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臣(gl)-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到一起吧。”魏池把书递了过去,并没有看:“放到书架里面。”
    “这是杂记?”卫青峰还有点好奇。
    “不算杂记,是志怪小说。”魏池怕他要借。
    “学生还真没看过,老师能不能大方一借?”
    胡杨林却抢先了一步:“其实我也好奇,要不先借我看看?”
    胡杨林虽然不是大字不识的人,但是基本上除了他小时候必须被逼着读的课本,他对其它书还是一概没有兴趣的。这下魏池就更明白其中意义了,便说:“你难得感兴趣,先给你吧,青峰你哪有空看杂记,还是先看看这本的好。”说着,拿了一本放到他手里。卫青峰低头一看,却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不由得面露难色。
    “你先拿首卷去看,这些都是有术有草的,不要以为程朱理学要琢磨,这些书远比杂记要好得多。”说着说着魏池就认真了,拿着书给他讲解起来:“这些书往后都会搬到我那个小书房去,你要借就来,我不在家你就让益清帮你拿,看了咱们可以多多探讨。”
    卫青峰一个头变两个大,抱着一沓书先回去了。胡杨林以为这是魏池的调兵之计,却不想这个书呆子早忘了《九州杂记》的事情,手上拿了一本《算学启蒙》:“你要不要看看?”
    胡杨林翻了一页就还给他了:“把我拿的那本书拿过来。”
    魏池这才想起来,赶紧把已经收上书架的《九州杂记》拿了过来:“出了什么事了?”
    “咳,”胡杨林引着魏池到院子里来才言简意赅的把事情说了:“公主却是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说这是她一厢情愿,怨不得你,这本书她随意写了个结尾,还给你,这件事就作罢吧。”
    魏池陷入了沉默,她没想到自己的许多无心之举牵扯出了这样的情债,但感念陈玉祥为人,甚至有点佩服起她当断则断的气魄来。
    胡杨林注视着魏池的脸,看不出他有任何表情,心中突然平添了一丝落寞:“你可对公主有过一丝情谊?”
    魏池摇摇头。
    胡杨林叹了一口气:“抛去别的不谈,我可没有打趣你的意思,你先别急着生气,我只是好奇问一句——你,你对她一刻心都没有动过么?”
    毕竟你们经历了这样多,这不是戏文上的一见钟情、墙头马上,你当真就丝毫没有动过心?
    魏池这次没有生气,认真的想了想才说:“没有,真的没有。”
    胡杨林苦笑:“公主比起戚夫人,究竟是差在哪里啊?她竟没有一处能够入你的眼?”
    “这不是差或好的问题,”魏池面露难堪:“其实我是个性情古怪之人,难以遇到个真正对口的人。比如,比如王将军,其实他对我真的颇有用心,但是不知怎的,我就是对他心存畏惧。公主殿下能够权衡我的处境,委屈自己保全我的家庭,这份胸怀大爱,我自愧比之不如,或者说给戚媛听,她也做不到这个地步,但是,但是,我对公主真的就是心存敬意,从未有过其他的想法。即便是抛开忠贞和承诺,我想我还是如此吧。”魏池沉默了许久:“请帮我向公主转达一句话,就说我确实对不起她。”
    胡杨林摇摇头:“我想她不需要同情。”
    魏池想了想,觉得胡杨林说得对:“那,”
    “你们别再相见便是了。”胡杨林拍了拍魏池的肩膀,没等他回答,径自回去了。
    魏池走回书房,把这两册书放在了书架的最高处,她没料到自己险些就要成为驸马,同样没有料到这危险竟然这样快的就过去了,此刻,她突然有点模糊了陈玉祥在他记忆中的长相。魏池的手顿了顿,想要看看她为这本书写了怎样的结局,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想着她已经在着手认真考虑婚事了,想来这结局不会是太差吧。
    胡杨林慢悠悠的走在护城河边,他怀里有一方女人用的丝帕,里面包着两个小环,一个黄铜的,一个琥珀的。陈玉祥嘱咐他把那本书交还给魏池后,就把这个扔了吧,想扔到哪里都可以。从此以后,自己不想再见他,永不再见他了。
