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高了警惕,再无前几日那般闲适了。

    苏默没再乘车,独自骑了一匹青骢马信马由缰的走着。那位于冕于少卿,他虽然从没见过面,但是通过孙胜和江彬二人的描述,他脑子里就大体显现出此君的模样了:

    有些干瘦的身材,呆板沉寂的面孔,或许还会有几缕花白的胡须;眼神应该是那种清高中带着傲然,冷冰冰的看谁都似乎高人三分。这是家世和他父辈的积荫下的产物。后世诸多影视小说中,都有类似的脸谱般的模板。

    书香门第,父亲又是民族英雄,清名素著,身为儿子的他天然的就化为清流之列。

    而苏默,本是个连县试都没过的童生,因幸进而得官,又无身份背景的,不欺负他欺负谁?

    更何况,这俨然就是成化时最招致诟病的传奉官,一向为清流之士抵制。作为清流中的代表人物,于冕也必须对其鄙视。

    大明中后期的文官有个通病,那就是抗上。似乎越抗上,就越能得到名声。如果能挨上个庭杖啥的,更是能一朝便名闻天下,被文人们视为正直之士。

    而苏默,显然太符合这种被践踏的目标了。哪怕于冕何其毫无纠葛、从不相识,也绝对很愿意冲过来踩上两脚。如果用东成西就中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丫站的位置实在太帅了,不踢上一脚实在是忍不得啊。

    所以,这便也是江彬说的苏默有所误会的来由。当然,这背后是不是有李东阳的影子,谁也闹不清楚。至少目前来说,并没有确切的证据,甚至连苏默自己都只是在猜测罢了。

    “这个老王八!”想着这些有的没的,苏默不由的低低咒骂出口,脸上悻悻的。

    旁边跟他并马而行的何莹偷偷瞅瞅他脸色,欲言又止。这女子虽然神经有些粗大,却也是个知道轻重的,这个时候,自然不会给男人再去添堵。只是心中未免为苏默担忧,脸上便也露出忧虑之色。

    苏默似有所觉,转头看看她,眼底闪过一抹柔和。就马上伸出手轻轻握了下她的小手,桀然一笑。

    “要不,咱们直接回武清去?”何莹感受到男人的抚慰,努力也做出个大大的笑脸后,又犹豫着说道。

    苏默心中苦笑,摇摇头没说话,眼中渐渐露出坚定之色。若是没有钦差副使这事儿,这会儿回武清说不定真是个机会。可是有了天子这道圣旨后,他若是再闷头跑回武清,那便是再打天子的脸了。

    无论旁人怎么看,也不管这个官儿是不是什么传奉官,圣旨就是圣旨,哪怕是大面上走个过场也得走,否则便是抗旨本尊,是忤逆君上的大罪。

    苏默自己或许可以不在乎,但是如今他身后还有老爹苏宏,有英国公张懋,有定国公、魏国公,有张悦、徐鹏举这些兄弟,他便不能不在乎了。

    更何况,这道圣旨的背后,无论是看谁的脸面也好,还是因为他苏默自身的价值也罢,都隐含了天子的一份关护之意。身处这个时代,苏默还真没傻大胆到可以无视皇帝的地步。

    所以,这会儿回武清就是个奢望。不过……苏默忽然若有所思的看着何莹。

    似是心有灵犀一般,何莹先是一怔,随后猛然变色,猛地甩拖苏默的手,怒道:“你想也别想!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你别想打我离开!大不了咱们从此浪迹江湖,一遂了我心思。”说罢,口中喝叱一声,打马飞奔而去。

    苏默张了张嘴,终是苦笑着叹口气作罢。正如何莹所说,他刚才还真的起了让何莹离开的念头。他囿于圣旨的束缚,可是何莹却没有,哪有何必让这妞儿跟着一起冒风险?

    至于说那个老和尚嘉曼,如今仇恨被自己拉的妥妥的,只要有自己在这引着,就不可能再去找何莹的麻烦。毕竟何莹只是个小女子,跟他又没有任何的利益相关,找何莹麻烦完全就是没有理由了。

    可没成想这妞儿往日看似粗疏,这会儿却敏感一至于此。自己不过刚起了心思就被识破,这算是心有灵犀吗?果然是吧。

    想着一个大美妞儿跟自个儿心有灵犀,苏默便有些臭美自得起来。只是再想想这妞儿最后那句,不由的又有些思密达了。

    浪迹江湖?苏默苦恼的嘬了嘬牙帮子,这一刻他很怀疑这妞儿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了,而且还是在后世深受武侠小说毒害的那种。

    “这是个好女子,大人不该负了她。”身旁蹄声得得,孙百户不知何时跟了过来,看着前面何莹的背影,淡淡的说道。

    “为什么说我负她,就不能是她负我?”苏默有些忿忿了。

    孙百户没说话,只是斜眼瞟了他一眼。苏默就悻悻的,哥的人品就这么差?郁闷个天的。

    “大人将如何打算?”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孙百户忽然开口问道。

    这话儿没头没脑的,但是苏默却已然领会了。垂着眼皮默然了一会儿,却反问道:“孙百户你呢?此去可能不会那么太平的。”

    孙胜脸色波澜不兴,淡然道:“瓦罐不离井口破,即入了边军,又何曾真的太平过?但求马革裹尸还罢了。”

    这话淡淡的,仔细一琢磨,却是满带着视死如归的豪气。苏默心中震动,睁目看了看他,脸上带出敬重之意。

    两人便这么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前方地势渐渐开阔起来,眼见着出了山口。行不多远,一条岔道显示在眼前。

    苏默在马上微微提身眺望,忽然指着另一条路问道:“这条路通向哪里?似乎从这边走更近一些吧。”

    孙胜抬头看了看,摇头道:“此路直通府谷,近确是近了,只不过要一路要足行近百里地,怕是你们受不得那苦楚。反倒不如这边,虽是多出近半行程,但再过三十余里,便是岢岚县城,今晚我等便可在那里歇脚。之后只需沿着驿道而行,或三十里或五十里,三井镇、五寨堡、三岔城都有落脚之处,远胜跋涉之苦。”

    苏默恍然,眺目又看了看那边没再言语,只是低着头蹙眉思索。刚才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有种心悸的感觉,隐隐中放佛有个念头,告诉他应该选这边走才对。

    这种感觉极是莫明,却又始终萦绕不去。又再继续走出几步,猛然间一个念头闪过,急回头问道:“孙百户,你方才的意思是说,一般的旅人,通常情况下都是走岢岚这条路了?”

