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闲人-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队伍停下,这才齐齐跪倒,高呼万岁。如是三拜之后,杜甫一甩拂尘,踏前一步,尖声呼道:“礼成,退——”

    到了此时,此次朝拜便算完成。其实皇帝上朝,并不是如后世影视中那样,拜完皇帝,当场便开始奏事问政。也不是每天都是如此郑重其事的。只有每月朔望之日,才会这般。

    所谓朔望,朔指的是每月初一日;望便是十五日了。其他时间,则都是开设午朝听政。便是午朝也是时辍时复,并无定制。这却是打从当年英宗时留下的遗制。

    在这乾清宫里,也仅只是进行朝拜。朝拜完毕后,则皇帝会移驾乾清门,也叫右顺门内。有事启奏的大臣,则依次进入奏事,没事儿的大臣便各回衙门办公。这,便是“御门听政”了。

    此刻,杜甫呼完退,就该重臣恭送,弘治起身移驾乾清门了。然而,就在弘治身子方动,原本的群臣恭送之声未起,一个突兀的声音,却先响了起来。

    “陛下,臣户部观政士田成安有急事禀奏,还请陛下恕罪。”群臣中,一个青衣官员抢步而出,拜伏于丹墀之下。

    众臣们一阵骚动,都被这突兀的家伙搞的愣住。这是什么人啊,懂不懂规矩啊?究竟什么急事,竟连这一时三刻都等不及?

    有那反应快的,却是脸上露出了然之色。日朝规定,每日只奏八事,看这人只是个观政士,如何挤得进那八事之中?只有逐级上报,直到内阁先批阅后,才可能根据轻重缓急,转送司礼监批红后,最后司礼监认为需要呈送皇帝御览的,才会送到皇帝案头。

    而这人竟不肯走这个程序,拼着打破望日朝拜的规矩上言,这分明是破釜沉舟啊。不但如此,这也等于是存心绕开内阁了,可不是在裸的打内阁诸位阁老的脸吗?

    偷眼看看,果然刘健三人都是满面阴沉。谢迁先忍不住,一步迈出,冲着田成安戟指怒喝道:“田成安,你放肆!”,罢,又转身对上面的皇帝躬身一礼,沉声道:“陛下,臣请治此人大不敬之罪!”

    身后众臣中,便有一些人同声附议。而刘健和李东阳脸色虽然难看,却并没有话。

    弘治也是面沉如水,眼中有怒火窜动。这田成安分明是别人撺掇出来的,只是一个卒子,当他是傻的吗?

    他沉着脸,目光在下面众朝臣脸上一一扫过。半响,轻哼一声,拂袖而起,转身便下了宝座,直往偏殿去了。

    身后,杜甫冷冷的看了下面仍然跪伏着的田成安一眼,长声喝道:“退——”。喊罢,转身疾步跟上弘治走了。

    大殿上,众官眼见皇帝一怒而走,都有些惭惭然。没人去看那田成安一眼,三三两两的径直往殿外而去。

    谢迁犹自恼火,上前指着田成安要骂,旁边右都御使佀()钟扯住:“于乔,制怒,自有陛下处置。”

    弘治一言不的走了,怕就是存了心看看谁往外跳,谢迁傻头傻脑的冲上去,岂不是自找麻烦?

    谢迁也猛省,这才止步,却是余怒未消的重重哼了一声,才转身和佀钟并肩走出。

    人群中,程敏政默默的看着,莫名的心中忽然有种忐忑的感觉。

    众朝臣三三两两的走到宫门处,却忽见一个大汉将军,引着一个浑身尘土的边军驿卒直往宫中跑去。李东阳眉头一皱,伸手拦住众人,扭头对刘健道:“刘公,我等不如稍等片刻吧。”

    刘健点点头,目送着那两人的背影,眉宇间锁着一丝忧虑。旁边兵部尚书马文升低声道:“辄莫是边关又出事了?”

