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第1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愿意让自己生命随时都受到威胁,而是他害怕自己最终会受不了资本主义的毒害而出国。

    现在,世界之大,只有待在中国才安全。

    他自己把自己的出国道路封死了。

    见美国人如同吃瓜群众一样各种精彩表情,一直看热闹,就缺一把瓜子一瓶矿泉水的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对美国人的同情更泛滥。

    美国人,真的值得同情。

    谢凯宰人的刀,越来越锋利。

    宰起美国人都毫不拖泥带水,畅快淋漓。

    现在,该对美国人提要求了。

    果然,在等美国人消化一番自己的话后,谢凯开口了,“先生们,既然向我们提供技术,虽然我们底子差,基础薄弱,也不能落后太多。我们是充分表达了跟贵国合作的诚意……”

    第一次跟404的人接触,美国人除了震惊没得到任何结果。

    谢凯说出美国新一代战机性能及国内好几个保密程度最高的军事科研项目后,谈判根本无法继续。

    美国人宣布暂停谈判。

    甚至连中方的要求都没有听,就冲冲离去了。

    美国人怕对方说出他们更多机密项目,仿佛美国最顶级军事机密在对方面前没有任何秘密。

    郑宇成老怀大慰,表达了一番对美国人的同情后,还是忍不住问谢凯:“这次准备怎么宰美国人?从他们手中咱们能得到多少好东西?”

    汪贵林也是一脸期待地看着谢凯。

    他们没问谢凯如何知道美国军事机密的。

    “你们这些人啊,怎么老想占别人便宜呢?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谁宰人了?美国人自己送技术上门,咱们得感激他们……”

    “得,得……你从来不宰人,只不过追求双赢。”郑宇成憋着笑,用正经的表情说道。

    “我就想知道你如何跟美国双赢。美国罗列给我们的技术项目,跟苏联人提供的没有多大区别。”

    汪贵林眼巴巴地看着谢凯。

    “美国这份清单是争对苏联提供给我们的项目而来,同样的技术花费巨资搞两套,没任何用处。我们要借着这个机会,从美国拿到国内缺乏的基础技术,尤其是电子工业方面的技术,以此弥补国内的短板……”

    谢凯说的是事实,目前国内最缺基础技术,而不是先进的军事科技。

    无论美国人还是苏联人,提供的技术在国际上都已经落后。

    中方消化至少需要十来年时间。

    十多年后,美国的新一代技术将会更成熟,中方即使消化,也会依然落后。

    如果这十多年,一边完成引进技术的消化,一边完善国内配套,到时候,距离国际上的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美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技术发展几乎到了瓶颈,或许这也是跟失去了苏联这个强力竞争对手有关。

    “和平典范工程中,我们只从美国进口整机,没技术,除了歼…8ii项目。这一次以搞基础技术为主。他们提供整机的lm2500燃气轮机技术、黑鹰直升机全套生产技术的等,都是我们的目标……”

    

1391 就看美国人有多想阻止我们快速发展了() 
“至于爱国者…1型,他们提供的技术绝对会有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新的型号,旧型号也是八十年代初期装备,以美国人的尿性,怎么可能便宜咱们?苏联的萨姆…3,萨姆…5对我们作用更大……”

    谢凯知道美国人提供的技术哪些可以搞,哪些会有问题。

    最先进的就是爱国者…1型防空导弹,这东西,美国人居然都舍得给出来,自然有问题。

    苏联从乌克兰向中国供应的技术同样落后,不仅符合中国现在技术基础,苏联人也比美国人耿直多了。

    合作一旦谈妥,苏联人绝对不会为了限制中国发展,而在技术资料中做手脚。

    这样技术,有一套就够了。

    采取两套不同技术标准,却相差不大的技术,完全是浪费资金。

    虽然技术体系不同,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中国引进技术,是为了夯实基础,发展自己的技术体系,而不仅仅是仿制。

    郑宇成和汪贵林两人知道了谢凯的想法,作为谈判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便对以后的谈判有了底。

    他们让谢凯把准备搞的技术罗列一份清单,谢凯也不反对。

    罗列一份清单给两人,跟美国谈判大家能更好地配合。

    谢凯之所以想要引进f…14战机及其它基础技术,是为了给郑宇成和汪贵林等人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打好基础,以后发展更快,所有人都会记得基地第一代领导人的功劳。

    目前基础太差,各方面发展都缓慢无比。

    谢凯提出基础技术,还有个原因,在和平典范项目中,中方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比较熟悉。

    引进后,能更快消化吸收,在消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不仅汪贵林跟郑宇成两人,整个基地对黑鹰直升机有想法。

    可黑鹰直升机生产技术并没出现在美国列出的清单上,他们没提供任何关于直升机的技术。

    乌克兰也没提供直升机技术。

    要是能谈妥,黑鹰直升机的生产技术就会促进404现在一直进展缓慢的直升机项目研究进度。

    404隔壁的特战旅,装备五架黑鹰直升机。

    基地里研究直升机的团队经常去研究,图纸早测绘完成,可很多东西并不是有图纸就能搞出来,还需要各种验证跟实验,有了美国人提供技术,速度自然会加快,也更节省成本。

    结合黑鹰直升机跟米…24武装直升机这两款直升机,开发一款中国自己的直升机,性能即使不算世界最先进,那也不会差太多。

    回去后的美国人,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要求终止跟中国的技术合作,一派支持并且要求扩大跟中国的技术合作。