    孙胜一愣,点点头确认,看着他有些不明所以。苏默脸上露出凝重之意,目光炯炯的看着前方,沉声道:“孙百户,我不太懂兵法什么的。但是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要是你准备对我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将会选择怎么做?”

    说到这儿,转头盯着他一字一顿的又道:“孙百户可知,想要苏默脑袋的,鞑子那边固然可能有,但是除了鞑子外,其他的人怕是更加急切些吧。”

    孙胜一呆,随即面色大变。他久在边地,平日里都只是面对着北元的袭扰,所思所想自然而然便只是针对北元的。

    如今得苏默提醒,顿时省悟过来,这位主儿的敌人可不只是北元啊。甚至正如他自己所说,真正想要他性命的,压根就不是北元。

    既如此,那么自己按照常识所选的路,岂不正好落入他人的算计中了?

    而且这一路固然路途通坦,但沿路多有险峻之处,最是适合埋伏刺杀。蒙古人或许进不到这边,但是其他人呢?自己只顾着防外,而疏于防内,一旦变生肘腋,定然是凶险至极。

    尤其,尤其是此刻,据他所知,就在前面不远,就有一处极凶险的所在,当地人称“阴风峡”,完全是两山夹一沟的地势,简直就是标准的伏兵之所。

    若是有人真的埋伏在那里,到时候只要两头一堵,再以箭石居高而下,自己这一队人怕是一个都难以存活下来。

    想到这儿,霎时间就是一身冷汗冒了出来。哪还敢耽误片刻,当即便一勒缰绳,就要传令全军暂停。

    只是还不待那话音出口,猛听的前边蹄声急促,一骑就边大叫着“敌袭”飞驰而来,不正是前方负责哨探的江彬是谁?

    整支队伍顿时轰的一声,霎时间大乱起来。

    

第304章:西北大乱() 
延水渡口这几日忽然热闹了起来,并且几乎是在短短两三日内便形成了庙会。天籁『小说整个渡口终日香火缭绕,各色人等往来不绝。

    原本一个只能称的上是冷清的偏僻所在,如此突兀的繁华起来,怠其始因,原来是因为这里忽然新晋了两位神祇。

    这两位新晋的神祇,其中一位被称为“花神”,本体是生于原本一家客栈二楼客房窗外的野花。

    这种攀爬于墙壁上藤蔓间的野花,依常理来说,应该是酒盏大小,而且花期也极是短暂才对。但是眼下这朵花却是开的海碗大小,并且历久不衰,在这秋深之际,竟似生机一日胜似一日,毫不见凋零的迹象。

    也正是因此特异之处,引得人们咄咄称奇,由此封神。

    而第二位神祇,则被人称为“麦神”。麦神却不是真的麦,其实就是一株常见的野草。只不过被人自的转化为稻麦的替身,究其所因不外就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延伸罢了。

    只不过之所以因此,也是与那花神同样的原因,都是忽然显露出廻异同类的常之处。

    与花神不同,这位麦神却是生长于原本一个货栈的院子里。整株草比同类足足高出两倍有余,更是叶片翠亮生机勃然,整株草都碧油油的,乍一看简直如同一块上好的翠玉雕刻而成似的。于是,该草也由此封神。

    而这两处神祇虽然都是生长在这延水渡口,但其所原属之地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第306章:于冕的心思() 
弥陀山,又名笔架山,因其形似文人书案上搁置毛笔的笔架而得名。天『籁小『说从弥陀山再往前去,便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塞外四堡了。也正因如此,所以弥陀山有着重要的军略地位。

    此刻,便在弥陀山下的古道上,正有一队长长的车驾逶迤而行。队伍中,旌旗如云,仪仗并举,最中间一架巨大的辇车在八匹健马的拖曳下缓缓行进着。

    如这般架势,稍有点常识的人便会知道,这应是帝王出巡时的场面,绝非寻常官员可以匹配的。

    然而世事总有例外,便比如眼前这支队伍。高举的旗幡中有一面最大的旗子,飞金边走银线,迎风招展之际,上面一排斗大的金字:钦命出使大臣于。

    是的,这是一位代表大明皇帝出使的钦差大人,于冕于大人的使团队伍。

    或许大多数人会认为正是如因钦差的身份,所以才会有如此的场面。但是唯有一些知晓朝中内情的人才知道,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得此荣宠,与辇车中那位于大人自身也是有着极大的原因的。

    民族英雄、鼎鼎大名的于谦于少保之子,原兵部侍郎、督察御史于冕于大人,他老人家本身就当得起这种荣宠。

    只是无人知晓,这位于冕于大人本该是往南京走马上任,出任应天府府尹一职的,却因为一个意外的变故,临时被委任了个“鸿胪寺少卿”的官儿,走上了这条通往大漠的道路。

    鸿胪寺少卿和应天府尹的差别,是个人就会明白究竟有多大。可是皇帝偏偏就这么做了,其中缘由稍稍推敲便能大概明白。

    昔日土木堡之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