    刘健李东阳对视一眼,齐齐道:“且看一看。”于是,众人便往旁边站了等候。

    果然,只不多时,便见一个太监奔了出来,看到刘健等人,不由大喜,急上前施礼道:“陛下有旨,宣三位阁老,六部尚书,还有英国公、定国公右顺门议事。”

    刘健等人心中一凛,连忙齐齐躬身接旨。天子竟然还招了两位国公,显然是与兵事有关了。

    众人齐往里面走去,李东阳却见那太监还要往外跑,不由一怔,伸手扯住,问道:“公公还要去哪里?”

    太监忙躬身道:“回大学士,奴婢还要去给徐阁老宣旨,请他进宫。”

    李东阳惕然一惊。

    徐阁老?怎的连他老人家都要惊动了?

    这徐阁老却是当世一位极有名望的名宿耆老,姓徐名溥字时用,号谦斋先生。景泰五年的进士,至华盖殿大学士,于内阁辅政十二年,生性凝重有度,已历三朝辅政。

    而今因年事已高,又害了眼疾,这才告老致仕。只是天子不舍,再三下旨挽留,准他不必上朝,只在家中休养,遇事才迎请入宫以便咨询。

    如今弘治不但宣了英国公定国公觐见,还特意宣旨请徐溥进宫,看来此次的事儿真是不了。

    他心中思索着,脚下快步赶上了前面刘健等人。将此事了,刘健也是一惊,心中愈沉重起来。

    待到进了偏殿,但见弘治换了一身常服,正坐在案桌后低头看着一份折子。听到声响,抬头看他们进来,微笑点头道:“诸位爱卿都到了,都坐吧,咱们等等徐师傅,待他来了再。”

    徐溥辅政已历三朝,对弘治多有教导之功,故而弘治便一直以师称之,也算是一个特别的对待了。

    刘健等人谢了坐,弘治从桌上拿起那份折子,扬了扬,挑眉道:“都先看看吧,看看如何应对。”

    旁边杜甫上前接过折子,先送给刘健。刘健拿到手中,一目十行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随手将折子递给李东阳,众人都看过后,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却是宁夏卫那边送来的军报。今春北方草原上形势有所变化,蒙古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也就是所谓的达延汗,与瓦刺部亦思马因一场大战,亦思马因不敌,一路往西退却,达延汗声望大涨,隐隐有一统蒙古的趋势。

    而亦思马因虽败却仍有后招,毕竟他曾是蒙古太师,相比之前全靠着满都海崛起的达延汗,他的人脉也是不少。而蒙古的亦不刺部,便是其中倾向支持亦思马因的。

    亦思马因战败,为抵挡达延汗的追击,便使人暗使亦不刺部从达延汗后方起事。

    结果可想而知,亦不刺部虽然出其不意,有效的拖延了达延汗的追击,但毕竟其部落的势力远不如达延汗。一场混战后,大败而退,一路竟往关中退来,并遣使来寻求大明的庇护。

    而达延汗同时派出使者,声称若是大明肯兵并力击之,则保证五年之内,鞑靼绝不再犯大明边疆。若是不然,便要舍弃亦思马因,全力对大明开战。

    “狂妄!鞑虏竟敢要挟我大明乎?”谢迁头一个愤而大骂起来,面孔涨的通红。

    “陛下,鞑靼者,狼也!贪婪成性、嗜血残忍。饲之其不以为恩,纵之则奔窜骄狂。前时侵我宣府,使山东一地几成赤地,无数流民哀嚎,尸骨暴于荒野,至今犹闻恸哭之声。此番我但紧闭门户,勿使之入,他便人脑打出狗脑来,与我大明何干?什么全力与我大明开战,此诈语也。自土木堡伊始,贼子何曾消停过?却也未见得奈何我大明,陛下勿须理会便是。”真不愧是尤侃侃的谢公,这一开就有些拉不住的架势了。

    刘健李东阳齐齐皱眉,弘治也是有些哭笑不得。这谢迁学识广博、状元之才,为人也是刚正耿直,黑白分明。但在处事上,却总是稍显粗暴,让人无奈。

    “张卿、徐卿,你二位有什么法?”他面上不动声色,转而向张懋和徐永宁问道。

    徐永宁便是当代的定国公。

    听闻皇帝问起,两人对望一眼,张懋嘿嘿道:“这却要看户部周大人了,只要粮秣器械跟的上,任他鞑虏东来,老臣为陛下击之。”