    要求终止跟中国技术合的一方认为,一旦提供基础技术,将会让中国完善工业配套,使中国科研在未来发展更快,对美国造成巨大挑战。

    支持一方则认为,美国不提供技术,中国将会从苏联全面引进,同样会完善工业体系,甚至会让中国跟苏联同样得到好处。美国扩大跟中国的技术合作,会让中国更缺乏经费,延缓进度……

    对于双方的争吵,亚历克斯却保持着沉默。

    他没有理会双方,只是坐在角落沉思着。

    争吵的双方无法说服对方,在安斯尼奥的提一下,所有人只能看向亚历克斯。

    作为亚洲战略分析室负责人,亚历克斯对中国是最了解的。

    跟中国的技术合作,也是亚历克斯最先提出来的。

    安斯尼奥见亚历克斯在内部吵翻天,他却在一边发呆,不由有些怪异。

    “上校,对于现在的情况你怎么看,是继续跟中国人合作,还是终止跟合作?”

    亚历克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谢尔登拉迪隆。

    “我完全想不到,国内技术保密工作究竟有多少漏洞。国内所有保密项目,连中国人都知道……”

    谢尔登拉迪隆在回来之前就已经萌生辞职的想法了。

    cia就特么的是一个巨坑!

    作为美国情报头子,他对这些事情毫不知情。

    很郁闷,却没法解释。

    这特么都是什么事?

    明明是前任cia工作没干好,却指责他这个新上任的局长。

    他如何解释?

    这次回去后,估计整个cia都得倒大霉。

    出现这么严重的泄密事件,cia什么都不知道,绝对难辞其咎。

    “此事,回去后我会立即进行全面调查,现在更应该考虑的是跟中国继续合作还是终止谈判……”

    他把皮球踢了回去。

    皮球踢回来,其他人也没办法再指责cia情报不力,现在在中国呢。

    国防部是不希望继续合作下去的。

    一旦中**事科技发展起来,不仅是对美**售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巨大压力,更会改变亚太地区的格局,美国在这边需要投入更多。

    商务部方面则考虑跟中国进行更大合作,以此阻止苏联得到更大好处。

    迈克尔坚定支持继续合作,“即使我们不提供技术,苏联人也会提供。掌握在我们手中,才能更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事情是亚历克斯提出来的,阻止中国人快速发展也是他的目的。

    见代表团内部意见没统一,分歧很大,亚历克斯满脸苦涩,“诸位,中国会利用我们对苏联施加压力,从而获得更大好处,而要阻止他们,我们需要更大的权利……”

    “既然中国人要求提供给基础技术,那么就提供,不过所有技术必须做出修改,让中国人没法在短时间内能够消化吸收,甚至把他们引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说道最后,这位脸上甚至有些扭曲。

    亚历克斯这一招可谓狠辣至极。

    提供给中国的技术,只在最后的一些关键数据做出修改,按照中国人积累的经验,根本不会发现。

    而最后,等中国人深入想研究后,发现技术参数有问题,要么放弃,要么就投入更多去研究……

    到时候,中国完全即使进退两难,无论进退,都必须花费更大代价。

    “只有在这,才能阻碍中国快速发展……中国人发现问题,也无法指责我们,如同当初英国提供贝斯发动机给中国,只出售技术不出售经验……”

    对于美国方面的想法,中方根本就不清楚。

    罗列了清单后,404几人直接把清单递交到了龙耀华跟汪贵林两人面前。

    “这样多的技术,美国人能同意?”

    看着眼前厚厚的一摞清单,龙耀华问404的人。

    他没料到,美国人提出的清单,404方面不认可,反而自己罗列出一份更庞大的技术清单。

    资金方面,反正有美国政府提供贷款,根本就不用担心。

    “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这都是我们的决定。任何一种技术拿到手,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尤其芯片生产线……目前691厂的芯片生产线,产能太小,跟不上发展。国内引进的芯片,都是用于彩电等消费电器的芯片生产线。改造起来,技术难度太大,效率也不高。”

    郑宇成解释着。

    691厂,有一条东拼西凑搞出来的芯片生产线,可以生产16位芯片。

    生产效率低,完全跟不上现在404的发展了。

    404想快速突破,必须在配套工业方面下更大功夫。

    入股长虹并要求每年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台,这样对芯片数量要求更多。

    “首长,现在就看美国人有多想阻碍我们的发展了。借着机会弄到缺乏的基础技术,我们的配套会完善不少,即使搞不到,也不吃亏。”

    谢凯真的是这样想的。

    “我能做些什么?”龙耀华问着几人。

    404的人找自己的,肯定有目的。

    汪贵林大喜,“首长,是这样……”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找了龙耀华的目的说了出来。

    龙耀华听完后,犹豫了很长时间,才咬牙答应帮忙。

    404的人走了后,龙耀华又去找李明山商量了好一阵。

    在第二天一大早,两人一起找了美国人。

    美国人讨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