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母子就这么对着瞪了老半晌,甄家老太太最后还是败下了阵来,将手收了回来之后长叹道:“唉,你这孩子也终于是长大了……尧儿,今日之事的确是为娘不对,但为娘又何尝不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甄尧见甄家老太太居然服了软,心中也是暗自惊讶,自己的语气也不由得缓了下来:“敢问母亲又是如何设想的?”

    甄家老太太复又轻叹道:“为娘今日痛骂陆仁。说到底还不就是想为我们甄氏一族多争来些好处?只是为娘也没想到有些事情,却终究还是为娘想错了……你大姐和小妹皆在彼处,你大姐芳华已逝,为娘到不怎么担心。可是你那小妹却正值芳华之年,又生得异常美丽,只怕是个男人就会对她有染指之心,而那陆仁在女色一事上的名声又实在是很不怎么样,这不管换作是谁。恐怕都会认为宓儿她已经……”

    下面的话甄家老夫人没说出口,甄尧却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这也难怪,以甄宓的美貌,实在是太容易惹出是非。而将心比心之下,甄尧如果不是事先收到了甄氏姐妹的书信,诂计也会和甄家老太太持以一样的看法。所以在这个时候,甄尧也没有出声,而是等着甄家老太太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

    再看甄家老太太缓了口气,轻轻摇头道:“为娘误以为宓儿已然失节,心里就想着不能让陆仁与宓儿之间这么不清不楚的。所幸这陆仁旧日为官之时到也颇有贤名。想来也并非是那种卑鄙无耻之徒,所以为娘今日里对他的痛骂之举,也是想让他在知耻之下好歹给宓儿一个名份。”

    “……”

    甄家老太太的一番话让甄尧有些无言以对。只是真的站在老太太的角度和立场上想一想,却又感觉老太太的想法好像也没什么错。这是陆仁没听见,不然陆仁恐怕会无奈的笑上一声,然后说这尼玛算不算是那些肥皂剧里的狗血情节?不过在那种时代,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到也正常。

    又是几声长叹之后,老太太接着道:“除此之外,尧儿你曾多次向为娘提及这荆州恐怕不能久呆的道理,为娘虽然见识短薄。但这里面的轻重又哪里会分辩不清?只是……听说在那夷州之地,领首者是陆、糜两大宗族。陆仁是陆氏宗主,这不必多提,而那糜氏宗族。又因为糜家小妹正式嫁为彼妇,与陆氏便为姻亲之家,彼此间自然是亲厚有加。可我们甄氏一族与陆仁并非是什么亲厚之交,到那夷州之后我们甄氏一族又算是什么?所以为娘是想着在迁居到夷州之后,绝不能屈居于那两族之下,至少也要与糜氏一族平齐。不用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故此为娘今日对陆仁的痛骂,也是在自抬身价……”

    甄家老太太的这番话说出来,看着有些好笑吧?其实还真不怎么好笑。说起来在历史上这种事可绝对不少,经常有一些谁谁谁谦恭有礼却得不到尊重,谁谁谁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却偏偏买他的帐的事情发生。说得不客气点,你谦恭有礼别人会以为你心虚,你摆出一副拽拽的样子,别人却会以为你的后台背景够硬……

    这用现代的词说就是要会装13。只是装13也得有个限度,像甄家老太太想在陆仁的面前装一装13,结果却一脚踢到了铁板上,变成了典型的装13被雷劈。当然最主要的是陆仁压根就没碰过甄宓,所以陆仁的心里一点都不虚。要是陆仁真的碰了甄宓,心中多少有些犯虚之下,这场事会是什么结果搞不好就不太好说了。

    而甄家老太太会骂蔡琰……这只能说是甄家老太太在私心作怪之下犯的一个大错。这么说吧,甄家老太太当时以为陆仁把甄宓给那个了,心里面就想着怎么去破罐子破摔,进而更是在想着如何才能为自家的女儿以及宗族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蔡琰的身份是陆仁的正妻,也就是说只要蔡琰还在的话,甄宓就只能是陆仁的侧室,这就令身在名门世家的甄家老太太有些接受不了。话又说回来,哪个当妈的又愿意自家的宝贝女儿去别人那里当小的?