    着,不由的舔了舔嘴唇,眯着眼森然道:“老臣这些年却是闲的骨头痒,正想活动活动呢。”

    这却是个杀坯,言外之意,我只管厮杀,你打就打,但得给足了粮草。

    弘治无语,不用他转头去问,户部尚书周经就愁眉苦脸的叫起穷来:“陛下啊,弘治八年,苏松大水,户部拨银两百万两;去岁又黄河肆虐,又再拨银七十万;还有陕甘平乱、云南土司归附,合计又是近百万之数。今岁,便前时山东赈济,臣这里都是捉襟见肘了,倘若真要开战,臣……臣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啊,还请陛下治臣无能之罪,去臣之职,另选贤明。”着,便要跪下去。

    弘治赶忙拦住,温言抚慰一番。好嘛,还不等怎么着,这就要撂挑子一个了。

    边上另几位尚书也帮忙劝着,周经这才委委屈屈的站了起来。众人有支持接纳的,又反对接纳的,一时间吵成一团。

    弘治捏着眉头,暗暗叹气。正头疼着,外面忽然传来通报,徐阁老到了。

第九十九章:项庄舞剑() 
乾清宫偏殿内,随着太监的传唱,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在杜甫的搀扶下缓缓走了进来。≧&nbp;一≯>﹤≤≦≦≦﹤≦≦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便是御案后的弘治都起身走到前面,以示尊崇。

    “老臣徐溥,叩见陛下。”老人进来后,眯着眼微微一扫,便推开扶着自己的杜甫,颤巍巍的便要下拜。

    弘治赶紧拦住,上前拉着老人的手扶住,温言道:“徐师傅,国家有事,不得不劳动您老,还望莫怪。”

    徐溥微微一笑:“陛下言重了,为国效力,理所当然耳。只是老臣老迈昏聩,或有不到,陛下莫要怪罪才好。”

    弘治自是摆手。旁边刘健、李东阳等人此时这才齐齐上前拜见,徐溥笑呵呵的冲着众人拱拱手,连道:“好好好,都好。”完全是一副老人家的作态。

    旁边杜甫早搬来锦凳软垫,弘治亲自扶着坐了,这才又道:“徐师傅近来可安好?眼疾可缓些了吗?”

    徐溥拱手道:“劳陛下挂念,臣能吃能睡,俱都安好。就是这眼睛啊,它既不让臣瞧看清楚,臣便由他去,也不瞧他,看谁耐得。”

    他这话的豁达有趣,弘治听了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众人脸上也都是笑意,看向这老者的眼神中则带着几分尊敬。

    徐溥待众人笑完,这才拱拱手道:“不知陛下此次宣召老臣,所为何事?”

    弘治面上笑容一敛,叹口气,转向刘健:“刘公和徐师傅吧。”

    刘健恭声应是,便将达延汗和亦不刺的事儿了,又把众人方才的争论也了。

    徐溥微阖双眼,一手捻着胡须,一边侧耳听着。其他人都屏气凝息不敢出声,弘治则脸露期盼的看着。

    沉吟片刻,徐溥忽的问道:“此事,希贤和宾之有何高见?”

    刘健和李东阳对视一眼,李东阳这才拱拱手,迟疑了下方道:“学生的意思嘛,这仗,不能打。”

    旁边谢迁大急,气道:“宾之,你……”

    李东阳神色波澜不惊,冲谢迁摆摆手,微微一笑道:“于乔,且稍安勿躁。”

    谢迁一窒,只得闷闷的坐下。

    李东阳这才转向弘治,沉声道:“陛下,如今我国库空虚、甲备待修,倘若仓促应战,便能胜之亦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智者不为也。臣有一计,或可解此尴尬。”

    弘治精神一振:“哦,是何计策,卿讲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