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祄谢过之后,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去。

车里只剩下他们俩个之后,胤禔才笑着冲胤礽努了努嘴:“万岁爷你带这些小弟弟还带上瘾了不成?”

从前是日日带着小十五,现在则是小十八,都像带儿子一般,胤禔看着都免不得有些嫉妒了。

“小十八有些先天不足,这两年慢慢调理着倒是好多了,”胤礽说着微摇了摇头:“要不只怕也多活不了几年。”

说到底当年康熙借胤祄的事情对他发难也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真那么关心小十八就不会拖到等他快要不行了才重视起来,这一回胤礽亲自把人带在身边养了几年,胤祄的身体倒是好了许多,胤礽心里也着实宽慰了不少。

“我看他有你亲自关照倒是比从前好多了,你不用担心,”胤禔伸手过去捏他的下巴:“你一会儿操心那个一会儿操心这个的,就不怕折笀?”

胤礽抬眼看向他:“有事?”

“没事不能上来了?”胤禔继续捏他的下巴,手指在他的脸侧摩挲着,轻声呢喃:“当真这么喜欢带小娃娃?你要是能生,怕是我们可以三年抱两吧……”

胤礽白他一眼:“为何不是你给朕生?”

胤禔低笑:“你说为何呢,陛下?”

胤礽没脸再说下去,拍开他的手,目光重新落回了手里的书上头去。

胤禔笑嘻嘻地靠过去,一个吻落在他的嘴角边,胤礽微一愣,手里的书滑落地上,顺势回揽住了他。

因为说要去看胤祉,出塞之后胤礽就下令直接去了巴林部,一早收到消息的乌尔衮带了全族的人出来迎接圣驾。

胤祉也来了,却因为行动不便就在巴林郡王府里等候接驾。

孝庄的陵寝离巴林部的郡王府有几十里地远,胤祉的府邸在陵寝园附近,又因为他行动不方便不能远行虽人在草原上和乌尔衮平日里见面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在郡王府里驻下,胤礽手捧着热茶,和转眼已有五年没见的胤祉闲聊了起来,乌尔衮去亲自张罗圣驾下榻的一应事宜,屋子里没有外人,胤礽吹着茶随口就问起了胤祉:“在这边的日子可还好?”

胤祉笑答道:“蒙皇上厚待,臣弟在这边过得很好。”

胤礽看他面色红润,气色不错,人也富态不少,便就笑了:“看得出来。”

胤禔也顺口问起了他:“这里离陵寝园也不算远,虽说名义上是让你来守陵的,也不需要就住在陵寝园外头吧?何不在这里置府就近和乌尔衮住在一块?”

胤祉略有些尴尬回道:“我不好跟他日日在一块,省得惹人闲言碎语,再说也得顾及着姐姐和额涅。”

荣宪是这府邸的女主人,荣太妃则和胤祉一块来了这边定居,两母女离得近了能时常见面其实也都很高兴。

胤祉显然是没有胤礽和胤禔两个那么放得开的,总是有诸多的顾虑,也因而即使人来了这边,依旧是和乌尔衮分居两地,偶尔才能见一次面。

“他也同意了?”

胤祉点头:“我坚持,他也就不好说什么,而且他旗务事情多,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我们一个月最多也就见个三两次,不过……已经很好了。”

比起之前十几年的分离,确实已经很好了。

之后乌尔衮带着儿子琳布来拜见胤礽,琳布是乌尔衮嫡出的孩子,胤祉的嫡亲外甥,十四岁大,不同于乌尔衮浓眉大眼的粗需长相,琳布系长眼睛秀气的模样完全继承自荣宪公主,颇有他们*新觉罗家的真传。

请过安之后,乌尔衮笑问胤礽:“明日是小儿娶亲的日子,皇上可否赏脸参加婚礼喝一杯喜酒?”

