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军工子弟-第10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胖子跟李丽这对姐弟恋生出来的儿子,好像跟他有些像?

    谢凯觉得,重活了这么几年,也算值得了。

    404管理层对他无条件地信任,无论他的行为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每一次都会去给他擦屁股。

    每次各种问题,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上级甚至没当着面严厉批评他,都是郑宇成他们给擦了屁股。

    飞机高度依然在快速降落着。

    苏联人还在强壮镇定,果然是北极熊。

    主机舱内,苏联跟中方的人员同样也变得镇定起来。

    人在面临死亡前,惊慌后,剩下的也就是平静了。

    机舱失压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高度依然在快速降落,有的人已经开始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谁都知道这样的状况下,飞机失事不可能会有任何生还机会。

    安…225庞大的机体,使得内部燃油箱可以携带更多燃料。

    驾驶舱里,机组人员的脸色都青了。

    五十出头的机长,人已经浮肿起来,他感觉自己无力感越来越明显,依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手紧紧地抓着操纵杆。必须在到达预定高度把飞机改平,否则飞机会一头栽向地面。

    机长眼睛死死地盯着仪表盘的高度指示针。

    虽然飞机在快速降低高度,距离预定高度还有好几百米。

    这一刻,不信奉鬼神的机长开始向诸天神佛祈祷:让速度降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终于,飞机的高度降低3200米。

    机长嘴角扬起了笑容,猛地向后拉着操纵杆,想把机头拉起来,让飞机进入平飞状态。

    可他突然惊恐地发现,整个身体的无力感,让他根本无法把操纵杆拉到底。

    “副机长,赶紧,拉杆,改平!”

    “机师,检查增压机……”

    副机长四十出头,意识也有些混乱了,不过身体状况比机长要稍微好一些。

    得到机长的命令后,几乎是身体本能,凝聚着全身的力气,努力拉起了操纵杆……

    终于,在机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原本快速掉落高度的承重飞机机头,开始缓缓地改平机。

    一直到2700米的高空,飞机最终改为平飞状态。

    在这一高度,外面的气流进入了机舱内部,机舱内,原本低温失压的缺氧状态开始改变,温度开始回升,氧气也进来了,整个机舱里面的人都好受了很多。

    “没问题了?”

    过了很久,谢凯才问道。

    这时候却没人回答他。

    是否没问题,机组成员也没有通报。

    原本以为捡回一条命,结果,谢凯一直等待着的迫降,都没有出现!

    飞机平飞了一段时间后,增压机再次工作起来。

    机械师检查了整个飞机的加压状况及其它系统,确定没有问题后,开始再次爬升高度,向着预定降落的机场飞去。

    机舱内无论是中方人员,还是苏联方面的大佬们,这个时候都没有心思再说什么。

    空气内,弥漫着一股酸腐味道。

    沉默,一直到飞机平稳降落在机场,再也没有动静……

    飞机平稳降落在机场,双腿发软的谢凯,等了好长一阵才站起来。

    下飞机的时候,六名机组成员都站在通道旁边。

    尤其是机长,一脸憨厚的笑容,看得谢凯很想一拳揍上去。

    五十多岁的人了,还特么的这么疯狂!

    看着这几位一脸笑容的苏联机组成员,谢凯经过的时候,挨个握着他们的手,口中用俄语说道:“感谢机长不杀之恩,感谢机长的不杀之恩……”

1304 要命的苏联电子工业技术() 
一直到脚踩在坚硬踏实的机场地面上,谢凯及白彦军等人才彻底地长出了一口气。

    “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坐苏联飞行员开的飞机了!”

    这是谢凯下来说的第一句话。

    这时候的他,还是脸色煞白。

    白彦军没说话,却点了点头,以此表明他心中坚定的看法。

    “苏联人太特么的疯狂了!”

    王成峰不顾形象地爆了粗口。

    “该迫降的。这些飞行员,应该严肃处理!”赵峥的话,表明了他的不满。

    谢凯只是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他敢保证,苏联飞行员不仅不会受到处罚,还会受到嘉奖。

    机场里,乌克兰方面安排的接待专车已经等待着。

    车队把来自中国代表团的一行人直接接到了专门招待外宾的酒店。

    安…225出现这样的故障,作为航空工业部部长的米萨维奇夫斯基跟军事工业委员会奥列格,必须调查清楚事故的原因,所以他们没有跟中方团队一起到酒店。

    季米诺夫把几人送到酒店后,直接向安东洛夫设计局而去。

    他同样需要盯着检查这架飞机的故障出现在什么地方。

    乌克兰航空工业部的负责人在这种事情中,必须要去现场。

    苏联人人如何如查故障或分析原因,都跟谢凯他们没有关系了。

    谢凯已经决定了,无论什么情况,以后绝对不会乘坐任何不受他控制的苏联飞行员开的飞机。

    就连他那架伊尔…76专机的飞行员弗托里亚克那货开的飞机,都得认真考虑。

    命是自己的。

    不能寄希望在苏联飞行员身上。

    哪怕不死,也得被吓死。

    “对于这飞机,现在还有想法吗?小命都差点丢在这上面了!”躺在床上,浑身发软,小腿肚子还在抽筋的白彦军问着谢凯。

    谢凯看着白彦军没有说话。

    他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白彦军就这么笃定他一定会搞这架飞机回去呢?

