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这小竖子,可不正如大伴所言,真真是傻愣傻愣的,胆大的包着天呢。”

    弘治帝大笑着说道,他只当是个笑话,却听得旁边毛纪等人心中震骇不已。

    一个小小传奉官,竟然敢在刑部尚书面前放肆,公然讨要重要钦犯,这究竟是傻还是狂妄?可偏偏皇帝只把其当做一个笑话来说,这般圣宠,可真是当朝头一份了。

    李广橘皮似的老脸开了花也似,连连点着头赔笑应和着。只是在人不注意的某刻,目光不经意的瞟了阴影中那个身影,却有一抹阴鹜闪过。

    皇帝口中的大伴可不是他李广,而正是自己那个死对头,整天跟鬼也似的杜甫。

    只是无论他心中如何怨恨,却也不敢表露分毫。毕竟杜甫跟在皇帝身边的时候,可要比他李广多的太多了。便如今次这事儿,明明是自己的首倡功劳,可就在一转身后,那杜甫几句话便给消去了大半。到如今,却是那老贼分润的最多,但往来跑腿的苦活儿还要他李广去干,这怎一个郁闷说的。

    看来,计划必须要加快了!他低垂的脸上,不其然闪过一抹狠戾。唔,还有那个姓苏的小子,虽然这次还要借助他的手段,但那小竖子竟敢抹了自己的脸面,总也要事后算上一算的。须叫其知道知道杂家的手段!

    这么想着,李广眼珠儿一转,小心翼翼的道:“爷爷,那苏讷言若真个咬着此事不放,也是难办啊。此事还当有个防备才是。”

    嗯?弘治帝闻言一怔,笑容渐渐敛起。负着手蹙眉想了想,轻哼一声道:“朕已经格外开恩,难不成他还敢得寸进尺,真个乱朕国法不成?”

    李广脸上就露出阴阴的诡笑,幽幽的道:“老奴不敢妄言。但正如爷爷适才所言,这位苏才子毕竟年轻,有些张狂忘形,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他此次出使蒙古也是立了大功的。更何况,他身后可还有几位国公爷……呃,老奴失言,死罪死罪。”

    他这话一出,殿中几人同时面色大变。便是阴影中的杜甫也不由的霍然睁开眼睛,深深的盯了他一眼。

    这老家伙,若单纯只是给苏默上些眼药没什么。毕竟,皇帝还指望着苏默的手段,为太康公主治病呢。可这老货却话里言外的,把几位国公牵连进来,那味儿可就全变了。

    弘治帝得位艰难,平日里最是忌讳朝臣们的弄权。为此,几次在人后忍不住发火,对朝中一干文臣的抱团抗命恼火。如今连武勋再牵扯进来,一个不好,怕不立时就是一场泼天大祸。

    这个老贼,该死!

    “陛下!”就在杜甫心中焦急之余,旁边侍立的毛纪忽然站了出来。

    弘治帝细长的眼眸一眯,淡然道:“毛卿,你有何话说?”

    毛纪深吸一口气,暗暗咬了咬牙,略一犹疑,随又昂然道:“陛下,臣以为,李公公此言大为不妥。”

    李广面色一变,眼神阴冷的瞅了毛纪一眼,心中暗暗记下。

    弘治帝却哦了一声,返身往软榻上坐了,平静的问道:“有何不妥?”

    毛纪脑门上微微有汗沁出,却没有半分迟疑,上前再拜道:“李公公说那苏默胆大妄为,又与当朝国公牵连,这分明是攀扯妄言之语。臣尝闻圣人不以亲亲相隐而罪,盖因血脉之连,乃天地大道也。英国公之与苏默,臣亦有所闻。二人因世交之故,称为伯侄。此,私交也!国公乃国之柱石,其祖辅佐成祖靖难定国,世代忠良,何曾因私废公耶?若只以猜忌之言,捕风捉影之事罪之,岂不凭惹是非,寒了忠臣之心?此必也令圣誉有污,贻人口实,决不可为!”

