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第1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鬼的肯定是美国人,虽然谢凯不相信万塔计划的真实性,毕竟苏联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根本就不可能被一个人短时间内全部偷走。

    但是苏联卢布在解体前官方一直都稳定的汇率情况下,黑市上不断下跌,最终迫使苏联政府不得不宣布卢布贬值,从而引起卢布崩盘……

    只要苏联人调查此事,最终会让美国对苏联实行的货币战争功亏一篑。

    苏联坚持越久,对中国的发展越有好处。

    柳东盛看着谢凯,“苏联能解决?他们很多官员都在倒腾这个……”

    他没有问谢凯哪里知道消息的,谢凯能如此信任他,就因为谢凯不说他不会问不该问的。

    “卢布跟美元的汇率变化太大,对我们的计划不利。一旦苏联解体了,咱们的计划怎么办?你当初去时,黑市价格也不过一美元兑换两三卢布吧?继续下去,本来就因为资源分配问题造成的严重内部问题将会彻底爆发……”

    谢凯一提醒,柳东盛就明白了。

    “苏联这次的合作,真可以再压一压价格……”

    谢凯摇了摇头。

    “小舅,这事你不用管了。对方既然愿意提供技术,咱们本身就占了大便宜,没必要做得太过分。还有,你在那边,该大方的时候,别小气……”

    谢凯怕柳东盛在这时候变得小气,会影响到整个计划。

    送柳东盛走时,谢凯再次叮嘱:“小舅,千万别忘了这事,回去就办,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通过柳东盛,谢凯了解到苏联人为什么这么迫切。

    苏联国内黑市上的汇率与官方汇率相差太大,中间就产生了高额利润。

    一些手段通天的官员,通过从官方拿到美元,到黑市上兑换卢布,再利用这些卢布,到银行兑换美元。

    来去一倒腾,数十倍的利润空间。

    苏联政府缺乏外汇,根本支撑不起。

    某些官员与银行联手,不仅安全系数大增,利润也更大。

    那些苏联大鳄们为了自己利益,将会把整个苏联经济推入深渊,再也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无数人都说苏联是被他们自己官员们玩崩溃的,整个国家财富被这些人侵吞,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要不然,如此庞大的帝国,怎么可能会解体。

    “唉……”

    谢凯叹了一口气,为这个庞大的帝国结局感到悲哀。

    已经日暮西山的庞大帝国,真的再也没有任何办法拯救。

    即使通过柳东盛,告诉苏联人“万塔计划”,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拽住苏联走向灭亡的步伐。

    至于能让苏联撑多长时间,谢凯也不知道。

    苏联解体前,美国跟欧洲的情报部门,不可能没有任何的动作。

    货币战争,绝对发生过。

    现在苏联黑市的卢布与美元汇率,说明了一切。

    只要苏联人重视起来,克格勃进行调查,不管对方是万塔还是其他什么人在负责,都将会缓解苏联的危险处境,避免。

    柳东盛说,中方可以借着机会压价,用最小代价得到更多利益。

    谢凯不是没想过,最终还是狠不下心。

    中方缺钱,得到的技术,却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到后面,欠苏联的债务都会因为卢布大幅下跌,几乎是白拿技术。

    在这种时候,谢凯并没想过补一刀。

    哪怕缺钱的日子不好过,也没有必要去继续压价。

    要不然,苏联倒下后,继承苏联大部分家业的大毛政府绝对不会继续支持合作,乌克兰政府拿不到钱,同样不会提供技术。

    还有太多基础技术需要从俄罗斯引入。

    看看当年印度三哥,在老毛子解体的时候,用几百万美元偿还了上百亿卢布的债务,到后面,一直都只能咬牙接受大毛的坑,反抗都不能。

    第二天一大早,郑宇成就跑来问谢凯:“柳东盛昨晚来过?”

    谢凯点点头,把柳东盛说的给他们讲了一遍。

    郑宇成几人知道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后,知道乌克兰人为什么这么急切,唏嘘不已。

    “这样庞大的帝国,居然经济变得如此困顿……”

    说到后面,汪贵林有些说不下去了。

    苏联如此的境况,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

    汪贵林及郑宇成等老一辈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对苏联这个国家,有着非常复杂地感情。

    很多人,都曾跟着苏联技术专家学习过。

    中国工业基础是苏联帮着建立起来的,哪怕到最后苏联撕毁协议,没有完成合同,在关键时候撤走了所有专家,销毁了全部技术文件。

    通过那次跟苏联的合作,中国很多工业建立起来,技术人员第一次了解到什么叫系统工业……

    “咱们国内要是不搞改革开放,经济比他们好不了多少。”谢凯叹了口气。

    苏联,那只是一个联盟,内部矛盾不小。

    “行了,今天跟他们把合同框架敲定。尽快按照合同履行协议。技术尽早地弄到手,免得夜长梦多……”

    郑宇成感慨一番后,觉得必须尽快把技术搞到手才能安枕无忧。

    搞了这么久,布局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苏联技术跟苏联人才?

