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0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冲这里也继续说:“所以说,6仁与孙权之间不但没有表面上那么亲好,反到是在暗地里有着不少的旧日仇怨。若非如此,他们又何必要搞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向他人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很不错?真要是彼此亲密无间,也用不着玩这些花招。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掩耳盗铃’了吧?父亲你说是吗?”

    老曹点头微笑:“不错不错,正是如此!冲儿,你比起以前又大有长进了。”

    曹冲谦恭的一拱手:“父亲谬赞了!啊……刚才孩儿说到6仁与孙权之间其实暗怀旧怨,但在明面上却又玩这么多的花招,说白了不过就是一种互相之间的利用而已,彼此之间算是互为唇齿,所防备的也不外乎父亲之势大,更担心的也是怕父亲会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些旧怨而施以离间之计。”

    老曹点头道:“不错!孙权会狠下心,把他的老娘都派去了夷州,就是因为为父在抵达汉中之前在他们之间动了点小小的手脚,孙权为了让6仁安心,才用出了这样的手段。所以说到底,6仁与孙权之间的关系也就那样。”

    曹冲也点了点头:“那么父亲,6仁与孙权是这样的一个关系,与父亲之间又是如何?至少孩儿认为,父亲刚才也都说过与6仁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6仁当初会选择逃离许都,其原因是父亲为了大局着想,把抓到了袁尚给放归了河北,为的是让袁绍的三子之间生出内斗,因而算是有负于对6仁所作下的承诺,本身算不上是什么仇怨,了不起也就是父亲曾经对6仁有过失信之事罢了。而在后来袁尚身死,父亲不也是把袁尚的头颅转交给了6仁吗?6仁当初对父亲哪怕是再有怨气,也早都该消了。”

    老曹想了想,点头道:“这到是……”

    一句话,此时的老曹还是有那么点的不确定。而6仁所谓的因为老曹放走了袁尚,才对老曹生出不满的事情,在老曹这边都是明面上6仁会离开老曹的说法,知道这里面真实情况的人基本上就没几个,曹冲当然也在不知真情的人员名单之中,而老曹也不可能会对曹冲说出真实情况。

    曹冲道:“所以在孩儿看来,6仁不但与父亲之间并无仇怨,反到是还有着几分旧日的情谊。细看一下6仁在夷州之后对父亲这里所做的事情,虽然不排除有6仁自己想要捞着不少好处的心思在里面,但6仁的确是帮了父亲不少的忙,甚至有好几次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忙。”

    老曹再次点头,因为6仁前前后后的的确是帮了老曹不少的忙。远一点的,有建安十二年派出舰队帮助老曹去摆平乌丸蹋顿,近一点的……就前两年,曹彰在蓟郡和居庸关那里差点出事,6仁方面可就及时的派了吕玲绮他们过去增援。虽然说就像曹冲说的那样,6仁在这里面没少给自己捞好处,但不可否认6仁确实给予了老曹很多的帮助,省了老曹不少的事。

    所以曹冲这时的看法是:“父亲,孩儿认为真要论及亲疏关系,我们与6仁之间,还远在孙权与6仁之上。而孙权与6仁之间在明面上示之以交好,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畏惧父亲,孙权更是要担心父亲在攻袭江东之时,6仁会抄了他的后院,所以但凡有事就会很卖力的向6仁示之以亲好。可是父亲,你会认为孙权就对夷州没有别的心思了吗?而6仁就会对孙权没有在暗中保留下相应的防备之心了吗?”

    老曹大笑,因为这时的老曹已经多少猜到了一些曹冲后面应该会说出来的话,但也不愿打击自己这个宝贝儿子用心去谋略的积极性,所以只是顺着曹冲的话道:

    “他二人之间本就是尔虞我诈,那些乱七八糟的别样心思,怎么可能会没有?”

    (瓶子这几天调整了一下时间,每天的更新会放在中午的时候,不再是之前的深夜十一点左右。)8

卷 三第一百七十六回 尔虞我诈(二)() 
“他二人之间本就是尔虞我诈,那些乱七八糟的别样心思,怎么可能会没有?”

    说完这句话,老曹颇有些兴致的望向了曹冲,示意曹冲把话说下去。 。

    曹冲这边也整理好了思路,非常认真的向老曹道:“只是父亲,不管陆仁与孙权之间是何等的尔虞我诈,他们对父亲的防备却是不必多说的,而孙权更是有一点机会就要拼命的拉拢陆仁。而回头想想,父亲就不觉得这几年来,我们与陆仁之间的往来交好就有些不足了吗?”

    “……”

    这话让老曹沉默了。就像曹冲说的,最近的这几年,老曹几乎就没做过什么与陆仁增进友好关系的事情,反到是没少在陆仁那里玩一些乱七八糟的手段,然后都被陆仁查觉并化解掉了。套用游戏里的术语,就是老曹与陆仁之间的外交敌对值在这几年里可上升了很多。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没准双方的外交关系都会变成“险恶”。

    曹冲看了看老曹的脸色,心中暗暗的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孩儿素知父亲有扫平天下之志,但不论是刘备、孙权,亦或是陆仁,都绝非可速败之敌。而在这三人之中,除了刘备之外,父亲与孙权、陆仁之间的关系到算不上是什么死敌,应该适当的与他们保持一些往来,而不应搞得太僵。若如此行事,在时机来临之时也便于施以合纵之策,于从中取事。”

    老曹点头,眼睛也跟着眯了起来。

    曹冲道:“就拿眼下来说,孙权一直在极力的拉拢陆仁,若是江东与夷州真的结成坚盟,孙权借着陆仁的帮助对抗父亲的话,父亲征讨江东一事就会变得难上加难,可偏偏这几年父亲又有些忽略了与陆仁之间的交好往来,这就使得陆仁向孙权那边多靠了一些,因为陆仁对父亲也有着深深的防备之心。”