    说到这儿,略略顿了顿,又道:“再者,臣记得太祖曾有言,内侍及后宫者,不得干政!李广以阉宦之身,妄论国公之尊,此谮越也!若此例一开,国家危矣!社稷危矣!臣斗胆,敢情陛下治李广擅专妄言之罪!”说罢,撩衣拜倒,伏地叩首。

    李广大惊失色,本还以为毛纪只是书生气发作,跳出来跟自己唱唱对台戏的而已。可万没想到,竟是如此一顶大帽子扣了下来,显然是欲要致自己于死地。

    自己何时得罪了这个人?竟至于此?这些个腐儒,真真可恨可恼,个个都杂家过不去,真是该死!该死!

    只是心中大恨,面上却是半分不敢表露出来。当即噗通跪倒,咚咚咚的磕头不已,大哭道:“爷爷,爷爷,老奴冤枉啊。老奴岂敢如此狂悖,所言所语,皆是为爷爷着想啊。老奴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但凡有半点忤逆,天厌之,地厌之,求爷爷明察啊。”

    这老货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弘治帝看的又是心烦又是不忍,不由的沉吟道:“这……”

    旁边杜甫心中大喜,也是没想到毛纪竟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给了李广这货一记狠着。虽然一时没想明白其中的原因,但这不妨碍他暗中偷乐,更在急速的算计着,要不要此时站出来,再给填上一把火,彻底将这李广送进地狱算完。

    只是他这还不等动作,忽听的殿外一阵脚步声响,登时不由一愣。要知道这里可是弘治帝讲学之所,哪个活腻了的敢不经通传,就擅自进来?

    只是等他一眼看到进来这人后,顿时便释然了,老脸上不由的闪过一抹苦笑来。

    大胆闯进来的这人却是个半大孩子,生的头角峥嵘。一身淡黄锦龙袍,却把袖口裤脚扎束起来,打眼一看不似龙袍,倒像是胡服一般。上的殿来,不等人站稳,那声儿却先响了起来。

    “父皇,父皇,快快来为儿臣做主。此番却是活不得了,真真恼煞个人!”

    好吧,来的这人不是别个,正是当今大明太子、弘治帝和张皇后唯一的子嗣、未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这讲经阁旁人不敢闯,但是对于这位主儿,又何曾有半点顾忌?在弘治帝和张皇后的宠溺下,这位爷别说闯这讲经阁了,便是一把火烧了这屋子,怕是也没人敢多说半句。

    果然,弘治帝原本刚要阴沉下来的面容,在看清是朱厚照时,顿时由阴转晴,似乎便连眉毛都笑了起来。

    “吾儿,何事如此冒失?慢一点,若要摔着,须仔细你母后不饶你。”看吧,妥妥的一个慈父的嘴脸,这一刻的弘治帝,哪还有半分帝王之威?

    说起来,也不怪弘治帝这般宠溺。一来是作为唯一一个健康成长起来的皇子,又是长子,子嗣不旺的皇帝陛下和皇后,难免要着紧一些;

    这二来嘛,眼下的朱厚照毕竟才不到十岁,仍只是个孩子。别说弘治帝本就不是个酷戾的性子,即便是严格意义上的严父,那也当是在皇子成年后的事儿。又有哪个父亲,会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身上演什么严父的戏码?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朱厚照眼下的毫无顾忌,放肆恣意。而且,就殿中此刻的场面,这小太子来的可不正是时候?无形中,已是将弘治帝尴尬的局面顿时化解掉了。

    对此,杜甫心中又是苦涩又是无奈,悄悄的将刚要迈出的脚步悄然收回,重新在阴影中化作一尊雕像。

    而毛纪也是心中暗叫可惜,不得不起身对朱厚照见礼之余,眼神暗暗瞄向李广,却不其然正迎上李广一双阴冷怨毒的眼神……

第664章 讲经阁内() 
朱厚照虽然被宠的没了边了,但却唯独对这些个师傅们不敢放肆。实在是这些个师傅们太能念叨,每当去给他上课时,都会长篇累牍的进行谆谆教导。

    偏偏弘治帝在别的方面都宠着他,可在学业教授上却是从不马虎。这就让朱厚照在面对着这些个学士师傅时,完全没了依仗。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以三位内阁大学士为首的一干翰林侍讲们。