    胡杨林想要直接把这方小帕扔到护城河里,却怎样都下不了手,有几次几乎是要放手了,却最终没有能够扔出去。
    僵持良久,胡杨林正在无奈,突然察觉不远处似乎有一束视线正盯着自己看,几乎是直觉,胡杨林抬了抬头,只见一个极其寻常的男子带着一个斗笠站在河对岸,似乎在等人。对方只露出了半张脸,但胡杨林觉得在许久之前见过这个人,那种熟悉的气息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
    谁?胡杨林不由得想。
    对岸那个男人看似不经心,但却开始慢慢的没入人群中去。随着大考日期将近,京城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胡杨林几乎来不及迟疑,把手上的东西随意一揣就往对岸跑去。
    那个人显然加快了步伐,胡杨林毕竟是锦衣卫,他暗暗摸着腰间的匕首,开始有条不紊的穿过人群向他靠拢。
    河对岸朝着城外,人烟渐渐稀少,胡杨林看那人越走越偏,直到走进了一家城外的酒肆,但等胡杨林进去,这个人便像变戏法一样消失了。
    老板娘见这个人进来了又不叫酒菜,便上来招呼。胡杨林没有理会她,只是亮了亮腰牌:“看到一个戴斗笠的人了没有?”
    老板娘颤抖的点点头,又摇摇头,这时,胡杨林看到一旁的一张椅子上斜放着那个斗笠:“这个人进来过?”
    “没有,没有,”老板娘赶紧回答:“奴家一直在这门口卖酒,没瞧见有人进来,您看,生意也不好,但是就是大人这一说奴家才看到这里放了个斗笠,太,太奇怪了。”
    胡杨林把这斗笠拿在手里,看着这个简陋的平房,同样十分纳闷,他不明白是这个人故意引他来此,还是因为自己察觉了什么他在躲避。但有一种感觉,这个人认识自己,他一定为了一些事情来到这里。
    他是谁呢?为何自己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胡杨林没有立刻离开,他一边环视四周,一边认真回忆,一般只要他见过的人不可能被他忘记,但这个人是谁呢?
    店门外,一个老汉卷着裤脚拉着一头牛走过,胡杨林看了他和他的牛一眼,老汉目光呆滞,只管缓缓的拉着他的牛往前走,似乎没有注意到胡杨林,牛就是一头普通的黄牛,夹着尾巴缓缓的走着。
    胡杨林回过头,依旧看着手上的斗笠,但是那头牛紧绷的缰绳和夹紧的尾巴却一闪的出现在他脑海——刚才那个老头不是牛的主人!胡杨林扔下斗笠跑出店外,那个老头和牛却早已没有影子了。
    这条街拐角的树桩上拴着一头牛,站在一旁的男人早已换了装束,他默默的看着胡杨林消失在街角,又思索了片刻,便顺着这条胡同向更深的地方走去了。
    城外另一座小酒楼里,坐着一位高个子青年,因为坐在里间,所以看不清他的长相,一个似乎是仆从的人坐在他对面。
    “大考将近,人流密集,咱们此刻进京是最好的时机。”
    高个子点点头。
    “只是你确定他会来?”
    高个子没有回答他,只是说:“我们去暖院故地看看。”
    那个仆从打扮的人摇摇头:“您不能去,许多人都认得您,小的走一趟好了,还请稍安勿躁。”
    高个子思索片刻,表示同意,那个仆从样子的人这才走了出来,伸了个懒腰。这人瞧着三十出头的样子,长得挺好,就是皮肤比京城的人黑了许多,脸上笑嘻嘻的,看不出是个读书人还是个生意人,腰间有一个铜酒壶,走出酒楼的时候他拿起来嘬了一口,似乎是好酒,他的脸黑中透出红来,顶着秋末的日头,那人擦了一把脸,混入了人群。
    胡杨林终究没有找到那个人,也没有能想起那个人是谁,只是想起来似乎见他的时候像是也有魏池在场,只是应该没有做过正式的介绍,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既然得不到答案,胡杨林只能暂且将他搁到一旁,把手伸进怀里去摸那个手帕包,想着干脆在回去前把这东西处理了。
    但摸来摸去竟然找不到了!