    老曹再次点头。毕竟老曹可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而且非常善于听从意见,而曹冲此刻所作出的分析也让老曹非常赞同,因为老曹查觉到自己的确是在这方面有些忽略了。

    曹冲道:“但是父亲也明白,陆仁与孙权之间的盟好实际上是受迫于父亲之势,本身并非是牢不可破,陆仁与孙权的心里也是各怀鬼胎。而父亲这几年之中因为忽略了与陆仁的交好,这多少也会让陆仁有些自危之心,故而与孙权在明面上显得愈发亲近。如果父亲还是像现在这样对陆仁不管不问,孩儿担心……”

    老曹“嗯”了一声,点头道:“冲儿你说得很对,为父这几年的确是忽略了与陆仁的交好,却让陆仁与孙权走近了这么许多。那冲儿,你现在的意思是?”

    曹冲道:“孩儿的意思,是想请父亲放心大胆的放孩儿去一趟夷州。明面上嘛……孙权之母去夷州的时候说是去寻医治病,孩儿早年间不是也去夷州治过病吗?现在只说是旧病复发,需再赴夷州一行也就是了。随后孩儿自会施以三寸不烂之舌,务必要劝得陆仁放陆兰到魏境来巡演一番。”

    老曹道:“那么冲儿,你此行的用意何在?”

    曹冲沉吟道:“很简单,陆仁与孙权之间并没有明面上的那么亲近,但父亲也不能真的就对他们坐视不理。再相比起孙权,陆仁到是比较容易下手,因为抛开陆仁与父亲之间旧日的关系不说,陆仁本身与父亲并不会直接的交以兵锋。反过来说,陆仁也有必需要和父亲保有相应的亲近往来的必要。”

    老曹笑而点头:“怎么说?”

    曹冲道:“孙权交好陆仁,是怕他在与父亲交战之时,陆仁会从夷州出兵侵袭江东之后,而陆仁却也不可能完全的就会倒向孙权,因为陆仁清楚孙权对夷州亦有染指之意,所以陆仁也有必要要与父亲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借助父亲的强势来限制住孙权。”

    老曹点头道:“不错!我、刘、陆这三家之间,就是这么一种交错盘结的关系。”

    曹冲道:“现在孙权与陆仁看上去是越走越亲近,但在孩儿看来,陆仁也是在等着父亲对他作出些什么回应。或许陆仁在占据两辽之后,还特意的要把公孙渊押去许都,就是在隐晦的想向父亲表明些什么?至少在孩儿看来,两辽之地他陆仁占了就占了,谁还能奈何得了他吗?他又何必要多此一举?”

    “嘶……”

    听到后一句话,老曹也不由得吸了口凉气。老曹一开始对这个事所作出的分析,主要是联想到了荀在陆仁那里的事。但是现在被曹冲这么一提,老曹到是想起来了按自己原先与陆仁打过的那些交道,陆仁不像是那种会对汉室死忠的人才对……

    说起来陆仁还真不是什么会对汉室死忠的人。但这里要说明一下,陆仁可绝对不是什么“奸”,正相反,陆仁当初还是实打实的愤青一枚,打心里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强盛。而陆仁所表现出来的不会对汉室死忠……一个现代人、一个穿越者,哪会把那些封建王权皇权当回事?而老曹又哪里会明白这些东西?在老曹看来,陆仁不会是什么汉室的死忠就对了。

    至于陆仁总是打着汉室的臣子之名的事情嘛,呵呵吧,老曹自己也是靠着这种事情起的家好不好?如果说老曹是“挟天子以令诸候”,那陆仁就应该是“借天子之名以正己名”。这些政治手段上的事,也不用说得太多。

    总而言之,曹冲的话算是给老曹提了个醒,让老曹感觉到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方向好像是想偏了。而在现在这个时候,陆仁已经占据了两辽之地,让老曹感到了一定的威胁。如果说陆仁真的是在按照荀的思路在走,那么老曹接下来的麻烦就绝对小不了。可陆仁如果只是想借着这样的事情来赚取一些政治资本的话……相比之下,老曹还是比较倾向于后者。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老曹也的确是很有必要得和陆仁再多打点交道,把双方的关系搞好一点。

    退一步说,即便陆仁真的是在按照荀的某个思路在走,老曹这里和陆仁再拉拉关系,把关系搞好一点,也会多出一些回旋的余地。而按老曹之前作出的推断,是认为陆仁和荀的这对组合,是在用占据两辽与押送公孙渊的事情在向老曹作出警告,警告你老曹别在现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再说白一点,就是你老曹现在称了公也就算了,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但你可别再想着进爵为王的事情了。

    要知道老曹是不重虚名的人,这从老曹终生都没有称帝一事上可以看得出来。可能这时有人就会说你老曹既然不重虚名,那么你为什么要称公?最后还导致了荀之死?

    不好意思,老曹称公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实。因为按当时的制度,爵位为“公”的人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建立一个藩属国,老曹要的就是这个有着独/立性质的“国”。而魏国既然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进不进爵为“王”,老曹却并不是很在乎。

    至于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在搞定了汉中之后会成为“王”,仔细的看一看史料可能就不难发现,这其实应该算是老曹在进行政治斗争的时候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他要借着军功,借着爵位的上升去打击一下那些反对派。可就实际意义而言,老曹成为王爵之后除了派头什么的更大了一些之外,好像和公爵时期也没什么分别吧?

    再反映到现时点,老曹就认为他这种对称不称王无所谓的心诚,正好可以拿来利用一下。对外,可以作为与陆仁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对内,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