    所以,当看到毛纪向自己行礼时,这位小太子面色一变,这才发觉殿中还有其他人在。

    “啊?啊,毛师傅也在啊。那个,嗯,毛师傅好,毛师傅安。嗯嗯,那个那个,咳咳……。”朱厚照手忙脚乱的还礼,一边眼珠子骨溜溜的转着,心下暗暗叫苦。

    这些日子,各地藩王因为得了弘治帝圣旨,欲要从皇室中子弟,择一人与即将到来的蒙古公主结亲,故而纷纷派出了家中适龄子弟入京。

    朱厚照此时正是贪玩的年纪,但因着身份的缘故,又哪会有跟他一般年纪的玩伴作陪?平日里便只是和身边几个太监厮混。可当众亲王家的年轻子弟到来,顿时让他如鱼得水,没几日便和其中一些人混的斯熟了。

    只是小孩子们之间相处,自然不会如大人那样,可以时刻谨记身份规矩,不敢谮越半步。往往玩着玩着就忘乎所以,最终引发争执。

    尤其是这些个亲王子侄们,在自家封地里都是天老大,爹老子老二,他们便是老三的架势,一向跋扈惯了的,哪个又是肯吃亏的?

    初时跟朱厚照厮混在一起时,还能记着大人的嘱咐。待到玩疯了后,什么身份地位,什么太子储君的,全都尽数抛诸脑后了。

    有人说了,即是联姻而来,应该都是成年人了,怎么会如此不知轻重,明明是胡说八道。

    其实不然,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少女早些的,十三四岁时便可婚配。男子虽然大都要及冠之后才能完婚,但在正式的婚配前,却是不忌纳妾。富家子弟,往往十四五岁时便早知人事。而如亲王这般等级的家中弟子,就更不用说了。

    要知道这些人家中,便是下人丫鬟,也都必须是相貌出众的。整日介置身环肥燕瘦之中,再有点稍微的刺激,你让这些正值青春懵懂的少年何以自处?

    故而,那暗中厮混、颠鸾倒凤之事,便也就是题中之义了。所以说,此番入京的,固然有那年纪十八九、二十来岁的,却也不乏十三四、十四五的。真正说起来,那可不都还是些孩子嘛。

    而今日,朱厚照正是跟几个年纪相仿的亲王世子们玩蹴鞠游戏。结果却是大大吃了一瘪,偏又被人奚落了一通,使得这位小太子大为气恼,这才跑来弘治帝这儿。

    不过他倒也算硬气,此番却不是来诉苦的,而是来求援的。有人给他出了主意,若能跟皇帝身边借几个军中的好手,再对上那些亲王世子的仆从,定会打的对方屁滚尿流。

    朱厚照大喜过望,这才有了方才那一幕。

    听完小太子吞吞吐吐的说完,弘治帝不由的苦笑不得。这些个亲王子弟入京以来,已经惹出了不少的事来。却没想到,今日竟招惹到自己儿子头上了,却让他这个当老子的难做。

    说到家,不过只是小孩子们间的争斗罢了。这事儿若是放到普通的王公大臣家中,帮儿子抽调几个家仆侍卫的站场子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放在他这个皇帝身上,可就不是那么码事儿了。一旦被那些个御史言官们知晓,怕不立时就是一窝蜂的涌上来进言劝谏的?若再有那激进点的,怕是撞玉柱血谏的也不奇怪。

    大明自土木堡之后,文人势力急剧暴涨,至此时,虽然不似明末之时那般有事没事就组团刷皇帝扬名的,但却已经隐隐有了那个苗头。譬如说谁谁谁挨了廷杖,那绝不是耻辱,反而会立即被人捧为清流名士,被认为是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君子。

    这种情形下,弘治帝若是敢帮儿子让大内侍卫去站场,后果绝对是会让他酸爽的不要不要的。

    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