    “乌克兰代表团同意向我们提供高温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航空铝材等基础原材料技术,对于我们作用很多,无论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都离不开,必须第一批拿到手。”汪贵林搞后勤,了解配套的重要性。

    高温粉末冶金技术,是用于各种难加工材料制备的关键工艺,国内有生产技术,比苏联落后不少。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甚至燃气轮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工作的零部件无法替代的材料。

    拿到这些技术,发动机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受到好处的不仅是航空制造业,还有军舰制造业等。

    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等一系列技术的材料限制都将消失。

    维托尔看着谢凯等人,满脸肉痛地说道:“谢,我们已经没有再让步的空间,如果再讨价还价,真进行不下去……”

    维托尔担心中方再一次压价,一开始就主动开口堵住中方。

    美国人在这里又如何?

    这些技术,几乎以白菜价提供给中国。

    研发过程需要投入的资金与精力,都是非常庞大的,中方仅仅凭借着少量经费,就得到苏联花费很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技术,甚至生产设备,已然占了老大便宜。

    换成美国,绝对不可能向中方提供基础技术,即使提供,那价格也会是中方无法承受的。

    谢凯知道乌克兰人担心自己压价,看来自己跟苏联之前的谈判,压价太狠已经让苏联人心中有了阴影。

    当即笑着宽慰他们,“主席请放心,昨天既然已经谈好价格,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变化。双赢的合作,才能符合大家利益不是?”

    谢凯的话,让乌克兰人集体地翻了白眼。

    谢凯谈的合作,从来都没有双赢的。

    常常中方占便宜,苏联吃亏的局面,居然好意思说双赢。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经费太紧张,根本不可能同404的人达成这样的合作。

    “不过,诸位,我们希望在合作中加入一些……”

    谢凯刚刚开口说一半,就被乌克兰人粗暴的打断了。

1395 跟苏联合作达成,美国急得上火了() 
季米诺夫愤怒地站起来,指着谢凯咆哮着说道,“谢,你太过分了。你刚刚说了不会再有任何变数……总在不断地增加各种条件,以此扩大你们的利益!从最开始,你们说需要一些没有罗列在清单中的基础装备,比如导弹发射车,燃气轮机等,我们同意了;后来你们又提出需要基础原材料技术,我们也同意了……现在你还在增加条件,你难道你以为我们非得求着你合作?”

    此时的季米诺夫,就像受了很大委屈的深闺怨妇一样,控诉着受了谢凯那么多的恶劣态度……

    由不得乌克兰人不愤怒,他们现在对谢凯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增加各种条件,已经忍无可忍。

    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

    再想合作,也得考虑国家利益。

    谢凯只要一说“不过、但是”之类的转折词,苏联人的心就会悬起来。

    每次谢凯一转折,苏联人的心就会滴血。

    谢凯一转折,苏联就会再损失一部分利益,甚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即使以不合作来要挟中方,也没法成功,该死的美国代表团还在中国停留着,一直谋划着破坏中苏合作呢。

    苏联不提供,中方完全可以向美国采购这些技术。

    美国巴不得他们间的合作被彻底破坏,这才如他们的意。

    尤里亚夫也恶狠狠地盯着谢凯,咬牙说道,“谢凯,你太过分了。我们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已经让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维托尔更是气得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直想上去掐谢凯的脖子,就这样把他掐死算了。

    郑宇成与汪贵林两人,疑惑地看着谢凯,来的路上不是都说好了,接受苏联的条件,不再与他们讨价还价,尽快达成合作协议,让双方合作尽早展开,快速拿到技术,避免出现意外……

    谢凯看着暴怒的乌克兰人,摊摊手,尴尬地解释,“诸位,你们误会我了。我并不准备再一次增加条件,或者要求你们做出更大的让步。”

    苏联人并没理会他,只是恶狠狠地盯着他。

    如果眼神真能杀人,谢凯已经被挫骨扬灰了。

    谢凯耸了耸肩,无奈的说道,“我只是希望你们多提供一些技术人员,加快我们双方合作近程。不仅我们可以更快拿到技术,你们也能快速拿到更多经费……”

    他这样说,乌克兰人才松了口气。

    即使暂时放心,也没有彻底放下戒备心理。

    时刻准备面对谢凯的再一次惊吓。

    苏联人不理解谢凯的想法,派苏联技术人员到中国提供指导,之前也谈过,苏方提供技术资料时,会有技术人员跟着一起过来指导,为什么还要单独提出来。

    “先生们,我的意思是,贵方派出更多技术人员,全方位指导。这样才能尽快完成合同。我们需要更快的技术消化进程,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花费这样大代价,如果再浪费很多时间消化这些本就跟国际水平有差距的技术,消化了也会依然会落后很多,这样一来,我们引进还有什么用?”

    谢凯的话,苏联人觉得有道理。

    却又始终觉得哪里不对劲,却不知道究竟哪里不对劲。

    对于这样的要求,乌克兰代表团自然没意见,技术人员他们最是不缺。

    中方既然愿意多出钱,就让他们帮着养技术人员呗。

    乌克兰又能节省了一笔人员工资的开支。

    当即他们提出,要求中方人员按照最高标准支付他们技术人员工资待遇。

    多的钱都花了,404在这方面,也没有拒绝。

    对方不提要求,他们也会这样做的。

    双方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一百亿卢布的技术引进合同,就这样越快地决定了。

    当即由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