胤礽闻言却并不意外,看琳布一眼,笑了:“行,朕就给你做证婚人便是。”

乌尔衮父子喜出望外,皇上亲自做证婚人那可是天大的荣宠,这便赶紧谢了恩。

其实去年年初的时候乌尔衮上奏请求赐婚,胤礽就犹豫了起来,以乌尔衮的身份,他的儿子又是世子,要指至少得指个他的亲侄女过去才不算亏待,当然他的一众弟弟家的闺女到了适龄的其实也有不少,要挑一个倒是不困难。而每每到蒙古部落请求赐婚的时候,大多数的宗室都是有些人人自危的,说到底,去蒙古和亲的公主格格下场能好的委实是不多,谁都舍不得自己宝贝女儿嫁那么远去,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他们也是没办法,这事胤礽也斟酌了许久,他舍不得自己女儿,将心比心其他人怎么想他不问也清楚,而且他才答应了宝珠要帮着她提高女子地位,转头又因为政治原因送她的堂妹去蒙古和亲,似乎也颇为矛盾,摒除这满蒙联姻送公主格格去蒙古和亲的旧策,是胤礽一直都在想的事情,这才是刚开始而已。

满洲人入关已有大几十年,如今大清国运昌隆,其实早就不需要依靠蒙古人也足以稳坐江山,相反需要对他们多加防范倒是真的,但胤礽却并不大想用抚嫁和亲的方式去稳住他们,毕竟用柔弱的女子去解决政治问题的做法虽然古已有之,但总归在他看来是有些不入流,从前是无可奈何,现在却是可有可无,虽然不能一下就把这政策给取消了,却可以潜移默化的逐渐改变。

乌尔衮这里,便是胤礽想要做出改变的一个开头,乌尔衮一贯与他们熟稔,又与胤祉关系匪浅,胤礽自然就想到了从他这里下手,留中了他的请指婚奏折下旨巴林部郡王世子可自行婚配,私下里写信给胤祉说明了原因,吩咐他稳住乌尔衮那边,让之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有了胤祉的从中斡旋,事情便顺利了许多,乌尔衮也不敢抱怨,让儿子娶了青梅竹马的蒙古格格,然后这一回胤礽来之前,也是在胤祉上的请安折子里知道琳布即将成婚,特地踩着时间来,就是要以不刻意地方式来做这个证婚人,好给巴林部以安抚又不至做得太明显。

只要这个开端做好了,有了先例,之后再要推广至其他部落便会容易得多了。

胤礽的用意,乌尔衮也是懂的,也不敢不识抬举,这便欢天喜地地去命人做准备,再三地感谢隆恩浩荡。

打发走了乌尔衮两父子,胤祉再次与胤礽道起了谢:“方才臣弟看到弘晟,几年不见他懂事多了,书也念得不错,多亏了二哥的教导,臣弟实在是感激不尽。”

弘晟是胤祉活下来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亲王世子,今年十一岁大,当年没有跟他来蒙古,一直留在京里的亲王府,每日和其他府上的阿哥一块进宫念书,在一众圣祖皇孙中算是较为出众的,胤礽也颇为重视,对胤祉的感激,胤礽笑了笑倒是满不在乎:“也是靠他自己努力,弘曦、弘景两个应该也到了入学的年纪吧,这次就让他们随朕一块回京去如何?”

胤祉自然是满口答应再次谢恩,若说当年他离开时为了弘晟的前途留他一个在京里还稍有担忧和顾虑,但这么多年下来,见胤礽当真是真心实意地教导培养他的儿子和一众圣祖皇孙,不管胤礽和其他人兄弟关系如何,对他们的儿子几乎都是一视同仁,这一点,也着实是叫胤祉心悦诚服,自然是很放心把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也教给他。

胤礽和胤祉闲聊家常,胤禔插不上嘴先回了自己住处去歇息,这才走出门,就见王府的管家正领着个一身喇嘛服饰的人往院子里走,离得远长相看不太清楚却瞧着颇为眼熟,且管家似乎对之还颇为尊敬,胤禔顺口问起身边奴才:“那人打哪里来的?”

