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演女知青的演员在门外笑骂道:“都饿得爬不起来了,还臭贫呢,我们这儿还有点儿吃的,你们要不开门,我们可走了。”

    听到有吃的,刚刚还有气无力的,仿佛随时都会告别人世的男知青们立刻就像火烧屁股一样蹦了起来,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

    门开了,三个女知青端着一些玉米面饼子走进来,其中一个笑道:“都饿了吧?我们特意晚点儿来,让你们多饿一会儿,省得你们不珍惜,都起来吃饭吧,我们也把粮食都用光了,明天咱们一起去要饭。”

    男知青们欢呼着“女生万岁”,纷纷抓起饼子狼吞虎咽起来,只有钟跃民用被子蒙住头,还在装睡。

    蒋碧云轻轻的咬了咬牙,走过去推了他一下,道:“钟跃民,你装什么蒜?起来吃饭。”

    刚刚宋铮临时改词,自己没能接上来,她的心里觉得有点儿郁闷,有点儿气恼,这会儿也憋足了劲儿,想要把面子给找回来。

    特别是,她也能感觉到,宋铮现在的状态正好,要是因为自己,导致这场戏废了,到时候,可就真的闯祸了。

    宋铮故作轻松的翻了一个身,脸朝里,故意捏着点儿,像是唱戏一样,有板有眼的说道:“不饿,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蒋碧云差点儿没绷住笑场,赶紧偷偷的掐了自己一把,绷住了劲儿,道:“那白天是谁去我那里,想蹭饭来着?”

    宋铮一脸的玩世不恭,斜着眼睛,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话怎么讲?”

    宋铮突然坐了起来,直视着蒋碧云,眼神带着挑衅,这厮又把戏改了,按照分镜头脚本,他接下来还应该躺着的,可他却坐了起来,而且还摆出了一副要和蒋碧云辩论的架势,道:“那时我拿你当革命战友,向你借粮,现在性质不一样了,好比地主向穷人施舍,咱人穷志不穷。”

    蒋碧云被宋铮那挑衅的眼神弄得一愣,但是好在反应不满,马上就接上了,忍住气,小声道:“你是不是想让我求你?”

    宋铮又翻身躺下了,把被子往身上一扯,用一种特不是东西的腔调,调侃着道:“别,我不饿,才一天不吃饭,哪至于就扛不住了,我是想体会一下红军长征时感觉。”

    蒋碧云细声细语地说:“钟跃民,我知道我今天伤了你,我向你道歉,你先吃饭,别的事咱们以后再谈好不好?”

    宋铮完全不领情,眼珠子一个劲儿的翻楞着,道:“哪儿的话?你的粮食你有权不借,这天经地义,用不着道歉。”

    演蒋碧云的女演员也感觉自己此刻完全进入了状态,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委曲求全:“跃民,吃饭吧,我求你了。”

    宋铮摆明架势的硬顶着:“我真不饿,谢谢你啊。”

    蒋碧云突然爆发了:“钟跃民,收起你那套自尊吧,你以为就你有自尊?为什么就不关心一下别人的感受?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你的傲慢劲,那种浸到骨子里的傲慢。”

    宋铮的表情明显愣了一下,欠起身子,扬起头,疑惑地看着蒋碧云,突然也愤怒了,大声喊道:“你没犯病吧?干吗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是我看不惯你,我对你们干部子弟有成见,六六年红八月,你们抄家,打人,不可一世,当灾难触及你们自己家庭时,你们就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甚至以流氓自居,嘲笑一切,以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宋铮眼神之中闪过一丝难言掩饰的羞耻感,但是更多的还是愤怒,这种一众被人揭开了外皮,带来羞耻之后的愤怒:“你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你干吗又给我们送吃的,是想嘲笑我吗?”

    “你错了,我没这么狭隘,我是突然想明白了,觉得这样下去挺没意思的,我们十个人是个集体,既然社会把咱们抛到这种穷乡僻壤,我们还能指望谁呢?我们自己再勾心斗角,就太让人看不起了。”蒋碧云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宋铮看着哭泣的蒋碧云,似乎受到震动,他沉默了片刻,拿起一个饼子轻轻咬了一口。

    “好!过了!”

    滕文翼大喊了一声,这几天,他就从来没这么痛快过。

    宋铮也痛快了,按照滕文翼所说的,照着疯里演,怕是就是现在这种感觉了。

第五百零六章 用事实来打脸() 
《血色浪漫》的拍摄重新进入了正轨,为了赶进度,剧组没日没夜的赶工,拍摄,宋铮也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剧组之外的任何事情。

    而就在此时,终于完成了后期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纪实》在燕京卫视播出,这部纪录片不像以往的纪录片那样,只是堆砌历史文献,再经过旁白叙述出来,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以及众多依旧建在的当事人的亲口讲述,真实的为人们还原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段往事。

    坐在镜头前的那些老人都是住在云南腾冲的抗战老兵,之前《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腾冲拍戏的时候,宋铮还曾带着剧组的演员去拜访过他们。

    原来不了解,真正见到这些老人的时候,宋铮不禁对这些老人肃然起敬。

    他们曾经在祖国的热土上和日本鬼子拼过刺刀,曾经在缅甸的丛林中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英雄,应该享受国家给于的福利,社会给于的尊重,他们应该享受着更加负责的生活,安度晚年,可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默默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样被自己曾经为之奋战过的人民所遗忘,在风烛残年拥着用生命博得军功奖章,却忍受着贫困和孤独的侵袭。

    甚至在病床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为得到这样一句认同:“国家终于承认我们是抗日的了!”

