决他们的需求。”谢凯这还真没有吹牛。

    基地里面技术人员不多,但是配套的却是不少。

    “对了,我记得之前你们也提出过关于预警机的设想,这个有眉目吗?”谢凯问道。

    预警机那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都需要预警机。

    运八的航程太短了,国内当年也是没有办法,才以运八为平台。

    “有过,军方非常感兴趣,技术项目也进行论证过,不过运十没有定型,加上空军也缺军费,就没有消息了。”马凤山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在进行运十试飞工作的过程中,就开始向着这两个方向去改进设计。别的国家军用飞机改型能成为民航客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民航客机的技术去寻求军方的订单?只要技术获得成功,进行验证,队伍锻炼之后,咱们再杀回民航市场。”谢凯兴奋地说道。

    以运十的技术,改型军用运输机以及预警机等,完全是可行的。

    这样一来,他们需要投资的经费也就更少,甚至还能获得空军的少量经费支持。

    “这没有问题。”马凤山跟程不时两人都兴奋起来,“不过基地管理委员会会同意吗?需要的经费可不会少。”

    “我会说服他们的。”谢凯向着两人保证。

    两人知道谢凯在基地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心里的特殊地位,并没有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