    是跑丢了?
    胡杨林想着回头去找,但又想着找来何用呢?既然如此不如顺其自然吧,但心中却有种黯然所失的感觉,加上刚才的事情更加挥之不去了。
    陈玉祥在说服太皇太后延缓婚期后便不再来陈熵这里帮他看奏疏了,即便要来都往往在夜里,过了几日,陈熵便发觉他皇姑姑似乎在躲着魏师父,而魏师父似乎也在躲着她,陈熵本想问个所以然,但他现在毕竟是个快娶亲的人了,有些事情了解了一二,这些问题就不好问出口了。
    太皇太后对于陈玉祥突然转变的态度有些愕然,她专程问了如意,但如意显然已经被打过了招呼,支支吾吾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她又一贯是个没有太多主意的人,只好就此作罢,依照陈玉祥的意思等大考之后再说。只是不知道新科学子中能不能出现陈玉祥心仪之人。
    大考如约而至,本年的题目是“法象莫大乎天地”,“莫大乎圣人”。
    这两句话出自《易经》,作为考题并不算刁钻,魏池拿了这题目给戚媛看:“若是你写,你要怎样做这篇文章?”
    戚媛虽然读书颇多,但是并没正经备考过科举,看了半刻才说:“这两句话看来,我一定会写若孔孟之道列为君戒臣训,克以致用,则四海昌盛,君臣可求道于圣人。”
    “然后呢?有没有别的观点。”
    戚媛又想了片刻:“这两句话难不成还有别的意思?”
    魏池叹了一口气:“我初看这两句话和你想的就一样,这题目虽然避过了刁钻,但未免把出题者的意图暴露得太明显了。出题一般都要避免如此,要不然大多数考生都会立意相仿,选出来的就只是文笔的差异了。”
    戚媛点点头:“的确如此,虽然我并未留心过科举,但你这样一说我似乎懂了,只是这题为何会出成这样?”
    “看来林孝虽然走了,接任的李乾炀并不算尽职尽责。”
    “你作为皇上的老师,不提些建议?”
    “哪像你想得这样简单,”魏池笑道:“在殿试前这题目只有出题官和皇上知道,我是大理寺的,根本不可能看得到的,若有人泄了题,这可是杀头之罪。”
    戚媛不由得感慨:“小时候听了个戏文,说是个女子为了救夫君就女扮男装去考试,中了个状元回来,看来这真不大可信。我自认读的书不算少,但要让我做个科举文章那就要出丑了。哪个女子能像你一般,天时地利人和都能占了。”说罢从书案上拿起一本奏疏:“其实但让我看这些我都觉得皇上真是不易做,你瞧瞧这些奏疏,里面什么都有,一个人的话哪能知道得这样多。”
    “所以才要司礼监啊。”魏池虽然在和戚媛闲聊,但其实是忙里偷闲,她每天白天要用大半天读写大理寺的文件,还要从傍晚看陈熵那边分过来的奏疏到深夜,里面的事情又杂又多,还有内阁的批注,弄的她这个翰林院学士都要崩溃了。
    “皇上还是不愿意重整司礼监?”
    魏池摇摇头:“别看皇上年纪不大,但是并不好相劝,估计年内是不大可能了,我看皇上是准备先把这次大考弄过了,先选拔重编外朝的臣子,然后再抽出手安排人进司礼监。只是我怕这样的考题选出不太多的人才,届时可能要让皇上失望了,”魏池说着拿出一本奏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