    此情此景,每个人难道不该扪心自问,难道不该感到羞愧,难道不该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毕竟,老兵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凋零。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人们忙着为我党领导下的部队歌功颂德,称赞夸耀他们历史功绩的时候,也应该想到这些同样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流干了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们。

    《中国远征军纪实》播出之后,立刻引发了轰动,虽然也曾对这支部队有过那么一丁点儿的了解,但是像现在这样,真正去认识这支曾在抗战时期真实存在过的部队,却还是第一次。

    深刻,震撼!

    这是人们在看过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最深切的感受。

    特别是播到第三集,讲到翻越野人山这一段的时候,很多观众都不禁潸然泪下。

    之前两集所讲述的中国远征军千里扬戈,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受到沉重的打击,可是到了这一集,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盟军配合不力,导致战斗失利,远征军不得不撤退。

    可残忍的日军欲置远征军于死地,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远征军的将士们只能被迫选择了一条无比凶险的回归之路,穿越一片叫做野人山的原始森林返回国境。

    所谓的野人山,其实就是中印缅交界处一片方圆数百里的原始森林,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这里山岭纵横、河流密布,传说有“野人”出没,当地人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名字叫胡康河谷。所谓胡康,在缅语当中就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可就是在这里,因为疾病流行,缺医少食,再加上瘴气弥漫,这短短数百里的丛林之路,竟变成了吞噬生命的死亡之路,最终数万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这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极其悲惨的一段往事。

    而导致这一惨事发生的原因,并非远征军自身,而是因为盟军,原本远征军最初的战斗打的不错,中国远征军38师拼死救出处在重重包围之下,危如累卵的西线英军,然而忘恩负义的英军却决定放弃缅甸,寻求而后再战,英军基本上一夜之间突然走得干干净净,顺带着炸掉和丢弃那些死也不给远征军用的装备和物资,这一举动,刚好在第二批中国远征军接收侧翼防线的时候,英军的撤退把远征军的侧翼完全披露在日军的刺刀阵中。

    不出意外,日军抓住了这样的机会,然而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日军56军团,势如破竹的占领了中国远征军的后路,就在中国远征军以为可以在日军追击英军中的夹缝中逃生的时候,日军却果断放弃对英军的追击,反而占领了中国军队逃亡的主要路线“密支那”。

    一场让远征军开始丢盔卸甲的追击战开始了,据非官方统计,当时能保存建制撤退的就只有孙。立人部及戴。安澜部,然而,二部加起来,也不超过50000人,剩下仓皇撤退的几万人在日军小建制的追击中基本阵亡,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被追击的死啦死啦部。

    先抛开其它逃亡部队,就这一部零散的逃亡部队,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到达中缅交界的惠通桥,等着和难民一起回国时,阴险的日军斥候500人已经潜伏在了难民中,而难民的身后,就是等待已久的饥饿的日军主力,在巧合之中,为阻挡慌乱的难民而开了枪的的中国宪兵,却让日军以为计划被发现而提前进攻,幸运的是时任宪兵队长的张。祖武下令果断炸桥,把日军阻拦在了怒江对岸,而不幸还留着对岸的难民和余下残兵却被日军当着宪兵的面屠杀干净,《我的团长我的团》之中,南天门一战便是由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来的。

    而当仅存的这寥寥无几的官兵奇迹般走出“野人山”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人们,此时无比惊讶地发现,这其中竟然还有一位女性,在所有生还者的名单当中,他们第一次在性别那一栏里填下了一个女字。

    当初宋铮也曾带着剧组的演员拜访过这位依然建在的女英雄,这位作为远征军抗日的“活档案”和“活化石”的老人,对方在向宋铮等人讲述那一段经历的时候,曾经几度哽咽。

    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制作组再一次拜访了这位老人,老人的一番话,让每个在唱的人都不禁潸然泪下。

    “现在回想起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当年竟然能够活着走出野人山!翻越野人山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祖国的土地上去死!”

    战争早已结束,硝烟早已散尽,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如今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当初,宋铮联合张园,楼烨等人,拍这么一部《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诱因或许是为了打那个刘观楼的脸,可那个老家伙的脸面又能值几个钱。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些同样为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而献出了生命的英灵。

    在腾冲拍戏期间,宋铮曾听到过一件事,一些依旧建在的老远征军将士曾联名向缅甸国家秩序建设委员会提出申请,重建远征军烈士墓。

    那封请愿书,宋铮看过之后,都不禁深感心痛:吾辈亲历战斗,幸而生存者亦垂垂老矣,实不忍令维护国际正义保卫人类和平之神圣史绩就此湮没,浴血奋战壮烈捐躯之忠魂无所归依。

    何其可悲,远征军将士的遗骸尚且不能入土为安,而宋铮却听说,就在缅甸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个远征军老战士住所的不远处,就是日本人修建的大佛寺,每年,那位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