    “你不用否认你的想法,从你的眼神中就已经可以明白这一切了!”

    “还是跟国内联系一下,让基地安排运…10到这边来接咱们,我不想再坐苏联人的飞机了。”谢凯转移了话题。

    他不像去解释安…225对基地布局的重要性。

    干脆回去一起解释。

    免得回去还要解释一次。

    白彦军见他不想谈这事情,也没再说。

    谢凯心里的想法他没法知道,但他也清楚,谢凯的很多想法几乎都是为404未来发展而考虑。

    白彦军看着谢凯,只说早点休息。

    随后把谢凯赶回他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一次所经历的事情,让谢凯再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对莫齐跟儿子的都是亏欠的。

    一旦小命没了,不经他的谋划成了竹篮打水,就连老婆孩子都陪不了。

    当初莫齐躺在床上,人在,即使醒不过来,他也没有太大的失落感。如果他不在了,莫齐或许为了孩子会活着,但是绝对不会快乐。

    谢凯决定了,这次回去后,一定要老老实实呆在国内,陪着老婆跟孩子。

    关于其他事情,不再去考虑那么多,也不再有那么强的好奇心。

    他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太多的东西。

    活着,还有改变的机会。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苏联高官们,才再次出现在中方代表团的视线中。

    他们一行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丝毫看不出来昨天晚上经历了一场生死。

    季米诺夫直接对中方成员解释,“诸位,昨天晚上的事件非常抱歉,是由于飞机增压机在八千米高空突然停止工作,降低高度后,增压机又重新开始工作。而安…225对于起降的机场要求非常高,机组成员没有选择迫降……索性,没有造成人严重后果。”

    “增压机?怎么可能会是增压机出现问题?突然停止工作,又开始运行?”赵峥作为航空工业部的副部长,自然清楚这个东西对于民航客机来说有多重要。

    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飞机上。

    季米诺夫看着他,耐心解释着:“赵副部长,安…225飞机,本身作为大型运输机,原本是用于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跟运载火箭的发射平台,而不是作为民航客机,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方面考虑就没有那么完善。”

    季米诺夫的解释,谢凯还是相信的。

    安…225本身就不是为民航客机而设计。

    国内的运…8作为军用运输机,在没有引进美国的气密舱跟空调技术前,几乎整个机舱都不具有气密性,后面的货运机舱那是到处漏风的,在里面的押运人员,在大夏天都必须裹着厚厚的军大衣!

    他坐了好几次运…8,知道坐在后面的机舱是怎样的感受。

    而且运…8只要在后面货舱有人的情况下,飞行高度都不会高于三千米。

    从季米诺夫对于昨天情况的通报,谢凯也清晰的意识到,苏联航空工业方面的电子技术发展是在太过滞后,才造成这些故障。

    民航客机的生产过程,为了防患于未然,减小故障隐患,整个加工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同样需要严密的制造工艺来制造密封性能更好的机舱。

    对于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需求也是越高越好,而且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氧气供应系统。

    苏联电子工业落后,使得电子控制系统方面有着缺陷,就连需要更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可能也有着不小的问题。

    相对来说,对于大型飞机的结构强度,能够用不锈钢包着一个发动机把米格…25这样“双3”性能指标成功列装部队的苏联人的设计,是绝对安全可靠的。

    甚至,他们生产制造过程,同样可靠。

    唯独要命的就是电子系统了。

    自重175吨,能在机舱内部载重250吨,顶部也能载重200吨的安…225,在最大起飞重量640吨的情况下,依然能在空中飞行几千米,并且不会对机身造成影响;甚至这架飞机顶部驮着满载超过200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飞行并且发射都不会出现问题,这就充分证明了苏联人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在未来隔了几十年后,这架飞机依然能在空中飞行,执行跨洲际的大型货物运输任务,同样证明了苏联在结构强度设计跟机械加工技术方面的可靠性。

    苏联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子工业落后上。

    安…225这次的问题,给谢凯敲响了警钟,如果没办法在这方面解决,即使从苏联引进了技术,依然会出现苏联人现在遇到的这些缺陷。

    如同当年国内从苏联引进了苏…27,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歼…11的软骨病,一直到歼…11B出现才解决。

    404在仿制F…14航电系统跟火控雷达的过程中,在电子工业方面虽然说取得了一些进步,可跟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季米诺夫看着谢凯等人的神情变化,心中也不是个滋味。

    他清楚安…225这次遇到的事故,可能给中国人留下了很不好的深刻印象。

    要想说服中国人投资他们的第二架安…225制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他绝对不会放弃,苏联已经没有办法再提供资金把第二架安…225建造完成,唯独可能就是谋求来自中国的投资。

    那架飞机可是做出了很多设计修改,性能也比第一架强很多。

    以苏联跟西方国家的关系来说,安东诺夫不可能接受西方国家的资金来继续建造、生产。

    唯独可能的,只有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