    也因此甄家老太太对蔡琰才会格外的看不顺眼,一时气极迷心之下才会对蔡琰也开了骂。而当时这老太婆想得也可笑,居然想着最好是能让陆仁在羞愧之下把蔡琰给降为侧室,然后把她的宝贝女儿甄宓给扶了正。再这样一来,正室的亲族不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了吗?

    所以最后只能这么说,这位甄家老太太有些小女人的狡猾,但在眼光见识上还是差了许多,以至于最后才把事情闹到了现在的这个份上,闹得甄尧都不知道该如何在陆仁的面前开口。这是陆仁看穿了一些事,而且心里面终究还是在打着甄氏族人的主意,不然在一怒之下甩手就走,甄家老太太就只能在江夏这里干瞪眼。所以说这位甄家老太太吧,其实还真有那么些“自作孽、不可活”的味道……

    甄尧耐心的听完了甄家老太太的话,脸上除了苦笑还是苦笑。要按他说,他的这位老娘想事情也未免想得太简单了点。可是现在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个份上,又要甄尧如何去向陆仁开口?而甄家老太太看出了甄尧的难处,苦叹了一声再猛一跺脚,气苦道:“罢了罢了,到底是为娘我得罪了陆仁,且待明日为娘亲自去向陆仁告罪,再求他将我们族人送去夷州吧。”

    因为陆仁没有搞甄宓,甄家老太太这里的一系列设想自然就落了空。至于到了夷州之后所谓的宗族排位,差一些就差一些吧,说得难听点陆仁和你们甄氏又不是什么姻亲宗族,又凭什么要对你们格外的照顾?而在这种前题之下,甄家老太太自然也不敢再奢求什么。

    再就是陆仁说他没碰过甄宓,甄家老太太虽然没有看到过甄尧手上的那封信,对此却也不敢怀疑什么。要知道陆仁当时可是吼出了让甄家老太太自己去验证甄宓还是不是个处的粗鄙狠话,甄家老太太就算是再不明白事,还能听不出来陆仁吼出这些话来时的底气?

    再退一步来说,当时已经把陆仁给惹火了,要是再进一步把陆仁给惹毛,进而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甄宓给送到荆州来,介时不管甄宓还是不是处,整个甄氏一族那得丢多大的人?不但丢人,甄氏一族接下来的前途命运又该怎么办?难道就呆在荆州这里半死不活的混着,然后等着曹操的大军南下?再然后甄氏一族在战乱之中分崩离析?真到那时,甄宓这个大美人不但不会成为什么倚仗,诂计反而会成为标准的红颜祸水。

    不过甄家老太太这一跺脚发狠,甄尧就赶紧的拦住了他的老娘,然后不住的摇头道:“母亲,这事……还是明天让孩儿去吧。其实陆仆射只是一时恼怒而已,等他的怒火稍稍消退,再看在子良的面子上,应当也不会为难我们甄氏一族。”

    “子良?你是说那个……”

    甄家老太太后面的词还没说出来,甄尧就赶紧向她连连摆手,示意自家的这位老娘可千万别再依着性子去犯那种混。且不说甄氏姐妹在信中早有言及,甄尧好歹也在荆州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自然有从张放的口中打探到陆诚在陆仁那里是什么地位。这本来关系就不怎么样,又因为甄宓的事和陆仁闹了这么一场。而甄家老太太要是还不知好歹,以后的日子嘛……甄尧可不敢去想。

    反过来,如何把握好、利用好些关系,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回 走走停停() 
陆仁与甄家之间的这场事很难解决吗?