去打听过后,身边人来回报:“那是这里颇有名气的一个喇嘛,叫巴汉格隆,明日世子爷婚礼,照例是要请得道喇嘛来诵经祈福。”

闻言,胤禔的嘴角微抽了抽,吩咐道:“一会儿去跟巴林郡王说一声,明日请这喇嘛坐得离皇上远一些,最好……是一定别让皇上看到他。”

“……嗻。”

321挤兑

巴林部郡王世子的婚礼很热闹,大清皇帝亲自证婚;周边蒙古部落的王公台吉都来喝了喜酒;乌尔衮是赚足了面子,也同时,胤礽乘兴又下旨当场给几个适龄的蒙古王公子弟指了婚;下了诸多赏赐,当然,指的也都是门当户对的蒙古人。

于是这会儿这些蒙古人算是都明白过来,皇帝这是不想和他们通婚了。

狐疑总是会有的,但看在胤礽大手笔下的赏赐又亲自指婚的面子上;众人也不敢心有不满,俱是高兴地领旨谢了恩。

胤礽在王府待了两日;之后便启程去了祭奠孝庄陵;当日自然是驻跸胤祉府上。

没了那些蒙古人在,胤礽这才传了胤祉来,闲聊过后问起了正事:“朕让你盯着蒙古各部落的动静,可有何收获?”

胤祉放下茶盏,谨慎回道:“南面都还好,漠北那边,臣弟听探子来回报说是自从皇上您出兵平定了青海和准噶尔又在那边开了府,他们就一直担心着您迟早有一日也会挥师进攻他们,毕竟他们不如漠南这边一直以来和朝廷联系紧密,所以这次您来蒙古,他们也是一早收到消息,来了南边迎驾,其实也是想向您表忠心。”

胤礽让胤祉来蒙古,自然不是单纯让他为*走天涯的,胤祉其实算是他派驻在这边的眼线,几乎每两个月就会把漠南漠北蒙古的大小事情写成奏章连带着请安的折子一块送上京,五年来从未间断过。

胤礽闻言手指轻敲了敲身边的座椅扶手,问他:“漠南蒙古就当真有那么太平?对朕将青海和厄鲁特的汗位撤销改派流官管辖当真一点想法都没有?”

“……臣弟问过乌尔衮,他也和其他那些蒙古王公商议过这事,其实……是有人有顾虑的,他们担心着有朝一日皇上也会将这个法子用在漠南这边,毕竟现下朝廷又在全国推行起了改土归流之策,也确实是掀起了一些风浪,好在之后都让乌尔衮给劝住平复了下去,暂时他们还不敢如何倒是。”

“你之前怎么没跟朕说过?”

面对胤礽怀疑的目光,胤祉略有些心虚地别开了眼:“皇上政事繁忙,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没出乱子,臣弟就没与您提这一桩,省得您操心……”

“难不成要真等到出了乱子你再告诉朕不成?”

听出胤礽语气里的恼怒之意,胤祉低下了头赶紧认错:“臣弟知错了,臣弟办差不利,还请皇上责罚。”

“算了,”胤礽没好气道:“朕知道你是不想朕找乌尔衮的麻烦,不过当初朕让你来蒙古的时候就说过你得记得你大清王爷、*新觉罗家子孙的身份。”

“……臣弟不敢忘。”

看着胤祉低三下气的样子,胤礽越发不耐:“那么朕问你,朕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断了这些蒙古人的狼子野心,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像噶尔丹这样的人,你来了蒙古这么久了,可有何想法?”

胤祉想了想,小心回道:“臣弟才疏学浅,只知道历朝皇帝为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从汉朝甚至更早开始,就用尽了各种法子,修突前堡垒群、火烧草原、建禁牧区、发展农耕、甚至杀胡令,效果在一定时期总是有的,但是归根到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胤礽听着抬了抬下颚,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胤祉斟酌着继续道:“包括我朝,至入关以后,为了稳住这些蒙古人也下了不少功夫,行分而治之的盟旗制度,给予他们爵位官职叙功奖励,推崇喇嘛教以麻痹他们,也包括行满蒙联姻的和亲政策,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有用的,也确实让这些蒙古人至少大部分面上都心悦诚服地降服于我朝,但无论是前朝还是我朝用的这些政策要推行下去都必须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中原王朝政权处于上升期、强盛期,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