    其实真心的一点都不难。这一类的事情,其解决的关键往往仅仅是在与其中一的方能不能抛下面子、放低姿态。而陆仁在这件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加上心中有底,所以要放下面子去求人的一方不会是陆仁,只能是甄家一方。

    甄氏一族想去夷州休养生息,陆仁又何尝不是在打着甄氏一族的主意?眼见着甄尧苦着脸、拉下了面子来求自己,陆仁也乐得顺着这个台阶下。反正对陆仁来说,你们甄氏一族的姿态别那么高、别那么傲就行。而在好些年后,甄尧在提及此事的时候,在庆幸自己这次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使得甄氏一族日渐兴旺的同时,也忍不住用带着几分戏谑之意的语气道:

    “人嘛,该不要脸的时候,还是别去要脸的好。”

    闲话少说,甄氏一族在这里的也就三百来号人,以陆仁船队船只的运载能力,真要塞的话一艘船就能全都装下来。总之,把这些人都接上了船、安排好了舱房之后,陆仁就辞别的大有依依不舍之意的刘琦,率领船队离开了江夏。而在临走之前,陆仁请刘琦帮忙留意一些事情,刘琦当然是满口的答应了下来。

    这次的出航陆仁就没再去柴桑,而是直接顺流直下,一直到了海昌的时候才在海昌稍稍的停留了一下,主要的目的也仅仅是和陆逊打个招呼而已。

    可能有人会说陆仁为什么不把陆逊给弄到夷州去?陆仁不是不想,而是以当时的时局,陆逊出仕在孙权的麾下也有些迫不得已。孙权需要得到江东本土豪族的支持,反过来江东豪族如果不是想与孙权之间彻底的闹翻脸的话,对孙权当然也要有所表示。

    而且孙权在接上孙策的位子之后,一改孙策时代那种“不支持就杀”的作风,对江东本土豪族的示好、拉拢等等的事情做得很到位,换言之孙权就是开始实行孙氏集团内部成员的江东化,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孙氏集团被江东豪族给“被融合”。反正孙权在意的只是孙氏集团姓不姓孙、自己是不是这个集团的掌权人,对集团内部成员的主体构成是淮西军团、是流亡北士。再或者是江东豪族之类却并不是很在意。

    不过如此一来,当初的那些江东豪族到是开始慢慢的接受孙氏集团,像“吴之四姓”中就已经有不少人正式出仕在孙权的麾下,一方面借此来提升自身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孙权表示支持。而在这种趋势之下,陆氏宗族自然也要跟随大流走向,不然慢慢的只会被其他的江东豪族视为****,然后再加以排挤。

    陆氏宗族眼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是陆仁,但陆仁有自己的打算。当然不会去出仕在孙权的麾下,那么这个差事就只能落在了陆逊的身上。本来这个事应该是交给正牌家主陆绩来做的,但陆绩直到现在的建安八年都还没有正式着冠,就只有让可怜的陆逊顶上去了。话又说回来,建安八年的时候,陆逊也才二十四岁而已。

    陆仁对这个事除了无奈之外也没别的什么办法。混了这么些年,陆仁深知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的可怕。而吴郡陆氏虽然有一部份人迁居到了夷州,但宗族主体却仍在吴郡。陆仁在吴郡陆氏又不是正牌的家主,说得难听点陆仁在吴郡陆氏就像是一个挂着名的宗族长老,根本就没什么话语权可言。所以就算是想让吴郡陆氏都迁居去夷州也没啥人会听他的。

    再说这种事可牵扯到了祖宗的乡土基业,这对一个宗族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因此即便是陆仁、陆逊、陆绩三个人一起下令迁居,也可以想见得到会有多少人持反对的态度。既然如此,陆仁自然不会吃饱了没事的去犯这种众怒,反正吴郡陆氏在差不多的时候就能向夷州那边输出一些人口也就行了。而且有吴郡陆氏在吴地当夷州产品的集团,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